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所属活动: 襄阳拆书帮线下活动0818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用两种方法提升亲子之间的沟通

开场:

环节1:开场

大家好,我是杨蓉,是一名新手拆书家,我的三个标签是:

1、中医养生践行者。用中医养生的方法让自己瘦身30斤

2、拆书家,正在努力冲破2-4 的一级拆书家。

3、三年级宝妈,暑假结束,我的女儿该上三年级了。

【主题介绍】

欢迎大家参加我的TF2-4拆书晋级活动,我今天拆书的主题是亲子沟通。

【分组】

在正式开始之前呢,为了便于接下来的学习和讨论,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进行分组:李老师和左老师一组,杨老师和陈老师一组

环节2:FAB图书介绍

【F特征】

今天我选择的拆页来自于《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是畅销美国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以3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姆.吉诺特,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

我们众所周知的著名畅销书《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的作者都听过他的课。

【A优势】

市面上有很多介绍亲子沟通的书籍,大多侧重技巧,和其他同类书籍不同之处是,这本书更关注于父母和孩子心理,书里不仅有很多亲子沟通类的技巧让亲子交流不费力,更有很多方法引导父母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化解父母子女间的隔阂,让亲子相处不费心。

【B1利益】

你是否经历过,明明很爱孩子,孩子却不愿意听你说话,恨不得把你当仇人;你是否经历过,明明是一件小事孩子却不照做,偏偏跟你对着干最后闹的鸡飞狗跳,这本书可以告诉你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B2利益】

孩子总是在一件事上屡教不改,让你忍无可忍,却担心发脾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害到孩子。但是不发却让自己很难受,不知如何是好。

遇到不愉快的意外,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孩子从此以后跟你变得疏远,不愿意跟你过多交流,不知道如何改变。

今天的两个拆页可以告诉你解决办法。

环节3:设立目标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拆页,这两个拆页都来自《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我们的总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跟随我完成这两次RIA现场学习以后,学会两个提升亲子沟通力的方法。

两个拆页都有4个部分,“学习目标”、“拆页阅读”、“拆书讲解引导”、“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1目标】

希望学习者在通过本次RIA现场学习以后,能够运用“生气4步法”,解决在遇到孩子屡教不改,想对孩子发脾气时,担心发脾气会伤害孩子而不敢发脾气的问题。

运用这个方法可以让自己“无需再忍”,既能表达自己的愤怒,又不会伤害孩子,还能让孩子能够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过渡)这是今天的第一个拆页,现在分发给大家。篇幅比较短,给大家1分钟阅读时间。只用阅读红色部分就可以了,阅读完毕的老师可以举手示意我。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片段一

处理激动的情绪第一步是给他们明确的定义。这可以提醒相关的人改正或者采取预防措施。这样做的第一步是使用人称代词“我”:“我觉得很讨厌”“我觉得被激怒了”。

如果简短的陈述和拉长着脸并没有产生效果,那么采取第二个步骤。在表达时加强愤怒的强度:

“我生气了”

“我很生气”

“我非常非常生气”

“我气极了”

有时,仅仅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不用表达原因)就能让孩子停止不端行为。但是,有时候可能采取第三个步骤:解释我们生气的原因,说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我们的希望行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环节4: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教给我们了一种表达愤怒的方法,这种表达方法能使愤怒的父母得到一定程度的解脱和轻松,同时不会伤害到孩子,且能让到孩子理解你生气的原因,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副作用。

【why】

愤怒是一种情绪,我们不喜欢他,但是无法忽略他,对待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可以极力忍耐自己的愤怒,但是忍耐是有限度的,久了,必然会爆发出来。

我们常规的做法:

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经常会失去理智,有的时候对外人可能犹豫控制一下,但是对自己的孩子,会控制不住的大喊大叫、辱骂抨击、讽刺挖苦,甚至是动手打人。

这样做的坏处:

当一切结束时,我们又会觉得内疚,我们也下定过决心,以后绝不再犯。这不但没有作用,反而有可能更糟糕。如此反复恶性循环,跟孩子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不受控制,孩子可是我们愿意为了他们的幸福付出生命和财富代价的人啊。

【反例】说一个自己的例子

我的女儿特别喜欢做手工,尤其是剪纸类的,做完以后就会留下很多碎纸片,她基本不会收拾。我说了很多次都没有用,终于我爆发了,我当着她的面把她所有的手工作品,不论是她做好的,还是正在做的,一股脑的都扔出了门外,看着她一边哭一边捡那些手工的时候,我心里也很难受。但是我也真的很生气。

