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很高兴再次参加拆书帮烟台八仙过海分舵的线下活动。
[自我介绍]:
我是今天的二级拆书家大辉。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读书、演讲、终身成长爱好者。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成为好朋友的同时,也能共同进步。
[分组]: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拆书之前,我先分个组。我左手边的几位为一组,右手边的几位为一组
[学习目标]:
在参加完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与孩子沟通学习问题的时候,使用倾听的三个技巧,和孩子一起完成至少一次的改进学习方面的交流。
我今天的拆页选自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一书。
[图书介绍—场景介绍法]:
场景:
各位家长们,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
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生活中你又没有遇到下面的场景:
期末考试结束了,孩子因为偏科,数学考得还可以,偏偏语文,连及格都没有达到。假期要到了,正是查缺补漏的好时间,结果孩子一听要补语文,瞬间不开心了,就说自己不想学语文。
提问:
当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换句话说你如何像老师一样,引导孩子学习?
影响:
有人说:揍一顿就好了,如果不行就再来一次。
但是我们都清楚,武力是不可能解决孩子自主学习力问题的,还有可能更加讨厌学习。
也有人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下次考试成绩提高了,咱们就给大奖!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了大奖学习,偏离了学习的初衷,每次进步都需要更大的物质奖励,这样做可能助长孩子的贪婪。
解决:
其实要想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亲子之间开诚布公的沟通,把真正的问题都说出来,然后共同解决问题。恰好赵周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一书,有关于倾听孩子真实想法并给予正确反馈的片段,这正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学习内容。
【调查问卷】
在正式阅读原书片段之前,我先邀请各位小伙伴做个小测试。
这是一个关于“你是否擅长和孩子沟通学习”的小问卷,只是参考,大家不要有负担,凭借直觉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
接下来,我来针对这道自测题做个总结:
得分在25分以上的伙伴
说明您非常擅于沟通,您已经成为孩子喜欢并信任的老师。
得分15—25分的伙伴
说明您有引导孩子努力学习的潜质,但是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真正信任的人。
得分15分以下的伙伴
说明您与孩子的沟通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确定一定会帮助到您,改善和孩子的沟通。
现在请大家阅读拆页片段,时间1分钟。
该片段选自《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 P41-42
【原文】
回顾自己的学生年代,我们大概会有这样的印象,自己喜欢哪位老师,哪一科的成绩就特别好。老师受学生喜爱会有一些共通的原因:不一定对我温柔耐心,但一定尊重我;不一定对我偏爱有加,但一定理解我;不一定对我从不说教,但一定懂得倾听。
可悲的是,有些父母一步步把自己变成了孩子最讨厌的老师。
父母说的很可能是对的,但如果给孩子的感受是你对他不够尊重、不够理解,对他的话不能耐心倾听,那么你的所有智慧和聪明,只会把孩子推远。
所以父母要训练自己倾听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尽力尝试理解他,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独立的人来尊重。然后,你会成为他最喜欢的老师。然后,你“智慧的话语、聪明的言辞”才能进入他心里。从而真正成为孩子的学习力教练。
做孩子的学习力教练所需要的倾听技能,不仅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不打断、认真听。这里说的倾听,不只是为了跟孩子沟通,更是为了成为孩子最喜欢、最信任的老师。所以,我们要修炼的倾听技能是要说话的。说话不是为了表达自己,而是为了理解孩子的想法、促进孩子的表达、赢得孩子的信任。
请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我看大家都阅读完了,那我接下来陪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我们打开原文片段,大家看着原文片段,我来提问。
互动提问一:
首先,在和孩子讨论学习的时候,孩子的心底需求是什么?
回答:
是尊重和理解。没错,正如片段中提到的,孩子需要被当作一个平等独立的人被尊重。
互动提问二:
既然要尊重,那我们在谈话的时候需要锻炼的就是倾听。既然要倾听,是不是不打断,不说话就够了?
回答:
当然不是。片段推荐的方法是需要说话的。
互动提问三:
既然要说话,我们的核心目的又是什么呢?
回答:
理解孩子的想法、促进孩子的表达、赢得孩子的信任。
太棒了。看来大家已经通过片段,掌握了和孩子沟通时,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该怎样具体的做呢?
【what】
首先,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只有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才能引导好孩子。
【why】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体会到被尊重,才愿意和大人们沟通。
【具体HOW】:
所以我们要倾听,但是仅仅不说话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给予恰达的反馈,这里我给大家三个方法:
1、 意译。就是当孩子表达后,我们用自己的话把孩子的意思重复一遍,然后用提问来确认,直到孩子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2、 认可。就是孩子每次表达后,我们都努力找出孩子表达中你同意的部分。哪怕观点上你们有分歧,至少认可孩子有这样想的权利,然后再表达你的观点。
3、 自我表露。就是说你要先讲一些自己的事情,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用你的信息换孩子的信息,用你的情绪换孩子的情绪。
【举例】: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不太理解,那么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在刚刚过去的期末考试中,我儿子的语文不太好,我就这样和他沟通的。
我:皓皓,你这次语文成绩不太好啊,有什么需要我帮助你的地方吗?
