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拆书帮宇宙中心分舵TF3-3专场拆书活动】正面管教+如何专注影响圈,并扩大影响圈+探寻习惯本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专注影响圈,并扩大影响圈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们好,欢迎大家来听我的分享,我是武小茉,用3个标签介绍下自己:资深会员、销售、感恩日记践行者,最近每天写3-5件感恩的事。
为了后面便于讨论,我们先进行下分组,一桌一组(3-4人)。


【场景介绍】
场景:我有个同事,在公司已经工作5年了,因为我俩每天下班能一起走,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的一些抱怨,比如公司的制度不合理、组织活动规则不清晰、领导说话不算数、某些同事傻缺一样的,一个问题说好几次就是不改等等,导致她下班了也还在工作的情绪中,很不开心。有时候情绪上头了还要回家跟对象抱怨,整的双方都不高兴。尽管已经工作8年了,但在我们公司还是个基层小员工,比她晚来3年的人都成小领导了,她还在基层。
提问:不知道大家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遇到不受自己控制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抱怨环境或者他人?还是不管外界环境如何,思考并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或者考虑他人的需要,跟对方提建议?
影响:一件事情发生了,如果我们只是关注,然后抱怨,不去想自己能做的部分,那么结果就不会有变化,而且还会让我们焦虑、无力,长期下去,会让我们抑郁、否定自己,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解决:《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力所能及的想办法改善与提升自我,建立积极主动的行动习惯。今天的拆页教我们从可控、想法、行动3个要素识别影响圈,专注影响圈。还教我们转变态度,考虑他人需要,提建议,得到领导、同事等重要他人的认可,人际关系更和谐,扩大影响圈。

总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学到专注影响圈的三步法+扩大影响圈的三步法,从关心的事物中,识别出影响圈的事,并且在外部环境中积极跟他人互动,提出建议,扩大影响力。在工作、生活中,能有一个更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学习目标1:学习者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学习后,面对关心的事物,能够使用(行为)“专注影响圈三步法”(澄清),识别影响圈,为影响圈的事制定出行动(界定)。


给大家1-2分钟时间阅读下原文片段,就是第1页,只要读完这1页即可,可以拿笔画一下关键词或者重点,读完啦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看到大部分小伙伴都读完了,没读完也没有关系哈,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下这个片段。
大家刚才画的关键词有哪些呢?可以简单的说一下。
学习者:关注圈/影响圈
拆书家:还有吗?
学习者:掌控
拆书家:好的,大家阅读的很认真啊!
【what】
这个片段提到了两个圈,一个是关注圈,一个是影响圈。

这个片段提到了两个圈,一个是关注圈,一个是影响圈

“关注圈”是指我们日常所关心或关注的事情,如健康、家庭、事业、环境、时事、新闻、娱乐、八卦等。其中有些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有些是我们控制不了的。
关注圈中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范围就是影响圈。比如多运动改善身体健康,多提升个人能力实现升职加薪,通过改变教育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等。


拆书家:大家觉得我举的这3类影响圈的事有哪些特点呢?可以畅所欲言一下。
学习者:自己可以控制的
拆书家:对,自己可以控制的,还有吗?
学习者:通过一些方式可以改变
拆书家:也就是行动,对吧?
学习者:(看回复情况)接着说
拆书家: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到能行动之间是不是还差点什么呢?
学习者:转变观念
拆书家:说的非常好。
所以说,专注影响圈需要有3个关键要素:可控、想法、行动。专注影响圈,就需要关注自身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同时有改变的想法,并付出行动。

【概念辨析】
为了看看大家对影响圈的理解程度,我们一起看几个例子:
例1:
小明写公众号文章3个月了,阅读量和粉丝数还停留在个位数。而一起写的伙伴,粉丝早就突破一千了。每次打开后台看到数据,就会心里犯嘀咕,是不是自己写的很差啊?怎么都没人看呢?然后就不太想写了。
拆书家:请问小明是不是在专注影响圈?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没有的,因为他关注的阅读量和粉丝数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是关注圈的事。


