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今天拆书的主题是《学会表达感受和请求,让自己的需求被看见被满足》
【自我介绍】
我是二级拆书家陈梦莉,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注册造价工程师,从事房地产成本管理工作;
爱好运动健身,每月健走40KM;
终身学习者,每天坚持听得到APP。
【技能点】分组
为了便于待会学习时讨论、分享,我们先分一下组,左边2个女生一组,右边三个男生一组,我们后面称为女生组和男生组。
【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区分感受和想法,掌握表达感受和表达请求的步骤,并在现场练习中应用。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事件场景-提问-影响-解决
我们来介绍下今天要拆解的图书。
【事件场景】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
我和婆婆常常因为做饭咸淡、炒肥肉、菜炒多了剩菜多的事情争吵,刚好周末我在家,婆婆做好饭正准备吃饭。
我就对她说:妈,你怎么总是炒这么多菜还放肥肉,说了多少次了就是听不进去?”
婆婆听到很不爽:“多了你也说,少了你也说,反正我总是错的”,说完饭都没吃就走进房间关上门。
此后,我们几天都没说话。
【提问】
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这种情况呢?在家里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一说话就家人闹得很不愉快,具体是什么事情呢?感觉效果咋样呢?可以给大家分享下?
学习者回应:有的
学习者婵娟分享故事:就在半小时前,我和老公出发前就发生了争吵。我要花个状再出门,他就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出门。他就看着时间点说:“你搞快点,不要总是掐着时间点。”,然后他就很着急、拼命的说但是什么都没有做,他的语气就越来也差,我就觉得什么都是我在做,他就只是做着等一下都不耐烦,然后就发生争吵。本来很愉快的一个旅途,伴随着争吵心情就被破坏了。
拆书家反馈:好的,希望等会通过我们现场学习完以后呢,你们在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平和的去处理。
拆书家提问:刚才的故事还非常的热乎,有没有想过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就比如再来一次,什么方法可以让你们达成一致,但是不用去争吵?
学习者回应:我当时想了下,感觉是他的表达有问题。
【影响】
就像刚刚说的故事,无论我的故事,还是学习者婵娟的故事,本来没有恶意但是说出口的话充满指责的味道,对方不仅无法理解,感觉到被批评就会怒怼回来,最后双方都很不愉快,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发酵。
【解决】
那么如何缓解这种紧张关系?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沟通方法,基于客观事实表达感受不谈想法,这样对方会感受到你的好意,因为理解也会心平气和的跟你交流下去,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
拆页一: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拆页片段
【学习分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区分感受和想法,学会应用表达感受三个步骤完成现场练习。
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拆页一的原文片段,阅读完成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R,阅读原文拆页】 选自《非暴力沟通》P43-44页
在一次工作坊上,一位大学生提到他的室友在夜晚将音响开得很大声,一整夜他都无法入睡。我询问他对此事的感受,他说:“我觉得晚上把音乐放得这么大声是不对的。”我提醒他,虽然他用了“觉得”这个词,但他所表达的是他的想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次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我觉得,那样做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一个想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激动地大声说:“我对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感受可言!”
很明显,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感受。遗憾的是,他体会不到感受,更不用说表达了。对许多人来说,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对律师、工程师、警察、企业经理人、军人尤为困难,流露情感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而在家庭中,家人之间无法交流情感,是很悲哀的。乡村歌手瑞芭·麦克英特尔(Reba Mc Entire)在父亲过世时写了一首歌,名为《我未曾认识的伟大人物》。许多人渴望与父亲建立情感连结,却从未能做到,她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份感伤。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基本上都读完了,有个问题想请问下大家。
拆书家提问:这个片段中,你印象最深刻的词语或者语句是什么呢?
