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分组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的2-4线下过级活动。
我叫陈芳。三个标签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季草集美业顾问;
第二个标签:孩子的学习提升导师;
第三个标签:拆书帮一级拆书家,目前正在努力向二级精进。
【分组】
好的,由于今天的过级环节需要分组讨论一下,下面我来进行一下分组。大家面对面两人为一组,最后三人为一组。
二、图书介绍
【拆书技能】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在 FAB 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FAB】
F:那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这本书是《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既不惩罚、又不娇纵地管教方法去教育孩子。
A:相比较其他育儿类书籍,这本书结合了大量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真实案例,而且还有许多实操演练的步骤,非常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学了就能立马用上。
B1: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有效地管教孩子,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强、自律的人格,使孩子获得更多的优秀品质和技能。
B2: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管教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也会有犯错的时候,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都会有出现情绪问题。那今天这两个片段,将会告诉我们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双方任何一方有负面情绪时,我们该怎样去修复亲子关系,重新赢得与孩子的连接,从而引导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及逻辑关系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现场的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总学习目标】
那今天的学习有两个片段,希望完成这两个拆页学习后,学习者在与孩子发生冲突犯错误时,能及时勇于使用“矫正错误的3个R”来修正自己的错误,给孩子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榜样;当我们与孩子建立良好坚固的亲子关系后,在需要孩子配合的时候,运用赢得合作四个步骤,赢得孩子的信任,能更有效地“赢得孩子与我们合作”。
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R1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RIA学习后,学习者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生冲突,学会运用矫正错误的三个方法,勇于承认错误和解,与孩子重新建立连接,从而赢得孩子的信任。
【过渡语】
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片段。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片段一。阅读完成的伙伴请举手向我示意一下,现在开始。
四、阅读第一个拆页
【拆书技能】:2 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自我原谅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第一个R(即承认)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注意过当我们愿意道歉时,孩子是多么善于原谅我们吗?你曾经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吗?如果你说过,孩子是怎么回应的?我在世界各地讲演时多次问过这个问题,听众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当大人诚恳地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妈妈(或爸爸,或老师)。”孩子可能在一分钟以前还对大人的不尊重行为感到生气和憎恶(而且很可能正是大人应得的),而一旦大人说一句“对不起”,孩子就彻底原谅了。
“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的前两个——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R(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作为一个人,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失去正常的理智(倒退到“爬行动物大脑”的控制)。这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的行为。我深深喜爱正面管教原则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不论我犯了多少错误,也不论我的错误造成了多少麻烦,我总是能回归到正面管教原则上来,从我的错误中学习,清理我造成的麻烦,而且能让事情变得比我犯错误之前更好。
五、【I】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技能】:【I】涵盖了二级的 4 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给出通常做法,不这么做的坏处,给反例并需变成正例)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好的,我看到大多数伙伴已经举手表示阅读完了。没有读完也不要紧,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
【What】
那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在与孩子发生意见不一致而导致冲突时,如果过错方在我方,我们要及时勇于跟孩子承认错误,诚恳道歉和解,然后一起解决问题。
【Why】
为什么我们要使用矫正错误的三个方法来道歉呢?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大方地勇于承认错误,把错误看作是一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修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问题,同时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勇于承担错误的榜样。
【不这么做的坏处】
那有些大人碍于自己是长辈,觉得没必要跟孩子道歉,即使感受到了孩子已经受到委屈,也要用各种解释为自己辩解、开脱,或是拖延时间,然后不了了知。这种不及时处理自己犯错的后果,会导致孩子只会越来越叛逆,或者是以后他遇到自己犯错时,不是逃避,就是没有勇气承担错误。
【反例】
这里呢,我分享一个自己与孩子之间比较失败的案例。
上个月的一次拆书活动,我把小女儿带到了活动现场。当时她在临近的一张桌子上写作业,活动结束后,我就顺手把女儿的写字本递给张老师看了,还说了一句,“你看这字写的真难看”。
我女儿当时哇的一声又气又哭的:“哼,谁让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把我的本子给别人看的,还说我字写的丑”。
她是越说越哭的伤心,我当时也很尴尬,看到她这么小题大做,当时也没顾及她的感受,让她赶紧收拾东西就离场了。
事情发生后,我很无助,心里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对,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又不知道怎样化解这样的尴尬去跟一个孩子道歉
【过渡语】
那我们该怎样才能有效的向孩子表达我们的道歉诚意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矫正错误的三个方法。
【How】
1. 承认错误
大方地承认这件事,是我做的不对。
我们可以这样说:“啊哈!我刚刚犯了一个错误!”
