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迎合,创造共振的场
【开场】开始录音
【自我介绍 】
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叫沈洁。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二十年助力贸易顺差的外贸人。
第二个标签:企业内训师。
第三个标签:个性十足小女生的妈妈。
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以拆书家的身份,和在场的伙伴一起,进行此次《说话的力量》RIA拆书的活动。
【分组 】
今天是我TF2-4的第五次定级,我来分下组,以迪哥为中心,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希望伙伴们都积极参加到互动环节中来。
一、图书介绍
【用FAB法介绍图书 】
今天的两个拆页,分别来自于《说话的力量》P164-165和P171-172。
我刚刚已经将两个原书拆页发给大家了,人手一份。本次拆解预计需要60分钟左右。
F: 这本书的作者是孙路弘。本书是作者倾其25年营销、销售经验的精华之作。书中大量、丰富的案例都是作者多年来经历过的真实事件。通过这些案例,我们能更形象、更具体理解说话的技巧、方法和工具。
A: 这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学习说话的实战指南,豆瓣评分7.9。相比市面上其他沟通类书籍,本书不仅有大量案例分析,同时各章结尾部分还为读者设置了“练兵场”,通过实用的练习题融会贯通每章的内容,帮助读者快速、有效地掌握每章的核心对话技能。
B1: 你有没有在沟通中,接不上对方话的时候?有没有在和对方表达诉求和解决方案时,一直得不到对方的认可,最后不欢而散的情况?这些工作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沟通问题,本书中都有案例和对应的方法。
B2: 今天的拆页来自于这本书中关于“迎合”的部分。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或是十万火急的棘手问题。这时,通过“迎合”的沟通技巧,我们适时表达共情,安抚住当事人的情绪,进而得到对方的认可。
【学习总目标】
在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表达共情”和“巧妙迎合”两种方法,在沟通中能够倾听对方,换位思考,表达理解引发对方情感共鸣,缓和矛盾同时,获得对方的认可与好感。
【片段关系】
两个片段讲的是不同的“迎合方式”:片段一是通过情感传递的方式,片段二是按照逻辑分析的方式。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迎合”,获得对方认可。两个片段呈并列关系。
第一个RIA “表达共情”
二、学习目标1:
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个片段,片段1的主要内容是“表达共情”,在完成这个片段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处理矛盾时认真倾听,让对方完整地叙述出事件原委和表达出情绪,并学会使用肯定的语言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与感受,获得对方认可。
三、【R】阅读原书拆页
接下来咱们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说话的力量》P164-165
迎合不是吹牛、拍马屁,也不是奉承,而是表达共情,获得对方认同。共情,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叫做换位思考、移情。迎合是快速将共情用说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对方直接、快速、明了地感受到这个人跟他自己一样,跟他有一样的逻辑,有一样的经验和体会,什么都跟他一样,双方就容易相互接近了。
在交谈中表达共情,对方听完你的话会觉得一拍即合:哎呀,我怎么没早认识你呢?咱俩想法太一致了,你简直是我的知音。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你就可以让双方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谈话投机、滔滔不绝,自然建立了一个共振的场。
迎合的前提就是,使用共情,创造谈话的共振场。在沟通时学会使用迎合,就可以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迎合是将心比心的具体落实,通过说话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它不是奉承、套话和吹捧。
比如一家银行,早晨刚开门就进来一位小伙子,急急忙忙到柜台前,着急地说:“我昨天在你们这儿开了一个账户,存了3万元钱。你们给我开了网上银行功能,但是昨天晚上回家我在网上一查,账户里只剩30元钱了。”这时候要怎么表达共情?
首先要想对方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钱查不到了当然很担忧,很紧张。有的营业员自以为有经验,上去就说:“小伙子您先别急,冷静一点。”小伙子一听肯定会说:“我能不紧张吗?我能冷静吗?这事儿跟你没关系你当然冷静了。”这样的回答不叫迎合,对于解决问题只会火上浇油。应该表达的不是告诉他别紧张,这样会让他觉得你说他紧张是不对的,他紧张当然是对的,他着急也是对的,他怎么可能冷静?换成是你,你能冷静吗?