学习者1回答: 我觉得
学习者2回答:体会和表达
学习者3回答:表达的方式,你说出的话和你想要表达的情感不一样
学习者4回答:“晚上把音乐放这么大声“我体会到的是指责,而不是他的感受
拆书家反馈:刚大家都说了自己对这个片段的理解和映像最深的词语,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片段具体讲了什么内容。
【what】(概念辨析)
这个片段讲述了一个大学生在遇到打扰时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只能选择隐忍默默承受,让自己很憋屈。
片段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感受”,感受指的是接受外界的刺激(事情、语言、行为动作等)自发产生的情绪波动或身体感觉,包括心理情绪和身体感觉,如快乐、欣喜、悲伤、失落等。
而大学生一直在表达想法,但想法≠感受。想法指的是接受外界刺激(事情、语言、行为动作等)后经过大脑思考加工出来的评价、判断、观念等,比如你很懒、你总是迟到等。
那么“感受”和“想法”有什么区别呢?大家跟我一起看看这个对比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我们来练习几个例子:
案例1:朋友比约定的时间晚到,对她说:你怎么总喜欢迟到呢?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
提问:请问这是感受还是想法呢?
学习者:想法
拆书家回应:想法,是吧?为什么呢?
学习者:“总是”是绝对性的
拆书家回应:对,总是带有绝对性,可能他只迟到了一次,你说他总是迟到。再就是“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是对朋友的评价。
案例2:同事提交的成果出现数据错误,上级对他说: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啊,真笨。
提问:请问这是感受还是想法呢?
学习者:想法
拆书家回应:想法,是吧?为什么是想法?
学习者:评价和指责
拆书家回应:对,评价和指责,大家理解的非常对
案例3:孩子在客厅白墙面涂鸦画画,你说:宝贝,你刚才在墙上画画,墙面变花了不好看而且很难清理干净,妈妈很生气?
提问:请问这是感受还是想法呢?
学习者:感受,生气
拆书家回应:“生气”基于客观事实产生的一种自然的情绪。
通过刚才的练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感受”和“想法”的差异。感受的三个主要特点:基于客观事实,跟自己有关,表达的是自发情绪或者身体感觉。
【how】怎么表达感受呢?这里给大家归纳总结三个步骤:
第一步:暂停,察觉情绪。察觉到自己有情绪波动时,深呼吸让自己冷静。
第二步:梳理事实及原因。在心里回顾刺激情绪的客观事实及情绪背后的原因,具体描述,避免模糊描述及评判。
第三步:表达感受。结合客观事实及影响,表达内心的感受。
参考句式:XX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产生XX影响(若有),我感到XXX(描述感受的词汇)
(反例变正例)学习《非暴力沟通》后,我尝试用表达感受的方式跟婆婆沟通,效果还不错:
(1)暂停,察觉情绪:当看到婆婆再次炒菜放肥肉时,我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不说话。
(2)梳理事实及原因:跟她提醒后,第3次放肥肉炒菜,肥肉吃多了长脂肪,对怀孕的我和有高血脂的她都不好,我很担忧。
(3)表达感受:
我:妈,我上周给您说了炒菜别放肥肉,您今天是第3次放肥肉,肥肉吃多了,对我和您的身体都不好,我很担忧啊。
婆婆:确实是,我看到冰箱里还剩下一点肥肉就炒了,不想浪费,下次就不买肥肉了。
我:好的,那我们说好下次就不放了哈。
通过上面这个案例,当我们结合事实表达感受时,对方是愿意接受并理解我们的,并不会引发争吵。
【why】通过案例的对比,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表达感受带来的积极效果
我们在沟通时如果能直接表达感受,因为感受没有对错也没有恶意,对方会善意的接纳并回应,对方理解我们形成共识,这样就会有效的促进问题解决。
【where】
当外界刺激产生不好的情绪时(比如愤怒、焦虑、悲伤等),沟通的对象是家人、朋友或者同事时,发起沟通或者回应别人时可以应用这个方法表达感受,若是上级领导建议慎重适用。
若产生好的情绪时(比如喜悦、开心等),为了让对方知道我们开心的具体行为并鼓励对方保持好的行为,用这个方法达到的效果会更佳,但不是必须的。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我能察觉自己有情绪,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准确清晰的表达感受,该怎么应用这个方法呢?
本书的作者考虑到大家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障碍,给大家整理了感受的词汇表,帮助大家提升表达感受的能力。当大家不知道怎么描述时,可以参考发给大家的资料。
【技能点A2】(催化应用 场景设计教学习者编剧本)
分步催化法1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在跟家人的沟通中,会遇到什么带有情绪的沟通场景呢?