例2:【可控】
小明写公众号文章3个月了,阅读量和粉丝数还停留在个位数。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文章的标题、内容、是否是热点,能够对文章的阅读量有影响。但是,由于每次都是晚上快12点才赶出来文章,所以就还是先努力完成文章,没有想法和行动作出改变。
拆书家:请问小明是不是在专注影响圈?
学习者:摇头
拆书家:通过分析,小明发现了文章的标题、内容、是否是热点,是可控的事,但还没有改变的想法和行动。


例3:【可控+想法】
小明写公众号文章3个月了,阅读量和粉丝数还停留在个位数。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文章的标题、内容、是否是热点,能够对文章的阅读量有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小明想着要先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吸引他人点进来,虽然想法很好,但是实际上却因为时间紧张,还是随便起了个标题就发布了。
拆书家:大家觉得小明是不是在专注影响圈?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小明虽然找到了可控的事情,并且也有想法改变,却因为缺少行动而没有专注到影响圈,这样是不能改变结果的。

例4:【可控+想法+行动】
小明写公众号文章3个月了,阅读量和粉丝数还停留在个位数。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文章的标题、内容、是否是热点,能够对文章的阅读量有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小明想着要先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吸引他人点进来,确定想法之后,小明把写作时间提前了半小时,每次写完后,留了5-10分钟起标题,通过1个月的实践,阅读量和粉丝数都突破到了3位数。
拆书家:大家觉得小明是不是在专注影响圈?
学习者:是。
拆书家:对的,3个要素都具备了,小明不仅找到了可控的事情,还确定了改变的想法,而且也持续采取了行动,通过改变标题,更好的展示自己,吸引他人,最终获得了比较好的阅读量和粉丝数,也激发了小明继续写公众号的动力。
通过例子,可以看出专注影响圈,就是要将关注点放在自身能控制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并且转变想法,持续行动,才能推动事情发展,并取得好的结果。

【how】具体做法:
1、 确定可控
根据情况,区分出哪些事是能被自己控制、影响到的,哪些是超出能力范围,无法控制的,从而确定出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2、 转变想法
想法是行动的开始,有改变的想法,就能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正面积极的角度,考虑如何影响事情的发展。
1)(  )是我的事,我能控制,( )是他人的事,我无法控制。
2)我想要/可以
去影响改变          。
3、 持续行动
转变想法后,开始行动,把专注影响圈落地到行动上,通过行动,影响事情的发展。事情不同,需要的行动时间就不一样,根据自己的情况的定。

【举个例子】
7月底我们有个公开课,有招生要求,领导给我定了15个人的目标,让我觉得压力很大,所以上半个月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能完成,就没什么行动,等到月中读到了这本书,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专注影响圈来影响结果。

1、 确定可控

2、 转变想法
(联不联系客户)是我的事,(对方怎么回复)是他人的事
我想要/可以 改变联系对方的话术 去影响/改变   招生结果


3、 持续行动
我决定每天给10个客户打电话或者发送微信,通知招生的事情。先让客户知道有这个事,再通过聊天互动,对招生结果产生影响。用2周的时间持续去行动。

所以关注圈与影响圈的关系,通常就是片段中的图示,关注圈中包含影响圈。
【why】一个人只要持续在影响圈付出行动,能够影响到的人和事物就会越来越多,影响圈就可能变得跟关注圈一样大。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影响圈之外,就会感受到自己没能力、焦虑、抑郁,越来越不愿意行动,影响圈会越来越小,最后就会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预防异议】
可能有小伙伴会有疑问,有没有人的关注圈是小于影响圈的呢?有的,这样的情况,要么是能力超强,懂得控制注意力,很聚焦。要么就是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缺乏远见和判断力。这两种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哈,如果有小伙伴对这个感兴趣,我们可以私下讨论。
【适用边界】
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扰消极被动时。
不适用于,不受自己控制的过去、他人、外部事件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编写剧本

