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拆书技能点1:拆书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拆书技能点10: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拆书技能点11:结尾时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语。
拆书技能点12:线上练级不观察两个拆页的分布时间,只要总时长没有超过75分钟即可。(听录音不完整,或者没有在60-75分钟的时间,前后1-2分钟内合格,超过不合格。)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京京。欢迎大家来参加我TF2-4拆书晋级。接下来我大概会用6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带领大家完成两篇拆页的拆解。
首先还是用三个标签做下自我介绍。
用亮点原则搞定两个男孩的全职妈妈、语音写作践行者、终身学习者。
今天我们线上人不多,就不分组了,在后续的分享和场景演练环节我们自成一组。
拆书技能点2: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拆书技能点5:在FAB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今天的两个拆页片段都来自《非暴力沟通》,接下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F 特征】: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一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倾听、理解和由衷的互助。
【A 优势】:
本书豆瓣评分高达8.4分,在咱们拆书帮目前有726篇拆书实录,位居榜首,足见它的受欢迎程度。与同类的沟通书籍相比,本书给出了具体实操落地的沟通方法和步骤,还给出了大量的案例和练习,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B 利益】:
生活中您如果留意或用心体会过我们的谈话方式,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等等,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大。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却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非暴力沟通》,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获知跟他人进行非暴力沟通的方法,从而打造一份和谐的人际关系。
B2:
当他人的行为不满足我们的期待时,你是否也常无意识的使用暴力的沟通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指责、说教等,最后导致不仅问题没有解决,还破坏了双方的关系?今天第一个拆页片段非暴力沟通四要素,可以帮助我们告别以往条件反射式地反应,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提出请求后,第二个拆页片段请求反馈,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对方是否清晰get到我们所传达的意思,不清晰时,及时补充、纠偏,让我们的沟通更高效。
拆书技能点4:2个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逻辑关系,现场的2个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开始拆页一的学习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拆页一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正确地表达自我,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并在现场应用一次。
拆书技能点2: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拆书技能点3: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下面我们阅读一下第一个原文片段,比较短我给大家来读一下。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第一章 P6)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
拆书技能点6:2个拆页的【I】,加起来应涵盖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我看到大家基本看完了,下面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
这个片段主要讲了非暴力沟通模式的4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是贯穿于整本书的核心观点。本书所有的方法都是围绕着这四个要素而展开的。
why:
(通常做法):在日常的交谈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就会对此进行道德评判“你太自私了”“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拧了”。对别人的要求也往往暗含着威胁,“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沟通中,我们使用的语言常常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指责、嘲讽、否定以及说教等等。
(通常做法的坏处):这类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马歇尔称之为“异化的沟通方式”,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敌视、产生隔阂。
【反面例子】
就拿上周日的一件事来说,我突然想到我妈的药是不是吃完了,又该拿药了,于是我给她打电话,当我听到她跟我讲“我已经好了,不用再吃药了”,我猜到她又一次自己私自停药了,向她确认后,我特别生气说“你怎么又私自停药了,上一次停药的教训忘了吗?自己的身体不知道爱惜吗?不是你感觉好了病就好了的,需要医院检查结果....”我在电话这头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我妈在电话那头一直不吭声,后面没等我说我她就说了一声“哦,知道了”就给我挂了电话....整个电话过程,我使用了指责、说教等暴力式的语言,导致双方都有情绪,问题也没有解决。
那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呢?来看一下具体的行动步骤:
how:(细化行动步骤)
一、讲观察。描述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触碰到的客观事实。
因为我们在表达时常会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所以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下区分。
观察是不添加任何感情色彩,最好是具体的、可量化的事实。这样更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为彼此有效沟通建立信任的基础。
评论是指观察所触发的想法和解读,是我们主观的评价。评论会使对方倾向于听到批评,产生逆反心理并反驳我们。
比如:“我儿子经常不刷牙”这是评论,一周6天不刷牙是经常?还是一周3天不刷牙是经常?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那观察应该怎么说呢:“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
像是“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样的词语会混淆观察和评论,大家使用时要引起注意。
再比如片段中的例子中,如果妈妈说“菲利克斯,我看到你把袜子乱扔”,似乎这样的表达有“我看到...”、没有“总是”等词语,但“乱扔”这个词依然是我们的主观评论。片段中怎么表达的观察呢:“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
大家仔细体会一下这两者的区别。
二、谈感受。
基于我们的观察,触发到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情绪和感受是怎样的呢?
