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贵阳筹备分舵8月线下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1、识别关键对话2、倒推行为方式

开场:

【开场】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贵阳第二筹备分舵线下拆书练级活动,我是今天的领拆人二级拆书家杨朵,大家可以叫我十八,医美设计师是我的职业,成长孩子亦师亦友,引以为傲的母亲是我终身学习的原动力,漂亮的活好是毕生的追求;形意拳是我的爱好,这也是有幸结缘于拆书帮。

今天我们拆解的主题是识别关键对话及关键对话中自我情绪的控制,分两个拆页,时长在60到80分钟。

【分组】为了方便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讨论,我们简单分个组。今天有5位小伙伴到场,我左手边的2人一组,其余3人一组这样分开。谢谢!

【图书介绍】

接下来我们先来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今天要拆解的《关键对话》这本书。

【事件】有一天,我朋友发现她15岁的女儿早恋了,她既着急又担心,担心女儿因早恋耽误了学习,又害怕女儿受了伤害。她就找了一个机会和女儿谈早恋的问题,结果因为女儿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她非常的生气,她觉得女儿一点都不尊重她,不理解她,因此大吵了一架,不但早恋的事情没沟通好,而且母女关系更僵化了。

【提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类观点不同,情绪激动的对话情形,比如:和上司谈升职加薪,和老公谈孩子的教育,和同事谈分工责任等?大家是如何处理的,是避而不谈?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战胜了他人?还是找到了两全其美之法?

【影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面对观点对立,情绪激动,对话结果影响重大的时刻。避而不谈,不满的情绪积累,会出现说话带刺,冷嘲热讽,暗中中伤他人等行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迎难而上,看似赢了,实则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那么有没有两全其美之法?

【解决】

而《关键对话》这本书的作者从关注对话目标和维护对话氛围两大点出发,给出了两全其美之法,即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聆听他人的想法及维护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

今天我带来的片段一、让各位了解什么是关键对话并能够通过“三有”法及时发现普通对话已升级为关键对话;片段二、让各位在关键对话中感到恐惧,受伤,害怕时通过“倒推行为方式”法走出情绪的困境。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一个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先用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关键对话》P18-19

在这次会议上,凯文及其同事和公司老板一起讨论选择新办公室搬迁地点的问题,是在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州还是另一个国家建立新办公室?首先两位副总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不出所料,他们的观点遭到了整个团队的质疑和盘问。这个决定事关重大,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任何结论都必须反复推敲。这时,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个非但不受欢迎,而且有可能给公司带来灾难的结论。可是,当大家试着表示反对或劝阻时,克里斯似乎有些反感。谁让他是大老板呢,他压根儿不用威胁大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决定。实际上,他的表现已经有些自我防卫的意味了。一开始他扬扬眉头,然后举起了手指,最后甚至提高了语调。虽然只是升高了一点点语调,但大家很快就意识到问题了。没人再表示质疑,克里斯提出的方案静悄悄地得到了一致通过。

准确地说,这个方案差一点就通过了,而凯文就在这个时候表态了。他的话很简单:"克里斯,我能和你讨论一个问题吗?"

就是这句简单的话,几乎把会议室里的人吓了一跳,大家连大气都不敢出。可是,凯文并不在乎同事们的表情,继续表达起自己的看法。接下来的几分钟,他指出克里斯的做法违反了公司制定的决策流程,他是在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企图让新的办公室落户到自己的家乡。

凯文指出了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说完之后,克里斯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我刚才的做法的确不妥,是在向你们强加自己的观点。好吧,我们重新讨论这个问题。"

看,这就是关键对话,凯文的表现无懈可击。他既不像同事们那样沉默应对,也不像其他人那样试图把观点强加给对方。他的做法不但坦率诚恳,更重要的是充分表达出了对克里斯的尊重。这一幕简直让我们大开眼界。至于会议的结果,大家最终选择了一个理想的方案,老板对凯文的直言不讳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还有30秒,片阅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时间到了,没看完的小伙伴也没关系,跟随我的拆解一起来了解一下

【what】这个片段通过凯文在保持尊重和坦诚的前提下,提出来反对老板将新办公室搬迁地址选在家乡的决定,最后不但大家选择了一个理想方案,同时还获得了老板的赞赏。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掌握关键对话是何其重要。

【互动】当老板提出新办公室地址落户家乡时,大家都同意吗?

