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大家晚上好,我是张思思,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断舍离践行者、板绘画画爱好者、二级拆书家。我们先分个组,我左手边小伙伴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待会各位要单独写一个剧本,写完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先和大家分享一件事。上周末,我闺蜜突然问我要不要一起练字?当时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原因是有个伤痛的回忆,我从初中就开始写字帖了,印象里写了至少有两年,然后前几年觉得自己的字拿出去太丢人了,就又练了一年多,结果脱离字帖依旧丑死,就想算了我的字就这样了,就决定放弃再也不练了。
【提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和我类似的情况,一件事情明明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精力去做,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做不好,没有进步或者提升,然后特别烦恼,甚至最后放弃了。
【影响】虽说放弃了,但其实这类事情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很大的,它会打击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可能让自己产生自我怀疑,或者自我否定。
【解决】后来,我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找到了原因和解决方法。这本书告诉我们天才都是训练的产物,提高技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刻意练习”。比如,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有目的的练习,就能够有效的解决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困惑。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跟我学完这个片段后,能够使用有目的的练习四个步骤,制定一个提高技能的练习计划。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里的拆页。看完以后,请抬头给我一个示意,谢谢。
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
如果对这种自动化的表现并不满意,你要做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工作了10年之久的老师,你想做一些事情,让学生对你上的课更感兴趣,并让你在课堂上更加高效,你该做什么?你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打高尔夫球,想再提高一些,该怎么办?你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打字员,想让别人对你的打字速度感到惊叹,又该怎么办?
这便是史蒂夫•法隆在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发现他自己所处的情形。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能够听到一串数字、把它们记下来、再念给我听,感到很满意,而且,由于大家知道,短时记忆存在局限,所以,他的表现也和人们期望的差不多,中规中矩。他原本可以不停地这样记下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之后,最多能记住8个或是9个数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参加了我设计的这个实验,而我设计这个实验的初衷,就是使他持续不断地接受挑战,以便每次都能比上次多记住一位数字,同时,也因为他是那种天生就喜欢挑战的人,所以,他在逼自己变得更优秀。
他采用的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有目的的练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成功。正如我们接下来将看到的那样,这种方法并非总是如此成功,但它比通常的方法更有效一些,而且,这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而我们的最终目标便是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简单地讲,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干!我刚刚挥起球拍,努力去击球。我刚刚听到了那些数字,想办法去记住。我刚刚看到了那些数学题,正试着解答。有目的的练习这个术语,意味着要比这种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而且更为专注。
好的,看到大家都看完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What:
这个拆页中讲了两个概念,“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天真的练习就是埋头干,很难有所提高,要想提高表现和水平,只有通过有目的的练习来实现。
【辨析概念】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有目的的练习”有几个特点:第一,要有明确具体可实现的目标;第二,有目的的练习一定是专注的;第三,有目的的练习要包含反馈;第四,有目的的练习需要不断走出舒适区。
而“天真的练习”基本上是机械性的反复做同一件事情。
咱们看下手里的图表,对比加深印象。
【案例与概念互相参照】
怎么去理解这几个特点呢?以练字为例,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你们来判断下,下面的情况是不是有目的的练习。
1、我每天回家写字帖一个小时。请问是有目的的练习还是天真的练习?为什么?
对,是天真的练习,写字帖一个小时是动作,没有说要1个小时达到什么目标,有目的的练习要有具体的目标。比如我每天写字帖一个小时,一个月可以背着临写常用字100个,这种是具体的目标。
2、那我有目标了,我每天写字帖的时候,一边听书一边写,还写的很欢乐。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还是天真的练习?为什么?
对,是天真的练习,这样我的注意力都不集中在练字上,没有专注。
3、好,我之后开始练字的时候就保持安静,专注在写字帖上,日复一日的快写完一本了,朋友推荐我报名网上的训练营课程,可以拍照给老师指导,我觉得没必要。请我现在问是有目的的练习了么?为什么?
也不是哈,我没有得到准确的反馈,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闭门造车,自己埋头苦干,可能还是反复的练习错误,并不能提高水平。
4、我坚持练习了两周时间,一直对着临写,完成了一大半的临写,尝试背着写,结果写了几行,还是不行,又开始对着写了。问是有目的的练习还是天真的练习?为什么?