2. 道歉和好
一定要目光和蔼,语气温和的看着孩子,真诚的表达我们的歉意!
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真诚地向你道歉”
那我们该怎样让孩子接收到我们是真诚的呢?除了刚刚提到的目光和语气,我们还需要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这里我把这个感受细化成两个步骤来进行表达:
【细化行动步骤】
a. 说出原因
把事情的经过简单的描述一下。
例如:我刚刚哪里哪里确实做的不对,所以让你很生气、很不开心。
b. 表示理解
例如:看到你心情不好受,我其实也很难受。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跟你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
3. 解决问题
一般到这个环节了,只要大人足够真诚,大部分孩子还是会能接收到我们的诚意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与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反例变正例】
刚刚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我自己失败的一个案例,也详细的讲解了矫正错误的三个方法,如果再回到我当初与孩子发生的那个场景,我一定会这样做。
1. 承认错误
大方地承认这件事确实是妈妈做的不对。
2. 道歉和好
我会蹲下来,与她目光平视,语气温和的跟她说:“妈妈向你道歉,我不应该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把你写的东西随便给别人看,还说你字写的不好看,这样的话太让你心里不好受了(说出原因)。妈妈看到你伤心地哭了,我心里也不好受,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跟你现在这样不被别人尊重的事情,所以我现在特别理解你的心情(表示理解)。”
3. 解决问题
我可以跟孩子说:“那你看这样可以吗?我们看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可以去张老师家参观参观他的书法,我们当面跟张老师请教一下好不好?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去他家,我们也可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提高一下我们的写字水平,只要你愿意,妈妈都会尊重你的选择。”
【预防异议】
那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我都说了“我错了”还不行吗?非得要这么一步步表诚意吗?多大个事啊?
其实无论是孩子或是我们大人,在没有被尊重的情况下,产生了负面的情绪,都是希望对方有个真诚的态度来对待的,而不是仅仅是为了走个形式一句“我错了”就结案了。孩子和我们大人一样,都是希望被理解与共情的。只有我们发自内心真诚地表达,才能真正的赢得孩子的信任,赢得孩子的尊重。
【Where】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父母跟孩子之间,同事、朋友、家人之间发生冲突,让对方产生愤怒、伤心的情绪时,想获取对方原谅时,都可以运用。
六、【A1】激活经验
【拆书技能】:使用【A1】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显像提问)中的场景练习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A1,且加工出如果假如再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A1+。
【场景设计】
那接下来请伙伴们回忆一下,最近一个月,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边呢?