所以要这样迎合:“怎么会这样呢?这太不正常了!这种情况是无论如何不该出现的,要是真有这种情况,不仅我们银行不能容忍,我也不能容忍。”你一说出这番话,他会觉得至少你跟他是有同样感受的。接着你再说:“我来帮您看下,昨天您办理存款手续时的收据小条带来了吗?身份证带来了吗?我立刻帮您查,这件事是不应该发生的。”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到大部分伙伴都举手示意原文看完了,接下来我们对这段原文进行一下解读。
【WHAT】
这个片段主要表述的是,在对话中要表达共情,尤其在处理特殊事件时,运用“共情”能更好地缓解冲突。
共情,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叫做换位思考、移情。
【WHY】
将共情用说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对方直接、快速、明了地感受到这个人跟他自己一样,跟他有一样的逻辑,有一样的经验和体会,什么都跟他一样,双方就容易相互接近了。
【通常的做法】
共情确实能给交流带来好处。但是,我们通常做法是给对方建议而不是共情。比如家里人在一些事情上发牢骚抱怨的时候,我们通常不是安抚对方的情绪,而是直接给建议,按照自己的经验应该这样或那样做,导致对方不仅不领情,反而更加激发对方的负面情绪。
【反例】
前两天,女儿回家后一直嘟着小脸,说她再也不参加滑板社团了。她说有同学嫌她速度慢,跟不上团体动作。作为家长的我,听到这儿,直接打断她,脱口而出:“你怎么那么傻啊?他们排挤你,你不会告诉老师呀?”想了想,觉得好像说重了,又改口:“没关系,咱们不想不参加就不参加了,妈妈最爱你了!”女儿抬头望了望我,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我的两个回复,似乎都不合格,按照原文中的方法,如果我做了以下几个步骤,可能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HOW】
细化原文的步骤:
1、体(提)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让对方倾诉彻底。
1)在说话前,体会到对方此刻的情绪是不冷静的,会说一些气话。
2) 给对方时间,让TA说完整个过程,慢慢平复心情。
2、理(荔)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说出来让对方知道。
1)理解对方在现有的境遇中,一定是不舒服甚至是难过的,至少短时间内无法自愈。
2)把这种理解和感受,一定要说出来告诉TA。
3、成为对方的知(枝)音,用说话的方式创造共振场。
1)让对方感受到,你跟TA有一样的想法、逻辑、一样的经验、体会,自然靠近,成为知音。
2)通过说话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再开启理性的谈话,力所能及给予对方问题解决方案或是建议。
【正例】
如果我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我该如何运用“表达共情”呢?“提荔枝”三步骤:
第一步:体(提 )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让对方倾诉彻底。
1)在说话前,体会到对方此刻的情绪是不冷静的,会说一些气话。
2)给对方时间,让TA说完整个过程,慢慢平复心情。
1)在说话前,体会到女儿的情绪是悲伤和委屈的。她说再也不去上课,有赌气的成分。
2)我和她靠近地坐在一起,给她时间,耐心地听她把今天的遭遇讲完,慢慢平复心情。
第二步:理(荔 )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说出来让对方知道。
1)理解对方在现有的境遇中,一定是不舒服甚至是难过的,至少短时间内无法自愈。
2)把这种理解和感受,一定要说出来告诉TA。
1) 理解女儿在滑板课上受到同学排挤,一定是很难过的,且短时间无法自我消化和遗忘。
2) 我把我对她的理解,告诉她:”同学上课排挤你,你觉得很伤心难过,妈妈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第三步:成为对方的知(枝 )音,用说话的方式创造共振场。
1)让对方感受到,你跟TA有一样的想法、逻辑、一样的经验、体会,自然靠近,成为知音。
2)拉近彼此的距离后,再开启理性的谈话,力所能及给予对方问题解决方案或是建议。
1)让女儿感受到,我和她有一样的想法、逻辑、经验和体会,对她说:“刚刚听你讲了你在滑板课遇到的不愉快,如果换作是我,我一定伤心和委屈极了!”让她听完我的话,自然靠近,成为知音。
