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1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庄宇亮,三个标签,马拉松爱好者,小说家,终身成长者。今天我要过的是TF3-2,用时20-35分钟,主题是:“突破限制三步法”
【分组】
待会儿我们会有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用腾讯会议为大家分组,请大家开启摄像头。
【事件】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在参加拆书帮RIA便签营的时候,师父吴先昇有一次邀请我们几个学员去参加雷锋塔的线上过级观摩,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拆书过级并非只是写写而已,而且要说出来,还要引导别人学习,这让我感觉到自己不是这块料,自己并非培训师出身,完完全全的0基础小白,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能不能在拆书这条路上走下去,其实当时我就被限制住了。
【提问】
大家有没有遇到到类似的“限制”,比如:自己就是“路盲”,自己“脑子不行”等,有些则是别人强行贴给你的标签,比如“性格内向”,缺乏语言天赋,不适合演讲,在我们遇到这些“限制”的时候,你是怎么应对的呢?怎么处理的呢?
【影响】
是遇到这些“限制”,停滞不前,还是想办法积极解决?毕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限制”如影随形,跟我们息息相关,如何和“限制”和睦相处,其实体现了一个人高超的处事之道,也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解决】
那到底如何和“限制”和睦相处呢?答案就是采铜老师的《精进2》里,这本书帮助读者建立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和方法,而这个片段就是教会我们基于这个“限制”设计出另外一种思考方法,转换角度,找到新的价值点,从而让思考和解决问题变得轻松一点,让自己富有创造力。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线上RIA学习后,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遇到限制的时候,能够运用“突破限制三步法”,找到事物在当前场景下的限制,能迅速切换视角,寻找自身优势,并为这个优势找到新的应用场景,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A1量表自测】设计量表自测
在看拆页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测试,看看大家对工作生活中关于限制的程度。以下5个题目,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
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凭第一直觉为自己打分,并汇总分数,做好的小伙伴可以示意我一下。
【解释】
这份自测题,主要是关联曾经遇到过的“限制”,以及限制下的表现。
25-30 看样子限制已经对你照成了不少的困扰,那你今天就来对了,哈哈^_^!
16-24 这个分数表明限制对你工作生活已经造成了影响,今天学习的片段能帮助你降低这个影响。
15以下 这个分数表明你已经对限制完全免疫了,不怎么受到限制的影响,但今天拆页的学习,会对你有新的启发。
【测试结果-小互动】
丹丹21分
韩哥21分
郭郭8分
【阅读原文片段】2分钟 微信阅读电子书 P191-192
1968年,美国3M公司有一名员工,叫西佛博士,他在一个研究胶水的科研小组里工作,目的是发明出新型的强力胶水。但是西佛这个人有点个性,喜欢自个儿琢磨,尝试一些比较奇怪的配比,结果一种全新的胶水就被捣腾出来了。
西佛的工作任务是发明强力胶水,结果弄出一个粘不住东西的胶水,还好意思邀功请赏?于是这项发明就被闲置了。但是西佛很执着,他坚信自己的发明必有用武之地,就在公司里到处宣传,于是3M公司上下都知道了这个西佛博士发明的粘不住东西
的胶水。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转机发生在3M公司的另一个员工弗莱博士身上。在教堂唱诗班唱歌时,弗莱博士会用一些小纸片做书签,把书中经常会唱到的歌词加以标示。但是纸片很容易从书上掉下来,一而再再而三,成了一个恼人的小麻烦。终于有一天他想起了西佛博士的胶水。这种胶水黏性虽然弱,但粘纸片是足够了,同时也容易把纸片再取下来,粘到别的地方,反复贴也可以,这不是很方便吗?
黏性不强的胶水+纸片=可反复粘贴的便笺纸
新发明“便利贴(Post-it note)”就这样诞生了。作为职场人士日常的工作利器,这个小玩意改变了世界。它也成了3M公司的代表性发明之一,为公司赚取了不菲的经济回报。
【拆书家讲解引导】
【和学习者简短互动】
我看到很多小伙伴都已经读完了,下面我们根据这个拆页一起来回答几个问题。
【问题1】
西佛一开始发明的胶水,因为粘不住东西,结果这项发明就被闲置了,这是不是遇到了“限制”
韩哥:是被限制了
是的,韩哥说的非常正确,因为这个原本发明这个胶水的功能是用来粘东西的,结果粘不住,那在当前这个场景就是被受到了限制。
【问题2】
但员工弗莱博士,发现了应用这个粘性不强的胶水另外一种用途,这是不是突破了“限制”,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
韩哥:是的
丹丹:是的
那你觉得为什么突破了这个限制呢?找到了怎么样的应用场景呢?才突破了这个限制呢?
