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昆明春城分舵第201期线上过级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与他人寻求共赢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芷旭,目前生活在德国,我的三个标签是:快乐妻子成长教练,二级拆书家,追求平衡的终身成长者。

【学习目标】
总目标:在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运用移情聆听四步法充分理解对方,并且运用寻求共赢三步法和对方寻求共赢。
学习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后,大家能够辨识出(行为)移情聆听(界定),并且能够运用(行为)移情聆听四步法(澄清)进行有效沟通(界定)。
学习目标2: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后,大家能够运用(行为)寻求共赢三步法(澄清)和他人寻求共赢(界定)。
逻辑关系:两个拆页是递进关系,第一个拆页讲如何充分理解对方,第二个拆页讲如何进一步寻求共赢。

【图书介绍】
在跟大家介绍这本书之前,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件发生在我家里的事儿。
【事件场景】
我们夫妻说好了,因为下午我陪娃半天,所以晚饭之后,我可以得到一小时时间去做自己的事,老公负责陪娃。但他几乎都选择给孩子们看电视,我其实期望他可以带孩子们玩。有一次我跟他说:“你怎么总是给孩子看电视?就不能带他们玩一下?”结果他说:“我也很累啊,你要是不满意那你就自己带吧?”我气死了,跟他争论起来,结果事情没解决,反倒吵了一架,很郁闷。
【提问】
为什么我和老公会吵起来呢?我觉得给孩子看太多电视不好,老公应该和孩子们多互动,但老公觉得自己累,其实站在我们各自的立场,都没错,但最终却是吵架收场。
不知道大家在家庭或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觉得自己明明是对的,但对方就是不听,还很有自己的道理,你也觉得对方简直不可理喻,最后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搞得关系受影响?
【学习者回答】
有的,都遇过。
【影响】
其实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是非常正常的,每个人的感知与思维方式都很不相同,我们容易理所当然地认定某些事情,但别人可能并不这么认为,这就会引发冲突,甚至会引起彼此的攻击。
如果我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能会一直奇怪为什么自己明明是对的,但对方就是不听?是不是故意和自己作对?而对方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久而久之,我们和人之间沟通不好,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关系。
【解决】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讲的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先理解别人,再表达自己,帮助我们充分地理解对方,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很好地去表达自己,大家一起实现共赢。
那如何可以充分地去理解对方呢?这就是第一个片段要告诉大家的内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
现在就请大家花一点时间一起来阅读这一段原文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在聊天区敲1示意一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三十周年纪念版 页码:259页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简短互动,精准掌控】
这段拆页非常短,但为了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它,我们来一个小小的互动。
拆书家问:这里提到一个聆听的方法叫移情聆听,那么移情聆听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习者答:理解说话的人
问:去理解说话者的什么方面呢?
答:思维方式和感受
【概念辨析】
这一段拆页告诉我们什么是移情聆听。
首先,移情聆听的目的是理解对方,也就是说,这个聆听首先一定要听到对方到底说了什么,如何保证听到对方?可以通过复述的方式来保证。
其次,移情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角度,也就是说,我们得代入对方去尝试理解说话者,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所以我们接下来的话都是要以对方为主语,而不是自己。
最后,我们理解对方的部分包括了对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要理解对方对这件事情的想法,还要了解对方对这件事情的感受,这样才算是完整的移情聆听。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移情聆听,接下来我用我一开始说到的例子来进行讲解。
我说老公的时候,老公说:“我也很累啊,你要是不满意那你就自己带吧?”
那这种情况下,我该如何做才是移情聆听呢?
1. 如果我说:“你那叫什么累?我上半天班,又带半天娃,我不累?”
大家觉得这符合移情聆听的概念吗?
学习者:
这明显不符合,我这个完全没有聆听,只有冲动的回应,宣泄自己的情绪。

2. 那如果我说:“你很累是不错,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给娃看那么多电视,他们会近视啊!”
大家觉得这符合移情聆听的概念吗?
学习者:
这也不符合,虽然我好像复述了他说的自己很累,但后面我是急着讲道理,明显是没有听见对方,只急着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

3. 那如果我说:“嗯,我知道你挺累的,那要不你去休息,我来带?”
大家觉得这种回应符合移情聆听的概念吗?
学习者:
也不符合,虽然我好像体贴了老公,但我依然是站在我一厢情愿的角度去给老公想解决方案,并没有先尝试和老公沟通他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4.我说:“你现在很累,不想带孩子,你觉得工作蛮辛苦的,回来还要带孩子更辛苦,现在被我说了你觉得很委屈的,也很生气,是这样的吗?
大家觉得这种回应符合移情聆听的概念吗?
学习者:
符合。为什么呢?首先,我整个角度都是站在老公的角度,以他为主语,其次,我复述了他的话,以及讲出了他的想法和感受,这句话里也表达出我想要试着去理解他。