2)观察女儿情绪逐渐平和,对话中有配合性点头等肢体动作,认可我说的内容,拉近彼此距离后,再开启理性的谈话,提出了建议:“我也曾在少年时代遇到过类似的事件,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有个解决的办法,你愿意听听我的建议吗?”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遇到事情,我可以等对方冷静后再沟通也是一样的呀,没必要非要特意去表达“共情”,反有溜须拍马之嫌。并不是这样哈!你想,如果你能在最短的时间,通过“表达共情”的方式避免一场“家庭风波”,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多好;如果你能在最短时间,运用“表达共情”解决客户痛点或是工作难题,你的老板必定对你另眼相看。
【WHERE】
“表达共情”这种方法,适用于缓解、解决冲突的对抗情境中,尤其是在服务客户方面。目标是快速获得对方认可,以便推进下一步行动。如果是一些大型的人数众多的冲突矛盾,想要解决问题,单用“共情”就未必能妥善解决了,则需要更多其他的工具。
五、【A1】激活经验
【A1】技能点的环节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加工出假如再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
以上是关于“表达共情”的讲解部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实际操练一下。
拆书家提问设计1:
在过去的工作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或者见过,在沟通中表达诉求和解决方案时,一直得不到对方的认可,最后不欢而散的情况。请伙伴们回顾一下,自己或者身边人最近一段时间内,有没有经历过因为在沟通时没有“表达共情”而失败,甚至是激化矛盾冲突的?
【案例记录】
学习者庆如分享:
上周我的同事小李请年休假带父母去旅游。但是因为部门有个项目特别紧急,我不得不布置了一些任务需要她在休假期间完成,小李在微信上生气地拒绝了我。我打电话给她,但在沟通时没有“表达共情”,结果更糟了,她在电话那头说想要离职。
拆书家回应:
好的,谢谢庆如的分享。
拆书家提问设计2:
如果时光倒流,再给你一次机会,就刚才小组内讨论的案例,运用我在片段讲解中表达共情“提荔枝”的三个步骤,可以怎样改写你与对方之前的场景对话呢?请大家组内讨论,一会儿我们派小组代表来分享。
好,时间到了,有哪位小伙伴愿意主动站到抬上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呢?好,有请庆如。
【A1-反例变正例】
学习者庆如分享:
如果回到过去,我会运用今天学到的“提荔枝”三步骤来“表达共情”:
第一步:体(提 )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让小李倾诉彻底。
1)在说话前,体会到对方此刻的情绪是不冷静的,会说一些气话。
2)给对方时间,让TA说完整个过程,慢慢平复心情。
1)在说话前,体会到小李的情绪是气愤和委屈的。她说要离职,应该也是赌气。
2)我向她表示诚挚的歉意,给她足够的时间,耐心地听她把她身处的境况讲完,慢慢平复心情。小李说她已经出来好几天了,父母很开心,每个景点都想去。每天光徒步,就要走上三万步。天气又热,把她累的够呛,但又生怕影响父母高涨的情绪,只得一直随着父母的意愿。
第二步:理(荔 )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说出来让对方知道。
1)理解对方在现有的境遇中,一定是不舒服甚至是难过的,至少短时间内无法自愈。
2)把这种理解和感受,一定要说出来告诉TA。
1) 理解小李现在在旅途中身体已透支,一定已经很累很不舒服了。但难得带父母出来,作为女儿,还要时刻关注父母的旅游感受。再听到休假中还要加班,一定很崩溃,至少短时间内无法接受。
2)我把我对她的理解,告诉她:“你难得带老家的父母出来旅游,就想能对父母尽孝。既不想败了他们的兴致,又不想让父母感觉到你休假了还要辛苦加班,让他们担心,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第三步:成为对方的知(枝 )音,用说话的方式创造共振场。
1)让对方感受到,你跟TA有一样的想法、逻辑、一样的经验、体会,自然靠近,成为知音。
2)拉近彼此的距离后,再开启理性的谈话,力所能及给予对方问题解决方案或是建议。
1) 让小李感受到,我和她有一样的想法、逻辑、经验和体会,对她说:“听你讲了你带父母出游的不容易,如果换作是我,这么多天,这么热,我可能早就受不了发飙了!”让她听完我的话,自然靠近,成为知音。
2)察觉小李情绪逐渐平和,对话中开始附和并认可我说的内容后,拉近彼此距离后,再开启理性的谈话,提出建议:“我之前带父母和孩子出游和你遇到了和你一样的情况,你愿意听听我的建议吗?”