假设,暑假期间,正是神兽们不好管教的时间,那天你下班回家一进门,就看到孩子在沙发上拿着手机,你当时不分青红皂白,以为孩子在玩手机,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手机。但是,看了之后才发现孩子原来没有在玩手机,而是正在用手机做数学题。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一会儿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邀请分享】
好的,时间到。现在请张老师跟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案例。
张军:就是今天出门来参加活动的时候,刚刚发生的事。我有两个女儿,出门时要给妹妹找一双鞋。刚好看到姐姐的一双鞋,姐姐已经穿小了,很久不穿了。我就随手拿过来就给妹妹穿了,没有跟姐姐说,导致姐姐很不高兴。虽说在家有二宝的时候,老大穿小的衣服、鞋子给老二穿是很自然的事,但是提前跟老大打声招呼,还是有必要的。
【拆书家回应】
好的,感谢张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的案例。爸爸没有经过老大的同意,就把老大穿小的鞋给老二穿了,没有做到尊重老大。这个案例很有代入感啊。
【过渡语】
好的,那接下来,如果能穿越时光,让我们再回到那个孩子穿鞋的场景,你做了那番错误的举动后,运用今天所学的“矫正错误的三个方法”如何去修复弥补这场误解呢?现在再请大家再花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一会我再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邀请分享】
好的,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三个方法,我们还是请刚刚的张老师继续跟我们再分享一下,他会怎样运用矫正错误的三个方法去跟孩子道歉和解。
张军:我先要跟小孩说:“不好意思,欣悦,我错了。(承诺错误)刚才妹妹在找鞋子穿,我刚才看到你穿小了的鞋子,就直接拿给她穿了。(说出原因)我能理解你会生气的。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以前我的东西,不要说被别人拿走了,别人给我换个位置,导致我找不着的时候,我都会很伤心。(表示理解)那我们现在想一想,这双鞋子已经小了,你已经不穿了,你会怎么处理这双鞋子?比如说,能不能卖给妹妹穿?或者我们再商量别的办法。(解决问题)”
【拆书家反馈·摘要点评+号召鼓掌】
好的,刚才张老师运用了这三个步骤。首先给孩子道了歉。因为没有跟孩子提前说,就把鞋子拿给妹妹穿,所以给孩子道了歉。然后,张老师建议把鞋子卖给妹妹,避免了引起家庭冲突。好的,请大家鼓掌,谢谢张老师。
【片段一小结】
那第一个片段我们就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矫正错误的三个方法”有了全新的了解。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犯错,只要我们勇于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把错误当成一次与孩子沟通、学习的机会,就能与孩子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拆书技能】: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七、过渡语及学习目标二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逻辑关系,现场的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过渡语】
上一个片段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矫正错误三个方法”。在知道自己犯错后,能及时进行弥补自己的过失,重新赢得孩子的信任。
不是说一次弥补了与孩子之间的裂痕,孩子就一定会百分百的对我们完全相信。有时我们也会与孩子发生一些意见不一样的冲突,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让孩子愿意听,愿意与我们合作。
【R2学习目标】
在大家跟随我完成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后,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一些负面情绪冲突时,能够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引导孩子与我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现在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第二个片段,阅读完成的小伙伴举手向我示意一下。
八、阅读原书拆页2
【拆书技能】:2 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 How 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 且总内容未超过4 页图书内页。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扠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第三步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必要。)
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马丁内斯太太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琳达找到一些办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注意,当她第一次让琳达想办法解决问题时,琳达正因为心里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采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琳达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疏远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琳达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戒备了。
九、【I】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技能】:【I】涵盖了二级的 4 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给出通常做法,不这么做的坏处,给反例并需变成正例)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过渡语】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伙伴已经阅读完成,没有看完的也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通过表达理解、共情、感受,最后达成共识的这四个步骤来一步步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孩子愿意听取我们的观点,愿意与我们一起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很多家长通常遇到问题,会怎么做呢?有的家长,要么是一堆没完没了的唠叨,要么是讲一堆大道理,再或者是运用父母的权威逼迫孩子必须怎么做。那往往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时的赢了孩子,或者是孩子会越来越叛逆,实际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呢?这四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前提下,才能赢得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孩子才会心甘情愿地与我们合作解决问题。
【预防异议】
那听到这里啊,有的伙伴可能会说,需要这么一步步的来吗?直接拿出家长的权威,命令、制止就好了,再不行,就胖揍一顿,一点也不需要费那么多口舌。是的,我们是可以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去解决,可是我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去养育孩子,她会一辈子都听你的吗?被你威胁吗?他会不会因此就故意叛逆,故意事事和你对着干呢?
