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上党分舵第38次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开场: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长治上党分舵线上拆书练级活动。

我是今天的领拆人玲玲,玲是形容玉石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玲玲盈耳,明亮美好,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美好的人。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热爱读书,喜欢用视觉笔记的方式记将看过的书画成一幅画。为了助力于自己的教育工作,拿到了ET&父母游戏戏力讲师认证,可以让我更好的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同时我还是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师,从绘画心理分析的角度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真正的读懂孩子。
说到拆书不得提到《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看过这本书后可以更好的了解拆书和拆书法。

我今天就先来抛砖引玉,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拆书并不像字面意思一样是把书拆了,这里的拆更多的是拆解的意思,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把书中的知识关联自身的知识经验,规划具体的应用场景,以达到拆为己用,拆书成课,拆一本致用类的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真正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为什么要拆书呢?不知道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从头读到屋,勾勾画画,以为读过了,划过了就记住了,等到书读完,才发现读完就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才会有“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叹。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没时间、没精力、读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等困扰,因此赵周老师的拆书法就应用而生,有了拆书法真的是《这样读书就够了》

那如何拆书呢?拆书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学习的便签读书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学习者关联经验、规划未来,就像上了一堂免费培训课。另一种是组织学习的RIA学习法,这种方法就是拆书家扮演培训师的角色,通过R-reading,阅读拆页;I-interpretation,重述原文;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三个步骤组织现场学习。

最后我再来介绍一下拆书帮,拆书帮是由于拆书法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一个非营利性的学习社群,我们把各地组建的拆书帮俱乐部称为“拆书帮分舵”。目前正式分舵和筹备分舵分布在在全国29个省份57个城市。有正式分舵57家,筹备分舵17家,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拆书爱好者的加入,这个数据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拆书帮的使命是致力于培养拆书家,提升能力、相互陪伴,彼此赋能、共同成长。也欢迎各位小伙伴加入拆书帮,让我们一起陪伴赋能、拆为己用、反求诸己,持续精进、共同成长!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R是出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的片段,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看一下我给大家准备的手稿内容,阅读完毕后举手示意我,我们接着进行后面的内容。

(原文片段内容)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1. 安静专心地倾听。
2. 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是这样……”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我看得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片段告诉我们,当孩子不开心时,我们应该如何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Why:
不知道大家在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要学习了却唉声叹气很磨蹭,说不想写作业。看到孩子说不想写作业你会怎么回应呢?你也许会说:“怎么能不写作业呢?快点写!”你也许还会说:“每次一写作业就是这样,真烦人!”你还有可能会说:“宝贝,妈妈知道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孩子,一定能把作业写好的!”这样的回应大家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确实,当孩子被问题困扰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心里总是不免担心、着急甚至开始焦虑,总想着赶紧了解一下:“这问题出在哪儿了?”一心一意想找出办法帮孩子解决。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一开口,就被孩子敷衍甚至怼回去了,事情没了解清楚不说,有时反而让事态变的更加糟糕。孩子因为感觉到内心的感受得不到理解而更加情绪崩溃或者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什么都不想和我们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回避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当孩子在成人后出现自卑、焦虑、逃避、投机取巧、不信任别人、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孩子内心的伤痛,说出他们的感受,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说出自已的困扰,理清自己不开心的原因,发展和完善他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更好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How:如果要说出能够共情孩子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你能真正懂他、理解他,接纳他呢?可以通过下面四个技巧来做到:
1、倾听想法

当孩子需要被倾听时,请停下你手中的事情,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尽量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用你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而且在孩子说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孩子、不给出自己的评判和建议。

2、回应感受

孩子述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是吗?”“这样呀?”“哦……”等简单的句式来回应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3、说出感受

孩子心情不好时,不要用“没关系”“别伤心”……之类的话去否定孩子的感受,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现在的心情,试着跟孩子说:“你现在是不是感到……?/这件事情让你……是吗?”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懂得他的感受。

4、假装实现愿望

把自己当做孩子,发挥想象力跟孩子同频的去想象,例如:“要是可以呼叫一下超级飞侠来帮忙就好了。/如果我能发明一个写作业机就好了……”让孩子明白你也想实现愿望,他的想法得到了你的认同。

另外应当注意的是当孩子因为情绪困绕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时,我们在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他们的感受时,也要给孩子立出界限。
比如:孩子在商场里非要买玩具而同样的玩具家里已经有了,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特别想买这个玩具,我可以陪你玩一会儿。但是不能买”
Where;
以上4个技巧不仅是当孩子有情绪时,和孩子沟通有用。也可以用在和成人的沟通中,当对方有情绪时,我们可以选择用倾听、简单的回应、同理并说出对方的感受等方式,去帮助对方理清自己的情绪。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故事:我回想起周末在公园看到的一幕。
有位妈妈带着四五岁的小女孩在买冰淇淋。那个冰淇淋是三个彩色的球垒成一条,孩子大概是太喜欢了,就拿在手里一直看不舍得吃。他俩在前面走了一小段路,忽然小女孩手里一个冰淇淋球掉了下来。她“哇”的一声就哭起来。
妈妈说:“哎呀没事,还剩两个球呢。”可是孩子没有理她,继续哭闹。于是妈妈又说:“不哭了,我们宝贝最乖了!”孩子仍然继续哭着,妈妈开始有些着急了:“那我带你回去再买一个好不好?”这下孩子反而哭得更大声了。周围走来走去的人也挺多,有的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妈妈可能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就大吼一声:“你到底走不走!一天到晚就知道哭!你再哭,再哭你就一个人哭吧!”说完就自顾自往前走,孩子赶紧跑几步追上了妈妈。
这样类似的场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遇到过?当孩子的冰激凌球掉地上了,孩子哇的哭了起来,当这位妈妈在看到孩子哭的时候,一定是非常想要帮助她的,然而她所说的话,多半都没用,反而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加糟糕起来,最后弄得自己也情绪不好了。

反思: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况真不少见。哪怕心意是好的,但如果沟通无效,就没法帮助孩子,反而还让大家的情绪都激化了。本来想要给关系银行存钱,结果还损失了一大笔,非常可惜。

如果这位妈妈看到孩子的冰淇淋掉地上了,体会孩子的感受,共情孩子:“冰淇淋球掉了,好难过呀!”
然后目光专注地看着孩子,倾听孩子,给孩子情绪流淌的时间,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刚开始的那一幕呢?

A2:

背景:
家长发来求助信息:孩子中午回来跟她说别的同学好几天都不跟她一起玩了,问她为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可难过了,想让老师关注一下孩子,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目标:
明天上午二节课后,结合今天原文片段《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4个技巧》和这个孩子沟通,疏通孩子因为遭到同学的冷落而产生的负面的情绪,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行动:
1. 安静专心地倾听。
二节课后,邀请孩子到办公室,和孩子面对面坐下来,在接下来听孩子敍述的过程中,要专注、不打断,不评判、不建议。
2. 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可以用哦……是这样呀……等理解性的应答回应孩子
3. 说出她的感受
好朋友突然不和你玩了,心里挺难过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很疑惑.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等听孩子说完,可以说:“真希望有一个魔法棒呀,用魔法棒一点就能把别人变成你的好朋友啦!”
利用以上4个技巧,让孩子体会到有人能理解她的感受,理清自己的情绪,打消疑虑。增强自信心。
【结束语】
希望通过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在遇到孩子或身边的人有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用四种技巧去接纳、倾听、共情他们,让他们能察觉到自己的感受,平复情绪,有效沟通。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