比如:害怕、担心、焦虑、着急、紧张、沮丧、不耐烦、兴奋、愉快、温暖、放心...
三、说需要。
清楚地说出自己内心到底是什么需要,导致自己产生了那样的感受。
他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也就是说:我们内心会出现种种情绪感受,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内心深处有某种需要没有被满足。
1、生理层面的需要,比如:衣食住行、空气、食物、水、健康(比如运动、休息、免于病毒细菌等的伤害)等;
2、内在精神层面的需要,比如:爱、尊重、支持、关心、信任、认可、肯定、接纳、成长、倾听、自我价值等等;
比如,我感到着急,是因为我需要好好休息;我感到恐惧,是因为我需要足够的安全感;我感到愤怒,是因为我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四、提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的具体的事情。
这里有3点需要注意:
1、明确具体。具体到可以做的某一件事,越具体越好。
比如“我希望你关心我”,具体吗?什么才叫关心?做好吃的饭?还是买好看的衣服?
“我希望你这周末能去参加我学校的家长会。”这是具体的请求。
“我希望你能尊重我的隐私”,这个也不具体,“请你进门之前先敲门”
讲的很模糊,对方就会懵,所以我们提出的请求一定是希望这个人采取的具体的行为动作。
2、正面表达。
告诉对方要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
比如我们常说的“你能不能不要玩手机了”,不玩手机,可不可以看电视?可不可以出去逛街?
“请你现在放下手机,走到窗口休息一下眼睛”这是正确的请求。
3、提请求不等于强人所难。
请求是在尊重和倾听的基础上提出的。强人所难是命令和威胁。
“下次考试必须考第一,不然别回家”这是强人所难。
“我希望你把玩游戏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这是请求。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4要素,总结起来就是:讲观察+谈感受+说需要+提请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看到/听到......我感到......因为我需要/看重......我希望......”
【将反面例子转变为正面例子】
那回到刚才我的那个案例,使用这四个要素怎么表达呢?
妈妈,当我听到你说已经不继续吃药了的时候(观察),我内心感到很着急、很恐慌(感受),我需要你身体健康,这样会让我有安全感(需要),请你按医嘱吃药,并在剩下一周药量时告诉我,我给你买药好吗?(请求)
(这么做的好处)
可以看到前后两种表达方式,很明显后一种更有助于达成有效沟通。
当我使用4要素进行表达时,我了解到让自己感受不好的原因其实源于自身,是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才有了着急、恐慌的感受时,就不再指责对方,也不再被负面情绪所困,开始关注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并表达自己的需要,这样不仅充分的表达了自己,也让妈妈了解到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她就更有可能做出积极回应。
where:
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被称为“爱的语言”,无论自我对话、与人交谈,还是小组讨论,非暴力沟通都能使我们心存爱意。因此,它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外交和商业谈判、甚至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
拆书技能点7:使用【A1】技能点的环节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且加工出假如再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
拆书技能点10: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AI】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下面进入小组分享环节,因为今天的人数不多,我们就不分组了,自成一组讨论分享就可以。
刚才我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为了促使大家更好的理解与应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去的一周或一个月内,引发了你愤怒、伤心、着急等负面情绪后使用了暴力沟通的经历。
比如:
放假在家的孩子一上午都在玩手机,你提醒了好几遍他都无动于衷。
晚上加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发现厨房里摆满了脏盘子和残羹剩饭,而老公还在打游戏。
工作中同事的不配合,交代给下属的工作任务多次没有按时完成。
接下来,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分享,当时是什么时间,和谁,因为什么事情引发了你的负面情绪,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2分钟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雪景:我想到了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昨天我老公生病了,最近咱们这边一直在下雨,他可能比较上火,然后扁桃体发炎,上火之后,今天上午他们就开始在屋里吹空调,我就觉得很不舒服,我就说“你现在生病了,生病的原因是因为你身体有火,有火之后会造成出现炎症,出现炎症之后,才造成你现在身体就开始身体各种不舒服,你本身身体有火,是需要把火给逼出来的,你现在又要开空调,那你什么时候才能好啊...”就开始一顿跟他输出这个,批判他。最后人家来了一句我热,我说“即使热也不能开空调的”然后又给他讲了很多道理
拆书家回应:那其实你是使用了说教的方式,对吧?
