开场:
【总时长为15—20分钟】
【自我介绍及分组】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拆书家,孙宁。
我简单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1.互联网研发管理者。2.两个女儿的幸福爸爸。3.阅读爱好者。
我本次挑战的是TF3-1这一级。在我讲解完之后,现场让大家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点独立编写故事剧本。仅仅在20分钟内,学习并运用知识点个人独立完成一个故事剧本,对于大家有一定的挑战。所以,请大家仔细学习拆页知识。因为今天是个人独立完成任务,就不分组了。
【用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1-2分钟。】
【事件场景】
这个月,某一天早上刚上班,总经理就直接下达了裁员名单,并且找到了人事经理,让人事经理去出一套裁员方案。被裁员的同事直接找到了我,并且表达了他日常工作时兢兢业业,该加班的时候加班,并且还获得了上年度的优秀员工奖项。来询问我,为什么他会在裁员名单上,被裁员这件事情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
【提问】 请问大家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自己过去勤勤恳恳工作,但是当公司效益不好,外部环境、政策变化时,自己受到影响却无能为力的事情?
【影响】 当遇到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时,有的人比较积极乐观。但是更多的人,就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评判他人的做法不正确,感觉自己是受害者,自己深陷负面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把负面的情绪带到家庭中,导致家庭矛盾。
【解决】
那当遇到类似公司裁员、早上交通拥堵、天下大雨等等类似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
最近,我在史蒂芬·柯维博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到的,关于关注圈和影响圈中的描述找到了答案。书中说,消极被动的人只会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积极主动的人会聚焦于“影响圈”。而上述这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都属于关注圈的事情。
那到底什么才是“关注圈”和“影响圈”呢?那遇到这些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那接下来20分钟,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关注圈和影响圈这两个概念。在大家开始阅读拆页前,我想强调一下咱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更加清晰的学习者目标, 澄清是要求“怎么做”?界定是“做什么”?】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首先学会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学习者行为),并学会(澄清)脱离关注圈,聚焦关注圈,(界定)迈出行动第一步。
拆页来自: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利用关注圈与影响圈,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积极主动。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 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 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前面提到我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我和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我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方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I环节讲解】
【1】环节,4-8分钟,要口头给出清晰的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还要有举例子。
【互动】
刚刚大家读完拆页了,请问一下大家在拆页中,主要讲解了哪两个圈?
【拆书实录】
拆书家:“这个拆页主要讲解了哪两个圈?”
雅洁回答是:“关注圈和影响圈”。
拆书家:“小熊呢?”
雅洁回答是:“影响圈和关注圈”。
【WHAT】〖概念辨析〗
对,这个拆页主要讲解两个概念。大家在边听我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看着拆页反面的表格和图表,这样有利于大家理解。
【“关注圈”概念说明】
第一个概念就是“关注圈”,“关注圈”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务。比如:我们习惯刷抖音、看朋友圈、看小红书,看新闻聊八卦。 这些所有的关注点形成的集合,就是“关注圈”,它是一个比较大范围的关注点的集合。
【“影响圈”概念说明】
拆页中,第二个概念就是“影响圈”。“影响圈”是“关注圈”内部的一部分,在“关注圈”内部,那些可以被自己掌控,可以被自己施加影响,可以被自己直接控制的,组成的一个小圈子就是“影响圈”。
【辨析混淆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异】
那么,“关注圈”和“影响圈”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可控性不同。“关注圈”不受控制,而“影响圈”是自己可以直接操作、直接控制的。
第二、依赖环境和态度不同。在意“关注圈”的人,他们的态度消极被动,依赖外部的客观环境。专注于“影响圈”的人,他们态度更积极主动,重视主观能动性,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刚刚在图表中,我看出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细微差异。接下来,我们从控制方式、依赖环境和态度三个不同维度的案例,更好地理解并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
【案例辨析1】
第一个练习:
比如:你所在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开始大规模裁员,请问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拆书实录】
雅洁和小熊回答是:关注圈。
答案是关注圈。在公司里,如果你仅仅是天选打工人,虽然你个人可以勤勤恳恳工作,但是整个公司的经营需要正确的经营战略、优秀的产品,以及全体成员的集体努力,这些大概率是你不能直接控制的。
【案例辨析2】
第二个练习:
虽然疫情过去了,但是许多人却反映经济增速缓慢,还不如疫情前。但是为了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增长我们的见识。
【拆书实录】
拆书家:“请问经济增速缓慢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小熊回答是:关注圈。
拆书家提问:雅洁呢?
