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我的线下过级活动。我是今天的拆书家赵丽英。三个标签简介绍自己:
1.基督徒 2.全职妈妈。3.二级拆书家。
【分组】
因着下面有讨论的环节,为了便于活动进行,咱们现在分下组。从我的右手边起,每两人一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学完这次的拆书后,我们就能使用(行为)责任型授权的五个步骤(澄清)来给他人分配任务,给对方有足够的空间去发展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他人也解放自己的目的。
【场景】
上个礼拜,队友在溧阳有一个单子工作量比较大。他要我去给他搭把手,所以就把家里大扫除的活儿交代给了两个孩子,早上出门以前我就跟他们说:“今天你们的工作需要你们做一下选择,一去工地帮助爸爸。二在家打扫卫生。”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选择在家。”“那我尊重你们的选择,在家打扫卫生要仔细,”两个孩子表示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然后我就出门了,等到傍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满怀期待的打开门,结果直接让我怒火中烧,各样的物品不仅没有归位,因着他们在家嚯嚯了一天。地板比没有打扫之前更脏,卫生间也搞得一塌糊涂。
【提问】
各位伙伴,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把事情授权给他人做的时候,对方总也做不好,你还要给他收拾烂摊子。怎么办呢?(互动)有,没有办法很生气。
或者是自己凡事都亲力亲为,那对我们自己又有什么影响呢? (互动)
“有,肯定会有,自己很累。”。
【影响】
不懂得如何授权?对于自己而言不但会浪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无法专注自己擅长而重要的事情。甚至对于被授权者则是得不到能力的锻炼,技能得不到提升。长此以往,双方则进入到两败俱伤的局面。接影响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解决】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今天带来的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在要是第一这个习惯里提出责任性授权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类似上面的问题,不仅让我们授权更有效,还能充分调动被授权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那让我们先阅读一下手中原文片段时间为一分钟。
授权——高效能的秘诀
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
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授权代表成长,不但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已故著名企业家潘尼(J.C.Penney)曾表示,他这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放手”。在发现独木难支之后,他毅然决然授权让别人去做,结果造就了无数商店、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由此可见,授权也与公众领域的成功有关,这一点留待习惯四中加以讨论。此处专论授权与个人管理技巧的关系。
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事必躬亲者凡事不假外求。不放心子女、宁可自己洗碗的父
母,自绘蓝图的建筑师或自己打字的执行秘书,都属于这一类。
反之,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比如分派子女洗碗的父母,领导一群设计人员
的建筑师,或监督其他秘书与行政人员的执行秘书。
假定事必躬亲者花1小时可产生1单位的成果(见图5-8),那么管理者经由有效的授权,每投入1小时便可产生10倍、50倍,甚至100倍的成果,其中诀窍不过是将杠杆支点向右移而已(见图5-9)。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大部分生产者都具有这种指令型授权的行为模式。还记得丛林中那些挥舞大砍刀的人吗?他们就是典型的生产者,挽一挽衣袖,然后手脚麻利地干活。就算让他们去担任监督或者管理工作,他们仍然会沿用这种思维方式,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充分授权,让别人负责完成原定的任务。因为他们的关注重点是方法,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
责任型授权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起初这种授权方式费时又费力,但却十分值得。通过责任型授权,可将杠杆的支点向右移动。提高杠杆的作用。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读完了。没读完的也关系,下面听我讲解就好。
【】
这个拆页讲的是什么?
(互动)“授权的重要性和授权的方式。”
授权又分为几种呢?
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大家所回答的这样这个拆页告诉我们一个概念授权。简明额要的说明了授权与事必躬亲之间的区别以及授权的分类。
【概念对比强化讲解】
究竟什么是指令性授权?什么是责任心授权呢?
指令型授权是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做完即可,无需为结果负责。而责任型授权是除了接受指令之外,还要学会自行安排,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为了更好地让大家区分理解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几个案例。
【案例辨析】
(1)比如妈妈说:“孩子们,今天你们在家的任务是打扫卫生。”
问:请问这是指令型授权还是责任型授权?