【现场】不同意

【拆书家】是的,不同意,原文中说“大家在试着表示反对或者劝阻”,由此可以看出大家的观点不同。

【互动】大家在试着反对时,老板的情绪怎么样

【现场】不高兴,反感

【拆书家】是的,他有些反感,原文中说“扬眉头”“举手指”“声音提高”,这表明他的情绪有些激动

【互动】新办公室搬迁地址的选定影响重大吗?

【现场】大,非常的大

【拆书家】是的,影响非常大,原文文中说“这个决定事关重大,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任何结论都必须反复推敲”。由此看出选址的结果影响重大,风险高。

由此可以看出,当两人或多人讨论时,出现观点不同,情绪激动,风险高的情形,就是关键对话

【举例对比】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彻底的掌握什么样的对话是关键对话,接下来我们看几个例子:

例一:你和朋友正在聊某明星的婚姻史,你觉得他非常不错,为了爱不断地追寻,而你的朋友却觉得他很渣,说完后接着八卦下一个明星。

【提问】请问这是关键对话吗?

【现场】小常:是,红梅:不是吧

【分析】咦,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其实不是哦,虽然观点不同,但是情绪不激动,风险也不高,结果也并没有对你们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

例二:有一天早上坐公交,一位乘客的朋友已经挤上来了,她自己由于太挤就在犹豫要不要上车的过程中慢悠悠的上来,司机就大声且不耐烦的说,要上来就挤快点。她朋友听到后就说司机你声音那么大干嘛,随后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

【提问】请问这是关键对话吗?

【现场】红梅:不是吧,鲫鱼:是吧

【分析】喔,又有不同的看法,其实也不是哦,虽然情绪激动,但是结果并不会对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下车后大家没有任何交集,也不会因为挣吵以后坐不了公交车

例三:你和上司谈升职加薪,虽然上司不同意你提出的条件,但是他并没有生气,给了你一个折中的方案,你欣然的接受了

【提问】请问这是关键对话吗?

【现场】小常:不是吧,其他人都说是。

【分析】大家的看法还是不同,其实也不是哦,虽然当你提这个方案前,有可能会因谈不好而丢了工作,结果也关乎你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你们双方的情绪平稳,最后也给了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例四: 下班回到家,全家人准备坐下来吃饭。你突然问儿子: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没。

儿子:(小声的说)还没

你:那就不要吃饭了,什么时间作业做完了什么时间再吃,一整天的时间那么点作业还没写完(声音很大)

这时你老公说:那就吃完饭了在去做嘛,非要在吃饭的时候闹不开心。

你:你就知道和稀泥,当老好人,一点就不知道管孩子的学习和习惯。

老公:(声音提高)我怎么不管孩子学习了?难道吃饭时收拾一顿就叫管了

你:……

【提问】请问这是关键对话吗?

【现场】是的

【分析】这次我们观点一致,是的,是关键对话,爸爸的声音提高,这说明情绪激动,对孩子没做完作业是否要现在吃饭的观点不同。结果也影响重大,夫妻争吵,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影响夫妻感情,容易产生对对方的不满,孩子也会误以为爸爸护着他,在做作业是拖沓,养不成好习惯。

综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更明确的知道关键对话就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讨论,这种讨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高风险,不同的观点,情绪激烈。而且结果对你的生活影响重大。

通过以上的学习不难看出关键对话经常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是否由普通对话升级为关键对话。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辨别是否由普通对话升级为关键对话,简称“三有法”