例如回家就躺平袜子乱扔的老公,爱玩游戏不想写作业的孩子,三观不合的婆婆等等
请大家在脑海中想一想,找到一个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场景,使用表达感受三步骤编一个小故事,看看如何通过这个方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理解你。
小故事需要包括事件背景、未来的时间和地点、人物角色、及事情经过(行为动作或者对话)等,大家可以把编写的小故事填写在给大家准备的表格模板里。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等会请一个小伙伴上来分享。
好,时间差不多了,那我们现在请婵娟来分享一下她的小故事!
拆书家反馈:感谢婵娟的精彩分享。刚刚她分享的是和老公带着小孩一起出游,小孩出现事故或者意外磕碰的情况,以前可能是相互责备,未来设想的场景就是调整沟通方式一是避免争吵,二是反思原因避免后期再次发生也在促进问题的解决,这个就挺好的。
【过渡点出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识别感受并表达感受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能够让对方理解我们,这只是踏出了良好沟通的第一步,但隐藏在感受背后的需求可能还没得到满足,那么如何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呢?接下来跟着我学习第2个片段拆页,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拆页2的学习中我们会找到如何满足需求的方法。
A1激活学习者经验【技能点】把知识改变为量表自测题
开始第2个拆页学习之前,首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测题,并在最后计算出自己的总分。
这个评估帮助你了解自己能否在工作生活中清晰表达请求的程度,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不用纠结分数,以自己的第一反应为准即可(1分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分符合,4分比较符合,5分很符合,6分非常符合),打完分请大家将每题得分相加计算总分,时间为2分钟。
看到很多伙伴已经做完自测题了,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得分的高低沒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代表了你目前跟人沟通时表达请求的清晰程度。
学习者提问:第5个问题中请求和需求有什么区别啊?
拆书家反馈:给你举了例子,口渴是需求,“请给我倒杯水”是请求。这样理解了不?
学习者回复:嗯,理解了
【互动】 大家都得了多少分呢?可以直接说。
学习者回复:婵娟15分,刘扬龙15分,刘恋22分,杨同学12分,罗老师12分。
【自测题解释】
接下来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分数,我们来看一看分数反应的情况是否和你平时做的情况相匹配:
25分以上的伙伴说明你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请求,一般你提的请求,对方都会按照你的期望执行
18-25分的伙伴说明:在表达请求时还存在提升空间,等会我们来一起学习下如何表达请求的技巧。
18分以下的伙伴说明:你的请求基本上得不到回应啊,工作生活常常很苦恼吧。
今天的伙伴没有18分以下的,说明你们目前的状态都还不错。
拆页二:
做完了自测题,大家对自己表达请求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学习第2个拆页片段。
【学习目标2】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复述表达请求三个步骤的内容,同时找到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卡点。
请大家仔细阅读拆页二原文片段,给大家1分钟时间阅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R,阅读原文拆页】 选自《非暴力沟通》P75-76页
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对提出什么样的请求缺乏意识。我们和他人说话或者谈论事情,却并不知道如何开展一场对话。我们只是把自己想说的话丢给他人,将他人当作垃圾桶。如果他人无法分辨出讲话的人想要什么,则会苦不堪言。
有一次,在达拉斯国际机场航站楼间的小火车上,我坐在一对夫妻对面。由于小火车开得很慢,赶飞机的旅客们可能会感到心烦。只见对面的那位先生气冲冲地转向妻子说:“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开这么慢的火车!”妻子看起来有点不知所措,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像许多人在没有得到期待的回应时所做的那样,先生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并且带着更为强烈的语气高喊:“我这辈子都没有见过开这么慢的火车!”
妻子看起来更加茫然不知所措。无可奈何之下,她转向先生,对他说:“这辆火车的速度是电脑控制的。”我不认为这样的回答会让那位先生满意。果不其然,他更大声地重复了第三遍:“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开这么慢的火车!”妻子的耐心显然已经殆尽,她恼怒地厉声回应:“那你想让我怎么做?下去推车吗?”这时,他们双双陷入了痛苦中!
