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Nana,欢迎来到我的拆书家2-1练武场。我的三个标签是:多年家电行业销售管理专家、终身学习实践者、知行合一探索者。
为了让我们今天学习更加有趣,今天我们到场的有这个两位小伙伴将分成一组来进行,我们今天拆解的主题是寻求协同的思维模式。
【F:特征】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在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出版20年推出的人生最后一部作品。本书共有十个章节,无论是职场、家庭,还是校园、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冲突如何通过第3选择寻求协同的思维模式来化解,在每个章节中一一详细阐述。
【A:优势】和同类题材的书籍相比,《第三选择》不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更有落地的工具和方法。书里在不同章节的场景里均有丰富生动的案例、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比,简单易懂,拿来即用。
【B:利益】《第三选择》用一种颠覆常规的解决冲突、谈判与创新方法的新思路来解决职业与个人难题,为企业、组织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激发个人在组织中持续保持高效能的强大驱动力。你是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冲突陷入两难的困境,今天的这个拆书片段将教会你如何把“两种选择”转换为“第三选择”思维,既不是用“我的方法”,也不是用“你的方法”,而是共同寻找第三选择“我们的方法”来解决。若你想要寻求一种和谐、高效、幸福的生活,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你带来启发.....
【学习目标】当然希望今天能够让大家通过我的这个片段讲解,学习者能够学会如何把“两种选择”转换为“第三选择”思维来寻找更好 的方案打造双赢的局面,通过协同,另辟蹊径,解决冲突。
要想超越两种选择思维,获得“第3选择”思维,我们必须分四步思维模式(图2-2)。请记住,这种转变并不容易。它们是违反直觉的,它们将引导我们远离自我中心,建立对别人真正的尊重。它们会使我们不再总是寻找“正确”的答案,因为我们要寻找“更好”的方法。它们将引导我们走向不可预知的道路,因为没有我预先知道第3选择是什么样子。
表2-2列举了普通的两种选择思维与第3选择思维的四步思维模式的对比。两种选择思维逐渐离创造性解决方案越来越远。没有第3选择思维模式,获得创造性解决方家是不可能的。每一种思维模式都是下一阶段思维模式的基础。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灵愈合与成长的首要条件是“真诚、真实、和谐”。我们伪装的越少,达成协同的机会就越大。
因此,达成第3选择的第一步是“我看到自己。
第二步是接受、关怀、赞赏。
第三步是同理心。
我们必须做到前三步才能抵达第四步——真正的“双赢”解决方案——一个对我们来说崭新的解决方案——共同学习和成长。当我给予你真正的、积极的关注并对我们的内心与思想有清晰的理解时,当我超越“只有两种选择并且其中之一是错误的”这一思维定式的局限时,当我以“有无穷多种我们从未想到过的有益的、激动人心的、创造性的选择”的思维模式思考时,才能达成“我和你协同”。
我看到大家基本上都读完,下面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这个片段主要讲了如何把“两种选择”思维通过四步骤获得“第3选择”思维。这种转变将引导我们远离自我中心,建立对别人真正的尊重。它们会使我们不再总是寻找“正确”的答案,因为我们要寻找“更好”的方法。
(Why)(不那么做的坏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冲突,多是因到底是你的方案还是我的方案而引起。一般情况下,人们面对问题会惯用第1选择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2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式。冲突点往往在于到底你的好还是我的好。因此,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
如果只站在自己立场,以自我为中心选择非此即彼的惯用方式就会产生各种对立:自由派与保守派、员工与管理层、孩子与家长、农村与城市、白人与黑人、宗教与科学、丈夫与妻子等。很容易产生愤怒和冲突,甚至有了种族歧视、偏见与战争。
(How)那如何把两种选择思维转换成第3选择思维寻求协同呢?具体的行动步骤分四步:
第一步,“我看到自己”,我已经从内心深处看到我的动机、出发点、怀疑与偏见,我已经检验过自己的设想,准备好与你真诚相对。
第二步,接受、关怀、赞赏。我将你视为独立的人,而不只是“你那一方”的代表。
第三步,同理心。设想站在对方立场体会并真正理解别人是怎样想的。因为对方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我要找到你。
第四步,共同学习和成长。超越“只有两种选择并且其中之一是错误的”这一思维定式的局限,以“有无穷多种我们从未想到过的有益的、激动人心的、创造性的选择”的思维模式思考,我与你协同,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方案。
(举个例子)上周末女儿想要外出游玩,她说要去玩水,要不去水上乐园。我说太阳太大晒的黑死了,得选择室内项目。女儿说室内项目都玩过了,没什么新意。我说太阳那么大,一会儿就晒成黑人了,就这样彼此僵持生闷气。
学到这个方法,我就主动提出:“有没一种地方既有水上游玩项目又不晒太阳的呢?”这时我们就想到去年玩过的肇庆的紫云谷,沿溪而下,两侧树木葱葱,不仅太阳晒不到,水中还能嬉戏玩耍。就这样共同决定愉快达成共识,渡过了美好的一天。
(Where)第3选择思维是通过“我们的方法”一种视角更高、更好地解决冲突、改变未来的关键。大家看一下,如果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冲突的观点,两难困境之时,这时我对你说:“也许我们可以达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更好的解决方案,你愿意考虑第3选择吗?可适用于任何难题。
好,接下来请大家认真听这些词汇,哪一个让你感觉熟悉——伤心?生气?愤怒?敌对?挫败……哪个词是你熟悉的,是你最近一次感受到这种情绪,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事情 ?请想一想。
接下来我们花2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和组内小伙伴讨论,在这个场景里,当时你是如何解决冲突的,是否有顺利达成目标?