接下来,请各位小伙伴编写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剧本,以练习今天所学的专注影响圈的三步法。
小伙伴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未来一个月的生活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我们无法掌控和改变的事物。通过运用“专注影响圈的三步法”,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找到可以做的行动。
小剧本的编写要求:
1.要设计出人物(至少需要2名人物)。
2.要有情节变化(包括: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
3.其中的人物需使用到“专注影响圈的三步法”。
4.采用对话形式。

5.给大家4分钟时间,将关键内容,写在便签上,之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用两分钟的时间来分享一下。
特别提示:小剧本的事件必须发生在未来。

学习者戒森哥分享和同事小修的未来应用。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戒森哥的这个案例应用的非常好,刚才在描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方法教给他人怎么用,帮助他的同事解决问题,从难度的角度来说,戒森哥不仅自己掌握了,还在教会他人。运用的也非常好,教会他人怎么确定可控的一些东西,然后怎么样去转变自己的想法,最后怎么样去采取行动,超级流畅。


拆页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专注影响圈的三步法,我们每人每天都有很多关心、关注的事,识别影响圈,就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到能被自身控制的事,减少时间和精力浪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跟我们有关系,但不完全受我们控制的外部环境,比如父母的要求、孩子的学习、领导交代的任务、同事的工作处理等,也都是我们会遇到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扩大影响圈的3步法,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片段关系】所以两个片段属于递进关系。



学习目标2:面对不那么受控制的外部环境,使用(行为)扩大影响圈的三步法(澄清),减少抱怨,积极主动的互动,并提出建议。(界定)


A1量表自测
根据自己的情况,从1-6分进行打分,然后计算一下总分。

【自测题解释】

看到大部分小伙伴都做完测试了,大家都得了多少分呢?
拆书家:21分以上的请举手。
学习者:4位伙伴举手
拆书家:10-20分的请举手。
学习者:5位伙伴举手
拆书家:那刚才两轮都没举手的,就是10分以下的了。
学习者:2位伙伴
拆书家:21分以上说明,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即使在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关注、考虑他人的需要,主动地提建议。
10-20分说明,你有一些积极主动意识,可能某一些方面还没有做到,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变得更积极主动。
10分以下,说明在积极主动这块,你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待会儿要认真参与哦!
接下来给1-2分钟时间阅读下原文片段,读完这一页剩下的部分就可以了,读的过程中可以标注一下你认为的关键词哈。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扩大影响圈
令人鼓舞的是,在面对环境选择回应方式的同时,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这就像一个化学方程式,改变其中的某一部分,其结果就会跟着改变。
几年前我曾为一家公司提供服务,其总裁被公认为精力旺盛,目光敏锐,能洞悉行业发展趋势,而且才华横溢,精明干练。但是他在管理方面却独断专行,对部属总是颐指气使,就好像他们毫无判断能力一样。
这几乎让所有主管人心涣散,一有机会便聚在走廊上大发牢骚。乍听之下,他们的抱怨不但言之有理,而且用心良苦,仿佛确实在为公司着想,但实际上他们没完没了的抱怨无非是在以上司的缺点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有一位主管说:“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却突然跑来下了一道完全不同的指示,几句话就把我这几个月的所有努力一笔勾销。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做下去,他还有多久才退休啊?”
有人答道:“他才59岁,你想你还能再熬6年吗?”
“不知道,不过他这种人大概是不会主动退休的。”
但是有一位主管却十分积极主动,他是依据客观价值行事,而并非主观感受。经过预估、重点划分、形势判断后,他就会采取行动。他并非不了解顶头上司的缺点,但他的回应不是批评,而是设法弥补这些缺失。上司颐指气使,他就加以缓冲,减轻属下的压力,又设法配合上司的远见、才能、创造力。
这位主管的工作重点是影响圈。他的职务可能就是办事员,却能够做得更多,因为他会站在上司的角度考虑需求,以及带着同理心理解上司潜在的忧虑,所以他不只是汇报工作,还会分析并且提出建议
有一天我以顾问的身份与这位总裁交谈,他大为夸赞这位主管。“史蒂芬,这个主管的工作太出色了。他不仅能完成交代的工作,还能提供额外的信息,而且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他甚至能针对我最棘手的问题进行分析,列出一张意见清单。”
“那些建议是他用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果。精彩绝伦!但凡他经手的工作都不需要操心,这帮我减轻了负担。”
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被命令行事,唯有那位积极主动的主管会被征询:“你的意见如何?”——他的影响圈扩大了。
这在办公室造成不小的震动,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对他们而言,唯有推卸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肯负责,就得不怕失败,为了免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人干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尽量挑剔别人的错误为能事,借此证明“错不在我”。
幸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批评不以为意,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后来,公司里任何重大决策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总裁也对他极为倚重。但总裁并未因他的出色表现而感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产生互补的效果。
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的条件而成功,是正确的选择造就了他。有许多人与他处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会注重扩大个人的影响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看到大家都已经读完了。
拆书家:这个事例中,一共有两类回应总裁的主管,分别是哪2类呢?
学习者:一类是发牢骚、抱怨,另一类是积极主动。
拆书家:大家理解的很对。两类主管代表了2种不同的回应方式,一种是消极被动的发骚、抱怨,什么也没做。另一种是积极主动,采取行动。
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又会导致我们有不同的态度和行动。这位主管选择了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看法,关注影响圈,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