拆书家反馈:
感谢庆如的分享,我觉得讲的特别好,非常好地运用了我们的“表达共情”的“提荔枝”三步骤。
第一步,体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让对方倾诉彻底;第二步,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说出来让对方知道;第三步,成为对方的知音,创造谈话的共振场。这一套流程下来,自然就建立了一个共振的场,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获得了对方的认可。这时候,你想要再推进下一步行动,无论是请小李帮忙,富有余力的话分担一些工作,还是双方商量出更好的办法,都比之前的境况要好很多。
【R1-总结】
咱们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就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表达共情的“提荔枝”三步骤,并且在未来会去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
【过渡语】
刚刚我们学习的片段讲的是在沟通中“表达共情”,通过情感表达来对方获得对方认可,而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片段,则是更高级别的,通过逻辑分析输出表达,来获得认同。
第二个RIA “巧妙迎合”
一、学习目标2:
片段2主要说的是迎合的三种方法,在完成这个片段的学习后,学习者可以根据与对方对话是事实还是观点给出承接的话语,引发对方共鸣感,进而建立链接,获得对方好感。
二、【R】阅读原书拆页
接下来咱们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说话的力量》P171-172
高超的迎合技巧就是,在对方陈述的是看法和观点时,你提出一些你看到非常符合对方表达的观点的现象;在对方陈述的是事实时,你将对方陈述的事实做一个总结和概括,提炼出一个观点,而这个观点又恰好印证对方所说的事实。这就是最基本的两种迎合的方式。
给观点找事实
叙述的要求是什么?是讲事实、筛选事实、通过事实证明观点。迎合的原理就在于此。当你听到了对方话语中的事实的时候,或者你听到他给了你一个结论的时候,你能听出他依据的逻辑,这时,你就能跟他产生共鸣。
举一个例子:“今年夏天北京可真够热的。”这句话是事实还是结论?这是一个结论,是个人看法。“地坛公园可真够大的。”这是事实还是结论?这也是一个结论,“大”是与哪里相比?这是你的判断。“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每月挣的钱可真够多的。”在不同人的概念里,“多”的概念都是不同的。我在10个人里面调查过,有人认为1万元就算多了,有人写10万元。所以当有人对你说“今年夏天北京可真够热的”时,你要知道,这是一个结论,不是事实。那么怎么去迎合呢?你跟一句:“是啊,43度呢,45年来最高纪录了。”你等于为他的结论提供了一个事实,他就会觉得和你投缘。
对方说了他的看法,说了一个结论,而你补充了一个事实,不知不觉中对方就觉得和你说话很投机。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投机了,对话才容易进行下去。
给事实找观点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对方给了事实,你帮他总结出一个观点呢?当然也可以。
比如,对方说“今天刚到这里的长途汽车站,就把手机丢了”,这是事实。你可以补一句:“长途汽车站那里人流量特别大,确实挺乱的。”这也是一种迎合的方法,他说了一个事实,你按照他的事实补充一个结论,他会觉得你理解他的意思。不论是他说事实,你给结论,还是他说结论,你给事实,两者的逻辑是一致的,这样你们俩不知不觉就站在一起了。
一个人向你抱怨:“5分钟不到网都断了8次。”他说的是个事实,你怎么迎合?我们可以回答:“是呀,这里的WiFi确实信号不好。”