那我们怎样才能赢得孩子与我们合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How】
第一:表达理解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要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且跟孩子核实我们的理解是对的。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说:“今天看到你有点不开心,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第二:表达同情
我们可以用自己曾经类似过的经历,对孩子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同情不是认同,更不是宽恕,而是你说你能够理解他此时的感受。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表达:“宝贝,妈妈对于你现在的遭遇,深深的有体会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也经历过跟你现在一样的经历,所以我很能体会你现在的感受。”
第三:表达感受
有了前面两个步骤,此时孩子基本就愿意听下去,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的感受。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看到你很不开心,妈妈也很难过。”
第四:解决问题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帮孩子解决问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与孩子达成共识。
【意译案例】
下面我分享一个我的经历。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我去接大女儿放学时,只见她气冲冲的走过来,一边骂同桌,一边把爸爸给她买的新笔摔地上。
我当时看她这番举动,也是很生气的怒吼道:“你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话吗?”
女儿眼瞪着我回答道:“我同桌又把我的笔弄坏了”。
我说:“为什么他总是弄坏你的笔,而不弄其他人的笔呢?”
这时,女儿坐在车的后座上,眼神恶狠狠的盯着我。我也越发来气的继续指责道:“这已经不是一次二次他弄坏你的笔了,你看怎样才能让他不这么干了?”
女儿也气愤地回答道:“我不知道”。
这时我想到了在拆书帮学到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我先让自己冷静思考了一下,然后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和语气对她说道:“今天考试,这么重要的时刻,同桌居然把你的笔弄坏了,你一定很着急很生气”。(第一步,表达理解)
这时女儿没有之前的怒气了,而是眼泪模糊的看着我。我接着说道:“我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也是有次考试的时候,我的橡皮擦突然找不到了,当时正在紧张的考试进行中,我都没有办法改正错题,当时我都快急哭了”。(第二步,表达同情)
这时女儿一边擦眼泪,一边问我“真的吗?”
缓和下来之后,她说:“其实我还有其他的笔可以用,只是这支笔是过生日爸爸送我的,所以我才特别生气。”
我说:“哦!原来是这样的,怪不得你这么难过,那你看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不再让同桌总是弄坏我们的东西呢?”(第四步,引导思考解决问题,前面孩子已经把感受说出来了,那第三步就没有必要了)。
【Where】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适用于亲子沟通,前提是我们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十、【A3】促动参与2
【拆书技能】:【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场景设计】
那接下来我们进入现场演练环节,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请大家注意听,也可以看片段二拆页反面有场景文案。你有一个十岁的孩子洋洋,平时不怎么喜欢运动,唯一喜欢的运动就是打打羽毛球。于是暑假里你跟他协商好了,给他报了一个羽毛球班,花了5000大洋。头几节课孩子还是上的挺乐呵的,可是今天临近上课时间,他突然闹情绪,跟你说他不想上了。你想着就这么不上了,那5000大洋不是要打水漂了?
【小组讨论】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啊,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洋洋。如何运用今天你所学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去跟孩子进行一个沟通,并且引导孩子心甘情愿继续把这个暑假的羽毛球班上完。
【邀请分享】
我们请李老师和霍老师两位与我们分享。
霍建英老师:饰妈妈
李金莲老师:饰洋洋
洋洋:妈妈,我不想打羽毛球了。
妈妈:为什么?那个不是你同意报名的吗?