拆书家:那这位积极主动的主管,汇报之前具体还做了什么呢?
学习者:预估重点,划分判断。
拆书家:还有吗?
学习者:①站在上司的角度考虑需求,②带着同理心理解上司潜在的忧虑。
拆书家:大家找的非常到位哈,这2类是不是可以合并为,考虑上司的需要呢?
学习者:可以
拆书家:所以这位积极主动的主管,在遇到不受他控制的总裁时,不止有积极的态度,还会考虑上司的需要。知道对方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更好的应对,找到自己可以施加影响的部分。

拆书家:这位积极主动的主管,在汇报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习者:针对领导比较棘手的问题,自己先思考,然后列出意见清单。
拆书家:非常棒,针对领导的顾虑,关注的东西,做了重点的分析,提了建议,还列了意见清单,对吧?
学习者:点头
汇报是一种跟总裁沟通的好机会,考虑总裁的需要后,再进行的分析并提出的建议,会更有针对性,领导更容易接受。
拆书家:跟其他抱怨,消极被动的主管比,这位主管在领导那是不是影响力变大了?
学习者:点头
拆书家:所以,按照这种做法持续,这位主管在同事中的影响力也变大了,对吧?这位主管通过积极的看法、考虑他人的需要,提出建议,先是在工作中获得了上司的认可,又逐步扩大了自己在同事中的影响力,最后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圈。

【how】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1、改变看法
积极的看待遇到的情况,停止抱怨,接纳现状,主动承担责任,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专注影响圈,看法、态度、行动都是影响圈的事。
我选择积极的看待遇到的 (情况)。思考这件事对我的好处是?

2、考虑他需
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的需要,他人的顾虑。只有了解他人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3、提出建议
在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情况后,分析情况后,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适用范围】适用于他人跟我们抱怨、外在环境无法改变时。
【why】
当一个人的影响圈越来越大,所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就越多,就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跳槽、升职加薪。能力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还能获得不同圈子的关系,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比如创业当合伙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拆书家: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以往的经历中有哪些可以适用这个方法(扩大影响圈的三步法)的类似场景呢?你是怎么用的?你觉得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先在组内分享讨论。(3分钟)
比如:
1、公司团建,负责人安排的特别不合理(住宿环境脏乱差、吃饭吃不饱、时间一再改动等)。
2、朋友妈妈疯狂给她催婚,朋友感到很崩溃。

