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优势教养》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镇江西津筹备分舵第三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世间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也不缺乏优势,缺的是父母的优势思维

开场:

自我介绍及分组:

大家好,我是皇甫胜男。感谢大家百忙中来参加我的拆书活动。我的三个标签:一级拆书家;徒步爱好者;道德经践行者。为了方便稍后的讨论和演练,我们先分个组,从我的左手边起,两两一组。

FAB图书介绍:

F:今天我要拆解的这本书叫《优势教养》,作者是墨尔本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莉-沃斯特。她从心理学的四种消极机制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很难发现孩子的优势,她阐述了优势的3个要素、具体的特征以及优势发展的时机。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可以发现孩子优势的工具,并告诉我们通过日常的沟通反馈,就可以培养孩子的优势。

A:本书与其它养育类书籍不同,它强调优势不单单指先天天赋,更多的要靠后天的培养。它还强调每个孩子都有显而易见或被隐藏的优势,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或与孩子交谈,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身的优势。

B1:它对优势的定义,会让你醍醐灌顶,它会让你认识到,与其费劲修正孩子的劣势,不如顺势发展孩子的优势来的更容易、效果更好。

B2:今天拆解的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可以帮助我们开启积极的思维模式,将注意力放在孩子做的好的点,发现孩子的优势;

片段2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学会客观有效地表扬孩子,去肯定孩子的优势行为,让孩子认识到行为与品格之间的关联,形成一个优势养成的闭环。

学习目标及逻辑关系:

目标1:希望通过今天拆页1“优势开关”的学习,我们在亲子沟通中,能够把注意力从孩子的缺点转移到他的优点上,从而发现孩子的优势。

目标2:通过拆页2的学习,我们能够运用“优势表扬”的方法,说出孩子的优势行为,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取得成就。

第一个目标是发现优势,第二个目标是肯定表扬优势,它们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P50-52

在我们的儿子尼克8岁生日时,我们给他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他非常喜欢这辆车,每天放学以后都会骑。马特在前门的一侧腾了一块地方放自行车,尽管我们反复提醒他要把自行车放在该放的地方,但尼克似乎总是记不住,总把自行车放在门口。尼克过完生日几周后的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发现尼克的自行车又像往常一样在门口放着。这小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记性?我一边这样想,一边进了屋。进屋后,我一脸不悦地要求尼克把自行车放到该放的地方去。

第二天,当我的车驶进门前的车道时,发现自行车又一次停在了门口。不是吧,又这样?这看起来就像《土拨鼠之日》 GroundhogDay )中的场景。尼克从他的房间走出来,笑容灿烂地跟我打招呼,但他还没开口,我就厉声说道:"你得学会把你的自行车放到该放的地方去,我不想一遍遍提醒你!"

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于是我就经历了那种经典的父母内疚的时刻。我刚进屋,还没与孩子打招呼,就忙着指出他有什么事情没做好。我们整整一天没见,回家本该是欢欢喜喜的,我的做法最终却让双方都不愉快。尼克因为没有把自行车放好而觉得沮丧,我则为自己责备他而难受。解决双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时,我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啊?没错,我很失败。

经过一番反思,我明白自己大脑中的消极机制让我在什么地方偏离了正题,所以第二天,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鉴于尼克以往的表现,我知道自己还可以跟他再聊聊自行车的事情。我相信,这会是我从优势而非劣势出发,重新开始教育他的大好机会。

第二天,果不其然,当我把车开进家门口的车道时,自行车又在前门停着。我稍稍平复了一下郁闷的心情,然后提醒自己关注积极而非消极的事情,主动发掘他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了哪些优势。

首先,我一进门就亲切地跟尼克打招呼,然后我环顾四周,注意到他刚把自己的午餐盒打开,放在了水槽边,他还把球鞋整齐地放到了鞋柜里﹣﹣他的球鞋的摆放在几个月前和自行车停放一样,也是个让我头疼不已的"问题"。