洋洋:可是我上了几节课,教练就让我捡球、颠球,好无聊啊。我本来觉得可以打来打去的,提高水平。但是现在觉得没有提高水平,不想学了。
妈妈:也是啊,一开始练基本功的确比较枯燥。你是一开始就想要打球,想有技术性。其实这个要一步步来的,基本功还是要练的。妈妈很理解你,以前妈妈练跳绳练得特别累,我也不想接着练下去。我对你感觉枯燥的心情感同身受。(表达理解)但是我们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呀,现在花了这么多钱,而且技术也要慢慢练呀。那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你看,让老师在教学上慢慢地加一点你想要的技巧训练,每节课里面带一点技巧训练,先提起兴趣,你看可以吗?我去跟老师说一声(解决问题)。
【拆书家反馈·摘要点评】
感谢李老师和霍老师,演绎了处理孩子对打羽毛球激发不起兴趣的场景。还好家长在这个时候没有发怒,比如说“我花了这么多钱,你怎么能说不上就不上了!”相反,家长一步一步地对孩子表示理解,理解孩子之所以不想上课,是因为觉得没有兴趣。另外,家长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类似的经历。介绍了以前自己练跳绳时也曾经很难受,没有什么兴趣。最后呢,家长和孩子一起解决了问题,建议能不能和教练协商一下,争取把课上下去,想办法在上课中提高兴趣。
【拆书家反馈·号召鼓掌】
霍老师通过运用今天分享的4个步骤,跟孩子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避免了一场争执的发生,从而赢得了孩子的信任。让我们把掌声再次送给李老师和霍老师。
【拆书技能】: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十一、【A2】催化应用2
【拆书技能】:【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啊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场景设计】
那刚刚我设计的一个场景,小伙伴们也进行了演练,那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周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孩子不配合的场景。
1. 例如下周我们拆书帮常州龙城分舵有会员活动日,在活动日的现场,孩子不按集体活动程序走。吃晚饭的时候,他非要去游泳。那该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2. 也可能是马上暑假假期要结束了,可孩子假期计划的作业还有很多没有完成,但孩子依然拖拖拉拉的。
这些场景中,你与孩子相处沟通时都有可能会发生。
现在同样还是请小伙伴们在小组内继续讨论3分钟,一会儿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这里提醒一下,只需要说出场景就可以了啊,不需要按步骤来进行演练。)
【邀请分享】
好的,讨论时间结束。我们请陈晓庆老师跟我们分享一下她想到场景吧。
陈晓庆老师:要到周末了,我会带孩子到商场玩一玩、逛一逛。孩子在游乐场玩的时候,原本说好8:00就回家的,但他可能会待着就不想走了。他可能会说“再玩一会儿吧,再玩一会儿吧”,总想拖延一会儿。
【拆书家反馈】
感谢晓庆老师分享的场景,也就是孩子在商场游乐场里玩,不愿意回家的场景。
【分步催化2】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里继续讨论 3 分钟,如何把今天分享的步骤运用到您想到的场景里去。
【邀请分享1】
请陈老师就刚才孩子在商场游乐场里不想回家的案例,怎样运用今天分享赢得合作的4个步骤来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
陈晓庆老师:首先我会先问他,“你为啥不想回家啊?刚刚我们已经说好了8:00要回去的吗?现在时间已经到了。”
他可能会说:“这很好玩,我很想多玩一会儿。”他肯定会这样说。
然后,我会说:“这个确实很好玩,我也觉得你玩得挺开心的,看到你玩得满头大汗,一直在玩啊、闹啊。(表达理解)我记得我小时候过年的时候,难得去县城里面买衣服、逛街、玩玩具的时候,跟着你外婆外公,我也不想回家。你外婆当时还踢了我一脚,把我都气哭了。我当时就特别生气,虽然有新衣服穿,但整个过年我都不开心。(表达同情)所以妈妈特别能理解你不想回家,但是也不想被妈妈揍的感受。你看这样行不行,今天8:00回家,这是我们已经说好了的。今天没有玩够,我们可以下次再来玩。你说一个时间吧,妈妈尽量满足你的时间要求。”
他肯定会说:“明天行不行?”