学习者刘维维分享:
我们家就是每到暑假的时候,孩子放假,我们都会带孩子出去旅游,然后出去旅游的时候呢,就是说选择哪些景点,然后订火车票或者飞机票,或者包括去订酒店,安排食宿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我爱人来做这个事儿。
我呢一般都是来保障这个事情,就是旅游过程中的一些所谓的粗活、重活,这些都是我。开始觉得还行,但是次数多了以后呢,她就觉得,就是说我在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太小了。我觉得,就是说觉得你这个就是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啊。
然后我当时我最初的看法是我也很不高兴。然后我觉得就是说这个你到底需要我干什么?然后我在这个过程中是吧?拎大箱子,然后抱孩子,然后去给大家这么点餐,这那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中,可能转变看法,考虑他需,考虑他需事比较难的,我就想,你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达到你的要求?就是我有时候会有这种想法。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好的,谢谢你的分享,你分享的这个案例,我觉得对于有孩子的,并且每年暑假会安排带孩子一起出去玩儿的,这应该是个挺常见的场景,对吧?

学习者:嗯嗯

因为分工问题,导致双方可能会有抱怨、不满。
刚才你有提到这3步中,最难的是第2步,考虑他需是吧?
学习者点头

大家是不是也跟刘维维有相同的感受,觉得这这步最难?

学习者:是的

那我们尝试帮助刘维维来解决下这个问题。

1、明确问题
拆书家:和大家确认一下,现在大家都认为第2步(考虑他需)最难,是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接下来,因为时间有限,我们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来讨论,和大家确认一下,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这个问题是:跟他人相处中,有不满、抱怨时,如何考虑他人的需要 大家觉得这是我们要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吗?
学习者:是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接下来我们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难,这个问题难的本质是什么?
请大家针对这个问题想一想,
为什么在我们有不满、抱怨时,考虑他人需要很难?这个问题难在哪里?
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结合你们的经验,不断追问问题的本质。
把这个问题难的本质是什么写下来,翻到最后一页,有很多的空白地方。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讨论下。



拆书家:时间差不多了哈,我们先请哪个小组发言呢?有没有积极主动的?反正都会发言的,顺便应用一下专注影响圈啊!

分组讨论后分享
【学习者分享-3组】本质我觉得第一点,首先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就感觉自己的伤害也没有得到弥补。
第二点是错误的聚焦,在这个过程中,焦点在自己身上,没有在别人身上。
第三点我们很难站到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想过,就是说站在别人身上考虑问题,对于我们有什么益处?如果说他没有考虑到,就是说这件事情对我有益处,他一般不会尝试去做。如果他要觉得这是对他有益处的话,他可能才会去做。
最后一点,看他以什么样的想法去做这件事情,他如果以解决问题的想法去做这件事情的话,他可能就能考虑更多,就说这么多吧。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好的,谢谢这个小组的分享,一共分享了有四个点。

第一个点就是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需要弥补。

第二个是错误的聚焦,就是双方过度地关注自身,每个人都关注自身的角度。

第三个就是说没有去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他人需要对我有什么好处。

第四个就是说他的想法出发点就没有关注解决问题。


好,那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小组吧。
【学习者分享-2组】第一个就是可能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太一样。就是每个人所想的,还有其他人所想的,本身就想法和观点,每个人价值观也很不一样。第二个就是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有的时候比如说你说一句话,可能从语言上或者是沟通方式上会让人误解,所以这个是第二点。然后最后一点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第一个想法就是从自身发出的。首先肯定是为自己先考虑,再考虑他人,可能就是带着一种有色眼光,需要自己的理解去看别人。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好的,这个小组提到了三个点。

第一个是思维方式,就是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它对一个事情的想法、观点、价值观,这些都可能不一样。

第二个就是说提到了表达方式,也就是我们表现出来的沟通方式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说每个人第一优先考虑的肯定是自身,那我们自身自顾不暇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办法去考虑对方。



那我们来请第一小组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1组】第一个就是说还是价值观的问题,可能每个人还是价值观不一样,每个人的信念、体系不一样,所以就是说对方认为重要的,我不一定认为很重要,就存在分歧。第二个点就是说,一方在向另外一方表达他的想法的时候,这时候实际上他说的和对方理解的未必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存在这个信息差的问题,理解上的信息差。第三点呢就是说什么呢?就是说一个态度问题嘛,有的时候当产生冲突的过程中,一方这个态度不好的时候,可能另外一方就未必愿意真的站到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想法。我们小组讨论的这3个点。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好的,这个小组提到了三个点。