雪景:对,然后我老公开始说,那我去那屋吧,他就走了,走了之后,确实听话了,直接在外面开着窗户,他也没再吹空调。只是我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生病的时候旁边的人一直哇哇跟我讲、说教,好像训小孩儿一样,可能我也会心烦。
拆书家:感谢雪景,一会儿咱们再来分享正确的做法。还有人想起这样的经历吗?新来的小伙伴?
dyp:我想到孩子玩手机,本来假期就有作业,每天都需要做的,但有时候他睡醒后就开始玩手机,我就过去提醒他,“你睡醒后允许你看手机,看一会儿,你看五分钟吧,五分钟后把手机拿出来,上午这么好的时间,该学习学习一会儿”他点点头说行,但等过了五分钟,甚至10分钟了,他还在玩手机呢,提醒好几遍,他就不放下,然后我就过去强制性的把手机拿走了,现在是拿走,以前就是给他摔手机,说好几遍不听就特气愤,孩子爸爸也是,有时候就强制的夺走藏起来了,
拆书家: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使用了暴力的方式,开始夺走了...
Dyp:对,就说“你怎么总是这样啊,你什么时候把自己作业安排好啊,你怎么老是看手机啊...”
拆书家:嗯,有说教,又有指责,还动手抢了,感谢玉萍这么真诚的分享。
【AI+】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我们刚刚都想到了过去一个不是很美好的沟通经历,现在假设时光能够倒流,我们又回到了过去的那个场景当中,你会如何应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表达呢?
给大家一分钟的思考时间,一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Dyp:大宝,我看到你从早上叫你起来7点半叫你起来的,说好的看五分钟,可是现在已经7点40了,10分钟已经过去了,说好的你没有遵守,我感到很着急,很失望、很生气,因为我看中规则,作为家长我有责任为你的成长负责,我希望你遵守约定,到约定时间就把手机放下,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手机时间。
拆书家回应或反馈:
感谢玉萍的分享,先表达了自己的观察:约定好看五分钟手机,看到你从7点半起来就看手机.看到了7点40,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我感到很着急,并挖掘出自己内心的需要看中规则,有责任为孩子的成长负责,最后表达出自己的请求:请孩子遵守约定,到约定时间就把手机放下。基本上把这四个要素都说到了。给你点赞
雪景,可以来尝试一下吗?
雪景:老公我看到你开着空调是25度,风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凉的,当我看到你在吹空调,躺在空调底下,我感到很着急,因为我想让你的身体快点好起来,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出去玩,现在你能不能把空调关掉,多喝点水,把药吃了。
拆书家回应或反馈:
感谢雪景,把这4个要素运用的非常到位!
拆页1到拆页2过渡
刚刚我们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通过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以及自己感受背后未被满足的需要,最后告知对方,我们期待他采取的具体行动。
但有时提出请求后,对方的理解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最终还是导致沟通不顺畅,怎么办呢?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今天的第二个拆页:请求反馈。两个片段是先后关系。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真诚表达自己,并提出请求后,再通过请求反馈四步法确保对方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真正达到有效沟通。
拆页2学习目标:
学习之前依然先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拆页2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无法确定自己传达的信息是否被正确理解时,运用“请求反馈四步法”向对方确认,以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并在后面的场景演练中应用一次,同时找到未来的具体应用场景。
拆书技能点2: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拆书技能点3: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下面给到大家1分钟的时间,阅读你手中第二个原文的片段。阅读完毕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请求反馈(第六章 P70-P71)
例如,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说:“托尼,今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到你的作业本。我想知道,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放学时,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托尼咕噜了一句:“好,知道了。“然后,他就转过身去,准备离开了。老师站在那里,不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她叫住他:“麻烦你说一遍我刚才请你做的事情好吗?”托尼回答说:“放学后,我没法看足球赛了,因为你要把我留下来做作业。”老师发现托尼并没有听明白她的意思,她准备作出解释。这时,她很注意她的方式。