事实和观点都有的情况下,补充自己的细节
如果对方说:“上周我去银行办事,人太多了,排队排了一个小时,太耽误事情。”这句话既有事实又有结论,事实是他排了一个小时,结论是太耽误事情。那么你又怎么去迎合?你可以这样回答:“太有同感了!上次我银行卡丢了,让我去支行补办,就这样的业务还要取号排队,结果我等了一个半小时,太耽误时间了。”
三、【I】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到大部分伙伴都举手示意原文看完了,接下来我们对这段原文进行一下解读。
【WHAT】
这个片段运用了一些案例说明了:当对方给观点,我们就给观点找事实;对方给事实,我们就给事实找观点;观点事实都有,我们就加细节。描述了迎合的三种方法。
【WHY】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希望和别人产生链接,需要“迎合”来获得对方认可、信任,从而推进下一步行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迎合”的方法,能够迅速和对方产生共鸣,建立好感。反之,如果你只会给对方一句:“好好好,是是是,您说得对。”我要是对方,肯定觉得你这人又敷衍又没水平。
【WHERE】
“迎合”的方法,适用于建立链接,承接话语,加强双方了解等情境中,尤其是用在谈判、商业场合等方面。目标是不留痕迹地获得对方认可,以便推进下一步行动。
【HOW】
细化原文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承接语势,给观点找(找)事实。提供具体的事实,来印证对方说的观点正确。
第二种方法:逻(萝)辑分析,给事实找观点。用逻辑一致的观点总结,来印证对方说的非常对。
第三种方法:事实和观点都有的情况下,补(卜)充自己的细节。补充一个自己的体会,要包括类似的细节,创造出你们是同类的感觉,那你说出的话对方就很受用。
【意译案例】
我举一个我遇到的情况:
新客户A来公司拜访,我负责招待。因为暑期南京是旅游旺季,路上有些堵。在楼下迎接到客户A的时候,刚握了手,就听他说道:“南京的路可真够堵的呀!”这句话是事实还是结论?这是一个结论,是个人看法。“堵”是客户的判断。所以当有人对我说“南京的路可真够堵的”时,我知道,这是一个结论,不是事实。那么怎么去迎合呢?
我跟一句(找):“谁说不是啊,本来30分钟的路程多出了1个小时呢!”(第一种方法:承接语势,给观点找事实)”我等于为他的结论提供了一个事实,他就会觉得和我投缘。对方说了他的看法,说了一个结论,而我补充了一个事实,不知不觉中对方就觉得和我说话很投机。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投机了,对话才容易进行下去。
紧接着进入大楼的电梯间,A总接着说:“让你久等啦。刚刚办理入住,排队等了20分钟,前面排了10来个人,前台站了4个人在办理都手忙脚乱的。”这是事实。
我补一句(萝):“南京今年是旅游网红城市,哪哪都排队,尤其是酒店,家家爆满,办理入住确实要很长时间。(第二种方法:逻辑分析,给事实找观点)也是一种迎合的方法,他说了一个事实,我按照他的事实补充一个结论,他会觉得我理解他的意思。不论是他说事实,我给结论,还是他说结论,我给事实,两者的逻辑是一致的,这样我们俩不知不觉就站在一起了。他向我抱怨:“排队办理入住,等待时间要1小时以上。”他说的是个事实,我怎么迎合?我可以回答:“是呀,确实等待时间太长了。”
到达会议室坐下,A总环顾了墙面,感叹道:“早就听闻贵公司重视企业文化,刚在一楼大厅就看到墙壁上雕刻着你们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你们这会议室也挂满了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特色文化理念,真让人印象深刻啊!”这句话既有事实又有结论,事实是大厅和会议室都有企业文化宣传版,结论是公司重视企业文化。那么你又怎么去迎合?
