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石研,一个专职在线课程运营官,也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精进中的疗愈成长教练!
技能点:2个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逻辑关系,现场的2个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技能点:在FAB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Advantage优势】(用比较建立安全感)
与其他管理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所讲的第3选择的方法范围较广,不仅可以用到职场中、家庭中、校园中,还可涉及到国家大的体系遇到的法律、社会和全世界面临的难以解决的冲突中,成为一把可以解决难题的万能钥匙。
【Benefit利益、好处】(强调给学习者能带来什么帮助片段带来什么益处)
我们一般在遇到矛盾冲突时,本能的就是反驳压倒对方或者选择妥协退让,读这本书后会让你获得充满创造性和共赢的第3选择,在当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会将书中片段介绍的协同的四个步骤,成功运用到你最棘手的问题上,跨越了之前无法逾越的障碍,创造出一种新的局面—共赢,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拆页一【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RIA学习后,将过往遇到的矛盾冲突案例,能够转变思维,现场学会运用4步法达成共识。
现在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1:《第3选择》P155-156,下面我们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可以示意我一下。
选择书籍:《第3选择》第二章
【R阅读原文拆页】
技能点:所选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书籍。
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拆页1《第3选择》【页码】P17—18
音乐课
一位名叫娜迪亚的女士到学校接女儿放学,但女儿拎着小提琴走出学校时却在哭泣。8岁的小姑娘抽泣着对妈妈说,老师在班上取消音乐课了。整个晚上,身为小提琴家的娜迪亚越想越气,女儿脸上的失望令她难以入眠,她精心准备了一番说辞,希望能改变老师的主意。
不过到了早上,经过慎重考虑,娜迪亚改变了主意。她决定在发动攻击之前弄清学校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她在课前早早找到老师。"我女儿喜爱小提琴,"她说道,"我想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不能在学校练琴了。"令她惊讶的是,老师开始抱怨起来。"没有时间搞音乐了,"老师解释道,"我们必须把所有时间用在阅读和数学这类基础教育上。"这是政府下的命令。
有那么一瞬间娜迪亚想抨击政府,不过随后她说:"肯定有办法让孩子们同时学习音乐和基础课。"老师眨了眨眼睛,说:"当然,音乐包含数学思维。"娜迪亚的大脑开始飞速旋转。通过音乐教授基础课程怎么样?她盯着老师,两个人同时大笑起来,因为他们有了同样的想法。接下来一小时的思维奔涌简直不可思议。
技能点:加起来应涵盖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都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合实际的例子。
I便签:
what:
本能告诉我们:当遭到矛盾冲突时,我们要么对抗,要么逃避,拆而页中的故事则向我们展示了第3选择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遇到双方或多方意见不同时,寻求要么对抗,要么逃避这两种选择之外的第3选择,达成共赢的思维模式。
Why:
【为什么这么做】
我们惯常的两种思维或对抗或逃避,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很可能再次引发和激化矛盾,导致个人和组织的低效,而第3选择思维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达成共赢。
【意译案例】
原文故事涉及到了三方,政府、教师、妈妈娜迪亚,讲的是国外的故事,对我们来说不是很熟悉,接下来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
一个课程要结营,老板让我做个结营名单海报,我想着是喜庆的事情,就用了一个红色背景,做完了自己看着都觉得高兴,做完就发工作群里了,结果老板一看,让我按照结营PPT深蓝色的模板再做一版。我当时是有点受不了,心想这老板是怎么想的啊,要做一版黑乎乎的海报,一点也不喜庆,我都准备了一番说辞,想明天直接找老板理论去,希望能说服她。
后面我一想,也没必要因为这个小事搞得关系紧张不愉快,可能老板也有她的考虑和想法,毕竟PPT模板是她找的,我就按照老板的要求又做了一版,找到老板,把两个版本海报都发给老板。然后询问倾听她的意见:你觉得哪个好看?并追问:为什么一定要做一版深色背景的海报呢?老板说:这样和课件背景颜色是一致的。
我找到负责开营主持的老师,把两个版本的海报发给她看, “我觉得红色的好看,你觉得哪个海报好看?”她也说:”我也觉得红色版的好看、喜庆!为什么要再做一版呢?“。“老板非让做这个深色版的,说和课件是一个色系 ,我这辛苦做好的,不是白做了啊。”有那么一瞬间我真想吐槽老板,但主持老师和我说,“肯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转念一想说:“看看能不能都用呢?”我说,她笑着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两人一起大笑起来,因为我们有了同样的想法。
两个案例就是用了第3选择思维4步法进行思考最后达成共识。
我们一起看看第3选择思维4步法是什么样的:
1、看见自己—审视自我:
了解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之前先问问自己的动机和内心想法,问问自己,我的内心想法是什么?故事里面我的想法是结营是喜庆的事情,所以海报选用了红色背景。
2、我看到你—接纳肯定:
接纳对方的不同:平等的接受对方及对方不同的想法。肯定或赞美对方的想法,积极关注。比如说:“你的意见虽然和我不一样,但是很棒,我想好好听听。”案例里面我虽然一开始不愿意按照老板的要求再做一版,后面我考虑到老板可能有她自己的考虑和想法毕竟模板是她找的。于是按照老板的想法又做了一版。
3、我找到你—聆听理解:
1)主动找到对方,看着对方的眼睛,专注倾听对方,了解他的想法。我拿着两个版本的海报找到老板,都发给她,倾听她的想法和意见。
2)追问,了解和确认他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我发给老板两个版本海报,并追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做一版深色背景的海报呢?负责开营主持的老师又追问了我一次:为什么要再做一版?通过追问我确认了老板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这样海报和课件是一个色系。
4、我和你协同—达成共识:
积极主动思考,放下对立和评判,达成共识。比如说:我们可以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案例中我和老师积极主动思考,我放下对老板的对立不满的情绪,和老师一起达成共识,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到现在只是侧重于达成共识,并没有进行实践,按照具体的步骤来找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后面第2个拆页会详细讲这块内容。
【预防异议】那最后做出的选择看起来和一方的意愿一致是第3选择吗?