【HOW】
相信经过以上这些例子,大家对移情聆听应该有了更清晰的理解,那如何能够做到移情聆听呢?我总结了移情聆听四步法,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
第一步:复述语句
通过复述对方说的话,我们可以向对方表示,我们听到了对方说的话,我们复述的时候,对方可能会回应,是还是不是,这样我们也有机会确认我们是否真的听到了对方的话。
第二步:理解想法
这里需要动用我们的理性,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在说这句话或者这件事背后的一个想法。
第三步:体会感受
这里开始需要动用我们的情感,理解了对方的想法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去深入体会对方的感受。
第四步:整合反馈
最后,我们可以把刚才我们所确认的理解与感受整合起来,反馈给对方,在我们正确了解对方的基础上,我们也帮助对方认清自己,让沟通得以继续深入。
特别说明一下,其中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可以换顺序的,复述对方的话之后,我们也可以先说出对方的情绪,再说出对方的想法,比如说:”你现在觉得很委屈,因为我不仅没有体谅你的辛苦,还对你提出要求,对吗?”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人会问,有事说事,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是不是想太多了?
有一句话说:“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意思就是要先解决情绪,才能好好来解决事情。而这个移情聆听四步骤就是解决情绪的这一个关键步骤,通过这一步,先处理好情绪,才有接下来就事论事的可能性,否则已经谈崩了。前面花80%的时间来聆听,后面的沟通就会非常畅通了,用20%的时间已经可以顺利解决,所以这个移情聆听非常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也有人会问,我自己对情绪都是一知半解,怎么可以体会到对方的感受?
其实这里最重要的不是你体会正确,而是你去体会。

【Where】
那经过上面的学习,大家觉得移情聆听适用于哪些情景?如果现在老公来跟你说:“你把桌子收拾一下。”你会使用移情聆听四步法吗?不会,因为这就是有事说事;但如果老公说:“烦死了,桌子那么脏,你还不快收拾一下?”你会使用移情聆听四步法吗?这个时候其实就适合使用了。
可见,移情聆听四步法特别适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的沟通,当你觉得出现张力的时候,也就是察觉到对方出现了情绪,甚至双方已经开始有了争执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想要和对方好好沟通,那就可以使用移情聆听四步法了。
但如果就是正常的有事说事,那就不需要用到这个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
【教学习者编剧本的A2】
【清晰指令】
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地学以致用,接下来就到我们大家的拆为己用时刻了。我们今天要请每个人独立编写一段小剧本,需要设计人物、起因、经过 、结果,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
大家要留意这个场景,是你未来有可能遇到一个沟通场景,比如你的配偶、孩子、朋友或者同事来跟你分享或倾诉一件事,你使用移情聆听来和他交流。
大家可以把使你产生联想的关键词写在我给大家的故事框架表里即可,不需要写长篇大论。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设计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4分钟

学习者:
接下来的某一天,天气微凉,7岁的女儿已经穿好了短裤,问妈妈:妈妈,今天是什么天气,我可以穿短裤去学校吗?
妈妈看了一下,说:今天还是挺冷的,不要穿短裤去学校了吧。
女儿突然就哭了。
妈妈有点抓狂:欸,你怎么这么莫名其妙,不是说了早上冷,所以不能穿短裤吗?
女儿哭得更起劲了。
妈妈开始使用移情聆听:你是不是很伤心,因为你特别想穿短裤出门?
女儿:是啊,我很想穿短裤出门。
女儿说完,心情明显稍微好了一点。
然后,妈妈就跟女儿商量好了,今天先不穿短裤去学校,很快可以回国,国内很热,可以穿短裤。
结果是女儿高高兴兴地去学校了。

回应:
【拆书家总结】
拆书家:太棒了!掌声给到雯清!
雯清:这个部分不知道怎么去复述,因为她直接哭了。
拆书家:哭也是一种表达,我们也可以把她哭这件事进行复述。
雯清:我看到当你听到妈妈说不能穿短裤去学校的时候,你哭了。
拆书家:对的,非常好!