如果第二天我可以的话,就可以明天帮他实现这个愿望;如果不行的话,我就建议他下个星期六的晚上再来,他应该会答应的。(解决问题)
【拆书家反馈·摘要点评】
陈老师刚刚运用的场景是孩子在游乐场里玩儿,五花八门的东西,太吸引孩子的眼球了,导致到了说好的时间,孩子仍然不愿意离开游乐场。陈老师询问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回家,运用了今天分享的步骤去说服孩子。同时,也说出了自己小时候因为逛街特别兴奋,不想回家,最后还挨打的经历。通过分享类似的经历,跟孩子建立了共鸣。最后,她和孩子一起协商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重新约定下次来玩的时间,比如说第二天或者是星期六。他说出了两个方案给孩子,争取跟孩子达成共识。
【拆书家反馈·号召鼓掌】
虽然问题当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但是陈老师运用了这样的步骤去和孩子沟通和交流,赢得了孩子的信任。而孩子呢,愿意跟家长合作去解决问题。我们再次把掌声送陈老师。
【邀请分享2】
还有哪位伙伴愿意分享一下?我们请樊老师分享一下吧,掌声有请樊老师。
樊昊魁老师: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就在想,下下星期就到9月1号了,要开学了,总要面对这一天的。如果是以前,我会问:“果果,明天就要开学了,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她肯定会说没有。
我会责问她:“那你这个怎么办呢?明天就要开学了,你是决定在家里补作业还是要到学校去被老师批评?你自己选。”
现在要运用这4个步骤的话,会是这样的情况。
我会问她:“假期明天就结束了,你的作业还没写完吧?”她会说她忘了。
我会分享一下我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就是收假的时候会被爸爸妈妈催着写作业。他们平时催我的时候,我会说再等一天、再等一天;结果,假期结束了,作业也没写完,还被老师罚站。(表达同情)所以,我会跟孩子说:“你这样的情况我能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呢,其实我也挺着急的。现在我们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问题)
她可能会说:“爸爸你帮我做。”
我肯定不能帮她做呀。但是,我会说:“我可以陪着你一起做。如果今天实在做不完,我可以明天跟老师沟通一下,给你多一天时间把作业补完。”
【拆书家反馈·摘要点评】
好的,感谢樊老师的分享。
樊老师就小孩暑假里作业拖拉的问题,给我们分享了鲜活并且很有代入感的案例。首先,他询问了孩子为什么没有写完作业。孩子会说忘了。爸爸表示了对孩子的理解,并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就是也曾经因为暑假光顾着玩儿,到了快开学的时候才赶作业,赶不出来作业也会被老师罚站等经历。最后,他和孩子一起解决了问题,比如跟老师沟通一下,宽限一天时间,在宽限的一天时间,把作业做完。
【拆书家反馈·号召鼓掌】
樊老师刚刚运用赢得孩子合作的4个步骤,没有跟孩子发生冲突,没有因为孩子没做完作业而暴跳如雷,避免了由此引起争执。相反,樊老师运用了今天分享的步骤跟孩子沟通,避免了一场冲突,从而建立了很好的亲子关系。我们把掌声送给樊老师。
十二、结束语
【拆书技能】:结尾时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语。
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两个片段内容,一是:学习了运用矫正错误矫正的三个方法进行道歉。1. 承认错误,2. 道歉和好,3. 解决问题,在自己犯错误的时候能及时勇于的承认错误,与孩子重建连接。二是:学习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 表达同情,2. 表示理解,3. 表达感受,4. 解决问题,在孩子出现不配合,有负面情绪时,让孩子愿意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想必很多小伙伴都听过吧,都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那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我们呢?我们又该成为怎样的家长呢?
好的,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将近一个小时的耐心聆听和积极参与!
【拆书技能】:第一个拆页时长没有少于10分钟,没有超过15分钟;第二个拆页时长没有少于35分钟,没有超过40分钟。整个拆书时长在50-60分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