他是个好孩子,我想,我也应该做一个好母亲,我们可以共同进步。我抱了抱他,表扬了他能把午餐盒清空、把球鞋收好,我评价说他现在做事已经很有条理了,然后我平静地要求他把自行车放到该放的地方,明天也一定要记得这么做。

而再接下来的一天,他确实照做了。

在上面所说的这个例子中,我用的就是自己最近钻研出的一个方法,我称之为"优势开关",这个小工具十分有效,是优势教养的根本所在。我只要轻轻按下大脑中这个开关,就能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尼克的缺点转移到他的优点上。我越来越擅长看到别人身上的优势﹣﹣我的朋友、同事、丈夫、孩子。我甚至经常在想,或许只要激励他人去做某事,就能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都读完了,没读完的小伙伴不用着急,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片段的学习。

WHAT:

作者在拆页里讲述了她与儿子之间的一个故事。故事前半部分的结果很不愉快;而后半部分则皆大欢喜。为什么同一件事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在于作者用了一个工具,叫“优势开关”。它是一个积极思维的启动器。它启发了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及时觉察并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努力做到去关注孩子的优势。

WHY:

为什么要设定“优势开关”呢?

据研究,我们的大脑通常会被四种消极机制所左右,选择性注意(怀孕的人发现满大街是孕妇;在车流中发现自己同款同色车)、负面偏见(第一印象主导后期行为)、投射(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某个不想承认的缺点)和二元对立(有或没有,好或者不好;)。这些消极机制会蒙蔽我们的心智,迫使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而忽略了孩子行为中积极的部分。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任由消极机制主导我们的行动,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挑剔与不满,而没有爱与鼓励。时间一长,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孩子轻则自暴自弃,缺乏信心,重则叛逆,走上违法的道路。

这么做的好处:

而设定“优势开关”之后,我们会更多去关注孩子的优势部分。孩子能从我们的眼神中感受到关注、赞赏,从我们的话语中感受到爱和鼓励。在关注、赞赏与爱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更容易成为一个自信和有担当的人。

当你批评孩子的话快要蹦出来时,怎样做才能设定好这个“优势开关”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四步做起:

HOW:

1:加深呼吸:心里默念冷静、冷静;

2:觉察感受:我失望了?生气了?还是其它什么负面感受?

3:安装开关:想象一个开关的样子,提醒自己按下它;

4:发现优势:观察孩子有哪些好的行为;

意译案例:

8月份,我带着女儿及侄女参加茅山的团建活动,留下13岁的儿子在家照顾6岁的小侄女,走之前,我反复嘱咐他要好好吃饭,照顾妹妹,他拍胸脯保证他可以做到。

1天半后,下午2点我回到家:只见儿子从房间里探出头来,眼皮浮肿,一看就是玩了很长时间的游戏,小侄女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桌上摆放着起坨的泡面。

我走进厨房,发现冰箱里的卤牛肉和红烧肉一块没动。显然,两天的中饭他们都是用泡面解决的。我顿时感觉一股火在胸中升腾,我开始劈头盖脸训他:你为什么只顾着玩游戏?连饭都不煮,吃剩的泡面还不扔?你就是这么照顾妹妹的?

儿子有点不知所措,一脸的无辜地呆在门口,而我带着愤怒转身进了厨房。

在厨房待着的半小时里,我渐渐冷静下来,我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严厉地说他?他只有13岁呢,他是个独立的孩子”经过一番反思,我明白自己是被情绪绑架了。我需要换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件事。

第二天食堂刚好有点事情得去一趟,中午回不来。我告诉儿子,让他在家照顾好3个妹妹,煮点米饭炒两个素菜,不要再吃泡面了。儿子再次拍胸脯:一定不吃泡面。

忙完我回到家,发现厨房垃圾桶里叠放着4个泡面桶;冰箱里卤牛肉吃完了,桌子有擦过的痕迹,桌上还摆放着切好的水果;我本又想训他:“怎么又吃泡面,不煮饭?桌子也没擦干净?”

