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学习》 所属活动: 襄阳拆书帮筹备分舵线下活动0825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两种提升认知的方法:绿灯思维和黄金思维圈

开场:

环节1:自我介绍

各位老师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活动。首先自我介绍下,我叫左天江,来自湖北襄阳。老规矩三个标签分别是淘宝店主,带娃宝爸,二级拆书家。

在正式拆书之前,为了方便学习讨论,我先现场进行一下分组,在场的老师一共有4位,我们可以分成2组,左边的杨老师和吴老师是一组,右边李老师和陈老师是一组。

环节2:图书介绍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来自成甲的《好好学习》这本书。

场景:我先讲个自己的的经历:在一个项目报告会上,我把辛苦准备的项目方案讲完,这时业务组的同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个规划片面了,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此时我心里想(这同事是不是在针对我,存心想让我在领导们面前出丑),于是, 我就反驳道:“凭什么说我的方案不行,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你行你上呀?”结果,在会上落得了一个尴尬的下场。

提问:请问,在当时这种情景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从成长的角度来说,怎么做才是更好的选择?

影响:这种情景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而且还影响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更甚会阻碍自己的改进和提升,失去成长的机会。

解决:那怎么去解决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告诉我们在提升学习效能的思维方式——绿灯思维,放下习惯性防卫,去学习新知。

同时在提升学习能力上,我们要学习另一种思维方式——黄金思维圈,去深入发现事物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3:学习目标

总目标:今天给大家带来2个拆页,一个是绿灯思维,一个是黄金思维圈,这两种都是提升认知的实用方法。它们是并列的关系,总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今天的现场学习,在接纳新知或意见时,能够用绿灯思维来提升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按照从内到外why-how-what顺序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1:第1个拆页学习目标是通过本次现场学习,学习者在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时,能够运用绿灯思维(澄清),接纳不同的观点,并能取长补短优化提升自己(界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环节4:阅读拆页

什么是绿灯思维,让我们先看看和绿灯思维相对的概念:红灯思维。

红灯思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这是我们在红灯思维下大脑所处的状态。比如,一个习惯了粗暴沟通的老板,听到了咨询顾问给的建议:你和员工沟通的时候,要先倾听,理解员工意见之后再发表你的观点。不要没听完就做判断……这时候,老板多数情况下的第一反应是:“你懂啥?你根本不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我时间很紧张,哪有那么多时间听?你根本不知道,如果你不强硬,这帮人就不动,根本无法推送工作”“去去去,别拿书本上的东西说教,不接地气。”

类似的场景你见到过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比如,同样是这个老板,他听完咨询顾问的意见后,可以这么想:“嗯,这个观点虽然和我过去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一定有有用的地方。比如,如果我能够先倾听再沟通,就能让员工充分表达意见,可能产生新的创意;而且,充分沟通,也能避免我们讨论了半天才发现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儿;还有,理解和倾听,也是和员工建立信任的过程,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如果领导能多考虑新观点的优点和用途,那么他就拥有了绿灯思维,他可以在理解新观点的用途和价值之后,再去分析这个观点可能的不足,想办法完善它,这样的进步速度是不是会快很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环节5:I讲解

What 拆页大家都看完了,想问下大家,这个拆页主要讲了两个思维,分别是什么思维?

学习者:绿灯思维和红灯思维。

拆书家:感谢。是的,这个拆页讲了面对新知的两个思维方式。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思维本质就是拒绝或排斥,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只要和我的认知想法不一样的,就会放下习惯性防卫。而绿灯思维则是开放的,包容的,接纳的,当听到与自己认知不同的观点时,他们的反应不是反驳,而是思考其用途和优点,为我所用。

为了方便理解,我给大家举几个案例看看

案例1:在办公室填完报销表格后,老吴对财务部的张姐说:“张姐,你们最近的报销流程太复杂,能不能想办法…………”,张姐不等老吴说完,就打断了对话,说:“老吴,你不了解我们部门,好多东西你不知道。”老吴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办公室。 请问大家,这是绿灯思维还是红灯思维?

学习者:…………红灯思维。

拆书家:是的,这是生活中典型的红灯思维。张姐在老吴没有说完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就拒绝了,就下定断言老吴不了解财务部门,失去了改进的机会。而绿灯思维则是用一种开放接纳的心态,这个例子用绿灯思维的话,张姐应该让老吴把想法或建议讲完,然后再作判断他的建议是否合理。

我们一起再来看看案例2:

老公对老婆说,“这次考试孩子只有80分,明天你给他找个培训班补习下。”老婆说:“孩子晚上放学回来先分析试卷,看看是什么情况,然后问问孩子的意见。”老公说:“有什么问的,你天天在家辅导,成绩还是那个老样子。算了我不管了。”请问大家,这是绿灯思维还是红灯思维?