这个男人希望得到怎样的回应呢?我猜他希望自己的痛苦得到理解。如果他的妻子能明白这一点,可以这样回应:“你似乎很担心误机,并且对火车的速度感到不满,希望它能开快一些吧?”而在之前的对话中,妻子感受到丈夫的不安,却不明白他想要什么。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大家基本上都读完了,那么我来说说对这段拆页的理解
解读前,先给大家分享两个我的故事:
婆婆有点胖,我常跟她说:“你要少吃点肥肉少喝汤!”结果她没吃肥肉了,却吃了很多甜点和油炸食品,越来越胖。
每次开部门例会,我会对同事们说:“希望你们做好向上管理,主动汇报。”结果下去后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做,还跟以前一样。
拆书家提问:请问你们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况呢?当你发出请求,但对方并没有按照你的期望执行。可以简单分享下
学习者回复:有的
拆书家反馈:我看到刘恋点头了,杨同学呢?
学习者回复:有的
拆书家反馈:主要是哪方面呢?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多一些?
学习者回复:工作中还好,主要是生活中的
【why】
(坏处)刚才我们分享的故事其实都是我们在向对方发出请求,表达请求时使用了含糊、抽象的语言或者负向的语言来表达,因为对方没有理解或者产生抗拒心理,最后没有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向去执行。
(好处)如果我们转换下思路,试着用积极肯定等正向的语言,同时请求的内容表达的具体点,可能结果就会跟我们期望的一样。
【what】
这个片段介绍了一种表达请求的方法,使用肯定的带有明确指令的语言表达请求,更容易让对方明白我们的意思且按照我们的期望去行动。
【HOW】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步:找出需求,思考请求背后的自身需求。
片段中男人的需求是火车准点,能够准时达到机场,但是他始终没有表达。
第二步:表达感受,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参考句式:XX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产生XX影响(若有),我感到XXX(描述感受的词汇)
片段中男人的感受是担忧和痛苦,担心赶不上飞机。
第三步:表达请求,使用正向且具体的语言表达请求。
片段中男人的请求是希望火车可以开快一点,自己的担忧希望妻子能够理解他,和他一起应对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但是男人一直没有说出具体请求
如果男人参考以上步骤将需求和事情捋清楚后再表达,他就可以这样对妻子说:根据火车目前的前进速度,我很担心我们赶不上飞机了,我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能否一起想想办法?怎么做规避赶不上飞机的糟糕情况。
【反例变正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方法的应用,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还是刚刚我和婆婆日常发生的场景,学习《非暴力沟通》后,我尝试用表达请求的方式跟婆婆沟通,效果还不错:
第一步:找出需求。希望婆婆身体健康,降低家庭医疗负担。
第二步:表达感受。您有高血脂和高血压,经常吃热量高的米饭、油炸食品及甜食,会进一步恶化,我很担忧。
第三步:表达请求。咱们以后多吃营养丰富的肉蛋奶,来代替热量高的米饭、油炸食品及甜食,如果实在忍不住每天控制在一拳头大小就好,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按照这个方式跟她沟通后,她知道这些建议都是为她好,也清楚具体要怎么做,在我的监督下每天控制饮食,一个月的时间体重减轻5斤,看到变化她自己也很开心。
【Where】
当遇到需要他人来完成的事情,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职场同事,都可以应用这个方法来表达请求。
【新技能:A3微行动学习】
【1.明确问题】
刚才我们学习了表达请求三个步骤,请问一下表达请求是哪三个步骤呢?