其实在亲自关系中,父母的愤怒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很难做到一直不生气,对孩子做的错事毫无反应,孩子反而会觉得你不在意他。

这并不代表孩子有能力面对你的愤怒和暴力,这里需要表达的是让孩子能够理解的愤怒:比如说让他们能够感到我们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HOW细化步骤】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1、察觉自己的直接反应

双手握拳,气血上头,脸部涨红,眯眼,深呼吸等,都是我们在生气时可能出现的反应,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发脾气,这很正常,但是在发脾气之前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直接反应来察觉自己的情绪,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这里也列举了一个词汇表,都是些关于情绪的形容词,大家可以参照一下。

2、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我们察觉出自己的情绪以后,就直接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这里尽量多用“我”字开头。而不是“你”字开头,因为你字开头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指责他。

比如: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的口气;我很烦躁;而不是你让我很烦躁,你说话的口气让我很生气。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有的时候我们只讲出自己的感受时,孩子们可能不会把这些与自己不端的行为联想到一起,这个时候可以加一些强调性的词语,

比如:我生气,我愤怒极了

3、讲出生气的原因

我们生气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孩子的行为与我们最初期盼的相违背。所以想让孩子的行为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就用孩子能理解的的语言直接告诉孩子你生气的原因。

比如:书桌被弄的很乱,衣服被弄脏了。

4、讲出期望的行为

生气是为了发泄一下自己的负面情绪,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而不是让孩子也沉浸在你的情绪之中,所以一定要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

这里,是要告诉孩子你希望的行为,而不是必须的行为,这个很重要,

比如我希望你能把书桌整理一下。而不是你必须把书桌整理洗一下。

这4步中,第2.3.4步没有固定的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实际情况来调整顺序。

【反例加工】

学了上面这个方法,我对自己的行为也做了调整,没过多久,女儿又开始剪纸,依旧把碎纸弄的到处都是,同样不会去收拾。

我先察觉了一下自己的反应,我感觉自己浑身发毛,很暴躁,很想发火,我在不断的深呼吸压制自己的怒火(察觉自己的反应)

然后我跟她说:你做完手工留下的一堆碎纸,密密麻麻的,让我浑身发毛,我有密集恐惧症,我讨厌这种感觉,我非常生气(表达情绪)

为了保持家里的整洁,我不得不去忍受发毛的感觉去面对这些碎纸,还要把他们收拾干净,我已经收拾了很多次了。(说出原因)

我希望你下次做手工的时候把一个垃圾桶放在旁边,不要的碎纸直接丢进垃圾桶(说出期望)

女儿听了我的话,思考了一会儿,点点头说了句好,然后自己去收拾碎纸去了,这个方法很管用,她后面做手工的时候真的会在身边放一个垃圾桶,然后把碎纸扔进去。

【适用边界】

这个拆页可以适用于亲子间父母对孩子,职场里上级对下级,生活里长辈对晚辈。不适用于下属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同事平级和生活中平辈之间。

【预防异议】

1.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使用了这个方法,我就不气了吗?

答:当然不可能这么绝对啊,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生气,也不是为了不生气而强迫自己忍耐,我们的目的是在我们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不伤害孩子,同时孩子能够接受,并愿意改正。

2. 有小伙伴会说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用别的不行吗?

答: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只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即可,如果还没有找到,不妨试试这个生气4步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环节5:A1激活经验

【A1之显像提问】

好了,以上是片段的讲解部分就到这里,下面咱们用今天学到的生气4步法实操一下。

各位小伙伴,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有没有哪件事情让你忍不住发了脾气呢,可以是跟孩子之间,可以是跟下属,也可以是跟晚辈,咱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这里只用回忆事件本身就行,不用说事后的反思和感受。好了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了,这里有3分钟的时间。稍后,我们会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好了时间到,让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保洁大叔:昨天下午,有一个下属在执行活动之前没有跟我以及财务报备流程,我询问进度的时候说,都弄好了,已经开始了,这属于违规操作没有按工作流程走,让我觉得很生气,对下属发了脾气。

回应和反馈:感谢李老师主动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经历,掌声送给他,下属违规操作有可能会带来没有必要的麻烦,让他很生气。

【A1+反思加工】

下面让咱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让我们能够运用今天学到的生气4步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我们可以怎么做,咱们先回顾一下,生气4步法有哪些,

1.察觉自己的直接反应 2.表达自己的情绪 3.说出原因 4说出自己的期望

好的,再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刚才给到大家的表达情绪的词汇表,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词语来找出能够表达你当时情绪的对应词语。