第一个就是价值观信念,就是跟第二小组的思维方式其实有一些些相似之处,都是比较深层次的东西,它不是你这么一说话就能感觉出来的一个东西。

第二个就是,说与理解的一个问题,就比如说,你说的可能未必对方理解的是那个意思,这是一个沟通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说,是态度的问题。

3、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好的,那我们根据刚才大家讨论的,我们一共出来是十条。


把相似的进行合并。

第1个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合并到思维方式。
第2个错误的聚焦,和第3个类似,合并到思维方式。
第4个合并到思维方式。

第6个和第9个合并为沟通表达

第7、8合并到思维方式。



最后合并完一共是三个。

1、思维方式

2、态度

3、沟通表达

其实最深层次的就是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方式它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态度,态度就会导致我们有怎样的沟通表达状态,以及我们采用哪种方式。
所以我们接下来应该讨论的是这个思维方式,对吧?

学习者:对对。


我们这个也比较明确啊,是属于从深层次到浅层次的一个顺序,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态度,然后态度决定了会有怎样的一个沟通表达。因为其实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转变了,我们的态度就有可能转变,那我们的沟通表达可能就,你自己会找方法的,就是有很多的沟通方法,对吧?
学习者:嗯。


所以就是通过我们刚才这样的一个捋下来,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考虑他人的需要和顾虑?接下来要讨论的这个问题,大家都同意吗?
学习者点头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1)(确认目标)
在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之前,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先明确,我们讨论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就是你要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就是怎么样的一个转变?可以明确一下。
给大家2分钟时间,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我们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觉得可以了。
【学习者分享-1组】能控制自己表达的这个程度就ok,我思维能控制到我去做表达,就是say no或者say yes,只要思维转变到我能控制这件事。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你说的那个 say no say yes 就是相当于我们第一感觉是拒绝对方的一些东西,因为有不满,肯定是属于他说了一个东西,我说了一个东西,然后我们就是这种相抗衡的一个状态,但其实我们这个如果到转变思维方式,能够接纳对方的一个就是考虑他人的需要,肯定是属于你要接纳对方的一些东西,我们需要去先去理解和接纳,也就是刚才刘维维有提到,我们要先去怎么样去认可和接纳对方说的一些东西。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学习者分享-2组】没有
【学习者分享-3组】我觉得其实可以这样啊。因为这个转变思维方式,可能是更复杂一些吧。然后我觉得就是说可以给他细化一下。首先这个目标就是说最初的问题是怎么样去理解对方的,这个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找到一个解决方法,是要转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个可以细化成几个步骤。其实是可以从我的要分享的反向叙述加方案力,这种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顺便宣传一下这个反向叙述,它实际上就是说当你发现对方你不太明白对方真实的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反向叙述的方法,就是说第一个是说,可以再和对方确认这个事实,我们就是说目前,然后双方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说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实,用我们自己的话和对方确认一下。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你分享的方法特别好啊,这是属于就是我们思维转变之后可以运用的方法。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属于我们转变思维方式到什么程度,所以就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刚才戒森哥和刘维维其实刚才有提到,就是我们肯定是要先去接纳对方,也就是如何接收对方给的一些信息,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那对方说什么你都是拒绝的。转变思维方式到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能接纳对方的不同,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点头

(2)(引导方案讨论)
所以,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改变思维方式到有开放的心态,能接纳对方的不同?现在可以讨论步骤了,给大家3分钟时间。

【学习者讨论-1组】部分讨论
戒森哥: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就是刚才说的,比如说我说他说的那么简单,实际上就是这样,就是说我到我能够表达自我表达的时候,他说的更简单,就是我先不说。我先接纳对方就怎么去做到这个。
王娟:接纳对方,有开放式的思维。
戒森哥:对对对。现在就是我们讨论一下解决方案。
刘维维:我觉得首先一点真的心里认为对方很重要,这个是为了对方开心。
戒森哥:我觉得第一先认同价值观不同。
刘维维:Ok 。
王娟:嗯嗯。
戒森哥:你一定要认同价值观不同,这事儿就解决了。然后呢让对方表达,让对方表达他的想法,实际是更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第三就是让对方去说。
……

【学习者讨论-2组】部分讨论

杰瑞走江湖:我们现在要讨论,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到有开放的心态,能接纳对方的不同?