学习者回复:找出需求、表达感受、表达请求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想想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你会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向对方表达请求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下,稍后请小伙伴上来分享
学习者婵娟分享:现在我妈妈负责给我们带小孩,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小孩放学比较早,他们两个可以五六点钟吃饭的,我和老公下班回家都得7点多钟了。所以我就希望妈妈和小孩可以先吃,但是我妈妈觉得她们如果先吃不等我和老公,担心我和老公有想法,特别是我老公。有时候我老公一个人下班很晚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先吃了,没等我老公,我妈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其实跟我妈沟通过:“不要紧,你先吃啊”,有时候呢我说话比较暴力就会跟她说:;“你干嘛不吃呢,还把小孩弄到那么晚吃饭呢?把小孩给饿着了”,其实我是善意的,但是我妈体会到的就是不好的感受。这是我想到未来会发生的一个场景。
学习者刘恋分享:我希望我婆婆不要做晚饭,她经常做晚饭带来的影响不太好。
学习者刘扬龙分享:我说的是在工作中的一个场景,我们现在在给某一个单位做上线的一个系统,目前单位的需求是希望这个系统功能和性能比较稳定,但是现在实际情况是系统刚上线,出现的用户问题特比多,我们对接单位的信息部门压力很大,他们需要承受很多用户负面反馈和评级部门及高层领导给他们的压力,这是单位的需求。我们进场后,就跟业主(单位)去沟通:“作为乙方,我们愿意一起来梳理问题,分析原因,想办法提高效率,减少问题的发生,加快问题响应的速度来获取高层领导对工作的支持”。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我们想跟单位表达的请求是“各方来拉通资源,在不同的解决方案里找到最优解”
拆书家反馈:明白了,你想跟甲方表达的请求是:你们愿意跟甲方一起面对问题,希望各方拉通资源一起努力想解决方案找到最优解,是吧?
学习者刘扬龙回复:对的
学习者罗老师分享:我忘了买西瓜,当天老婆想吃西瓜,老婆就质问我西瓜什么时候到。
拆书家反馈:你想表达的是,你忘了卖西瓜,老婆质问你西瓜什么时候到,然后你需要给他发出请求,对吧?
学习者罗老师回复:对的
学习者杨同学分享:我老婆在阳台上养花,但是现在天气热阳台朝南,花会缺水,我希望她抽时间给花浇水。
拆书家提问:刚才我们5位同学都想到了未来可能会发出请求的一个场景,现在有5个场景,两位女士是跟婆婆的沟通,两位男士是跟老婆的沟通,刘扬龙是工作中跟甲方爸爸的沟通,这些都符合表达请求三步骤的应用边界。今天考虑时间有限,我们来选择其中一个来做具体讨论,最好是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可能会遇到的共性事件或者问题,这样后面的讨论大家都能够参与进来。大家可以商量下,选择哪一个呢?
学习者回复:选择跟老婆的沟通吧
拆书家反馈:那我们就选择跟老婆的沟通,跟老婆的沟通有两个场景,一个是没买西瓜被质问,另一个是阳台种花要浇水。
学习者回复:罗老师提的没买西瓜被质问吧
拆书家反馈:好的,现在大家确定以罗老师提出的没卖西瓜被老婆质问,向老婆发出请求的场景来做具体讨论。接下来我们要在这个事件中应用刚才学到的表达请求三个步骤,你们认为在应用过程中,哪个步骤会遇到卡点很难执行呢?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下
学习者提问:是老婆来表达西瓜没有到的请求还是老公来表达没买西瓜被质问的请求啊?
拆书家反馈:是老公来表达他忘了买西瓜,需要解释给老婆发出请求。
(重述并明确问题)
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我们现在确认了以罗老师的这个事件来进行后面的讨论,接下来我们要在这个事件中应用表达请求三个步骤,请大家想一想在实际应用中,哪一个步骤在执行的时候会遇到卡点?给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习者回复:女生组认为表达请求很难,男生组认为表达请求最难,其中一个男生认为表达需求也很难,因为他有不同的情景、情绪、时间。
拆书家反馈:现在大家有两个意见,一个是表达请求,一个是找出需求。大家可以继续想一想,你们在实践中是找需求更难还是表达请求更难?
学习者反馈(提出找需求难得男生):有时候我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请求,我考虑会去做,但是有时候我会去分析我不愿意去做。
拆书家反馈:就是你有需求,但是你内心是抗拒的。
学习者回复(另一个女生):如果你不愿意去做,那就不是你的需求。
拆书家反馈:需求跟任何人没关系,只跟自己内在的需求有关。比如说你就是不想做,不想做不是你的需求。比如说你跟媳妇发生争吵,你肯定是有需求的,你希望她开心对吧?但是一不小心惹她生气了,这是你不想看到的。就跟你不想去干一样,其实是你的想法,不是你的需求,你真是的需求其实不是这样的。明白了吗?