好的,时间到了,让我们来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保洁大叔:应用今天学习的4步,

第1步觉察自己的直觉反应,一听他说的这些话我感觉到头晕,激动焦躁。

第2步表达自己的情绪,跟他说我不太高兴。

第3步说出原因,告诉他我生气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报备财务走流程。

第4步说出期望,希望下一次活动先走流程报备财务再推进工作。

A1+ 回应和反馈

好的,非常感谢李老师,给李老师掌声。

小结

好了以上是第一个片段的学习,通过第一个片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亲子沟通中,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有些脾气是非常有必要发的,只要方法得当,反而能提高亲子间的沟通力,增进亲子关系。

但是有些场合下,发脾气反而会让亲子间的关系变得恶劣,这时需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转移到问题的解决上。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第二个拆页,遇到突发事件让我们很不愉快,下意识想口出恶言时,我们该如何把注意力从情绪上转移到解决问题上。

我们今天的两个片段是并列的关系,针对不同具体的场合下,具体运用。

环节1:学习目标

本拆页的学习目标是:让学习者通过本次RIA的学习,学会使用“转移3步法”解决在遇到突发的,令人不愉快的意外时,下意识使用恶意的言语伤害孩子,恶化双方关系的问题。

同样有1分钟的时间,大家只需要读黄色的部分,阅读完毕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环节2:阅读拆页

【R】片段二

当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再拿一杯果汁吧,还要拿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抬起头来看妈妈,既松了一口气,又有点怀疑。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边帮她。妈妈并没有说什么严厉的、批评的话,也没有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她说:“我当时想说‘下次小心点’,但是当我看到她善意的沉默,看到她多么感激时,我就什么都没说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环节3:I讲解引导

【What】

当令人不愉快的意外发生时,当时可能并不是教训孩子(肇事者)人品的合适时机,这个时候,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

【意译案例】

原文中的案例是亲子间的案例,现场也有小伙伴没有孩子,或者孩子已经成年,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来举一个在职场上经常会发生的例子。

当二十岁的小张在高速上开车时不小心错过了下高速的路口,正坐在副驾驶上他的老板赵总平静地说道:“我看到错过了一个路口,我们再找一下,下一个路口的位置吧,打开导航看一看。”

赵总拿出手机查起了地图,然后把打开导航的手机放在了小张面前的手机支架上。小张转过头来看了一眼老板,既松了一口气,又有点怀疑。他低声说:“哎呀,谢谢你,赵总”。

赵总一边查看着手机,一边帮小张核对着途经的路标。并没有说什么难听的、指责的话,也没有说一些无用的忠告,赵总说:“我当时真的想说下次注意点’,但是当我看到他善意的沉默,看到他多么感激时,我就什么都没说了。”

【why】

如果案例中的赵总在小张错过第一个路口时说:你在想什么,那么大个路标都看不见。我想小张肯定不会觉得自己应该提高的是视力和开车技术,而是会觉无地自容很难看。赵总并没有指责小张,而是协助小张一起寻找下一个路口,解决了问题,这个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

再回到亲子关系上,小意外的发生,是父母向孩子传授价值观的好时机,我们可以言行身教,让孩子从父母的处事方式上学会分辨什么事情仅仅是使人不愉快、让人讨厌,什么样的事情才是悲剧和灾难。(这样做的好处)

常规做法:

而现实中许多父母对打碎了一个鸡蛋的反应就像是被打断了一条腿,对玻璃被打碎的反应就像是心被打碎了一样。

常规做法的结果:

这样会混淆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在面对人生重要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这样做的坏处)

【HOW】

那么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步:不进行任何评判,当遇到不好的事情突发时,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

也会下意识的说出一些评判性的词语,比如,你怎么这么笨,没长眼睛吗。

其实我们也不是为了指责谁,真的就只是一种发泄,但是对方有可能因此受到伤害。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不进行评判,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在心里默数10个数,做几个深呼吸等。

第二步:说出事实。

这里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事实,目的是为了让双方对发生的事情进行一个共同的确认,没有出现理解性的偏差。这样做可以让双方都聚焦在客观事实上。

这里同样建议在描述事实的时候多用“我”字开头,少用带有指责意思的“你”

比如:我看见果汁打翻了,我看见错过了一个路口。而不是我看见你把果汁打翻了,我看见你错过了一个路口。

第三步:主动采取行动。

大多数孩子(肇事者)突然意识到自己犯错时会处在一个束手无策的状态中,一方面不知道该怎么样应对眼前的情况,也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害怕面对家长的反应,更多的是生气,愤怒。