学习者:………………红灯思维。

拆书家:是的,这是红灯思维。这个案例虽然没有出现案例1中的直接打断拒绝,当出现与自己的意见不一样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反驳,不去思考辨别老婆所提的意见。而绿灯思维是不仅要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重要的是要去思考对方建议的用途和优点。

我们一起再来看看案例3:

小张说:“老公,你晚饭后天天在那打游戏,有时间多陪陪孩子。”

老公说:“好的,上班累了一天,让他自己玩,我先打打游戏放松放松。”

小张说:“上班是累,但我的意思是长时间打游戏对身体不好,你可以慢慢把打游戏的习惯改了,再说了孩子逐渐大了需要父亲的陪伴。”

老公说:“老说什么呀,游戏是我的兴趣爱好,玩了这么多年能改过来?你天天不也在刷抖音吗,再说了孩子有你陪着就行了。”请问大家,老公这是绿灯思维还是红灯思维?

学习者:………………红灯思维。

拆书家:是的,典型的红灯思维。在这个例子里,小张说出意见后,老公做到了我们前两个案例所说的,接纳建议,并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但是他思考方向错误,去思考对方的不足,不去反思到自己的行为,他思考的方向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反驳,说出了n多的理由来维护自己。绿灯思维要求我们思考对方建议的优点用途,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意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接下来说个我自己的案例:

前段时间,我在线下折书活动晋级3-1的时候,李硕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左老师,你讲得挺好,但是我觉得已经到3级了,应该可以脱稿来作这事。我当时第一时间说,这个意见不错,我自己怎么没有注意呢,到了3级应该要脱稿。当时顺着这个意见思考如下:这个意见可以帮助我成长,有目的性去培养自己的演讲力,慢慢地朝讲师/培训师的方向发展。怎么去优化提升自己呢?之前一直都是有逐字稿晋级过来的,想改变过来一下子不现实,但是可以从熟悉的知识点地方下手,比如开场白自我介绍,在以后的拆书中去有意识地练习脱稿这一技能。

在我自身的案例中,经过了积极接纳,思考李老师意见背后的优点,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这个意见吸取进来,从熟悉知识点来慢慢练习自己脱稿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

How感谢各位小伙伴的互动 通过这以上案例的讲解,相信大家对红绿灯思维有了深入的理解,根据案例,我们具体怎么运用绿灯思维呢?我给大家整理了3个步骤:

1、绿灯接纳。正如绿灯行这个规则一样,在听到不同的意见时,首要的任务是接纳放行,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确定畅通无阻地接收到信息。想下上面讲的那个反例,要让对方把观点说完,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印象武断地下结论或打断别人。

2、思考辨别。多角度地去思考观点/认知背后的用途、并辨别它的优缺点,看看这些建议怎么才能够帮助到自己。从为我所用的心态出发,积极地吸取观点中有价值的部分,放弃自己不适合或者不合理的地方。

3、优化提升。对于不同建议或认知,在思考理解的基础上,以提升自己或解决问题为导向,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积极改进自己观点方案,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

Why为什么会有红灯思维呢?因为我们遇到事情总是习惯于向外求,而不是向自己反思,当把外因当真之后,别人针对我们的意见就显得不合理了。所以就会产生红灯思维。而相反的绿灯思维有什么好处呢?

绿灯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成长型思维,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打开心扉去接受他人的反馈,把他人的反馈当成自己成长的机会,从而加速自己的成长。

Where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沟通讨论,学习新知上,当然如果遇到有人恶意诋毁、人生攻击时,不适合运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环节6:A2催化应用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讲解,下面到了拆为已用的环节了。接下来请大家独立编写自己的小剧本,剧本需要包括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角色,人物对话等。

大家想像未来某个场景,比如在工作中同事向你提出一个改进意见,运用绿灯思维去接受改进,取得成果。再比如在生活中亲人朋友向就你的行为或习惯提出建议,运用绿灯思维去取长补短,让自己得到成长。也可以想像成自己和自己对话的场景,比如理性的自我和感性的自我。

请注意下面具体要求:

1、剧本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场景。比如未来的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内。

2、故事要有背景,时间,地点,经过,对话。

3、人物要有角色对话,对话中应用绿灯思维的三步骤。绿灯接纳—思考辨别—优化提升

4、本次不需要分组讨论,自己编自己的。

李老师的分享:

【回应】谢谢李老师的分享。自己有一个小小的习惯动作,在听取儿子的意见后,运用绿灯思维三步骤,改掉了这个习以为常的小动作,与儿子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了。为李老师的精彩分享鼓掌。

【总结过渡】 以上是我们对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在这个片段里我们区分了红绿灯思维,在我们学习新知或不同意见时,能够启动绿灯思维,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取长补短,让自己得到成长。同时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让自己成长更快呢?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学习另一种思维:黄金思维圈,一种经过检验的万能公式。

这个片段学习目标2:通过本次现场学习,学习者在生活工作中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按照why-how-what顺序(澄清)找到问题的本质并解决问题(界定)

环节一:自测表

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作一个小小的自我测试,了解我们自己的思考习惯。如果完全不符合,请打1分,完全符合请打6分,中间依次递增。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自我测试。

大家都作完了吧,一共有5项,把每项的分数加起来,算下自己的综合得分,现在请大家给我相应的反馈,

1、现场超过22分的小伙伴们请举手,说明你在生活工作中愿意追问、探寻问题本质,这是很好的深度思考习惯。

2、得分在15-22分的小伙伴请举手,说明你已经认识到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在践行的路上了,只要加把劲,就能够养成深度的习惯。

3、得分在15分的小伙伴,有没有呢?分数低也不用失落,正好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学习黄金思维圈这一技能,在生活中实践并反复应用,就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地迭代成长。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环节二:阅读拆页

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在前文中也提到了这个观点,但是没有做深入的介绍。本节我就要详细聊一聊这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基本方法。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的,很少有人能够从how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站在why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环节三:I讲解

大家都看完了吧,这个片段主要讲了黄金思维圈的概念以及应用方法。

现在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这个片段主要讲了黄金思维圈,请问黄金思维圈一共有几层?分别是什么

学习者:三层,分别是why层,how层,what层

拆书家:完全正确,谢谢XX老师的回答。黄金思维圈的应用是怎么样的一个顺序?是从why开始的还是从what开始的?

学习者:从why开始的。

拆书家:是的,黄金思维圈让我们从why开始,按着why-how-what的顺序。

what讲解:黄金思维圈把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分为三层,分别是最里层的why,中间层的how,最外层的what。

Why层是原因。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目的。

How层是怎样去做,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采取的方法,步骤,流程。

What层是什么,做什么,就是我们具体的行动,要做的事件。

知道这三层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应用,在拆页中提到,我们大多数人在思考问题时候,是由外而内的顺序,即what-how-why,是从what层面出发,然后去想怎么去做,最后是原因,甚至很少思考背后的原因。

而黄金思维圈要求我们由内而外的顺序,从why层面开始,然后根据原因去寻找方法,最后行动。

Why:黄金思维圈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黄金思维圈可以帮助我们深度思考,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少走很多的弯路。

第二,黄金思维圈可以激励和引导我们的行为。带着为什么去做事,可以点燃自己的热情,明确前进方向,做出更好的选择。

How:那我们如何来应用黄金思维圈呢?总结一下有3个步骤:

1、问原因。在遇到问题时或行动之前,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找到原因或目的。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2、找方法。我要怎么去做才能达到目的,根据原因找到相应的方法和步骤。

3、列行动。列出当下就能执行的行动清单,开始行动。

案例:我拿自己的案例一起来看看,如何去运用黄金思维圈。

前几年在公司上班时,有一天快要下班了,老板要我设计一个公司介绍的PPT,明天上午要用。于是我把把公司过去的成绩、使命、愿景、价值观、公司成功案例全部介绍一遍。但是第二天老板看PPT大发雷霆,这个不是他想要的。

在挨评经过一番沟通后,才得知,公司最近发布新产品,需要做一个PPT给投资人看,希望为我们这个产品的推广投入资金。”这个PPT应该重点介绍投资人关注的信息。

在明确这个目的后,针对性作起了调整,一是重要展示新产品数据,让投资人信服。二是考虑到在PPT里如何呈现,放多长时间合适。公司的介绍就简单带过,重点介绍起产品的前景,市场占有率、用户的活跃数据、客户的反馈等等。

最后,给老板作了一个满意的PPT作品,拿到了投资。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和老板沟通好PPT背后的目的,而不是接到任务就去做。第一步从why出发问原因,明确目的:老板为什么要作PPT? 是为了给投资人看,让投资人出钱投资。在此目的的基础上,找方法:展示新产品的数据,考虑放映时长等细节,最后规划行动,按照方法去制作PPT,作出老板满意的作品。

