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晚上好,感谢各位参加我的TF2-1拆书晋级。
我叫付小超,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职业:车辆保险理赔专业;爱好:户外登山徒步;小学生:拆书帮里的小学生。相信,在大家的陪伴赋能下,师傅的耐心指导下,付出努力后,自己的学习能力相较之前会一个小超越。
今天的拆页片段来自《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图书介绍]
F(特征):本书是科里.帕特森与其他三位作者联合出版的,他们都是知名顾问和讲师。该书的作者团队曾出版过4本《纽约时报》畅销书,这本书也是《纽约时报》、《商业周刊》的畅销书,全美销量突破了300万册。
A(优势):本书作者团队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多人的跟踪调查,甄选出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找出其在“关键对话”中共有的特征和行为,层层剖析,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话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同时辅以丰富的对话情境和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帮助你以最迅速的方式掌握这些技巧。
B1(本书利益):我想大多数人在面对难以解决却将对工作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刻”,都不知如何应对。通过运用本书提供的技巧,无论是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成就无往不利的事业并拥有更快乐的人生。
B2(拆页利益):在日常对话过程中,和对方的观点有分歧时,如何能够既不是选择忍气吞声又不是不据理力争,提出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当我们面对对立的问题时,不再选择忍气吞声或据理力争的解决方式,学会利用对比说明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片段选自《关键对话》第三章 从“心”开始:如何确定目标 P41-P42
学会对比说明
对话高手在拒绝“傻瓜式选择”时会提出新的选择。他们会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转而寻找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比说明。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你应当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做到审视自我可以让你在对话中占据依靠优势,如果能明确对话可为自己、他人以及你们的关系带来的重要意义,那你就能成功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了。例如:“我的目的是,让丈夫变得更加可靠。每次他承诺的事情都做不到,我已经受够了这种失望。”
其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这一点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所在。想想看,如果你放弃战胜对方或明哲保身的想法,会发生哪些对你不利的情况?如果你停止咄咄逼人的表现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如果你不逃避问题,情况又会出现怎样的转变?例如,“我不希望看到的是毫无意义的激烈争论,这样不但让你心烦,而且无法改变情况。”
最后,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你应当把前两步结合起来,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迫使自己跳出沉默或暴力的怪圈,寻找更具创造力和建议性的选择。例如,“我该怎样和丈夫展开坦率对话,一方面能和他讨论更负责任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不会破坏情绪或浪费彼此的时间?”
对那些从“傻瓜式选择”过渡到理智思考这个新问题的人来说,观察他们的表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会逐渐陷入沉思,眼睛慢慢变大,大脑飞速运转。令人惊奇的是,当我们问他们“你觉得有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吗”时,他们的回答非常一致,都承认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大。
【I标签】
好的,我看大部分小伙伴已经读完了,没有读完的也不要紧,请一起跟随我的讲解来学习该片段。
【Why】
常见做法
当我们在对话过程中,发现双方观点、目的不一致时,通常要么会为了保持对话氛围和谐,而保持沉默、忍气吞声;要么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持续辩解、据理力争。文中把这两种做法统称为“傻瓜式选择”。
不这么做的坏处
当正常的对话突然遇到分歧时,我们通常做出下意识的反应—转身逃走或暴力对抗,即做出“傻瓜式选择”,思想是狭隘的,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即对话可能在和谐的谈话氛围中结束,自己的观点没有予以表达,甚至憋出“内伤”,对话目标无法实现;也可能为了达到自己个人的目标而据理力争下结束,但双方关系出现危机,与对话的真正目标相差甚远。
反例:
记得上周一,有一位在我们单位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因为等待时间长,产生了不满情绪,在大厅有一些过激行为。我发现后,及时与其沟通,当时我觉得摆在我面前的就两个方案:要么给他破例加塞办理;要么坚持原则按顺序办理。为了保证公正,我向客户解释只能按顺序办理,请他耐心等待下。结果客户摔门离去。
【What】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对话高手在面对对话分歧时,不会做出“傻瓜式选择”,而且可以通过使用对比说明法,审视反思自我,回归理智思考,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关注对话目标。
【How】
经过归纳,我总结出对比说明的三个步骤:
1. 明确真正目的
想解决好双方的分歧,只能先从自己开始,审视自我,向自己提问:我此次对话希望给双方或双方之间的关系带来什么样的意义?。时刻保持理智,可以在对话中占据优势。可以使用:“我希望……”的句式回答自己。
2. 不希望的结果
这是该方法的关键,反思下,对话结束后,你最不希望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可以使用:“我不希望……”的句式。
3. 提出更高目标
结合前两步的反思,给自己就本次对话提出一个更高要求、更具创造性的选择,从而跳出只能“单赢”的思维定式,促使大脑开动脑筋。可以使用:“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又能……?”的句式。”
正例:
如果回到上周柜台办理业务客户的解决中,我会利用“对比说明”法这么做:
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目的是提高客户满意度,我希望解决客户想尽快办理业务的诉求;
我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我不希望其他客户感到公司出现不公正的处理流程;
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满足客户提前办理业务的诉求,又能使其他客户不会感觉处理流程不公正呢?
【Where】
这个方法是当你面对双方目标差异时,跳出非此即彼的固定思维,聚焦对话真正目标,换一个有利于双方的角度思考,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不能强迫他人进行使用,只能自己自愿进行使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回想下:
在你的生活或工作中,有没有出现过面对双方目的分歧时,你选择了为了顾面子,沉默不语、忍气吞声,自己的真实诉求得不到实现;或者选择在对话中抗争,据理力争,与对方的关系变差。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先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我一会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
邱博士:我昨天向导师提交研究作业时,导师总是直接反驳我,我当时碍于导师的面子,不好和他发生冲突,只能忍气吞声,导致我提交的作业直接没有通过,回来后我非常委屈。
程聪:上周,因为工作,一个业务方面的事情,和同事意见有分歧,当时,自己口吻是责备的语气,最后演变成了争吵。
[A1+](反思加工)
如果现在时光倒流,让我们重新回到刚刚大家想到的那次对话中,按照今天片段中所给到的“对比说明法”,你会怎么做?
可以带着下面的问题去思考:这次对话,“我的目的是给双方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所以我希望的是什么……?我不希望的是什么?我怎么可以既实现……,又实现……?”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稍后我会请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邱博士:昨天我的目的是和导师讨论下我研究课题的作业,我希望解通过导师的指导,能够把这次的课题研究尽快完成;
我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我不希望因为和导师正常讨论,引发双方关系出现不愉快;
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满足导师给予我作业的指导,又不会因为讨论而影响关系呢?
程聪:我的目的是同事一起解决这个业务的问题
我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我不希望因为这件事,引发双方对责任的互相责备
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满足解决这个业务问题,推动事件向前正向发展,又不至于我俩相互责备。
感谢小伙伴的积极配合及分享。
最后我总结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对比说明法:1.明确真正目的、2.不希望的结果、3.提出更高目标。
希望这个对比说明法可以帮助大家在对话中关注自己的目标,从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考,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