所以主动采取行动,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情绪拉回到问题上。

同时也是在给孩子打一个样板,让孩子从你的行为中学会今后遇到类似事情时不是沉浸在不知所措的状态中而是赶紧解决问题。

【使用边界】

同样,这个拆页可以适用于亲子间父母对孩子,职场里上级对下级,生活里长辈对晚辈。不适用于下属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同事平级和生活中平辈之间。

【预防异议】

1、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这真的是太麻烦了,我就是想发这个火,不然我心里会憋的很。

答:这当然没有问题了,但是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省事,也不是为了不发火,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很清楚,不管当时发了多大的脾气最后都是要解决问题,而发脾气有可能会让事情更糟糕。

2、也有小伙伴会说,难道就一定要用你这种方法吗?

答:当然不是,我们不管学习什么都是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如果找到了就恭喜你,如果没有找到,不妨试试今天的转移3步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环节4:A3促动参与  

【A3】场景

好了以上是对拆页的讲解部分,我们刚刚学习了转移3步法,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这个方法,大家仔细听一下

【场景设计】有这样一个场景

背景:菲菲和爸爸要去看电影,走到小区楼下,爸爸发现没有带手机,就把钥匙给了菲菲,让菲菲回家帮忙拿手机,并叮嘱菲菲下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钥匙拿上。

问题:当菲菲再次下楼的时候,发现把钥匙落在了家里,菲菲非常害怕,她不敢跟爸爸说话,她可以想象爸爸会是怎么样的暴怒,爸爸可能会说:你到底有没有长脑子,还专门提醒你了要带钥匙,养你有什么用......

方法:转移三步法:1.不进行评判 2.说出事实 3.主动采取行动

目标:把负面情绪转移到解决问题上

【A3】清晰指令

下面我们在小组内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菲菲爸爸,面对菲菲突发的小状况,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点来处理问题,而不是责备菲菲。另一个人来扮演担惊受怕的菲菲。

我们有10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谈论,运用今天的知识点来设计两人之间的对话,稍后咱们请一个爸爸和一个菲菲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好的,开始。

【A3】角色扮演  

好的时间到,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下面我们有请一个菲菲和一个爸爸

左老师:菲菲,手机给我

李老师:好的爸爸,给你

左老师:钥匙呢?

李老师:什么钥匙

左老师:家里钥匙啊?找一找

李老师:哎呀,刚才拿手机的时候顺手放在窗台上面了,完了完了。

左老师:哎,钥匙被我们忘记家里窗台上了,我给妈妈打个电话,看她什么时候回来吧,如果回来的早我们就不用担心了,要是回来的晚,等我们看完电影,想办法去取吧。

行动:打开手机,拨号

回应和反馈

感谢两位老师的角色扮演,我们从中也能学习到不少东西,爸爸既没有批评菲菲,还教会了菲菲处理类似事情的方法。

环节5:A2催化应用

【A2】分步催化1  

我们刚才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了演练,下面请小伙伴们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内,在你与孩子之间,或者是与下属,晚辈之间有可能出现的一些不愉快的场景,会让你忍不住恶语相向,给大家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这个场景设想一下,并写下来,稍后请小伙伴分享。注意,这里只用描述出场景即可。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或结果。

李老师:明天有一场电影包场活动,因为人比较多,环节也比较多,下属有可能会出现,疏忽嘉宾的情况,比如没有更换嘉宾麦克风的电池。我看到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很不高兴,会责备员工。

回应和反馈

感谢李老师的分享,分享了具体场景如下:明天的活动,员工因为忙碌会忽略客户让你很不高兴,会责备员工。

【A2】分步催化2    

根据咱们刚才设想的场景,再联系拆页2学到的内容,可以做出哪样的调整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写到便签纸上,然后会请小伙伴分享一下。这里也给了大家一个模板。

李老师的分享

在未来的 明天 (时间周/月)

我可能会遇到与 下属 (孩子/爱人/同事)

公司(地点)

发生 活动包场时下属因为忙碌忽略嘉宾 (什么样的事情)

会让我说出不好的言语,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我计划用到今天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改善

第一步 不做任何评判,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 我看见嘉宾的麦克风没有电了

第三步 拿上一些饮品去跟嘉宾道歉并更换电池

回应和反馈

谢谢李老师的分享。真正做到了不做评判,描述事实,主动采取行动

环节6: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片段,教会了我们 两个在亲子关系中化解自己负面情绪的方法,一个是“生气4步法”一个是“转移3步法”    

希望在这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