雅洁回答:关注圈。
拆书家:“请问我们多阅读增长知识,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拆书家:“请问我们多阅读增长知识,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外部环境不景气,是关注圈,这些我们无法控制。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牺牲自己娱乐的时间,多读书来提升软技能。通过可以直接掌控的事情,来提升自己,这是影响圈的事情。
【案例辨析3】
第三个练习:
对于加入到拆书帮的会员来说,很多人都过不了2-4总舵评审这道坎而半路就放弃了。请问总舵评审这种严格评审的规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拆书实录】
小熊回答是:关注圈。
雅洁回答:关注圈。
当需要重新再次拆书过级时,有一些拆书家不气不馁,积极按照拆书规则,修稿逐字稿再次准备拆书。这些拆书家的表现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拆书实录】
小熊回答是:影响圈。
雅洁回答:影响圈。
总舵评审规则严格是关注圈,拆书家不气不馁积极面对是影响圈。
比如我自己,当我再次修改拆书稿时,我态度发生转变时。我会更多的是关注下一次如何拆书,仔细准备拆书稿,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态度会更积极,做自己能掌握的事情,积极修改拆书稿,积极演练。
态度转变前,我在意的是关注圈,态度比较消极,埋怨外部环境。态度转变后,我尽量去做影响圈内的事情,态度积极,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HOW,你预备表的【1】环节中一定要写出清晰的how,预备在现场讲给大家】
我们刚学会了区别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那当遇到我们突如其来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步:判断边界,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
当外部环境变化时或者事情的本质发生改变时,首先通过自己能否直接控制来判断这件事是在关注圈,还是在影响圈呢?
第二步:转变态度,聚焦影响圈。
如果,事情是在关注圈,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是无法改变的。抱怨、指责、评判只会引发负面情绪。我们首先要改变当前的态度,把注意力聚焦在影响圈内,把注意力聚焦在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上,从消极态度转变为积极主动去面对。
第三步:积极行动,立马开始。
我们要思考,当前情况下,在影响圈内还能有哪些动作,立马着手,积极行动起来。
【举例子】
还是以我们开头公司裁员举例子。面对公司裁员,我自己是如何应对的。
第一步【判断边界,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当前互联网行业处于成熟期,竞争激烈,用工成本高,项目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互联网行业优胜劣汰是常态,公司裁员也是常态。作为天选打工人,工作上我会尽力而为。经济裁员这件事是关注圈的事情,作为员工,我是无法掌控的。
第二步【转变态度,聚焦影响圈】。既然优胜劣汰是常态,裁员也是会经常遇到的事情。那对于可能遇到的裁员情况,就不用过度焦虑与担心。让自己脱离消极的态度,而是且淡然的去面对、不去抱怨自己,不去埋怨领导和公司。
第三步【积极行动,立马开始】。如果公司裁员,那就积极主动与公司谈判,为争取最大的补偿利益,同时积极投递简历,尽快找到下一份工作。在日常时,我们要不断学习充电,比如积极拆书,给自己多一份技能,俗话说艺多不压身。
【A2环节,4-7分钟,请学习者提出一个带有具体场景和具体应用的小故事】
【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 有对话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们对“关注圈”和“影响圈”概念、区别的解读,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可以通过“判断边界”、“转变态度”、“积极行动”来处理事情。那接下来会把时间交还给大家了。
首先,请小伙伴来想一想,将来某一天很可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你是如何通过“判断边界”、“转变态度”、“积极行动”来处理事情。
比如:期中考试结果下来了,你家小孩子把成绩拿回家,你发现远远未达到你的期望值,你会怎么办?