但我闭嘴了,我把他们叫到跟前,当众表扬了儿子,夸他不愧是当哥哥的,能够照顾好妹妹们,儿子有点不好意思,说:“我还怕你骂我呢,本来我说煮米饭吃的,她们三个非要吃泡面,我还下楼去给她们买火腿肠了。”

看着儿子的愉悦的神情,让我清醒地意识到:我又差点忽略他的优点了。

我很庆幸当时使用了“优势开关”,不然,家庭的美好气氛,会因为我的批评而变得压抑,紧张。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在孩子表现不好时,如考试不理想、非故意犯错、受挫等情况时的打气加油,或者孩子表现良好时,如专注学习、做家务、照顾弟妹等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在孩子故意犯错,如逃学、闯红灯、无故骂人或打人等不良行为发生的时候,不适合用。

当然,在亲密关系里,这个方法同样也适合用来发现伴侣的优势行为。

预防异议:

也许有人会问:必须按照这个顺序来操作吗?当然不是的,优势开关的主要作用,是启动我们的积极思维去关注孩子的积极点,并给出反馈。如果你本身是情绪管理的高手,能直接按下优势开关,那就不需要前面的两步;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易冲动,这个步骤会比较实用、有效。

也许有人会说这太难了,是的,养儿育女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难,才需要我们多学多练多用,坚持一段时间,你会越来越擅长发现孩子的优势点。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过渡语:好,现在请大家回想近期的一周或一个月内,是否碰到这样的场景:

某天的晚饭后,孩子自告奋勇说要洗碗,你站在旁边做示范:先压几泵洗洁精到抹布上,接着将抹布搓出泡泡;然后抹布一分为二包住碗的内外壁开始转圈,最后搓碗底;结果孩子压根不听你的指导,自顾自地把洗洁精泵到碗里,用手指揉搓,碗底不搓;紧接着拿另一个碗,重复刚刚的动作流程;你在旁边不停地给出意见:洗洁精少挤一点,水开小一点;可孩子愣是没听见一样,只顾自己玩。你一着急,就把他轰了出来,嘴里还不忘训斥:洗个碗都学不会,以后能干啥?

或者在暑假仅有的几天小尾巴里,孩子的作业还剩下不少。于是他夜以继日地赶工期写作业,由于求速度,字歪东倒西不成样子。你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他,质问他为什么之前只顾着玩不想写作业的事?非要拖到最后几天才知道着急?

过渡语:大家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2分钟后,我们请一位伙伴来给分享她的故事。

学习者分享:

史:几天前老公吃完饭不像往常那样洗碗,可是放下筷子就去儿子培训班帮忙。我让他洗碗,他说平时都是他洗,今天不洗。我一再要求他洗,他就让我放着等他回来洗,然后就走了。我很生气。

过渡语:感谢史老师的分享,现在假设老天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回到刚刚那个场景中,你会怎么运用今天学习的“优势开关”法?大家小组内讨论,1分钟后我们还请一位伙伴跟我们分享她的故事。

学习者分享:

史:我意识到自己生气了,这时候我就不要再去跟他争辩,先冷静一下;然后回想他一贯的行为:他不是一个懒人,平时的碗都是他洗的,他去儿子培训班也是因为替儿子分担事务;而且他还说了如果我不想洗就放着等他回来洗;所以我也不应该为此而生气。

过渡语:谢谢史老师的分享;刚刚我给到的两个场景都是孩子的事,而史老师举一反三切换到亲密关系间的互动,这样的日常我们也经常碰到,所以说史老师是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咱们回去都不要再对老公吹毛求疵了。

过渡语:好,刚刚我们学习了优势开关法,我们及时启动了积极思维,发现了孩子或者伴侣的一些优势,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肯定他们的这些优势呢?