郭郭:我觉得这个粘性不强的胶水,弗莱博士利用这个特质应用到新的应用场景中。
是的,郭郭理解的非常正确,他发现了这个胶水的优势,用在旧的场景就是不适用,但如果换了一个场景,就能实现成功,突破限制。
【why】
如果我们一味被眼前的“限制”给限制住了,这让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力,长久以往下去,容易造成消极悲观的心态,甚至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对事业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阻碍,而且自己还不自知,让人细思极恐!
【what】
这个片段是原书中一个章节“在限制中发现更多可能性”的一个案例,作者通过3M公司便利贴的故事告诉我们,限制本身并没有错,而是我们需要找到基于这个限制,找到新的应用场景,发挥出“限制”的特色,让我们更加富有创造力。
【how】
根据片段这个案例,以及本书已经给出的方法,我把它命名为“突破限制”三步法。
1.明确这件事物的限制。写下这件事物带来了哪些限制,或者自己遇到了哪些限制,思考清楚。
2.寻找有利限制的条件。首先要理解这些限制并不是不利于自己的,只是不适合这个场景,然后基于这个限制,切换视角,想一想,自己还有没有别的特色和优点。
3.构想满足限制的方案。在新的场景中,找到有利于发挥“限制”的价值。
【举个例子】
还是刚才自己的案例,自己遇到真实的拆书帮过级场景,自己恐惧了,虽然当时被限制住了,但然后我运用了这个“突破限制”三步法。
1.明确这件事物的限制。我本身性格内向,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演讲,甚至去教别人,促进他们的学习。
2.寻找有利限制的条件。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更加富有深度思考能力,而且执行力强,还拥有早起的力量,也阅读过不少自我提升方面的致用类书籍,选拆页会相当方便。
3.构想满足限制的方案。然后基于这个限制的方案就产生了,其实所谓的性格内向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是自我对自己的一个标签,过级拆书,更多的背后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把80%的时间用在拆书稿的逻辑上,台下磨练多演练几遍,写预备表的时候,充分的思考,准备充分,多跟师父交流,过级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这其实跟不善言辞,性格内向没有多大关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没有被这限制住,反而是放飞了自己,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结果就是,曾经以为不善言辞的小白拆书家,现在我已经在过3-2了,离三级拆书家的目标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where】
比较适合我们思考一件事情的决策、分析、论证可行性的时候,然后遇到了一定的资源缺少,阻碍等等。
比如:思考农村致富的理念,没有工业企业,只有一种资源,柿子,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怎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方案出来?
【预防异议】
讲到这里,可能小伙伴会问,你会限制有这么多好处,是不是就要一味的迁就限制?
嗯,这位小伙伴提的非常的棒!看样子是个喜欢独立思考,喜欢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非常不错。我们需要与限制好好的相处,并不代表一定要顺从限制,有时候绕开这个限制,还是今天我们讲的一样,试试看换一个场景,是否就不是限制了呢,学会利用限制,化劣势为优势,是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呢?这个同学可以回去好好思考一下。
【A3现场演练】
拆书家提问设计:下面进入我们的小组讨论环节,有这么一个场景,萧山临浦某村,工业企业几乎很少,手指一数,都是算的过来的,但是要发展村集体经济,怎么办,唯一的资源就是具有大片大片的非常可口香甜的柿子,一眼望过去金灿灿的一片,风景非常的靓丽,该村村长总跟镇领导抱怨到,我们村就只有柿子,还怎么发展经济?
请你以镇领导的身份跟该村村长用“突破限制”三步法,教会村长,帮助他转变思维,思考限制的价值,变缺点为优点?
第1是明确这件事情的限制。
第2是寻找有利限制的条件。
第3是构想满足限制的方案。
请大家用5分钟进行组内讨论,稍后请一组小伙伴分享你们的分析或方案建议。
【回应】
好的,讨论的非常棒,韩大哥总结一下吧你们讨论的结果
韩哥:
1. 明确这件事情的限制。那么首先看一下,这件事之所以受到了限制是因为,单一的柿子树,确实是限制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限制。
2. 寻找有利限制的条件。我们选择有利限制的条件是这样的,单一资源的限制,有一个优势就是柿子香甜可口,而且放眼望过去,金灿灿的一片。
3. 构想满足限制的方案。根据这个柿子的资源优势,可以找到新的应用场景,旅游和农产品以及民宿配套产业去做初步方案。
相信经过这3步,就会有新的创造性出路。
【A2催化应用】
通过这个拆页的学习和模拟演练,相信小伙伴们已经对“突破限制”三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在你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加深学习,这里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大家在未来一周时间内,在工作或生活中运用该三步法,帮助自己或者他人找到限制,然后突破限制,并找到适合它发挥价值的场景,然后反馈给我,你是怎么做的?
【学习案例收集】
韩哥:
丹丹和郭郭的学习应用案例:
【结束语】
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突破限制”三步法,第一步是明确这件事物的限制,第二步是寻找有利限制的条件, 第三步是构想满足限制的方案。
最后用一句金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分享。
心不妥协,行不受限,让我们突破限制 成就非凡。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