我这样回答(卜):“太有同感了!我们公司所有员工面试时就要通过价值观考核,进了公司以后逐年都要进行企业文化的研讨营培训和考核,出差没参加的员工还得补考呢!公司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第三种方法:事实和观点都有的情况下,补充自己的细节)A总,您真是心细如尘、观察入微啊!”
这样沟通下来,每当对方抛出一个新的话题,我都会按照“找萝卜”的三种方法接上。在这样“巧妙迎合”的沟通下,A总每次都点头表示认同,无形中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产生了信任,对我们下一步的合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A3】促动参与
要求:【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拆书家提问设计(拆书家给出具体场景或一个方向,学习者可以根据方向加工出具体的案例):
我们刚刚又一同拆解了第二个RIA“巧妙迎合”,现在我又要邀请各位伙伴给我一些反馈了。我会给到大家一个具体的场景演练。
【R2-A3场景设计】
场景如下:你的一位标准黄金单身汉朋友,单身30多年。各项条件都还不错,无奈性格过于内向,还特别不会说话表达。但他发誓今年一定要在双十一前找到女朋友。所以他对在相亲见面,和对方谈话沟通的时候,如何能产生链接,承接上对方的话语,获得对方好感和认可,特来求助于你。希望你能带他模拟演练。
参与要求,要进行角色扮演,一个人扮演你的“朋友”,一个人扮演“假装未来的女朋友(下面都简用“女朋友”代替)”。一定要结合我们刚刚拆解学到的知识点哦。
【小组讨论】
小伙伴们按照刚才分组的情况进行演练,组内的2位小伙伴分别扮演自“朋友”和“女朋友”,“朋友”怎样运用“巧妙迎合”的方法来和“女朋友”对话,取得“女朋友”的认可呢?小组内演练时间8分钟,8分钟后我们将邀请一组小伙伴上台展示他们的演练成果。希望小伙伴都积极参与,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大家可以把演练的步骤写下来,便于分享。还记得“巧妙迎合”的三个方法分别是“找、萝、卜”:
1、承接语势,给观点找(找)事实;
2、逻(萝)辑分析,给事实找观点;
3、事实和观点都有的情况下,补(卜)充自己的细节。演练中,至少要用到其中一种方法哦,当然越多越好。
【角色扮演】
好的,讨论时间到了。请两位小伙伴表演在这个场景下,要将沟通中“巧妙迎合”的对话过程演示出来~
【案例记录】
丽丽组,丽丽+贝贝表演,贝贝扮演朋友,丽丽扮演女朋友。
女朋友:“你好,我是王阿姨介绍的丽丽。”
朋友:“你好,我是贝贝,很高兴认识你。快请坐!”
女朋友:“今天天气可真热啊!”
朋友:“谁说不是呢,南京的秋老虎是出了名的,这一周的气温都在35度以上。”
女朋友:“听说你就职于一家国企,上班时间朝九晚五,周末加班也不多。”
朋友:“是啊,我的上班时间地点都很固定,工作也很稳定,这样以后成家了也能顾得上家呢!(笑)
女友:“哇,这么好,你们公司里难道没有内卷吗?我可听说企业里的竞争非常激烈,KPI有严格考核,年终还有末位淘汰呢!”
朋友:“当然有啊,企业给部门都有严格的考核,但销售岗位的的绩效考核和淘汰更加激烈。而我是做技术岗位的,考核点更关注系统的迭代和数据更新,当然我也可以移动办公,你刚刚来之前我还在和团队在线沟通呢!这天太热了,你先看看喝点什么?咱们再接着聊!”
女朋友:“冰咖啡就好,确实太热了,刚刚地铁站走过来这么点路,感觉已经晒化了!”
朋友:“下次可不让你走过来了,我去接你!”(笑)
拆书家反馈:
哇!非常感谢丽丽和贝贝的精彩演绎,我提议给他们再鼓鼓掌。真的非常精彩!大家来看看,他们组在扮演的对话中,运用到了哪些我们刚刚拆解的关于“巧妙迎合”的方法呢?