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拆页的优势表扬法; 这个拆页的目标是:我们能够运用“优势表扬”的方法,说出孩子的优势行为,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取得成就。

好,现在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给到大家的另一个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原文

从优势出发的表扬兼两者之长,它让孩子理解自己的优势(表扬个人)。当他用到某些优势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或表现更佳时(表扬过程),父母或老师要给予他表扬。它向孩子传达了两个层面的讯息:

1.它认可了孩子的行为:"你做了这些。"认可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这些行为的作用,从而让他可以在未来重复这些行为,复制自己的成功。这属于表扬过程。

2.它认可了孩子的优势:"你的成功要归功于这些优势。"认可能力、才能、技能和积极的个性特征相当于认可孩子用到具体情境中的内在资本,这属于表扬个人。更重要的是,因为你向他展示了他的优势有何作用,而不仅仅是他有什么优势,所以你还让他知道了优势是动态的,是可以培养的。这意味着他不会发展固定的思维模式,不会把个人价值和某种优势绑定,导致因为害怕失败而畏首畏尾。

通过这种方式,从优势出发的表扬会让孩子理解将自身优势应用到具体行为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孩子取得成就,培养良好的品质。

所以,从优势出发的表扬在被实际应用时是怎样的呢?

假如孩子带回家一幅画,或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优势出发的表扬就应该类似这样:

"你的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优势),画出了这么多颜色(行为)。"

"这幅画中有这么多细节(行为),看得出来,你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优势),才能创作出这样惟妙惟肖的作品来。"

"上周你每天晚上都坚持复习,即使是在你很累或者想玩电脑游戏的情况下,你还在坚持(优势)。"

"你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优势),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行为),这让我很佩服,付出就有收获﹣﹣你的成绩提高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好,我看到大家都差不多了。没读完的伙伴不着急,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拆页。

What:

通常情况下我们表扬孩子有三种方式:

评价式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帅等等)、过程式表扬(你很努力、你一直在坚持)、结果式表扬(你考了满分,真是个天才,你很有天赋等)。大家可以对照下自己,你最常用的是哪种?

在拆页里,作者给出的是另外一种表扬方式,跟刚刚的3种不同,她强调了过程和结果,但更多的是突显优势。用的是行为+优势相关联的组合方式,向孩子表达认可,并让孩子意识到他的优势和行为是相辅相成的。简单来说,就是“你做了什么,所以你具备什么特质,这种特质会给你带来什么。”它强调的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把叫这个方法称作优势表扬法。

Why:

如果你希望孩子越变越好,成为一个注重过程而非结果、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成长型思维的人,我建议你多用用这个优势表扬法。

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的表扬方式会存在一些弊端,如评价式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过程式表扬(你一直在努力)、结果式表扬(你考了满分,真是个天才,你很有天赋等)等,都只向孩子传达一些片面的信息:我是什么样人、我努力了可结果并不理想。这种表扬方法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主观片面的,不够客观明了,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固定的思维,只关注结果或为了维持“聪明”的人设而害怕接受更难的挑战。

通常做法的反例:

比如:前些日子,我家女儿想给好朋友做一张生日贺卡,自己没有手工基础,于是在网上搜教学视频。连续做了三个晚上,最终还是败在三朵小纸花上。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能连续三天专注在一件事上,我觉得很不容易。于是表扬她:你真了不起,连续三天都在认真做这张贺卡。她一把攥紧手里的纸团:我觉得我是个废物,一张卡做了三天还没做好。

你看,表扬”坚持“这个过程,让我把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她觉得她努力了三天,最后贺卡还是没做好,我却在表扬她“努力”的过程,更加强化了她认为自己的努力是无效的想法。

这么做的好处:(反例变正例)

我意识到我用错了方法,于是换成优势表扬法来表扬她,我说:

怎么是废物呢?这张贺卡配色温暖,线条流畅,封面上粘了心型碎皓石,你知道吗?你专注努力做这张贺卡的样子告诉我一个真理:只要用心,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她抬头看我,想说点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继续低头折她的纸花。

过了好久,我发现她边上的玫瑰纸花成堆了。我惊叹,然后她一发不可收拾,把家里的卷纸全给折成了玫瑰花。

我从结果出发,强调她的优势行为与作用,有理有据,简单明了。

这会让她清晰观察到自己的优势行为,并意识到:一个好的结果,通常需要一个好的过程。比如认真学习就容易提高成绩等,这对于培养她的优势行为,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HOW:细化步骤:具体怎么做呢?