比如:近期,因为你技术出色,公司把你从技术岗位升为技术管理岗。但是你发现带团队事情又多又杂,下属也不服你管理,你会怎么办呢?
那接下来,请大家现学现用,独立编写一个小故事场景。这个故事场景,要不包含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有对话,重点是要包括“判断边界”、“转变态度”、“积极行动”三步骤,帮你处理当下棘手的事情。
为了降低难度,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表格来填写,由于时间原因大家可以写一些关键字。4分钟后,我邀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一下故事剧本。
请问我把布置的任务表述清晰了吗?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现在提出来,我再补充。
【拆书实录】
拆书家提问:“好,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边说边想,要不小熊和亚杰你们谁尝试一下,看看你们现场学习应变的能力?未来可能应用的场景。”
小熊说:“你来吧。”
雅洁:“我跟孙宁刚才讲的第二个案例几乎是一样的,未来就是我也是技术岗位转型岗管理岗,然后真的要花很多时间在行政上面,尤其是人际关系上面。”
雅洁:“然后我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有至少两个人老职工,他们虽然没有出现他们不服管理的情况,但是他们会有类似小学生吵架的事情来给我的烦。”
雅洁:“张工跟李工分别过来找我,就是工作上面出现了矛盾,然后我的领导懒得管,让我自己去处理的情况。(遇到工作上的困境)”
雅洁:“他们俩所负责的项目是不同的,需要的实验室环境需要不同。但是他们俩又都在同一间实验室里面。他们俩使用的温湿度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是仪器又只有一个,然后互相会有打架的情况。(继续阐述遇到的棘手的情况)。”
雅洁:“在我看来,我们目前没有条件再买一台设备,也没有条件给他们分配两个实验室,这就属于关注圈,我确实没办法处理情况。(第一步,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
雅洁:“然后影响圈能处理的情况是,在于我想知道,既然能放在一间实验室里面,我相信一定是可以共事的,我认为是人际关系方面上的问题,所以说,我就关注于我能控制的影响圈。(第二步,转变态度,聚焦影响圈)”
雅洁:“我的态度转变是,在于我聚焦在于,这个事情要解决,应该要调整,然后去挖掘他们俩之间争吵被背后的原因,就是两个人矛盾背后的原因。(第二步,转变态度,聚焦影响圈)。”
雅洁:“后面我采取的行动就是,分别的找他们个人谈话,最后大家三个人一块谈话。(第三步,积极行动,立马开始第一步。)。”
雅洁:“我最后能采取的策略是,一个老职工他是需要的更多的是尊重他。因为新职工进来对他还是有一些威胁,以及他觉得没有得到他认为的尊重方式,所以我第一首先是会给他尊重。(继续描述行动),就是我们单位内训的权利,就说交给他,然后让他会有一定的话语权。(针对老员工的行动)”
雅洁:“然后同时跟新来的职工跟他讲,我们会给他更多的这种外训的一个机会,这样子会让他有更多职务提升的可能性。但是我也要求他,一定要给老职工该有的这种尊重,可能人家很在意就是面子上的东西。”
雅洁:“最后还是我们三个人坐下来都谈一谈。我说还有没有什么新的问题,如果说是有的话我们再解决,暂时没有的话,我们先去做事。尽量不要再出现这次在实验室大吵大闹的情况,因为我们是有监控的,让上级领导看到我们,确实比较难堪的。”
【拆书实录】
拆书家:“谢谢雅洁,你说的你这案例,比我讲的步骤还精彩!”
拆书家结尾:“我们3-1这一级,我们主要是学习如何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以及聚焦影响圈的三步骤。第一步是,判断边界是关注权还是影响圈。第二步是,转变态度,聚焦到影响圈。第三步就是采取积极的行动,立马行动起来。好,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