学习者反馈(提出找需求难得男生):嗯,明白了。
拆书家反馈:刚才四个同学提出表达请求最难,刘扬龙提出找出需求也难,经过解释他也觉得找出需求不算太难。我们就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表达请求最难,接下来我们将集中讨论表达请求,大家觉得可以吗?
学习者回复(全体):点头,可以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好,对于表达请求为什么难,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需要我们大家在现场讨论出来,因为我们学了这个方法是要去应用的,如果觉得有卡点解决了,那么在实践中就会变得容易点。
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为什么表达请求一步特别难?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有哪些?大家可以结合过往经验,尝试相互追问,尽量开放式提问,给大家2分钟时间深入的探讨一下。
学习者刘恋分享:请求超出别人能力或者没有达到共识,别人不知道怎么回应。关于具体的语言,我认为说到了,但是对方没有意识到这个点
拆书家反馈:好的,你的意思是提了请求但别人做不到;另一个是,我们认为表达清楚了,但是别人无法理解,是这样吧?
学习者刘恋回复:对的
拆书家提问:还有其他的吗?
学习者婵娟分享:第一步第二步都是跟自己相关,第三步需要他人参与,需要他人接受感到你的语言是愉快的,这个很难
拆书家反馈:好的,婵娟认为表达请求比较难,是因为需要双方参与,对吧?
学习者婵娟回复:对的
拆书家提问:男生组这边呢?
学习者罗老师分享:男生在无法预判对方接受的心理预期,对方会在什么条件能够接受自己的建议无法准确的判断,如果判断不准,对方会更加生气,如果判断准确,请求就能够达成。这个就是技巧,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单选题
拆书家反馈:好的,你是怕判断错了
学习者罗老师回复:是的,就是怕判断错了弄巧成拙
拆书家提问:男生组这边还有补充的吗?
学习者刘扬龙分享:我觉得表达请求会有噪音的干扰,对方正在气头上或情绪的干扰或者家人朋友的建议会影响他的决定,简单说就是她身边会有其他声音来左右她。
拆书家反馈:你是说你给她说了,她去跟其他人沟通后会改变想法?
学习者刘扬龙回复:是
拆书家反馈:好的,明白。现在经过你们充分的讨论,你们找到5个本质原因,我给大家回顾下:
第一个:请求内容超出对方能力范围外
第二个:我们认为自己表达清楚,对方没有理解
第三个:表达请求需要对方给出回应
第四个:对对方的心理预期预判可能出现偏差,弄巧成拙
第五个:对方的想法可能会受到他人干扰,可能跑偏
【3.明确问题的本质】
就刚刚大家讨论出的5个本质原因中,大家继续讨论,你认为最本质的是哪一个呢?就是说刚刚的5个原因中可能有的是关联或者包含的,那么这里面最本质的原因是哪一个呢?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下,给大家3分钟时间。
学习者刘恋和婵娟分享:第二个
学习者刘扬龙分享:第二个和第四个类似的
学习者罗老师分享:我认为第四个应该是单独的一个,预判出现偏差,对方能不能接受的问题
学习者刘恋和刘扬龙回复:我认为这两个比较接近,共识是基础,需要多轮沟通达成共识
拆书家反馈:这里给大家提示一下,发出请求是我们的事情,至于对方会怎么回应那是后面一步事情。你还没有踏出发出请求这一步,又怎么知道对方不会按照你的想法来呢?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不太愿意去表达,会先在心理想我说了她可能不会接受那按我就不说了。就是你都没说,怎么知道她不接受呢,也不会理解。就像刚才刘恋同学说的,共识确实需要多轮沟通,这本书是外国人写的,跟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中国人都比较腼腆含蓄点,习惯性的会多为别人考虑,还没有发出请求就在考虑对方可能不会接受,可能就因为这一点你就不会说了,最后的结果就达不到预期。所以对于预判,你先做到你该做的,再去看对方的反应?