1:观察亮点行为:关注过程,语言上孩子说了什么,行为上做对了什么;

2:关联相关优势:她的语言和行为,凸显了她哪方面的什么优势?

a:性格上的优势,如:善良、公正、博爱,感恩等;

b:行为表现上的优势,如:专注,坚韧,色彩敏感,跑步快等;

3:表扬优势及作用: 积极而肯定地说出孩子的行为和优势,以及强调这些优势会给她带来什么收获。

举个例子:

今年5月的某一天,是个周六。我交待完两个娃要干的家务活就上班去了。上班路上我捡了一百块钱。

下班后带两个娃散步时,为了奖励他们做家务的行为,也为了花光那捡来的一百块钱,随他们心愿买了平时被限制的奶茶和烤串,还有一些水果和彩票。

回来的路上我问儿子不受限制、放开吃开不开心。不曾想儿子反问我:有什么可开心呢?捡钱的人是开心了,可丢钱的人呢?他会不会很难过?沉默一会之后他又说: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是可耻的。

我瞬间被羞耻感淹没,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回来的一路,我们商量了各种办法,最后一致决定把钱捐出去,并且以后尽量做到日行一善。

当时由于情绪冲击很大,我只是草草地感叹:你比妈妈觉悟高,妈妈感到很羞愧。

我当时认为这是我对他的最高褒奖,现在想想,我错过了一次非常好的表扬机会。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采用这个优势表扬法来对孩子进行表扬:

1:观察亮点行为:孩子并没有跟我一样享受路边捡钱的快乐,而是问:丢钱的人会不会难过?他说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乐是可耻的;

2:关联相关优势:悲悯、善良、道德感强(a性格优势);

3:表扬优势及作用: 这些性格优势会让他成为一个值得信赖和靠谱的人;

所以,我会跟他说: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并说出“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是可耻的”这样的话,让我惭愧。你的共情力和道德感很强,这太难得了,这些品格会帮助你成为一个靠谱的人。我为你感到骄傲。

WHERE:

优势表扬法适合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或者在工作场景中用来鼓励下属去发展个人优势和能力。

异议处理: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没有发现他的优势,还怎么用这个方法?不要急,优势一定有,只是暂时被隐藏了而已,我们可以先回到拆页一,利用“优势开关”去找孩子或者他人的优势;

也可能有小伙伴会说,表扬优势嘛,何必简单的事弄的这么复杂?假如你轻而易举能看见孩子的优势并及时给出反馈,自然不需要这么麻烦。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孩子的行为来发现优势、强调优势的作用并反馈给到孩子。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无所谓你用两步或者三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演练:

过渡语:好,接下来我们演练一下优势表扬法的具体操作,请大家仔细听我给到的场景:

一个周末的下午,天气晴好。你带着孩子出门去户外运动。电梯在你们的下一层停了,你那不太熟的邻居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娃娃,小的刚会走路。邻居一手推着手推车,一手拎着一个大袋子走了进来,由于动作有点缓慢,孩子主动伸手拦住电梯等她们进来;出电梯也是先是拦着让她们先出;最后出电梯时,他还快步跑向单元门,用身体撑着门,等着都出来之后,才起身走开。

又或者:

某个周末的下午,天气晴好,你带着孩子去买了几个馒头,准备到公园去喂鱼。到了公园,你们发现亭子里好多人,他们全然不顾栏杆上的“禁止垂钓”的标语。仔细一看,有的是爷爷带孙子、妈妈带儿子、还有全家总动员的、有爸爸直接站在湖里一手拽着栏杆一手拿网兜去捞鱼的;