拆页中案例的第3选择是一个全新的选择,实际工作生活中,第3选择也可能不是全新的选择,看起来和一方的意愿一致,但其实是只要一方积极主动邀请另一方,双方一起参与协商,达成共识,平等沟通,从而做出的选择,而不是一方迫于另一方的权威和压力妥协服从了另一方的意愿,这样的事例也属于第3选择。
技能点:【A1】技能点环节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且加工出假如再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无需分组,在会议软件主界面演练)
【A1】显像提问(激活经验) 4分钟
【现场指令】今天人不多,我们就自成一组分享就行。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两三个月,你有没有遇到非此即彼、非妥协即反抗的矛盾冲突的情况呢?比如,生活中,孩子到底是父母带还是自己带?工作中,选择方案A还是方案B?同事和你的意见不一致有矛盾怎么办?
如果再遇到类似事件,我们可以如何运用第3选择思维4步法,并思考如何去做?
请大家先在小组分享自己的案例,3分钟后我们邀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陈陈:前两天做运营方案,一次次改版,在改版过程中和同事观点有分歧,矛盾冲突仅限于工作上,她觉得我应该听她的,我不理解的话,我是没法听她的,有点据理力争。
【如何去做】:
1. 看见自己——审视自我
明确我自己的想法是拿出一个最佳方案。
2. 我看见你——接纳肯定
对方的意见和我得不一样,我先接纳她的方案和我的不同。
3. 我找到你——聆听理解
主动找她,倾听她的想法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她肯定不是针对我而提出不同的意见。
4. 我和你协同——达成共识
我们达成共识,都是为了拿出更好的方案。
拆书家反馈:和同事的观点意见不同在工作中经常发生,我们习惯性的都想要去说服对方,最后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而运用第3选择4步骤进行思考后,就会及时摆正我们的心态,调整思路,放下对彼此的评判,更中正更平等更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先明确自己的想法,再接纳对方的不同,愿意主动倾听理解对方的想法及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快的达成共识,有效的规避冲突矛盾。
雪景:单位工作的事情,领导下了个任务,和几个同事一起推进工作,每个人有自己的分工和责任划分,每个人都是和自己的责任相规避的,最后谈的不好。领导就让每个人说自己的想法,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解决。
我听完了今天的讲解,我感受到我们习惯于从自身角度先思考,所以会有很多冲突矛盾,而应该站在整体的大局出发去思考,放下各自的评判,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拆书家反馈:雪景的这个案例也是工作中的场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意识到平时大家都习惯于从自身角度先思考,而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单一的思考角度和立场是无法看到整个事情的全貌的,也无法进行全局的思考,第3选择4步骤则让我们可以从自身、对方和全局各个维度更全面的思考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拆页二【学习目标】
当我们遇到冲突矛盾的场景想要寻求协同达成共赢,可以运用拆页二中的协同过程4步骤,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为场景案例现场创造性地找到解决方案。
拆页一是遇到双方或多方意见不同时如何运用4步骤达成共识,拆页二是遇到矛盾冲突,运用协同4步法,从而达成共赢,更好的解决问题,拆页一和拆页二是逻辑递进关系。
现在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2:《第3选择》P56,下面我们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一页可以示意我一下。
选择书籍:《第3选择》第二章
【R阅读原文拆页】
技能点:所选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书籍。
【R】所选拆页,包括How的内容;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主题【页码】P122-123
图2-13协同的四个步骤
这一过程有助于你发挥协同原则的效力。(1)表明寻找第3选择的意愿;(2)界定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3)寻找解决方案;(4)达成协同。
协同的四个步骤
1.我问你:"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一革命性的问题可以缓解对方的防御心理,因为我并没有要求你放弃你的想法,完全没有。我只不过在问,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种比你我的想法更好的第3选择。这是一个思维上的实验,仅此而已。
2.接下来我问你:"更好'是什么样子的?"问话的目的是明确需要做的工作,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成功标准—一个高于我们原有需求的标准。
3.一旦明确了成功的标准,我们便要开始试验可能满足标准的解决方案。我们建立模型、集思广益、逆向思考,暂时不做任何判断。接下来我会介绍几种试验方法,但是一切协同都有赖于我们对各种自身的极端可能性进行的试验。