Where:黄金思维圈应用到很多方面,主要用于复杂任务、重要的决策上,比如演讲、销售、管理、写作等场景。有些事情比较简单,直接去做的,就没有必要了。也有些场景要试错得到经验方法,就是要先实践起来,在实践中找方法,找原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环节四:【微行动学习】(30min)  之前时间控制30-35

下面我们到了学以致用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微行动学习的环节。

一、明确问题

【拆书家引导提问】

通过刚才片段及我自身的案例,我们在运用黄金思维圈决策或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三步:问原因—找方法—列行动。想问下大家,在这黄金思维圈三步,有什么疑问吗?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引导提问】

请大家联系下自己相关的经历,比如工作中一直没有突破的难题,比如生活中想改善亲密关系,比如平衡工作职场和家庭生活的关系等,给大家3分钟左右思考下,自己如何运用黄金思维圈的三步骤来决策或解决问题。失败的或者成功的经历都可以,失败的可以现场用这3步反思,成功的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怎么运用的,待会请老师出来分享一下

吴老师:2020年疫情以后,有一批客户迟迟到期不续费,是因为一个业务员来管续费这事,精力不够,他迟迟收不回来,也不反馈,但他只说客户不愿意续,拖了半年也收不回来,问下客户只是让想通过延期来降价而已。后来我面临着2个办法,由这个业务员继续跟踪,时间太长再由他来作这事,时间会拖更长。我就采取另外一个办法,我其他的业务员来配合,让4个业务员来收费,每个业务员负责收十几个客户的续费,不到半个月就收起来了。

拆书家:谢谢吴老师的分享。

陈老师:最近买了很多书,通过黄金思维圈的顺序,从why开始,为什么要看书?我想到两点:1要解决问题,2要提高认知,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第二步找方法,我要看一本书的话,首先要问这本书能否解决我的问题,或让我提高认知,如果可以的话,就看,不可以的就放弃,当下不看。第三步列行动,想下这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看看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最后看这本书能否解决我的问题,如果ok的话就去看。

拆书家:谢谢陈老师的分享。陈老师在阅读方法遇到困惑,买到很多的书不知道怎么去读,首先问出原因:解决问题和提高认知,然后根据这两个原因找方法,最后列自己的行动方案。

杨老师:最近报了个心理学课程,听不进去,不想去听。刚刚找了下原因,其实这知识太枯燥,讲一些大脑细胞的问题,和我想的不一样。第二原因是不喜欢这老师,可能环境不好,第三总觉得时间还很长。现在来找方法:1换个老师的课程来听,2用拆书帮的知识来把讲生动些,再和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这个比较愿意去听;3列个时间计划表,给自己个时间紧迫的感觉。至于行动,换个新的课程新的老师,列个听课时间表。

回馈: 谢谢杨老师的分享。

非常感谢几位老师分享,请问一下老师,在刚刚在自己的经历中运用这3步中有没有什么困难或者问题?或者来说不太好操作,把握不准?

陈老师:问原因 找方法和列行动,和why-how-what怎么对应的?

拆书家:why的意思是为什么,也就是原因,而how的译文是怎样,如何去做,是方法方式,而what的译义是什么,也就是要做的事,自己的行动。

杨老师:找方法和列行动有什么区别?

拆书家:你觉得呢?

杨老师:像我这个例子里,我觉得打开电脑,有搜索好的老师课程是what列行动。

拆书家:是的。

吴老师:找方法有些难度。

拆书家:为什么找方法难呢?

陈老师:因为没有找到原因。把原因问清楚了才能找到好方法。.

拆书家:是的,陈老师说得很对,原因问清了才能针对性找到how。

【拆书家引导提问】

拆书家:像杨老师的原因,课程枯燥,老师不行,时间拖延,我们看看这些原因有个什么共同属性?

杨老师:我们都找到是别人的原因。

拆书家:这些原因是不是真正的原因,比方说你学习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杨老师:考个证。

拆书家:拿个证,考证?为什么去考这个证?

杨老师:为了将来的工作多个资历。心理学课程和我预想的不一样。

拆书家:预想的不对,你怎么去做呢

杨老师:要么接受,要么拒绝

拆书家:刚刚听了杨老师的案例,以及通过原因的探索,发现都是从外部找原因,没有从自身内部找原因,其实自身内部找原因,这个原因更加关键,杨老师觉得呢?

杨老师:是的

拆书家:感谢杨老师的案例和追问,现在我们基于杨老师的分析,杨老师的心理学考证课程,听不进去,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杨老师的这个问题,我们运用今天学习到的黄金思维圈,去进行讨论原因,大家都同意吗?