答:指令行授权只发出了一个命令,并没有说明哪一个人对结果负责。
(2)如果妈妈说:“你们今天在家打扫卫生,要想往常妈妈打扫过后的样子,厨房间如何如何打扫卫生间如何如何打扫,事无巨细的一一交代。”
问:请问这是指令型授权还是责任型授权?
答:还是指令型授权,注重了经过方法而不看重结果。仍然没有提出谁应该为结果负责?
(3)如果妈妈说:“今天你们俩在家打扫卫生,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湿水去碰触电源开关,也要注意把衣服洗了,拖把不要太湿,要注意避免卧室的地板过度受潮,中午点前要完成。
问:请问这是指令型授权还是责任型授权?
答:仍是指令型授权,虽然发出了指令,明确了完成的时间,交代了执行的注意事项,但是仍没有指明哪一个孩子对结果负责。
(4)我妈妈说:“今天你们两个孩子在家,老大你负责安排打扫家务。不仅要注意安全,而且还要打扫干净,妈妈晚上回来检查。所有家务由你负责。如果一切达标有奖励,不达标下一个礼拜还是你们两个打扫。”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们已经梳理出责任型授权的五个关键步骤。
【how】
1、设定结果
双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终的结果,强调是以结果为中心。
2、指导标准
责任型授权注重被授权者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这里主要是一些限制性的规定要明确。但不会告诉对方具体的步骤,这部分要给予对方自由发挥的空间。
3 、责任归属
既已明确所做的事项。其他人就不可以插手。
4、确定奖惩。
根据明确的结果来判断完成的果效,并设立明确的奖惩。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不这么做的坏处又是什么?
其实任务的分配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是经常出现的一件事情,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太有限,实在忙不过来,那你的生活当中是否经历过把任务分配给别人?比自己做还累的现象,不分配自己,忙不过来分配给他,还要给他收拾烂摊子,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这个责任型简单授权任授权,他教会我们如何把责任分配给别人。做到成功放手,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对方的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若不这样做,显而易见。那我们自己很忙,很辛苦,同样也不能培养锻炼到身边的人。
【预防意义】
也许有的小伙伴会问,责任型授权五个步骤是固定的吗?每一次都要这么用吗?我建议最好还是都包含,顺序可以自由变更。也许有的小伙伴儿还会说,哎呀,用这个太麻烦。有这功夫自己动手做了。没
错,前期是需要我们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后期只要慢慢训练出来。他就可以独当一面。提升他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Where】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培养传授的场合,如亲子关系,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等。不适用于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简约任务分配
相信通过上面的分享,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责任型授权。现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未来一周内大概会出现的场景来应用学习。如授权孩子承担某项家务,授权下属承接某个项目。这个场景要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计划场景要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做。注意,对话中需要包含我们上面责任心授权的五个要点。一,设定结果,二,指导标准,三,责任归属。四,奖惩时间
三分钟后请一位老师来分享一下。
场景参考模板
时间 上个礼拜天。
地点 卫生间
人物 女儿和妈妈。
起因 训练女儿刷鞋
经过
结果
好的,时间到了。 那下面我们邀请丁舵给我们分享一下他设计的场景。
丁舵分享的场景是交代给下属核查员工保险的工作。
丁舵:“今天我们的核查工作开始了。今年过年二月份,在一月份之前我们就要把这个工作完成。”
下属丁舵舵:“好的!”
丁舵:“十二月份要完成核查的计划。一月份要完成核查。二月份之前要完成一次娄底”
下属:“我知道了。”
丁舵:“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由你全权负责。如果子过程中间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我反馈。”
下属:“明白”
丁舵:“如果这个事情按我们的规定完成,可以按人头给你一定的奖励。如果逾期奖励的额度就会减半。”
下属:“好的我明白了。”
谢谢丁舵的精彩分享。在丁舵的分享当中,我们都听到他有精准用到这四步。好的,今天咱们的学习就到这里,现在咱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责任型授权”:
1设定结果 2指导标准 3责任归属 4明确奖惩。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最后希望各位小伙伴儿在以后合适的场景中都能够做到责任授权,分工作,既培养他人,又释放自己。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