【how】

一、观察是否有情绪的变化

如:对方的声音提高或者变得低沉,抬眉,邹眉头,举手指等身体语言

二、辨别是否有不同的观点

三、判断结果是否有重大的风险

如果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就是已升级为关键对话。

【举例】

自从看了这本书,我也在不断的使用书中的方法。说一个我自己使用“三有”法的案例,在我孩子三岁的时候,我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子最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做什么都不愿意动手,一说还容易哭,有一天我和婆婆一起做饭时,边聊天边说起了这种情况,我说可以慢慢多锻炼一下孩子,让他自己多动手吃饭,上厕所等,话还没说完我婆婆突然就声音冷冷的说:这么小的孩子,他能做什么,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嘴里还小声的说了句:一天带的好的都是你们,不好的就怪我。我就在想是不是婆婆不想带孩子了,随后就不再说什么,心里也对婆婆有所抱怨和不满。

使用三有法来看一下

一、有情绪:婆婆声音冷冷的,还在小声的说出不满(观察是否有情绪变化)

二、观点不同:我认为孩子可以多锻炼动手能力,婆婆觉得太小了,等长大了自然就会了(辩别是否有不同的观点)

三、结果有风险,影响重大,谈不好影响婆媳关系,还影响家庭的和睦(判断结果是否有重大的风险)

看,这就是一场由普通对话悄然无声的转变成了关键对话。

【why】

其实生活中我们处处面临这种由普通对话升级为关键对话的时刻,要么强烈的表达自己观点,虽然看似赢了对方,却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要么避而不谈,导致不满情绪的积累,影响自己的生活,更严重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及时的识别出关键对话,那么除了非此即彼,还有即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聆听对方的想法的两全其美之法。(这么做的好处)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我识别了关键对话,就能有效的完成对话吗?其实对话过程中我们需要做一个“双核”人,即关注对话目标,又维护对话氛围的安全。在书中作者给出了详细的方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阅读学习一下。

【where】

适用于有成人参与的任何普通对话中,如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再关键对话前做心理建设。不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之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指令】

那么通过以上的分享,想必大家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关键对话,以及如何使用“三有”法及时识别出关键对话。

在大脑中过一遍,相当于实践了一遍。接下来,请在场的各位在现场做个小练习,写个小剧本。

请注意听哦,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在你和同事,朋友,老公,孩子,父母的相处中,你会遇到什么样的关键对话,或者说那些普通的对话容易升级为关键对话。小剧本需要体现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把你的小剧本写在发给大家手中的“故事小剧”的表格里。

大家以前有写过剧本吗?

现场:燕子:我肯定写过,其他人:没有

我看到有的小伙伴写过,有的没有。没关系,写过的小伙伴自己写,没写过的可以借鉴我ppt上的一个“故事小剧场”的示例。其中今天学习的“三有”法我也重点标了出来

可以提供以下几个场景

比如:应对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女儿

和父母沟通带孩子的方式

结束一段感情

让朋友还钱

和老板沟通可能不认可的方案

批评同事的工作表现

温馨提示五点:

1、时间是发生在未来一个月内

2、剧本的人物两人(你和朋友,爱人,父母,同事)

3、故事有起因,经过,结果

4、在经过中的要有对话

5、在对话中体现了“三有”法。

(时间到,哪位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故事呢,时间大约1分钟哦。)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场分享:燕子

介绍后分享的:兰闯

(回应反馈)

谢谢燕子的分享,非常棒哦!这个剧本各个要素都有提现,而且结果做了两种预设,一是劝老公尽量先不管,二是实在老公要打尽量不争吵,劝他少打,在这个过程中“三有”法也有提现出来。

好了,时间关系,就不再请其他小伙伴分享了。

看来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什么是关键对话,以及如何通过“三有”法来识别关键对话。

那么在对话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恐惧,愤怒,害怕等情绪,导致对话无法进行下去,这时要怎么办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片段通过“倒推行为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想法,进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第一个片段是递进的关系。