4.群情振奋时,我们便知道协同已经达成。犹疑与冲突不复存在。我们不断努力,直至体验到那种代表着成功的第3选择的创造性活力的爆发。协同出现的时候,我们绝对会知道。
有许多专家精于"冲突消解"。但是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冲突消解往往意味着议定一个停止冲突却不带来新突破的低水平和解。第3选择不只是停战也议,也不只是妥协﹣﹣它关乎建立一个比"一方"或"另一方"更好的崭新的实。它既不是第1选择,也不是第2选择,而是第3选择。
让我们深入探讨协同的几个步骤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进行的。
I便签:
what:
协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思维共创,找到共赢方案的过程,拆页中就是通过一个协同讨论会,运用了协同过程的4个步骤,最终创造性地找到第3选择解决方法。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常情况下我们找解决方案一般不是拍脑袋想就是苦思冥想,但是经过实践后发现这样的做法,其实非常冒险,并不是科学有效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也不利于激发个人和组织的效能。
【反例】
我们团队以前在想销售方案时,经常是一时兴起,你一嘴我一嘴,也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到最后基本还是老板拍板,我们执行,如果效果好,那是领导英明决策,如果效果不好,那也和我们没啥关系,会议没什么实质性的成效,工作也提不起积极性来。
【步骤讲解】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找到富有成效的、最佳的销售方案呢?
拆页中的故事就是运用了协同过程的4个步骤采用第3选择,不仅了做出了差异化,还能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协同过程4步法。
协同过程可通过以下4个步骤来实现:
1、询问—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真诚找到对方,询问对方的想法和意愿,向对方发出协同的邀请。
2、标准—界定标准:
一方面找出对各方而言,一个成功的解决方案应包含哪些因素?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是什么呢?列出各自满意的标准或目标,超越公平,真正达到协同。
3、创造—开启创造
结合双方想达到的目标及需求找对应的突破口,使双方都满意。一起建立模型、改弦更张,逆向思考,头脑风暴等,创造出一个或几个双赢方案。
4、协同—解决问题
找出双赢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后,解决问题,实施。
【反例变正例】
学完了协同4步法,我在我们团队中尝试进行了运用。
1. 先是将会议变成协同共创会议,向伙伴们发起邀请:愿不愿意一起参与进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伙伴们一般都是乐于参与其中,也感受到了平等和信任。
2. 各自表达,列出一个成功的销售方案的标准和目标是什么?
起到很好的销售推广的效果,又不会太低的压缩价位,影响成本和利润。
3. 我们一起用头脑风暴、逆向思考、学习模型、换位思考等方法,创造出了很多方案:拼团团购、套餐组合销售、优惠劵抵用、早鸟优惠价等。
4. 结合平台的实际情况和客户群体情况,选出了适合这段时间最佳方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预防异议】
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日常都是按照习惯性思维反应,每次都要先想想这四步骤,太麻烦了吧。
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习惯性思维,永远进步不了,思维还是会受到局限,最终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有可能还得返工,或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其实我们只需要刻意练习,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就可以突破思维的局限性,更好地达成共识,进一步寻求第3选择。
【where适用边界】
协同4步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比如自上而下推行新政策、自下而上收集新的想法方案,只要是遇到问题,需要找到最优解,达到共赢时,都可以按照协同4步法的路径,找到更科学、富有成效、更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当然一开始如果对方并没有协同的意愿,那就另当别论了。
A3【促动参与】
技能点: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无需分组,在主界面演练扮演)
指令:
1、刚才我们学习了协同4步骤,现在请大家进行一次现场角色扮演,假设我们现在处于这样的场景下:
【场景设计】
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回归职场的你,作为中层管理者,领导也比较器重,你的自我要求也很高,工作积极高效。家庭中,你也兼顾得很好,工作再累孩子也尽量自己照顾,毕竟孩子还小,你觉得需要更多妈妈的陪伴和照顾,也不放心老人喂养,婆婆年纪大了,平时就是你的母亲帮忙搭把手。而最近你却遇到了一个难题:这周日要出差,公司组织培训学习,周二回来,培训内容关系到你未来的职业发展,而你的母亲不愿意让你出差,觉得孩子还不满1岁,很需要你的照顾和喂养,一时间你犯了难:工作也需要你去,孩子也需要你带,怎么办?