像“你没有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因为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第一次请求他人给我们这样的反馈时,我们也许会有点不自然。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提出这种请求。在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时,我常听到人们表达保留意见。他们担心,有的人也许会说“难道我是聋子?”或者“不要在我这里卖弄你的沟通技巧”。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我们可以先解释我们的目的——我们是为了了解我们是否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然而,如果对方说“我已经明白了,我没有那么蠢!”那么,我们可以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表达对他的尊重及我们的需要。
拆书技能点6:2个拆页的【I】,加起来应涵盖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我看到大家基本看完了,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
这个片段主要给我们讲了,在沟通中,当我们无法确定对方接收到的信息与我们的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时,我们就需要主动向对方请求反馈,从而达成有效沟通。
【意译案例】
片段给出的是一个发生在国外的学校的案例,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再来举一个工作当中常见的案例。
一位部门经理对他的下属说:“小丁,刚才在看完你的工作总结时,发现你这个季度的业绩明显下滑了呀,你来我办公室一趟,看看是什么原因。”小丁脸一沉,叹了口气说:“好,马上来。”经理回到办公室后,回想小丁刚刚的表情,觉得小丁应该是误会了他的意思。于是,等小丁到了办公室后,对他说:“我想确认一下我刚刚是否表达清楚了,所以请你重复一下我刚刚的意思好吗?”小丁回答说:“我这个季度的业绩非常差,肯定又要挨您批了。”经理发现小丁并没有听明白他的真正意思,他准备做出解释。这时他很注意他的方式。
像“你没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回让小丁觉得经理在批评他。因为小丁很坦率地作出了反馈,这位经理先向小丁表达了他的谢意。他说:“谢谢你给我的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请你来我办公室并不是为了批评你,而是想和你一起分析一下业绩下滑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
why: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沟通交流中,我们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通常很少会向他人请求反馈,以至于对方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我们也不知道,最后导致对方所做的偏离我们想要的结果时,我们又去指责对方。
也可能我们向对方请求了反馈,但可能是这样说的,比如“你听明白了吗?”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非是说“我说明白了吗/我表达清楚了吗”,前者责任指向对方,后者责任指向自己;又或者在表达时语气或态度不合适,让对方觉得“我傻呀我能听不懂”而不愿意配合反馈;也可能在发现对方理解有偏差时,说“你没有听明白”“你理解错了”,让对方觉得你在批评他,而导致对方不愿配合反馈。
因此,为避免误会和低效率沟通,正确的请求反馈至关重要。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做法。根据原文片段我提炼出了4个步骤。
how:
一、解释目的
为避免引起误会,在请求反馈之前,我们先解释我们请求反馈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对方是否真得明白了我们的意思,而不是对对方不信任或是卖弄沟通技巧。
可以说“我想知道我是否表达清楚了/我想确认下我是否说明白了”
二、请求复述
请求对方复述我们的意思,我们可以说:“麻烦您说一遍我刚才请你做的事情,好吗?”“能不能麻烦您重复一下我刚刚表达的意思?
三、表达谢意
认真倾听对方给出具体反馈后,对对方能够做出反馈,真诚表达我们的谢意,如原文中“谢谢你给我的反馈”。
四、补充或纠偏
当发现对方反馈的意思与我们的意思有偏差时,就需要重新解释或做出适当的补充说明。
我们可以说;“我想我说的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
可以看到这样的话术,是把没有说明白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非指责对方“你是怎么听的?”“你没听明白”“你听错了”。
注意:当通过对方的复述我们发现双方的理解一致,那只需要前3步就可以,“谢谢你给我的反馈,看到我们的理解一致,我就放心了”。
另外,这几个步骤的先后顺序也不需严格遵守,如果对方很主动的给了反馈,只需表达谢意就好,如反馈存在偏差就补充或纠偏,我们在运用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预防异议:
听完后可能你会觉得请求他人给我们这样的反馈,会不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能力被质疑,而遭到对方的反击?