女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一样的,要理解不同。

妈妈:嗯嗯。

杰瑞走江湖:还有吗?

女儿:不管她说啥都要认可和接纳。

妈妈:不认可、接纳的话,就没有办法去考虑对方的需要了。

杰瑞走江湖:对对

……

【学习者讨论-3组】部分讨论

Claire:我们来讨论一下步骤呀!

俊磊:我觉得要先不抱怨,很多时候处在那种情绪中,很容易第一时间去抱怨。

徐赵雯:对

Claire:那我们第一步是停止抱怨吗?

徐赵雯:还要接纳,两个可以加在一起。

Claire:同意,然后呢?是不是可以运用影响圈啊,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

俊磊:对对。

Claire:达成一致,还有吗?

……



5、邀请小组代表讲解成果
拆书家:好,时间差不多了哈,现在我们请各个小组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请用2分钟的时间分享。
【学习者分享-1组】
我们三步,第一我们先要考虑对方的需求就很重要,对方的需求很重要。第二,我们要认同价值观一定是不同的,这是第二步。第三步呢就是我们需要让对方表达更多,对我们来说更重要,这就是我们的步骤。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第一个是对方的需求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要先理解这个,就是认可对方的需求对我们很重要。
【学习者分享-1组】
第二步要理解价值观不同。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这个总结非常好。第三个就是让对方多表达,鼓励他多表达。


好的,我们来看第二小组
学习者分享-2组】首先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他的想法。然后就是要认可和接纳每个人,就是接受他的不同。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我觉得是尊重理解每个人的不同。第二步是认可和接纳每个人的不同。还有吗?
学习者分享-2组】没啦,我们就两个。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好的,谢谢!来我们第三小组了
学习者分享-3组】我们觉得是首先要去停止抱怨,然后要接纳,每个人确实是有不同的。第二个就是我要收回我的关注,我要把我的关注力收到我能改变的事情。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那就是聚焦影响圈,还有吗?
学习者分享-3组】没了。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一共总结出来七个步骤。合并出来,我们来看一下。

1、对方的需求很重要
2、理解价值观的不同

3、鼓励对方多表达
4、尊重理解不同

5、认可和接纳不同

6、停止抱怨,接纳不同

7、聚焦影响圈

就是对方的需求很重要,没有可以合并的。然后第二个理解价值观的不同,第四、五、六可以合并,其实就是理解、接纳不同。
学习者:接纳对方很重要,理解价值观不同,然后聚焦营养圈。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第一个就是对方的需求很重要。第二个是说我们要去理解,理解就是接纳和理解不同。然后第三个就是我们要聚焦影响圈。第四个就是鼓励对方多表达。所以我们这个步骤总结出来就是,第一个是对方的需求很重要。第二个是理解和接纳不同,第三个就是聚焦影响圈,第四个是鼓励对方多表达,对吧?


那大家觉得,这样能解决我们刚才说的那个问题吗?就是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能够转变思维方式,去考虑对方的需要?
学习者:没问题,能解决。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能解决,好的,大家给的步骤还是比较详细的。
接下来就是倒数第二个环节。

A2规划应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应用和练习扩大影响圈的三步法,我给大家布置一个练习任务。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你可以找人一起练习“扩大影响圈的三步法”。如果你与练习的人不在同一地方,可以通过微信聊天的方式进行练习。


学习者杰瑞走江湖跟小侄女的演练

总结
我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哈,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共学习了2个片段,片段1从关心的事物中识别出影响圈,有效地专注影响圈的事。片段2教我们处于无法改变的环境时,转变自身态度,积极地跟他人互动,扩大影响圈,希望大家都能回去后多多实践,有疑问随时跟我沟通,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