好的,我们学习了使用移情聆听四步法来倾听对方,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尤其是如果我们想要和对方深入沟通下去,就可以使用移情聆听四步法来为我们的对话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RIA
【过渡语】
那移情聆听是帮助我们在沟通中很好地去理解对方,但一个有效的沟通是双向的,除了理解对方,我们也要好好地表达自己,这样才能够真正把一个问题沟通清楚,最后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如何寻求共赢,那么就能在面对所有需要沟通的场景时,都知道该如何得体地去和别人沟通,不仅理解了对方的真正需求,也表达了自己的真正需求,这样就有机会和对方达成共赢。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我要带给大家的片段就是寻求共赢三步法。
【学习目标2】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后,大家能够运用(行为)寻求共赢三步法(澄清)与他人寻求共赢(界定)。

【A1】自测量表 4分钟
在正式阅读原书片段之前,我先邀请各位伙伴完成这份自测表: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请你花1分钟的时间,将每道题打分,并汇总分数,做好的小伙伴可以把自己的分数写在聊天区。
问题 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
1.我总是会等对方说完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1 2 3 4 5 6
2.我总是会尝试从对方的价值观来理解对方的意见或想法。 1 2 3 4 5 6
3.我总是会按照对方的经验给对方忠告或建议。 1 2 3 4 5 6
4.我总是会去询问对方的动机,并聆听。 1 2 3 4 5 6
5.我总是会听取对方的意见,寻求共赢。 1 2 3 4 5 6
【解释自测题】
好的,这个自测能帮助伙伴对自己当前“寻求共赢”的能力情况做个初步判断。
如果总分在21分以上,表明你善于先倾听和理解对方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今天的学习中,你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是否跟你平时所做的有什么不同;
如果总分在11~20分之间,表明你你已经在有意或无意中尝试倾听和理解对方后,再表达自己,但离完全掌握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请继续加油;
总分在10分及以下的小伙伴,表明你在倾听理解和表达上还有进步空间,但也不用担心,通过今天现场的学习,你只需要进行一个小小的模式转换,就会对表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总分,对照判断一下自己的“寻求共赢”能力目前处在哪一个阶段?
好,这个量表只是一个参考,主要用于自我对比,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都会在“寻求共赢”的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收获。

【R】阅读原书拆页     2分钟
现在就请大家花一点时间一起来阅读这一段原文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在聊天区敲1示意一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三十周年纪念版 页码:266-267页
我们在婚姻、工作以及公共服务中要学会求同存异。怎么做到呢?我们需要怎样跳出个人感知局限的范围,以便顺利沟通、共同合作、实现共赢?
习惯五就是答案,这也是双赢的第一步。假如(特别是)人们的思路不同,首先要知彼解己。有位朋友充分运用这一原则,成效显著,他和我分享那次经历:
我当时在一家小公司工作,正试图与一家国际银行达成合作。银行组成了一个八人的协商团队,包括从洛杉矶飞来的律师,俄亥俄州的协商员,以及两个分行行长。我所在的公司决策是要么双赢要么就不合作。我们想增加服务和报价,但是这家金融机构的要求多得让人喘不过气。
公司总裁在谈判桌上说:“希望您能按照您的方式草拟合同,以便我们清楚地了解您的需要和顾虑,之后再谈论价格。”
对方谈判队伍的成员有些吃惊,他们没想到能有机会自己拟定合同。三天之后合同定好了
总裁看到合同后,为确保了解对方机构的需要,他仔细审阅,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思路,直到他明白了对方认为最重要的事。
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后,总裁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顾虑,对方认真聆听。因为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且不想引起冲突,起初严峻的气氛转危为安。
商谈结尾,对方谈判队伍的成员一致表示愿意合作,达成协议,而且只要出价他们就会同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5分钟
【why】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需要和别人沟通,但每个人的思维和感受都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和对方沟通,那么这个沟通通常会出现很多的分歧和障碍,导致沟而不通,不欢而散。
通过寻求共赢三步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倾听和理解对方,并且正确表达自己,真正做到知彼解己,让沟通可以通畅。
【What】
共赢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让双方需求都得到满足。
寻求共赢是指通过先理解对方,再表达自己的方式,促进彼此互相理解,达到有效沟通,实现共赢。
【How】
那要如何才能寻求共赢呢?
从上面的案例,我总结和归纳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寻求共赢三步法
第一步: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需求
从原文来看,公司总裁在谈判桌上说:“希望您能按照您的方式草拟合同,以便我们清楚地了解您的需要和顾虑,之后再谈论价格。”
公司总裁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了解对方的需求,他的立场非常清楚,我就是想要满足您的需求,这样表达可以让对方畅所欲言,把自己的需求都说出来。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希望你可以跟我说说你的。。。(想法或需要),让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的。。。(想法或需要)
第二步:充分理解对方
原文中说,总裁看到合同后,为确保了解对方机构的需要,他仔细审阅,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思路,直到他明白了对方认为最重要的事。
他这里充分去理解对方的需求,搞明白了对对方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你想/不想。。。(想法或需要),你对。。。感到。。。(感受或情绪)
第三步:表达自己,寻求共赢
原文中说,总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顾虑,而对方认真聆听。这里可见,当我们充分理解了对方之后,再提出我们自己的想法,对方会很愿意聆听,这样我们的想法也会被对方认真对待。
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基于/考虑到你。。。(想法、立场、感受等),我觉得。。。(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或方案)