这个我们在具体做法的第一步就已经讲明了,先来解释目的,我们只是希望双方理解一致,只是为了促成双方的有效沟通。表达时大家注意语气和措辞委婉一些,相信对方明白我们真正的意图时会放下内心的戒备。当然也可能有对方不愿反馈的情况,这时我们就先去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我们无法确定对方是否真正明白我们意思的所有沟通中。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同事之间的沟通等等,尤其适用于工作会议、集体讨论等沟通信息很重要,需要对方完全理解接下来如何采取行动的沟通场景。
如果我们请求反馈的对方是长辈、上级领导更要注意我们表达的方式,或者根据具体情况我们主动将信息再反馈重述一遍,让对方进一步确认。
当对方情绪不好时,就先不要急于请求反馈了。
拆书技能点9: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拆书技能点10: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A3 场景演练】
我们刚刚学习了请求反馈4步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学到的技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我们将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设计】
明天你要外出学习一天,今天下午的火车票,孩子只能交由平时不怎么管孩子的爸爸来带。出门前你再次告知爸爸,晚上陪孩子早点完成古诗背诵,并钉钉打卡,最晚10点前就让孩子洗漱睡觉,以防第二天起不来耽误第二天上课,孩子明天早上8点半到12点有一上午的编程暑期集训,下午2点-3点有书法班,上完课带孩子户外玩一会儿休息下眼睛,再带孩子去看电影《长安三万里》,之前跟孩子早已约好的。
爸爸坐在电脑桌前,应付着说“行了,行了,知道了,不就是今天晚上给孩子钉钉打卡,明天上午8点半编程课,下午2点上书法班,完后再看个电影吗,多大点事儿,别唠叨了,快走吧,一会儿赶不上火车了。”说完,爸爸就又扭头看电脑了,看到爸爸这个反馈,你还是有点不放心,决定用“请求反馈”三步法来确认爸爸是否接收到了全部信息。
【指令】
各位小伙伴,场景我都讲清楚了吗?
1)接下来,请大家按照开场时候的分组,两两进行组内角色扮演,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爸爸,妈妈应用“请求反馈”4步法请爸爸进行反馈。
提醒一下:为了应用全这三个步骤,演练时爸爸最好没有接收了全部信息,妈妈对细节部分进行补充。演练过程中双方的互动要是积极正面的。
2)我们先思考两分钟,一会儿,我会邀请小伙伴来做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人:dyp,姗姗
分享内容:
妈妈(dyp):孩子他爸,明天我要出差了,孩子得交给你了,我今天下午得走,我今天下午的火车,孩子的事儿我再嘱咐嘱咐你,今天晚上让孩子早点洗洗就睡,因为他明天一早的课,晚上了你让孩子把古诗背了,在钉钉上打了卡,尽量10点前就睡,因为他明天8点半的课,一上午的编程课,挺废脑子的,下午2点到3点还有书法班,课程挺紧张的,下午上完了课,你就带孩子在户外玩一会儿,让他眼睛放松一下,再带他去看《长安三万里》的电影,听着了吗?我看你在那一直看着电脑,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你,看我都说明白了不
爸爸(姗姗):好好好,知道了,不就晚上背个诗,早点睡觉,明天上午上编程课,知道了,别唠叨了,早点走吧,一会儿赶不上火车了,
妈妈(dyp):看来你还是听到了,还行,重点都把握住了,谢谢老公这么配合的给我反馈,但我还是想补充一下,强调一下,务必保证孩子10点之前就睡了觉,因为第二天课程安排的比较紧,睡早了你早上也好弄他,古诗背诵钉钉上打卡,让他户外玩会儿再带他去看电影哈。
爸爸(姗姗):好,知道了
拆书家回应或反馈:
非常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精彩演练,看来大家都学会了如何正确请求反馈。
我们大家都知道成年人的学习目的是能够学为己用,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如何用“请求反馈五步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将要发生的问题。
拆书技能点8:使用【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拆书技能点10: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分步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下面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个月内的工作或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遇到请对方反馈的情况呢?