儿子:不用。这次太难了,以后肯定能考好。
(我注意到儿子不愿意提到语文,因为他长期以来都喜欢数学不喜欢语文)
我:其实我和你一样哦,我上学的时候也不喜欢语文。语文太无聊了,尤其是阅读理解(自我表露)。
儿子:真的吗?
我:对啊。我那时候就觉得阅读理解太难,你也是吗?
儿子:其实我觉得语文题目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语文老师总是说其他班比我们强。
我:所以,你讨厌的是语文老师,而不是语文,我的表达对吗?(意译)
儿子:恩。
我:我同意一个老师的水平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遇到不喜欢的老师我也会讨厌(认同),但是学习还是为了自己,我以前讨厌语文的时候,我就看一些课外书,从喜欢的课外读物开始,慢慢的就不讨厌语文了(自我表露)。
儿子:真的吗?
我:对啊。你也可以尝试一下。
儿子:好。
【适用边界】:
由我的亲身经历可见,这个片段在和孩子谈论学习的时候非常有用。另外我发现这个片段用在和孩子谈论个人成长,价值观建立方面也很有效。但是这个片段有个前提,就是孩子和家长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如果双方正在对抗,这个片段的效果往往很不好。
【预防异议】:
说到这个片段,有的人可能说了,意译和认可,我觉得很好,但讲自己的事情给孩子听有什么帮助呢?
其实这正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任何真正的说服都需要有良好的关系作为基础。孩子只有对信任的人才会讲述更多,否则只会潦草的说一句:知道了。所以我们推荐家长要多多和孩子聊天,说说心里话。这样孩子才愿意和你沟通。
另外,引导孩子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有时候需要多次的使用三个技巧,不要一次不成功就否定方法,多次尝试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场景设计】: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一定有一些话想和大家分享。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家的宝贝今年九月份就要初四了,暑假也马上要结束了,但是家里的孩子一直没有调整好状态,每天晚睡晚起不说,还天天玩手机。你非常着急,因为孩子开学就要初四了,这样的状态怎能保证通过中考。你需要和孩子聊聊这个问题。
【指令1】
首先思考一下,如果没有学习这个片断,你通常会怎么做?然后在小组中分享一下。
【指令2】
然后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如果运用今天学习的片段,你又该如何处理这次谈话?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小组的每个人都可以说至少一条的想法。然后我会请一位伙伴来展示讨论之后的结论。
【学习者分享】:
首先在学习这个片段前,我最有可能天天在孩子的耳边唠叨学习这件事情,甚至看到孩子总玩手机不学习,我很有可能表达愤怒的情绪。
但是学习完这个片段以后,我真的意识到孩子的学习不能仅仅关注成绩。日常生活多多和孩子沟通,尤其是学习之外的东西,会让我们保持很好的关系,这样当我们需要和孩子沟通学习的时候,孩子才不会抵触我们。
另外,对孩子肯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不能完全认同孩子的情况下,表达肯定,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拆书家现场点评:
谢谢伙伴们的分享,你们的分享让我受益良多。尤其大家都越来越重视自我表露这个技能点,说明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只有成为孩子信任的人,他们才愿意听取我们的建议,在学习上有所改进。
【布置任务—找人分享、拉人陪练】:
A2催化应用:
最后,我想给大家留一个小小的任务。就是在未来的一周内,就孩子的成长问题,特别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心置腹的和孩子聊一聊。同时请大家把你沟通的过程分享到我们分舵的微信群中,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当然如果您暂时还单身,也欢迎把片段分享给需要的伙伴,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和孩子聊学习的问题。
学习者反馈:
第二天我就和孩子就新学期的学习问题好好沟通了一下。开始孩子还是比较抵触这件事情的,因为以前我总是批评孩子学习不认真,所以孩子以为这次我又要批评她。但是我首先承认以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相信孩子能自己完成学习的任务,然后通过和孩子聊天,发现孩子不是不喜欢学习,只不过有些科目真的有点跟不上(意译),这次我没有批评她,反而肯定了孩子的真诚(认同),孩子也主动向我问起如何学习,我把我过去的经验分享给她(主动表露),她听后很受鼓舞,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把学得不好的科目补上来。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内容。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和孩子谈论学习时,我们可以做的三个策略。他们分别是:意译、认可、自我表露。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愿今天的片段可以帮助到各位伙伴,期待下一次的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