【适用边界】
“寻求共赢三步法”非常适合双方需要就某一件事达成共识,并且寻找共赢方案时使用,不管是在职场上、家庭中,如果想要达到共赢,就很适合使用“寻求共赢三步法”。

【预防异议】
对方已经表达了和我不同的意见,我要做的不就是和他抗争到底?如果我还去站在他的立场,那不就要妥协了吗?
这是很多人在分歧中会有的感觉,总觉得如果两个人意见不一样,那结果只能你死我活,但事实上,我们如果认真站在对方立场去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也许会发现,其实对方真正想要的和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矛盾,这时候两个人就反而有可能一起达到共赢。
所以,站在对方立场去充分了解对方的需要并不是妥协,而是寻求共赢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这一步,那真的就是一赢一输,甚至双方都输。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学习者拆为己用(微行动) 30分钟
拆书家:关于寻求共赢三步法,大家还有不清楚或者有问题的地方么?或者觉得在应用的过程中,觉得特别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学习者A:我觉得可能一开始就很难想到要共赢,总是第一时间想说服对方。
学习者B:对,我也觉得很难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因为当下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尤其是比较亲近的关系里,比如我和我妈妈,每次我回国就会和她产生分歧,我不知道如何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所以总是一开始就崩掉,根本没有共赢的可能性。
拆书家:那看来大家都是觉得第一步站在对方立场了解需求是最难的对吗?
学习者C:嗯,我也觉得这个挺难的。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下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在场有4位学习者,就自成一组进行讨论。

【1、明确问题】
拆书家:好的,我们先来确认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刚才伙伴们提到的:觉得站在对方立场去了解需求很难。大家确定吗?确定的举手示意。
学习者们:嗯,对的(每位学习者都举手表示同意)。
拆书家:好,那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站在对方立场去了解需求?
学习者们:是的!

【2、确定案主、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好,刚刚Cathy(学习者B)在分享的时候,提到和妈妈之间的难点,所以可不可以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会觉得很难站在对方立场去了解需求?
Cathy(案主):可以。
拆书家:谢谢,那能不能请你把你和妈妈之间的事具体讲述一下?
Cathy(案主):我每次回香港的时候,我妈妈很奇怪的,她会给我介绍电视剧让我看,然后我去看的时候,她又一直在旁边跟我聊,说这个电视剧怎么怎么样,我其实一点都不想听她讲,我就想安安静静看电视,但是如果我一说,她就会很生气。
拆书家:好的,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在这个案例中,没有办法站在对方立场去了解需求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结合过往经验,尝试用问:为什么的方式来探究下原因,互相深入的探讨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来向Cathy提问,可以交流,请不要直接给建议,重点在提问。
请雯清组织并记录下伙伴的探究结果。各位清楚提问的要求了吗?
所有学习者:清楚。
拆书家:好,提问开始。
【学习者提问记录】
学习者A:Cathy当时遇到妈妈来跟你聊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Cathy(案主):就是觉得好烦,明明说电视好看,要我看电视,又一直跟我讲话。
学习者A: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Cathy(案主):我觉得太烦了,一下就上火想发脾气。
学习者C:为什么要发脾气呢?
Cathy:负面情绪上来就控制不住自己,不知道怎么办。
学习者A:那会不会也是因为在认知上没有想到,需要去站在对方角度来理解对方呢?
Cathy(案主):会,觉得是家人,可能就不会太刻意去有意识的思考。
学习者C:会不会也跟关系亲疏有关系?就比较容易用情绪而不是用理智去和对方谈话?
Cathy(案主):嗯,在工作上比较能够就事论事,容易去站在对方角度,但在和妈妈的关系中,很容易产生很烦的情绪?
学习者C:和妈妈看电视之前已经有情绪了还是妈妈来和你聊天之前,你才觉得烦呢?
Cathy(案主):其实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有点烦了,可能是因为我在德国已经习惯一个人了,回到香港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虽然开心,但也觉得挺累的,所以一回到家,我其实就想要安静了。
学习者C:当时妈妈叫你看电视的时候,你为什么没有拒绝呢?如果拒绝了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不愉快了?
Cathy(案主):我其实也没想到自己的需求,而且我以为看电视就是看电视,没想到她拉着我聊天。
学习者A:是啊,那个时候你也很难去捕捉你妈妈的需求,因为你其实是需要安静,但你妈妈的需求却是想和你聊天,你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就很难去站在妈妈的角度了。
拆书家:各位,注意,我们只提问,不评判和给建议。大家继续。
学习者A:我们问的差不多了,我整理一下,刚才Cathy回答的几个原因,我们讨论一下是不是这几个。