你的孩子认为他们这样不对,一是危险,二来违反规定;他决定去阻止他们。他先是打了报警电话,然后再去“吓唬”大家:说听到有人报警,警察很快就来了。

最后,那些意犹未尽的大人在自家孩子的催促下,只好带着工具溜了。你的孩子还不忘打110,提醒警察叔叔不用来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非常完美。

现在请大家选一个场景,用优势表扬法,来演练这个场景,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妈妈。5分钟后,我们请一组小伙伴来给我们演绎演绎。现在开始。

过渡语:好的,伙伴们伙伴们,回来啦,看大家讨论的这么激烈我有点不忍打断;有小伙伴愿意来给大家演绎一下场景吗?好,有请汤老师和谢老师。请问你们选的是哪一个场景?

学习者分享:

汤:我们选的是第一个帮忙开单元门的场景。我扮演妈妈,谢老师扮演孩子。

汤:宝贝,刚刚楼下阿姨进出电梯的时候行动不便,我看到你主动拦住了电梯门等她们进出,单元门也蛮重,你在拉不动的情况下知道用身体抵住它,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又有爱心的孩子,妈妈很骄傲也很感动;

谢:哈哈,助人使我快乐,下次我要做的更好!

汤:妈妈相信你可以做的,乐于助人会让你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过渡语:

好的,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动情演绎。汤妈妈观察孩子的行为非常细致,通过这样的观察,看到了孩子乐于助人又爱动脑筋的品质;我们把掌声给到他们。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场景想象

好,我们刚刚进行了优势表扬法的练习。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情况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亲子、亲密关系或工作中,会发些什么样的场景,你看到了对方的优势行为:比如孩子闷头伏在桌前两小时,画了一幅配色让你惊讶的画作;再比如你的下属在下班后部门聚餐时,仍坐在火锅边盯着电脑认真跟客户过合同等等;

请大家组内讨论你可能会遇到的场景,5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过渡语:好的,现在有哪位小伙伴可以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他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有请凌老师。

学习者分享:

凌:我下周肯定会在工作上遇到这样一个场景:在课堂结束之后,一个小女孩在别人玩耍的时候安静地看书;我想找个机会来用这个方法夸夸她;

过渡语:好,谢谢这位凌老师给我们勾画的场景,相信大家脑海里也有了自己的场景画面。接下来,我们试试在刚刚脑海里的场景中如何运用优势表扬法。大家可以小组内讨论,3分钟后,还是请凌老师来给我们分享。

好,由请凌老师分享她的场景应用。

学习者分享:

凌:我会找一个时机,请大家安静下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提问的方法来问大家:有一位同学课间在吵闹的环境里一直在专注的读书;饭后午休的时候也在看书;延时服务时她早早完成作业后又捧起了书;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对,老师说的就是你,某某同学。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还特别专注于阅读,你给我们作出了非常棒的榜样作用。老师相信,热爱阅读的人,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过渡语:感谢凌老师的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她把这个方法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刚刚提到了“在课间,午休时,延时后“等各段场景,我脑海里浮现了一个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低头只读书的姑娘形象,我也能想象到小姑娘在被老师这么表扬的时候,脸上洋溢的幸福模样;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启发,以后我也尝试用这样的排比句型,串联几个场景来夸我家的孩子,要夸到他心花怒放。谢谢凌老师,请大家把掌声送给她。

总结:

好的,学习的时间总是飞快,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优势开关法,给大脑安装优势开关来启动积极思维,这让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特点和优势行为之上;

第二个是优势表扬法,从优势出发,将优势与行为相结合,来强化孩子的行为,让他明白自身优势是什么,及优势的作用有哪些,从而培养我们自己和孩子的成长思维,收获一段美好的亲子关系。

世间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道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天赋、优势。我们做父母的要擦亮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势并为他们提供优势养成所必要的支持条件,其它的就交给孩子自己,因为他们本自具足。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