[A1]大家自测

下面先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自己是否容易进入情绪陷阱,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凭第一直觉为自己打分,并汇总分数,做好的小伙伴可以示意我一下:

好的,我看大家都做完了

[I] 解析自测

【解释】

这个自测能让我们清楚初步了解自己是否容易因自己的想法而陷入情绪陷阱总分30分。

请大家对照一下自己的得分:

【结果】

请总分20分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

哦,我看到没有,其实这个说明你知道感受是由自己的想法引起的,善于通过控制想法来控制情绪。

请总分11-20分的小伙伴举手:

哇喔,有5位小伙伴,这说明你知道是想法引起了你的情绪,但是你不容易掌控你的想法

请总分11分以下的小伙伴举手:

咦,也是没有,其实这个说明你在通过控制想法来控制情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结合我们今天片段中所提供的方法来学会如何在受伤,恐惧,愤怒等情绪不佳时通过倒推行为方式帮助自己走出情绪的困境。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手中的这个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先用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关键对话》P91-92

玛利亚是一位文案创意人员,她现在感到很烦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她与同事路易刚刚和老板开完创意审核会议,在会议上两人应当共同演示一起构思的创意。令人气愤的是,玛利亚会间出来休息了一下,路易趁这个工夫自已完成了演示,把两人共同提出的策划说成是自己的功劳。等老板询问玛利亚的意见时,她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件事让玛利亚感到既屈辱又愤怒。首先,路易的做法很龌龊,把她的功劳据为已有。其次,整个会议成了路易一个人的表演秀,自己成了无足轻重的人。玛利亚觉得路易是在故意贬低自己的贡献,因为她是整个创意团队中唯一的女性

玛利亚简直烦透了这套“男性至上”的逻辑,她该怎么办呢?她不想表现得过度敏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沉默不语,埋头做自己的工作。不过,有时候她也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冷嘲热讽地唠叨几句,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你想要那份打印文件是吧,没问题,要不要再给你来一杯咖啡和一块蛋糕啊?"她翻着白眼扬长而去。面对玛利亚的风凉话和讥讽,路易感到莫名其妙。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气恼,很快对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和对自己充满敌意的行为感到讨厌。结果可想而知,两人再次合作时谁都没有好脸色,这样怎么能做好工作呢?

(最后30秒时)阅读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一下。接下来跟我一起来看下这个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写了玛利亚认为自己被同事抢了功劳后她觉得是路易故意贬低自己,她自己讨厌“男性之上”的逻辑,又担心自己表现的太敏感而没有正面去沟通,却因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而出现冷嘲热讽的现象,导致自己和同事的关系越来越僵。

【提问】面对这件事,玛丽亚的行为是什么?我们回来看一下原文

【现场】有沉默,有冷嘲热讽

【拆书家】是的,文中说“沉默不语”这是我们所说的逃避的行为,“偶尔冷嘲热讽”这是暗地中伤的行为

【提问】玛利亚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或者说是什么感受导致玛丽亚出现了这种行为?

【现场】屈辱、愤怒,歧视女性,贬低她

【拆书家】她感到屈辱与愤怒,她觉得这是路易抢功,故意贬低她。

【提问】玛利亚觉得这些感受是路易导致的,还是她自己的想法引起的?

【现场】是路易引起的

【拆书家】对,她认为这一切都是路易独自完成演示引起的。她丝毫没有意识到她的感受是由自己的想法导致的。

对话低手往往和玛丽亚一样,丝毫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的情绪是由想法产生的,而不是所发生的事情直接引起的,在书中,作者将这一环节称之为主观臆断。