首先用到第一种:女朋友说天热,朋友承接语势,给观点找(找)事实:说南京的秋老虎是出了名的,一周的气温都在35度以上。
然后是第二种:女朋友说,听说他在一家国企,上班时间朝九晚五,周末加班也不多。朋友赶紧说对啊,根据女朋友的逻(萝)辑分析,给事实找观点。补充观点:他的工作时间地点固定,工作稳定。还开玩笑说以后能顾家。
最后,也有第三种:和女朋友讨论企业内部竞争问题时,朋友在事实和观点都有的情况下,补(卜)充自己的细节,既认可了女朋友说的话,还补充说明了自己的工作性质。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感觉每个方法大家都运用的非常好。这样一段“巧妙迎合”的方法运用下来,作为“女朋友”不说心花怒放,至少也会对你的“朋友”产生好感,对他的话非常受用啦!
【A2】催化应用
要求:【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拆书家提问设计(分步催化引导的场景指向未来会遇到的,学习者要加工的是未来那个场景中如何用,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
【分步催化1】
【提出问题】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下,自己在未来一周,有哪些情况可能会用到“巧妙迎合”呢?比如:和同事、客户、领导、孩子、对象、父母沟通中,还是可能会与一些从未谋面的客户、邻居打交道?
【发出指令】
请小伙伴把自己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在组内分享交流。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小组内分享结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分享。
【学习者分享】
好的,时间到了,有哪位小伙伴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可能会遇到的,需要运用“巧妙迎合”的情景呢?
【案例记录】
学习者乔阳分享:
可能运用的场景: 下周我要去深圳参加企业培训行业会议,可能会遇到有合作意向的培训供应商或团队,可以用迎合的沟通技巧与对方开展交流,可能是甲乙双方合作,也可能未来有机会加入对方团队。
【分步催化2】
【发出指令】
感谢乔阳的分享。接下来就请大家使用“巧妙迎合”的方法,在这个场景下给对方做一个回应。3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
好的,时间到了,有哪位小伙伴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运用“巧妙迎合”的呢?
【案例记录】
学习者乔阳分享:
【背景介绍】
下周遇到的可能场景:我是甲方公司代表身份,在会议上寻找乙丙方合作供应商。现在我邀请我的搭档杨柳来扮演潜在合作供应商,进行模拟对话,展示我如何运用“巧妙迎合”的方法。
学习者乔阳、杨柳分享:
杨柳(潜在合作供应商):“乔阳,您专程从南京赶到深圳来参加这次行业会议!”
乔阳(甲方机构代表):“对,这次会议培训杂志主办,其中许多培训主题特别好,结合现在培训行业发展形式,有很多课题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所以来一趟深圳非常值得。”
杨柳:“哎,可惜现在企业培训市场越来越难做,客户越来越难以搞定”
乔阳:确实是,特别是今年经济下行,很多甲方企业都在砍培训预算,而且客户要求越来越高。
杨柳:目前我们手上就有一个项目,但是专业人手不足。
乔阳:看来你们做的很不错,我了解到很多目前培训团队市场不好做,很多机构都在削减人员编制,你们这边缺人手说明你们干的还挺不错。看看我们有没有机会合作。要不我们来加个微信。
杨柳:好,来加个微信。
拆书家反馈:
哇!非常感谢乔阳和杨柳的分享,我听到了至少两种“巧妙迎合”的方法:
1、供应商吐糟现在企业培训市场很难做,乔阳扮演的谈意向,先说培训市场很难,并对很难做了解释。(给观点找事实)
2、供应商接了一个项目缺人手,乔阳顺这语势接着说,你们做的很不错的,和对方产生了链接。(给事实找观点)
结语(强有力的结语)
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相信我们在未来与他人沟通中,通过刻意练习“表达共情”和“巧妙迎合”能够倾听对方,换位思考,表达理解引发对方情感共鸣,进而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好感。谢谢大家的陪伴,我的拆书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