拆书家提问:我刚才表达清楚了吗?罗老师你觉得呢?
学习者罗老师分享:对的,确实是你说的这样
拆书家反馈:好,现在大家一致认为第二个原因是最本质的,我们认为自己表达清楚,对方没有理解
学习者回复(全体):对的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表达请求执行难的最本质原因是我们认为自己表达清楚但对方没有理解,那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针对这个原因,如果要解决问题(就是怎么表达,能够让对方理解),有哪些可行的方案,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穷举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继续讨论,给大家2分钟时间,大家将你们讨论的可行的做法和思路写在纸上,稍后请小伙伴分享讨论的成果。
学习者刘恋建议:直接以刚才的案例,每个学习者的回复,看哪个回复是最容易理解的。
拆书家反馈:好的,这个建议算是一个方案,可以尝试下
拆书家提问:罗老师,你是这个故事的案主。你会怎么跟你老婆沟通呢,让她能理解呢?
学习者罗老师回复:我前面设定的情景是这样的,我老婆说:今天有西瓜吗?我给的回应是:我知道今天天热,你想吃西瓜,不好意思今天忘买了,吃点别的水果可以吗?
拆书家提问:请问在场的两位女生,当老公这样表达的时候,你能不能理解?
回复场景一:
学习者罗老师回复:我前面设定的情景是这样的,我老婆说:今天有西瓜吗?我给的回应是:我知道今天天热,你想吃西瓜,不好意思今天忘买了,吃点别的水果可以吗?
学习者婵娟回复:作为女生,我的感受就是我跟你说了的事情你没有做到,你没有重视我。
学习者罗老师回复:那我马上去买,不过要等半个小时,楼下的超市卖的有点贵。要不,你在吃点别的水果?
回复场景二:
学习者罗老师回复:我前面设定的情景是这样的,我老婆说:今天有西瓜吗?我给的回应是:我知道今天天热,你想吃西瓜,不好意思今天忘买了,吃点别的水果可以吗?
学习者刘恋回复:不行,我就要吃西瓜。别的水果买回来了吗?
学习者刘恋回复:听到你说没有买西瓜,我很伤心,我希望我说的话,你能放在心上,下次把西瓜买回来
学习者罗老师回复:好的,一定。
拆书家提问:女生,换位一下,如果你是老公,你会怎样去回应?
学习者婵娟回复:如果我是老公,我会先解决情绪在解决事情。我会这样说:本来今天给你买西瓜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因为工作什么事情给搞完了,我现在就去给你买,就是天气有点热我现在好热。可能这个时候老婆会让我歇一歇,后面再看情况,她的情绪被安抚下来,我再继续跟他提请求。
拆书家反馈:你的意思先安抚老婆情绪,等她情绪稳定后再按照罗老师的建议发出请求是吧?
学习者婵娟回复:是的,得看她后面的情况,我选择机会在跟她沟通。
拆书家反馈:好的,明白。现在请问大家,你们刚才讨论的方案这样去表达能否让罗老师的老婆理解呢?
学习者罗老师回复:我认为可以解决。
好的,我们这次微行动的学习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大家刚才想出了办法帮助罗老师去解决没有满足老婆需求时去提请求的情况,如果以后再次发生,罗老师可以借鉴今天大家讨论出来的成果,再跟媳妇去沟通。
【A2催化学习者应用:布置任务,找人分享】
为了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把握,现在我要布置一个任务给大家,请大家回去后完成。
大家今天回去后,一周内把今天学的表达请求的三个步骤介绍给你的家人或朋友,教会他们使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表达请求,看看用这个新的方法,是否能够解决他们发出请求后得不到回应的困惑,回头我会来跟踪这个事情。
【强有力的结语】
今天我们学习两个沟通方法
第一个方法:表达感受三步骤
(1)暂停,察觉情绪
(2)梳理事实及原因
(3)表达感受
第二个方法:表达请求三步骤
(1)找出需求
(2)表达感受
(3)表达请求
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已经逐步掌握这两个方法的应用技巧,希望大家能够在工作生活中经常应用,让彼此的沟通变得更加高效并不断收获结果。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