对,我一直对着写,不愿意面对挑战,就在舒适区重复练习,累计十万小时也不行,可能还比之前写的更随意更差了。
5、如果说我目标是一个月掌握常用100字的书写,可以背着临写出来,每天专注练习一个小时,每天练习的字都拍照让老师指导,总结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改正,听取老师建议,练习到一定阶段就背着临写,这样呢?
是的,这样有明确的目标,专注于任务上,及时得到正确反馈,并不断突破舒适区,迎接挑战,满足了四个特点,是有目的的练习。
Why:
通过以上的例子,大家可以清晰的区别天真的练习和有目的练习。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觉察和辨别天真的练习和有目的的练习,让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有价值,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难么做的坏处)而不是反复的天真的练习,表现和水平难以提升。
How:
好,那有目的的练习具体该怎么做呢?我总结出了四个步骤
1、制定目标:在一个时间节点前,达到一个明确可衡量的目标。
2、排除干扰:练习的时候排除其他一切干扰,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当下任务上。
3、寻找反馈:练习后寻找反馈来帮你准确的分析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4、加大难度: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要敢于走出舒适区,加大一些练习难度,不断突破自己。
举例子:
为方便大家理解,我举个例子再说一下每个步骤怎么运用,比如我想提高自己写广告软文的能力。
那我先制定目标,未来一个月时间每天写2篇软文,并发布在网站上,当周文章百度的收录率从20%提高到50%。然后开始练习,固定每天下午1点-2点,暂时屏蔽钉钉微信等各种消息,当下的注意力都放在文案的写作上(排除干扰)。写完发布之后,每周及时查看百度的收录率分析文案是否收录的原因,向文章收录率高的同事求教,总结不足并改正(寻找反馈)。几周后发现自己写学习技巧类的软文已经很的心应手了,尝试加大难度写一些政策类的文章结合课程广告推广,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大难度)。
相信通过这样有目的的练习,我写广告软文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Where: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可以在我们学习某项需要不断进步精进的技能时用,也可以在技能练习中难以突破的时候,用来突破瓶颈。如果说某个技能我们只是偶尔应急或者娱乐体验一下,则不需要做有目的的练习。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了,以上我拆解的部分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大家学以致用的环节了。
大家现在是否在练习某项技能时遇到了瓶颈或者想提高某个技能?设想一下在未来一个月,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要提高一个技能,比如跳绳、跳操、跑步,后者思维导图、学英语,学钢琴、吉他,也可以是考什么证书,提高写作能力等等。
这次大家要当一次导演,自己独立编一个小剧本,设计出人物角色、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对话中要运用有目的练习四个步骤。大家现在各自思考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故事摘要写在纸上,写完可以小组分享。4分钟后我们邀请1个小伙伴1人分饰2角将自己剧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剧本要求:
1、故事发生的未来,包括背景、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2、剧中人物有两个,要有对话,不能自说自话。
3、小组讨论后,需自己独立编写剧本,1人分饰两角色。
4、对话需要应用有目的练习四个步骤。
「互动分享4min」
好的,时间到了,下面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演绎他的剧本,哪位小伙伴来主动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场景就是今年十月份儿月底有一个考试,然后地点是在公司发生的,人物就是我和领导的一个对话。
起因就是领导问我这个十月底的考试准备的怎么样。
然后领导会说,对于十月底的这个考试准备的怎么样了,有什么计划呀?我会说我管理的考试一共有一百六十六个知识点,我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把它全部去消化了。这是我制定的一个目标。他说很好啊!我说我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把它全部化掉了,这个我会做十套真题,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然后领导说那很好啊,那你怎么能确保你的这个学习效率呢?我会每天固定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在这个学习期间呢,我手机就屏蔽掉,然后断绝一切外界的联系。
他说那你除了做题,然后还有其他的一个检验方式吗?然后怎么得到一个别的反馈呢?我说我会开直播,然后就去向这个对观众去输出我的知识点。
他说那还有其他的吗?那我会说我第一次开直播的时候可能我会有手稿,然后我第二次开直播的时候,可能我会在大脑里边有一个思维导图,然后我会全程的就是脱稿去输出。然后来增加这个难度,让我达到了对这个知识点的全部覆盖,就结束了。我领导说你一定能过!
拆书家反馈:
非常棒,感谢小伙伴的分享,也非常精彩,四个步骤也很清晰。我看有的小伙伴没有写完,可以之后继续完成。通过刚刚的“有目的的练习“的概念详细拆解以及大家写出来小剧本。相信大家对有目的的练习这个方法也已经掌握的非常清晰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应用起来。
那么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