【3、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好,我们5分钟时间到了,现在请雯清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习者A(雯清):我们最后统一汇总出的问题原因有以下三个:
1.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就很难站在对方的立场
2.认知上没有意识到要了解彼此的需求
3.关系的亲密程度不一样,导致期望不同

拆书家:请问Cathy,你觉得,这几个原因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Cathy:选择1.负面情绪的时候,很难站在对方的立场。
拆书家:好,Cathy选出最本质、最核心的原因是因为有负面情绪。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拆书家:Cathy已经确定了问题的本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帮助她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吧。
【确认目标】
在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法之前,有个问题需要先跟Cathy确认,就是你认为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你会认为是满意?
Cathy(案主):如果可以让我当下情绪有所好转,可以有机会和妈妈寻求共赢就可以了。
拆书家:也就是说,找出解决你当下负面情绪的方法,大家帮忙找到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好转的方法就可以。是这样吗?
Cathy(案主):是的,帮我找到可以让自己负面情绪好转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机会表达我的需求。

【引导方法讨论】 
好的,现在大家来讨论一下,要解决案主的需求,该如何行动?5分钟讨论时间,请雯清记录下讨论的结果,最后来为我们分享一下讨论的成果。

【5、代表分享成果】
拆书家:时间到,请雯清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雯清分享成果:我们讨论得出以下几点帮助Cathy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
一、提前觉察自己的情绪,比如感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时候,让自己先深呼吸,或者先走开,便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提前跟妈妈沟通,知道妈妈的习惯,提前跟她说下,或者支开妈妈。
三、回国期间,刻意留给自己安静的时间,提前告知自己的时间安排。
四、当下以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状态,先缓一缓,再去站在对方角度了解需求
做到以上4点,可以预期的结果: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心情保持比较好的状态,即使妈妈来造成情绪压力的时候,还有余力可以调整自己情绪,或者给自己一点空间,情绪平稳下来再好好跟妈妈来寻求共赢。

拆书家确认:大家认为,通过这几个步骤是否能够解决Cathy负面情绪的情况?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几个步骤就可以逐步解决。
【案主确认】
拆书家跟案主确认:请问Cathy这个行动步骤对你来说是否可行,是否解决到了你预期的程度?
Cathy(案主):我觉得可以,因为本来回国就是想和家人好好相处,并不想和妈妈吵起来,我觉得这些方法都可以给我很好的提醒和帮助。

【拆书家反馈】
拆书家:好,那真是太棒了!让我们用掌声预祝Cathy应用这些行动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妈妈和平相处,寻求共赢!
(热烈的掌声!!)

【A2】催化应用 2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布置任务】
为了方便之后更好的去应用和练习,下面我布置一个任务,今天回去以后,‍‍你可以【拉人陪练】,练习“寻求共赢三步法”。‍‍我给到大家这样一个提示。
‍‍首先,你可以在练习之前,先预想一下,在未来一周,‍‍你需要和你身边哪位家人、朋友或同事、领导,针对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赢。‍‍
‍‍然后,先找一个你特别信任的小伙伴,一起探讨一下具体该如何有效的去应用这个“寻求共赢三步法”来进行沟通,‍‍寻求共赢,并且像我们刚才那样,进行一个角色扮演,刻意的去演练一下。
最后,在8月16日之前,‍‍将你们实际演练的内容,以对话模板的形式私发给我哈~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就不再过多赘述了。各位清楚【拉人陪练】的任务吗?
学习者:清楚,回去自己找人练习今天的方法。
拆书家:是滴,看来大家清楚回去的任务了。

学习者反馈案例记录:
雯清找了过级的小伙伴跟我陪练,反馈如下:

结语
好的,再次感谢伙伴们的参与和分享!
通过今天一个多小时的学习,非常开心地看到大家有所收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各位能够利用“移情聆听四步法”更好地去聆听和理解别人,和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当然,如果你想要更进一步,可以和对方在分歧中寻求共赢,那一定要试试利用“寻求共赢三步法”,找到沟通问题的本质,设计出最适合你和对方的寻求共赢方案。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