比如:工作中和下属布置工作任务、跟同事做工作交接、临时出差时请家人照顾孩子、给孩子沟通作业情况等等。
【指令】
请伙伴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自己未来可能会需要请对方进行反馈的具体场景,并把把你设想到的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关键的场景内容写在便签纸上。待会儿请1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注意只是讨论场景,下一个环节再进行应用的讨论。
给大家2分钟时间,一会儿请伙伴分享。
拆书家:雪景,你有联想到未来请求反馈的场景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
雪景:我想到的是一个工作当中的情况,我在机关里是负责财务工作的,财务工作往往有的时候需要跟下面很多的车间和部门去沟通下一步的,因为马上我们要采用财务共享化,财务共享化的话这时候跟以前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标准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候我一方面在未来跟他们沟通的时候,因为他们不太了解财务共享化是什么,所以我需要把财务共享化,财务流程,标准和要求,给他们罗列出来,他们才会按照这个来执行,但是当你在过程中,肯定免不了需要去做沟通的,那你在沟通过程中,有哪些就算你看到了纸质版的东西,因为财务还是比较专业化的,有些专业术语、专业要求对面的人是不太能够理解的,需要在沟通中跟他详细的去分析,但对方了解的跟你想表达的不一样,这时候也可能有误解的地方存在,我在想下一步如何细化这部分的工作。
拆书家回应或反馈:
谢谢雪景的分享,想到了一个工作当中的需要请求反馈的场景。还有其他人要分享吗?
研研:我想到跟孩子沟通作业时需要请孩子反馈。
【分步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的,刚才伙伴们都设想出了自己未来请求反馈的场景。假设自己现在就身处于刚才想象中的场景中,如何运用“请求反馈4步法”向对方反馈呢?
我们先思考一下,2分钟后我请小伙伴来分享他的计划。
注意:计划要有具体时间、具体的行动方案,让大家观测到你的预期目标。
学习者案例记录:
雪景:模拟一个王师傅,我会说,王师傅,不知道我们刚刚沟通完之后,您是否完全理解了我想表达的想法,就是和你分享对财务共享化的了解,怎么去执行,有没有完全清楚?王师傅可能会说,我可能知道了,那如果您知道了,您可以再和我重复一下我刚刚表达的意思好吗?因为我发现在沟通过程中,有的人我在跟他沟通时,他理解的是这个层面,但可能对方没有完全清晰的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您能不能再复述一下,看您有没有完全理解,以防后续的很多工作重复化,出现一些问题....谢谢你给我的反馈,我已经了解到了,咱们在某些地方还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然后我想我再重新的跟你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他是怎么样的一种方式,可能刚刚你理解的时候站的角度不太一样,未来我们应该做, 我再给您细化一下,如果我哪里说的不够清楚,你可以再问我,我们再互相反馈一下。
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太厉害了雪景,把反馈的4步法全部都应用上了,感谢雪景的精彩分享,
为避免误会先解释了目的、请求对方复述,然后,向对方表达了感谢“谢谢你给我的反馈”,通过这样一个互动沟通,了解到对方理解有偏差时,进行了补充、纠偏。非常棒的一次分享。
拆书家:还有想要分享的吗?姗姗?可以尝试一下
姗姗:我想到一个,我之前是有反馈的,只是我的方式,是错误的,因为我通常跟孩子说“妈妈说的是什么呀?”我想让他告诉我我说的是什么,但我的情绪出卖了我,成了指责“我刚刚说的什么呀?”其实我想让他跟我说我刚才说的是什么,结果成了指责....
拆书家:姗姗你想到了过去的一个请求反馈的场景,那你未来呢?比如再遇到跟孩子请求反馈的情况,想象一个未来的场景
姗姗:未来叫孩子来洗漱的时候,先转变一下情绪,再请求复述,把他叫到身边,对孩子说“刚刚妈妈跟你说什么,麻烦你再跟我说一下”孩子可能会说“你叫我洗漱”谢谢你给妈妈反馈,我很开心你听到了。
拆书家:嗯,这样能确保他真正的听到了我们的话
研研老师:跟孩子沟通作业时,先放下情绪,跟孩子说明白我的意思,让孩子再复述一下,“再跟妈妈说一下妈妈刚才说的话,”孩子给我反馈以后,感谢孩子的反馈,孩子也就更加的清晰他下午需要做的具体的事情了。
拆书技能点11:结尾时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语。
好,亲爱的伙伴们,今天我的两篇拆页的分享接近尾声。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来诚实的表达自己,而非条件反射式的批评指责。又学习了“请求反馈4步法”,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对方是否真的理解了我们所表达的意思,确保自己沟通的内容能够被正确传达和执行。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非暴力沟通被称为“爱的语言”,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愿我们都能践行和传播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让我们的生活少一点语言暴力,多一点爱!
本次拆书到此结束,感恩大家的陪伴!感恩大家的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