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王倩倩,一个努力过级的拆书家、还是一个学习pet两年的四岁孩子的妈妈。
【学习者分组】由于今天人少,我们不分组。
【学习目标】希望在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在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使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图书介绍】
[F特征]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图书是《PET父母效能训练》,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由于E.T.沟通模式的创建,他3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A优势]1962年戈登博士开创了父母效能训练培训班,1970年他根据培训经验写下并出版本书,已经历了五六十年的时间考验。这本书风靡全球,出版语言高达33种,受到全世界教育行业的认可。
[B1这本书利益]书中提出了界定问题区、积极倾听、我信息表达及第三法等技巧,能够帮助父母解决常见的育儿难题。
[B2这个片段利益]今天的分享的拆页是当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我们如何更好地表达不满,既可以不伤关系,同时还能更有效地促进对方改变行为。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花费两分钟时间看一下拆页,看完请抬头示意一下我。
“我信息”的构成要素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即:行为+感受+影响。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我信息”的这个部分,主要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一个孩子上学时说好了,一放学就回家,但是她回家晚了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
此处的关键是要记住描述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评判它。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当父母发出“你信息”时,他们不需要确认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使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只是脱口说出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你快把我逼疯了”“你真的很懒”等。而当父母发出“我信息”时却不是这样。现在,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或者是其他感受?
“当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又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的……”
行为如何影响父母
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困扰,而父母传递的“我信息”没有能够影响孩子主动修正他们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信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信息”(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但是,一个有效的“我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个部分——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就很重要了。
通常,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当你离开学校,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打电话说你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工作。”
当你送出一个完整的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信息”时,就告诉了孩子整个事件——不仅说明她的所作所为给你带来了问题,而且还说明了你对此的感受,并且同样重要的是,说明了这种行为为什么将会或已经给你带来了困扰。
*/过渡语/*我看到大多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
【举例】我先给大家说一个常见的场景:你和朋友在聊天,孩子频繁的过来打断你们的说话。
有人会说:怎么这么没礼貌!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还有人是这么说的:当我和阿姨说话总是别打断的时候,我觉得很生气,因为我都不清阿姨说了什么。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种说法,哪种说法孩子会改变行为呢?很明显,第二种说法孩子改变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Why】第二种说法中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里面没有评判、指责,里面只有客观的事实及具体的影响,所以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并做出改变。
【How】一个完整的我信息分为三步:
第一步 、对不接纳行为进行客观描述。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表,可以更好的来区分一下行为客观描述和评价。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左边行为客观的描述,是没有争议的,是事实,而右边是贴标签或者评价,由于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评价,当用右边这些评价方式来表达时,听的人第一反应往往是反驳你,所以我们要客观描述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说出眼睛、耳朵等感官直接接收到的信息,而不是经大脑加工过的信息,避免总是、一直、每天等这些词语。
第二步、说出我对这种行为的感受。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比如我感到伤心、难过、焦虑等这些情绪词语。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图表,这里的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表达感受用的。
第三步、说出对我的影响。注意需要是具体存在的影响,不是想象中的影响,比如花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阻止了自己想做某事,或增加做的事情,也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不舒服等。
【举例说明】下面我给大家说一个例子:我给孩子买衣服,他不愿意试穿。用我信息表达就是:行为的客观描述:当你不想试穿这些衣服时,我的感受:我不敢买它们,对我确切具体存在的影响:因为如果你穿不合适,我就不得不去换,这是对我的影响,我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换。当这样说的时候,他就知道不试穿可能会让我去换衣服,从而相对配合了。
【Where】我信息不仅适用于孩子,家人、朋友同事之间同样也可以使用,只要对方的行为引起你的负面情绪,对你造成了一些具体的影响,都可以使用。
【预防异议】听到这儿,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就这样表达,就有用?他就能改?坦率地讲:不一定。那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虽然这样说,他人的行为不一定会改变,但是比起指责、威胁、命令等这些传统的方式来说,使用“我信息”的方法去表达,由于它描述的是客观的具体行为、客观的影响,因此会减少情绪对抗、也会更有效。
*/过渡语/*我对拆页的讲解就到这里了。
<提问>接下来请大家想象一下,未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内你和他人相处中他人的那些行为会导致你的不满?
比如:
想象一下你可能遇到的实际情景,把它写在便签上。2分钟后邀请小伙伴分享一下,注意只讲情景就行。
*/过渡语/*现在请小金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最近我一个朋友情绪不好,每天晚上给我打电话一个小时以上。我很焦虑,因为这个电话太久,我晚上安排的工作不能按计划完成。
<提问>好的,还是刚才的场景,再想象一下,你对他的行为很不满,当你正要开口说话,突然你想到了表达不满的我信息,那么按照今天学习的片段,你怎样用“行为+感受+影响”的我信息表达你的不满?下面请大家花5分钟的时间互相讨论一下。关于感受词语,可以参考情绪那张图片。
*/过渡语/*好,时间差不多了,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等晚上朋友再打来电话时,和朋友说:我理解你最近情绪很不好,但是我晚上也有一些工作
对不接纳行为进行客观描述:如果我们一直通话
说出我对这种行为的感受:我没办法安心下来进行工作,我感到很焦虑
说出对我的影响:我最近工作一直在往后拖延,没有完成。
*/过渡语/*谢谢小金的分享。
【结束语】我信息,首先要客观描述行为,还有我的感受,还有告诉对方对我具体的影响,而不是想象中的影响。我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