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大家能来为我的TF1-1拆书之旅陪伴赋能,我是拆书家刘涵,我们今天的拆解主题是“表达的逻辑-如何说一句顶十句”。
首先,我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刘涵,刘是“文刀”刘,涵是“涵养”的涵,名字是我妈妈给我起的,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处事不惊、拥有平常心的人。我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时刻保持平常心的销售人”,我是一名星级酒店的市场销售经理,由于岗位性质的原因,需要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就难免会遇到各种冲突,每当对方情绪失控,朝我咆哮的时候,我都会极力保持微笑,心里默念:平常心,平常心。
第二个标签是“旅行爱好者”,我走过了5个省份11座城市。
第三个标签是“读书爱好者”,最近在读梁实秋的散文集《浮生如梦》。
【拆书帮介绍】
开拆前,我先和大家介绍一下“拆书”、“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成人学习方法论,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目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学会知识。拆书不是把书“拆散”,而是把书中的知识内化和应用,转化成学习者的能力。
那怎么去掌握这种方法论呢?我们可以使用“拆书法”帮助我们“拆书”。拆书法分为以个人学习为目的的RIA便签拆书法和以组织学习为目的的RIA现场拆书法。这两种拆书法中的“RIA”对应的意思是:
R-Reading,阅读,阅读原文拆页;
I-Interpretation,理解,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A-Appropriation,内化和应用,这个环节就是拆为己用了,其中包括激活学习者经验(A1),催化学习者应用(A2),现场拆书还会包括促动学习者演练(A3),就像刚刚名纹老师在现场演练就属于A3环节。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的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那么今天的活动就是南京玄武分舵和同行者读书俱乐部共同举办的活动。其使命是培养更多拆书家,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愿景是帮助拆书家们升级学习力和促进他人学习的能力,影响身边的人,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我这么解释的话,大家在脑海里或许没有一个立体的画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相信大家都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吧,简单理解“拆书”、“拆书法”和“拆书帮”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拆书帮”自成一个武功门派,“拆书法”就是门派中所练的招式,“拆书”就是这套招式的内功心法。
那现在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下面我们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一下。
选择书籍:《金字塔原理》主题:第一篇-表达的逻辑 P17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而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你必须牢记。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演讲者、培训讲师)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退一步说,即使受众能够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你也增加了他们阅读的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你没有提前说明的逻辑关系。
好,我看到小伙伴们都已经读完了这个片段了!
<What>
那么,这个片段说了些什么呢?可以看到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一个在写作或是演讲中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这个表达顺序的方法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我们想表达的意思。
<Why>
如果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没有率先提出结论再具体描述,会发生什么呢?对方只能自行理解和揣测你的用意,由于听众或读者的理解力参差不齐,他们很难领会你的用意,就算是他们理解了你的意思,你也增加了他们理解的难度。这就有悖于我们表达的初衷,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大家听听这么一段话:“涵,你一会出去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如果你要坐地铁的话,出了学则路站第1个出口,应该是2号口吧,你左拐,过了十字路口,会看见一家晨光文具店。你能不能帮我带一些笔记本回来?”,是不是我前面啰啰嗦嗦了一大堆,你都不清楚我到底想表达什么,估计早就不耐烦了,直到听我说完,才知道原来我是想让你帮我带一些笔记本回来。这就是表达时没有结论先行的弊端,容易让别人搞不清楚我们的意思。
<How>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方法之后,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分为两个步骤:
1.先结论。还是上面帮忙带笔记本的例子,学会了这个方法,我可以先这么说:“涵,你一会出去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我需要一包笔记本。”
2.后具体。然后我接着可以说:“这种本子晨光文具店就有,你坐地铁到学则路站,出2号口左拐,过了十字路口你就会看到。”
像这种结论在前的表达方式是不是一下子就让你听清楚我的诉求啦!
<Where>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原文中说得写作、演讲的场景,也适用于在工作中向下属布置工作、请同事帮忙等情况,在生活中同样适用于朋友、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总之,当你想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诉求时,都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哦!
<A1便签>
看完拆页的内容,我联想到自己前段时间的经历:
今年8月份,我去杭州玩,开卡丁车,把腿摔伤了,在医生的建议下在家休息了5天,但腿依然没好,我就又去复查,医生说伤口发炎了,需要再休息一周。我作了作思想斗争,还是决定去上班,想着先和领导报备一下接下来一周的工作安排,我是这么和领导汇报的:“王总,上周休息了几天我的脚消肿了,不过腿伤还没恢复,周末去复查的时候,医生建议,要静养让再休息一周。但是呢,一直请假也不合适,所以我决定明天还是去上班,不过这周我就尽量不外出了,电话微信联系客户,等腿好些了,再安排外出拜访。”
我当时向领导讲我腿伤的时候,前面说了一大推,领导都搞不清楚我是要休息还是正常上班,让别人抓不住我要讲的重点,还会觉得我啰嗦,是因为我把结论放在了后面。用先结论后具体的方法,我可以这么说:“王总,我明天正常去上班哦(先结论)。腿上伤口还是有点发炎,我昨天又去医院复查了,医生建议要在家休息一周,但是,担心影响工作进度,老是在家我也待不住。我还是决定去上班,就是这周暂时不能出去跑了,待在办公室电话微信联系联系客户,等腿好点了,再多去跑跑(后具体)。”这么表达,可以让领导在看到的第一眼就清楚我明天是正常上班的,这样表达是不是清晰多了!
<A2便签>
我最近一直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意去练习写作技巧,因此,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关于写作练习的目标:
在未来3个月内,使用先结论后具体的方法,写出一篇条理清晰的不少于5000字的文章。邀请身边至少5个人来读,其中让80%以上的人认为这篇文章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行动计划:
1.前两周时间确定好写什么?定好文章的主题、用意。
2.再用一周时间参考同类型的3篇文章,观察它的行文脉络。
3.接着花五周时间运用“先结论,后具体”的表达顺序,逐步展开文章内容。
4.然后利用三周时间进行修改并定稿。
5.最后花一周时间起一个好标题。
<结束语>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它的二个步骤是:“先结论,后具体”,当你想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诉求时,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哦!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