稍后我请一个小伙伴做分享。
(钟海)好的,我分享的案例是近期跟爱人之间的一件事情达不成共识,就是关于旅游这个事情。因为本来暑假的话肯定要带小朋友出去,考虑到两个小孩,一个大一个小,然后小的才几个月。在这个时候外出,考虑到小的这个太小气候方面应该不太适宜,所以就不打算带出去,但是大的那个暑假还是得带出去,让他见识一下,于是我就想着看看共同请个假,哪怕在周边玩也好。但是我老婆她就跟同事约好了,就是她要跟同事去贵州,那就不带大的小孩去,但在她去旅游的那几天我又刚好要出差,所以我本来是想建议她先缓一缓,要么改期,要么就是等我们都有空的时候,就跟家人一起在周边玩,就不跟那个同事出去玩了,但是她就比较轴一一一定要跟同事去玩,所以就达不成共识。就是这么个情况。
好的,谢谢钟海的分享。
刚才大家也都积极讨论并分享了自己过去因为冲突解决不当的经历,那么现在我们再一次来回顾一下第三选择的这个思维模式,转换4步骤,看看如何解决冲突?
第一步,我看到我自己;
第一步,接受、关怀、赞赏;
第一步,同理心;
第四步,共同学习和成长。
当你再遇到这类情况,你会如何运用第3选择的思维方式和对方更好地解决冲突呢?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将行动步骤写下来,然后在组内分享,待会我请一个小伙伴做分享。
(钟海)我先从这个4步法来一个一个去分析,第一个先看到自己,其实就是跟爱人之间的有一个小冲突,其实主要是两个人的动机或者目的可能不太一致,我的动机和想法主要就是考虑到我当时要出差,然后这个爱人又不在家,那两个小朋友光指望两个老人家的话,就担心他们如果有什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那就没法带去医院看病,或者说他们就没法处理,所以这是我的一个担心。但爱人选择跟同事出去游玩,也是考虑到这个三年疫情确实从来没出去过,跟同事可能也很久没有出去游玩过了,对于她这个选择我也是表示能够接受和理解。
然后她选择不带大的小孩出去玩,到时候换个其他的时间选在佛山周边再去找个地方玩,她也是有考虑的,所以她的这个选择我也是能够认同,但是就如何平衡我出差的时候,她能不能找时间去请假?这个问题的话,其实我们现在暂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这个对话,但是至少“第3选择的思维”给到了我一个新的方向,就是让她怎样把这两者综合起来,然后去寻求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Ok好的,谢谢钟海的精彩分享,我们从刚才他的分享中已经很明显的看到了他从刚开始的“我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这种动机或者说我的担心,而没有照顾到他爱人的这种想法,通过接受、理解用同理心来去寻求这个第三步的这种解决方案。那么今天你就可以试着问一下爱人有没有第三种方法可以解决当前的这个问题。
好的,我看大家基本都能够运用今天的方法,通过激活我们过往的经历正确应用将来,从刚才的讨论和分享中也让我更加相信,拆为己用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温暖身边的人。
请大家课后回去加强应用实践,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也让身边的人更加和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