吴老师陈老师:同意

二、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引导提问】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下:杨老师的心理学考证课程,听不进去,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可以一起帮助杨老师从她的案例中挖掘下背后的本质。

吴老师:杨老师还是不热爱心理学,内心只是快速地拿到结果,考个证。用这些外因来解释抵触。你要是热爱这个心理学,渴望走心理学这条路,你会战胜重重困难。

拆书家:咱们计论这么多,这个原因是不是可以归纳,原因:内驱力不够。还有其它的原因,大家都可以一起讨论。

吴老师:她目前没有通过心理学来得到实惠,如帮助他人,如得到收入。

拆书家:那可以不可以这样说,没有得到正反馈。

杨老师:我不仅没有正反馈,而且没有看到别人用心理学。

陈老师:外部的原因,老师不是好老师,这是借口。

吴老师:环境很重要,要让她见识到心理学应用的环境。

现在讨论差不多了,大家都说说自己都找到了哪些原因?

1.自驱力不够

2.自己没有得到正反馈,跟自己无关

3.之前所说的外部原因,也就是借口

4.环境很重要。没有应用环境,无法实操

拆书家:感谢大家提供的答案,这四个里面,3是借口,我们可以删除了。

杨老师:是的

拆书家:那现在还剩三个原因,我看看哪个是最本质的原因,如果一个人内驱力很足,是不是不需要利益也可以去做?是不是也会想办法去实践。

吴老师:还真是

拆书家:那我们现在可以确认其实根本的本质是:“内驱力不够”

杨老师:是的

三、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引导提问】

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现在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是:“内驱力不够”,是不是已经很好的用到了黄金思维圈的第一步:问why,找到了原因。

杨老师:是的

四、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引导提问】

接下来有了问题的本质是:内驱力不够,那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我们针对这个why,想想如何帮助杨老师找到how,具体的解决方法。哪些可行的方案,大家根据自己的相关经验可以集思广益,穷举方案。

吴老师:第一步找圈子,从环境上去改变。

陈老师:赋于考证心理学的积极意义。

杨老师:走出去应用,从中找到正反馈,比如去帮助人。

杨老师:要经常反思和归纳,

拆书家:经过各位老师激烈的讨论,我们黑板上现在几个顺序重新调整下:

1、找圈子,环境可以改变人,从身边的环境上去改变。

2、走出去或在圈子里应用心理学,从中找到正反馈,比如帮助他人。

3、经常去反思和归纳,赋予自身积极的意义。

五、请每组代表讲解成果

【拆书家引导提问】

对于我们讨论的结果,有请杨老师来分享下,相信对自己以后的行动会有帮助。

杨老师:对于我考心理学证书来说,找到了内驱力不够这一根本原因,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提升:

1、找圈子,从环境上去改变。

2、在圈子里或走出去应用心理学,从中找到正反馈,比如帮助他人。

3、经常去反思和归纳,赋予心理学的积极意义。

拆书家:谢谢杨老师的分享。

总结: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分享讨论,提供的步骤都非常不错,给出了杨老师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各位老师聚在一起,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经过这次讨论,大家对黄金思维圈的理解和感悟会更深一层,对于在将来的运用会更加得心应手。

环节五:【A2】催化应用 (0.5min)

最后给大家留一项作业。请大家把今天学习的“黄金思维圈”三个步骤跟身边的朋友或者家人进行分享,教会他人也是自己最好的学习方法。

大家可以先想一想,你准备在什么时间,跟谁去分享呢?准备怎么跟他分享呢?可以在纸上大致先写下来。分享包括时间,地点,对象,内容。

李老师的课后分享:

时间:周一下午14:30-15:00

地点:公司的财务部

对象:财务部同事2人

内容:通过RIA便签法的方法来分享给同事。

首先是大家阅读黄金思维圈的拆页,接着是案例,应用4S店员销售汽车的两种方法之间对比,来讲解黄金思维圈,然后让同事关联下了自己经验并作出反思。

结果:不仅仅自己学习理解黄金思维圈,也教会了同事拆书法和黄金思维圈。

环节六:总结

先想我们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一起总结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先学习了绿灯思维,在遇到不同观点意见时,能启动绿灯思维,更好地去提升自己,然后学习了黄金思维圈,在生活和工作中,思考问题是从why开始,深度思考看清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借用电影《教父》中经典的台词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就是我今天拆书帮3-3的分享,谢谢大家这么长时间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