在这里我们借助书中提出的行为模式图来更清楚的看一下,事件,想法,感受,行为之间的关系。

我们结合玛丽亚的案例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行为模式图

所见所闻(事件):玛丽亚出来休息时,路易单独和老板演示完了方案

主观臆断(想法):玛利亚觉得路易是在故意贬低自己的贡献,因为她是整个创意团队中唯一的女性。

形成感受:玛丽亚感到屈辱,愤怒

产生行为:玛利亚沉默不语,时而冷嘲热讽

假如面对这件事,玛丽亚的想法是:路易独自演示刚好避免了我和老板解除,我很担心

自己表达不清楚,那她的感受就是开心,感激。行为就是和路易的关系越来越好,工作也完成的越来越好。

也就是说改变了主观臆断,就能改变感受,进而控制自己的情绪。

【how】

那接下来我们看如何通过倒推行为模式重新思考或解读来改变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而控制自己的情绪

首先、关注行为:自己是否出现了逃避或者反击的状态?如拆页里的玛利亚,她“沉默不语”和“冷嘲热讽”—逃避的行为。

接着、确认感受:是什么感受导致你做出这种行为?难过,失落,害怕,担心等。玛丽亚感到屈辱和愤怒。

其次、分析想法:产生这种感受背后的想法是什么?玛利亚认为路易独自完成演示,将两个人的劳动成果说成是自己一人的,所以她很愤怒;他们都有男性至上的想法,看不起她这个团队中唯一的女性,所以感到屈辱。她又不想提出来,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敏感。

最后、寻找事实: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她听到路易对老板说这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吗,没有,事实是她当时在茶水间休息。她认为路易贬低她,有亲口听到路易这么说吗?也没有。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我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在作祟,如果会有上有哪个家伙嘲笑我,我会马上觉得很愤怒,这不是说明感受在前,想法在后吗”,实际上主观臆断转瞬即逝即可完成。也有人可能说,这个过程看起来好麻烦,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是对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了希望,通过这种重新思考或重新解读的方式就能改变主观臆断,进而改变自己感受,控制情绪。

【举例】

那么我们回到拆页一我和婆婆的例子,通过使用倒推行为方式来重新思考一下。

关注行为:我不想说了,出现了逃避对话的行为,还在心里埋怨她。

确认感受:有点生气,失望,担心(婆婆不高兴不帮我愿意带孩子)

分析想法:婆婆的声音冷冷的,而且在小声的说带不好的都怪我。我认为她是解题发挥,不想带孩子,而且带孩子没法让她做自己的小生意。

寻找事实:婆婆只是说了一句他那么小能做什么,这是表达了她的观念,也没有直接说她不想带,她小声的抱怨可能是觉得我在责怪她没带好。

看,到了这里,我的想法就改变了,情绪也没有了,下一步就会找机会创造安全的对话氛围,主动沟通。

【why】

其实对话高手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更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相反,他们会驾驭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进而推动关键对话的完成。

(这么做的好处)

而对话低手会成为情绪的奴隶,就像玛利亚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由情绪引起的,更意识不到是自己的想法导致了最终行为的产生。最终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工作。(不这么做的坏处)

【where】

这个适用于任何时候当自己因他人的言论,行为而陷入恐惧,害怕,愤怒等情绪时。也可以通过自己来引导孩子走出这种情绪的陷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提问设计:

讲到这里我们能够识别出关键对话了,也知道想控制关键对话要从控制自己的想法开始,现在想请伙伴们在小组内进行轮流分享,讲一讲曾经因为自己的臆想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对话。比如:拆书过级写的逐字稿和师父的观点不同,你产生的某些抵触情绪,导致你过级积极性降低;和爱人谈辅导孩子教育的问题;和领导谈他客户方案的问题;和朋友说还钱的事情等。

给大家5分钟时间,结束时将请出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现在大家开始讨论起来吧,有请燕子一起加入讨论。

【提出问题】3分钟

【拆书家】(看到一组讨论的很好,另一组没在讨论)考虑到我们今天有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人数也没有超过6人,我们把两组合并成一组,大家轮流在组内讨论,5分钟结束后我们小组选定一个问题拿出来分享。