大家两两可以有一位伙伴扮演这个职场女性,一位伙伴扮演母亲,就这个事情开启一段对话,运用协同4步法,找出第3选择解决方案。咱们先小组内讨论一下,3分钟后邀请两位伙伴进行角色扮演展示。
【小组讨论】
杜月萍(女儿):妈妈,你看我下周需要出差几天,我作为负责人需要出去几天,一直是我经手的,你看孩子这块你能受累给帮忙看看吗?
京京(母亲):孩子太小了,孩子还没断奶呢,晚上也闹,怎么办啊?
杜:妈,看看咱们能不能一起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京:行啊,那孩子怎么弄?
杜:你看我呢必须去出差,孩子也需要喂奶照顾,那需要给你找个帮手吗?帮着你一起带孩子?
京:主要是晚上难照顾,我倒是想了个办法:能不能我和孩子跟着你一起去呢?这样你们开完会晚上你还可以照顾孩子,白天我帮你看着。
杜:妈,这个办法太好了,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京:可以在你们开会附近找个酒店就行,白天我带孩子还能出去走走。
杜:妈,太谢谢你了!
拆书家反馈:首先非常感谢两位伙伴的参与,特别投入,场景呈现得很真实!像这样的场景相信对于职场女性还是很常见的,两位伙伴的扮演呈现出了一位积极主动寻求更好办法的女儿还有她非常智慧、善解人意的母亲,运用协同4步法,让双方都放下了对立的情绪,转为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首先由女儿主动向母亲发出协同邀请,双方达成协同意愿后,说出了对双方都满意的标准:既能参加会议,又能照顾好孩子,女儿和母亲进行头脑风暴,一共想出2个解决方案,女儿的方案是给母亲找个帮手,帮忙一起带孩子,母亲想到更好的一个方法:带着自己和孩子一起去,最后选择了母亲这个两全的第3选择,皆大欢喜!
A2【催化作用】
技能点:使用【A2】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提问设计】
想象一下,在未来一个月,你可能会遇到哪些矛盾冲突的场景?忙工作事业还是陪伴孩子?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还是服从公司的规定?生活中孩子的学习教育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请大家思考并想出具体情境后),加工一个具体例子,说明今后你在该情境下如何运用协同4步法进行思考,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请伙伴们思考2分钟,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情境或场景】:
京京: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孩子想看手机玩游戏,家长不愿意孩子看手机影响学习。
询问:愿不愿意和我一起想更好的办法?
标准:你又可以看手机又不影响学习?你如何考虑自己学习的问题?
创造:有哪些方法可以思考?如:孩子完成作业后,自己规定一天看多长时间手机,或者把学习变成游戏一样,完成一阶段,玩多长时间游戏,再完成一阶段,可以加长5分钟游戏时间,或者家长和孩子进行更好的高质量陪伴,共同完成一件特别的事情,找到比玩游戏更好的事情,
协同:最后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一起实施。
雪景:男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观点和家人不同
家人觉得到年龄就要去上幼儿园,早早去幼儿园和其他同伴一起玩,感受集体社交能力,我自己的想法是觉得男孩子晚半年再上,年龄成熟了再去上,怕孩子受伤害,放不下。
我自己思考了一下我的想法是从自身考虑出发,是我自己的担忧和顾虑。我看到家人他们的想法也有他们的原因,老公在早教中心给孩子做了专业测试,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都是完全可以适应幼儿园的。我需要和家人进行沟通,大家一起说说自己的想法意见,标准就是: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想到的办法可以有:去那种幼小衔接班或者去家校联合的幼儿园适应一段时间,先上一周这样的,有一个过度,如果孩子觉得上幼儿园很开心,就可以放心的送他去上幼儿园。最终找到这样一个协同的解决方案。
拆书家反馈:非常感谢京京带来的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关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相信这是让很多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我们用协同4步法,让原本处于地位不对等的父母和孩子,有了平等对话的机会,让父母更能倾听理解孩子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及需求,一起梳理出了很多创造性的解决方法。雪景的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也通过协同4步法的思考,更加理解家人和自己不同的想法,最后有了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结尾时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语。
【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会运用第3选择思维进行思考,达成共识。二是运用协同4步法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实现共赢。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矛盾冲突,经常会陷入二选一的困局,难道问题真的就无解了吗?正如《第3选择》这本书的名字一样,突破思维困局,我们还可以有第3选择!有更多的可能性!德国诗人黑塞说过:有一千种可能性等着我们!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的TF2-4拆书过级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陪伴与聆听,祝大家生活工作顺利,谢谢!(时间71分钟)
技能点:线上整个拆书时长在60-75分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