(现场:由曾燕第一个发起讨论,随后小伙伴们都积极的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

组内讨论记录:

1、 燕子:我刚开始过级的时候,由于我拆的都是与孩子有关的,而我师父她没有孩子,我们经常观点不同,甚至一个拆页会给我打两个小时的语音电话,我觉得是不是她针对我,当时我就陷入了情绪困境,过级的积极性也不高,只有等到2-4以后,参加了线上过级,我才明白是我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导致的,是我误会她了

2、 程霞:我当时线上训练营的时候也是,那个作业写了那么多次,老是打回来,我就心里很烦,觉得自己也那么努力了,还说不行,很受打击,但我是那种逃避型的,也不说话,后面你让我做什么就做,但也积极性不高

3、 鲫鱼:就是我刚进入公司,遇到一个公司老人,和他做搭档,总觉得他嫌我碍手碍脚,心里很不舒服

4、 兰闯:我也想到一个我工作中事情,我是厨师小白,带我的师父经常会因我做不到好一点事情而大发脾气,但是事后和他聊天他说很正常,他刚开始也被师父骂的很惨,但是下次再次遇到这种事情他还是会大发脾气,我也很苦恼。

【聚焦问题】

好,看到大家在组内分享的很积极,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也听到有两个类似的职场问题。那么就有请一位小伙伴来当众表达一下吧。

兰闯:鲫鱼,你来吧

【学习者】鲫鱼:我刚进入这家公司,和一个前辈做搭档,以他为主。可能是由于我刚做不久,加上对软件不熟悉,我总觉得他很凶,平时也对我没有说太多,我就觉得我太菜了,有点碍手碍脚。其实我也特别想解决这个问题。

【拆书家回应】好的,感谢小伙伴再次的描述。那我再次重述一下我听到的。也就是说你进入这家公司不久,和一个老员工做搭档,由于他的某些态度和动作,让你觉得他有点不耐烦,影响了你工作的积极性,你也特别想解决这个问题,是这样吗?

鲫鱼:是的

【拆书家回应】好的,那我们现在针对鲫鱼的问题来进行讨论,来帮助他找到问题的本质,进而找出解决方法

【讨论问题本质】5分钟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用开放性的问题来向这位小伙伴提问,比如:可以问他的最初想法?想得到什么结果等。每个人轮流问,一次只问一个问题。(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提问,不能给答案,不给建议)

【学习者提问现场】

小常:他的什么行为让你觉得自己很菜

鲫鱼:就用手把我往旁边一把啦

程霞:是不是你曾经请假他问题时他很高冷?

鲫鱼:没有,他也有说

程霞:那你有没有请教他同一个问题?

鲫鱼:没有,只是细节问题会再次确认

程霞:那会不会是他觉得你拖累了他?

鲫鱼:会吧,但他也会给我说这很正常,他刚开始也是这样,但我还是很难受,我有时候觉得是自己多想了,但我也不喜欢这种方式

燕子:那你有没去表达你的感受?比如他扒拉你时,你说不要扒我,我不舒服?

鲫鱼:额,没有,我一般沉默不语

【拆书家总结问题】

通过以上大家的提问及鲤鱼的回答,我总结到几个问题

1、 没有主动积极去沟通

2、 如何控制自己的想法

3、 希望前辈说话能好一些,沟通能柔和一些

【明确问题本质】2分钟

刚才通过大家不断提问与讨论,我们知道困扰这位小伙伴的问题是以上三点,一是没有积极主动沟通,他自己很苦恼,有自责,有情绪的内耗;二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怎样才不对前辈平时表现出的不耐烦感想太多,影响自己的积极性,减少挫败感;三是希望前辈说话好听一些,沟通柔和一些,这样自己就不容易多想,不容易有太多负面情绪,那么大家觉得这三个问题中最核心,也就是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者】沟通的问题

【拆书家】也就是说积极主动去和前辈沟通的方法,对吗?

【学习者】鲫鱼:是的

A3【小组讨论-解决方案】5-7分钟

接下来的5分钟内,请大家在小组内就这个问题来讨论,提供解决方案,用什么方法或步骤可以做到积极主动和前辈去沟通,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学识来说一说。

那就由我来做记录员吧

(学习者讨论中)

燕子:把“不得不”转变为“我选择”—由被动转主动。

表达自己的感受,使用一定的方法

积极的去问,认可前辈

程霞:请教前先赞美,真心的赞美,赞美这个过程,而不是奉承

兰闯:通过和他关系好的人赞美他,说出自己的希望,通过他人的嘴巴去传达

红梅:调整心态,厚脸皮

(由于现场人数不多,只有一组,就由我直接呈现出来)

【拆书家】好,听到大家都积极的给出来建议,现在我来汇总一下。

【现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A、把“不得不”转变为“我选择”—由被动转主动。其中有两点

1、表达自己的感受,使用一定的方法

2、积极的去问,从心里认可前辈

B、 调整心态,学会厚脸皮,不懂就问

C、 请教前先赞美,真心的赞美,赞美这个过程,而不是奉承

D、 通过和他关系好的人赞美他,说出自己的希望,通过他人的嘴巴去传达

以上这些方法鲫鱼觉得对你有没有帮助?

鲫鱼:有,帮助很大。

那非常好,这是我们今天非常大的收获。

【结语】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首先学习了“三有”法来识别关键对话;然后又学习了情绪是由自己的想法引起的,通过倒推行为模式四步骤来重重新思考,进而改变自己的想法,走出情绪的困境。

【互动】请问“三有”法哪三有?

【现场】有情绪,有观点不同,有重大分险

【互动】好,非常棒,那倒推行为模式有哪四步?

【现场】关注行为,确认感受,分析想法,寻找事实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好,非常不错,那接下来还有个小小的作业,我们已经学习了“倒推行为方式”来帮助自己走出情绪的陷阱,方法归方法,能否用起来是关键。

那接下来的一周里,有没有一个场景有可能会用到这个四步法,比如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曾经出现过的关键对话的场景,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情景,我们怎么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关键对话呢?

随后把使用的具体情况发在我微信上。

期待大家的作业哦!

以上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内容,我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愿今天的分享,你我都能有所成长。

学习者案例记录:兰闯

事件:

我和带我的师父在食堂工作期间,只要我稍微做错一点,不符合他的思路的,他就会大发雷霆,工具啪的一丢,对我说:你没救了,一点悟性都没有。

于是我往往会陷入内耗,我不行,我真的不行,做不好这件事。在接收到这样的信号后,我出错的频率越高,记忆力越来越差,我觉得师父是故意针对我,别的老师错他管都不管,凭什么就是我一点点错,他都不放过。渐渐的我和他之间有一种距离感,虽然私下里,问他问题,他也说这些都是正常的,他刚入行的时候被骂得还严重些。但是我还是希望他能够耐心的给我讲讲原理,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我觉得这样讲我会更容易理解。我开始不敢大胆的向他问问题,面对他的质疑,我总是以沉默不语,低声很小声的回答来回应。只要和他一个班次的时候,我的精神压力都特别大,一点也不自在。

用到今天学习的方法

第一步:关注行为

我关注到,我的行为会潜意识告诉自己,我不行,做不好事情,精神压力大;出现了焦虑想逃避的想法。

第二步:确认感受

我会用沉默不语,低声很小声的声音回答师父说的问题点,害怕再次被说

第三步:分析想法:师父之所以发脾气,好像故意针对我,实际上他是希望我能学就学好、更快的上手才会说我很多。

第四步:寻找事实:师父说我悟性差,确实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的小白来说,刚开始我没有那个基础,自然理解不到更深层次的精髓,所以师父说的悟性差也是理所当然的,很正常。用这个方法这样梳理一遍,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是我的心态没有调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