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1)分组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根据今天现场人数,我们将分成2个组,请大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2)自我介绍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高庆茹,很多人喊我“高老师”。1我毕业于周恩来的母校—南开大学,2是一名90后双子座HR,3喜欢逛菜市场的大吃货。今天我要为大家拆解的书籍是《专注力 心流的惊人力量》。
一、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本次的拆解学习,能帮助各位在忙乱的工作生活中,运用好列清单这个小技巧和好习惯来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提升效率。大家可以手机下载滴答清单app,走出培养列清单习惯的第一步。
二、图书介绍(1-2分钟)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为什么想要分享这本书,是因为我自己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经常忙忙碌碌,拿东忘西,想哪儿做哪儿,效率不高。克里斯·贝利的这本书《专注力》就是帮助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提升专注力提升效率。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那市面上可能已经有很多讲提升效率的书,而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他采用数十年来的科学研究,并结合大量真实的案例,可以真实有效的帮助我们提升专注力,提升幸福感。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所以,当你拆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能帮助你拥有前所未有的专注力,帮助你缓解压力、提升效率和幸福感。
【R】清理你的大脑环境
当然,并非所有的分心物都来自外部环境,我们头脑里也有很多令人分心的东西。比如,写报告的时候,我们会想起10分钟前参加的某个会议;下班回家后,我们发现忘记顺路买面包回来。清理大脑中的这些“开环回路”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它们就不会在我们需要专注的时候让我们分心。
讨论专注和效能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戴维·艾伦(David Allen)的著作。他是《搞定Ⅰ:无压工作的艺术》(Get Things Done)一书的作者,该书讨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我们的大脑是用来产生想法的,不是用来装想法的。虚空的大脑就是有效能的大脑,我们从大脑中清理掉的东西越多,就越能清晰地思考。如果你有做日程表的习惯,就会认同上边的观点。如果你把所有的预约和会议都记在脑子里,你肯定就无法清晰地思考。你永远都要拿出部分注意力空间容纳即将发生的事情,这会给你造成极大的压力。列待办事项清单也具有类似的作用:将任务从大脑中“拿”出来放入清单中,你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这个任务就不会干扰你。你的思维会更加清晰——因此,你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就不会感到那么内疚。
将任务和承诺外在化,会产生显著的效果:你工作时几乎不会感到任何内疚、担忧和疑虑。对过去感到紧张,你就会产生内疚;对未来感到紧张,你就会有担忧;对当下感到紧张,你就会有疑虑和压力。定好目标并制订完成重要任务的大致计划,这些感受都会逐渐消失,你的思维也会更加清晰。因为你将大脑里的东西外在化,意味着任务和承诺不会在你工作时闯入你的注意力空间。列出日程安排或待办事项清单,内在的分心物就变成外在的提示物。你不再需要记住自己要开会——你的日常安排会帮你记住;你不再需要记住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你桌上的任务清单会提醒你需要做什么,尤其是将最重要的“每日目标”列在清单最前面的时候。这个观点还远不只限于任务和预约。列出分心物清单,可以将大脑中的分心物移除,这样你就可以更快地重新集中注意力,稍后再处理这些分心物(参见前言)。如果你经常担忧,就将所有你担忧的事情都列在清单上(同时安排好时间思考每件事情是否值得担忧)。并且,记下大脑休息或走神时冒出来的想法,这意味着你稍后可以利用这些想法。此外,经常检查你的等候事项清单——记录你在等待的重要电子邮件、信件、包裹或电话——也可以将这些事项移出你的大脑。
有些人只做到最低限度(大致列出待办事项清单和日程安排)就可以应付,因为他们觉得列其他清单太过麻烦;有些人则觉得,把心里挂念的所有事情不论大小都记下来,才能清晰地思考。就我个人而言,我居于两者之间。你可以摸索出自己的阈值:先从每天设定几个目标开始,然后列出待办事项清单和日程安排。大脑回路没有闭合,就会整天牵扯你的注意力,尤其是你忙于最重要的工作的时候。从现在开始,你要闭合这些回路,以便更好地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你要坚持记下随时冒出来的承诺和想法,并养成定时重新思考它们的习惯。这样做,可以释放大量的注意力空间,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
好,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完成了阅读。没有完成的也没关系,来听我细细讲解。
(what)什么是清理你的大脑?我们每天大脑会产生无数个念头,而如果我们不能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整理这些念头,它们就会一直占据我们的大脑CPU,让我们的大脑卡顿甚至死机,感觉忙的要死或者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脑子不大好使。
(why)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方法?我们经常受困于一堆要做的事情,一边开着会,一边想着昨天小孩的考试成绩。一边写着稿子,一边想着半小时后的聚餐。学会清理我们的大脑,腾出注意力空间,我们才能清晰地思考,高效地思考,否则大脑会因为承受太多的压力而运转不良。
1)列举一个失败案例
周天刚好没有特别的安排,打算早起静下心来写个稿子。结果一觉睡到九十点,被电话打醒,迷迷糊糊爬起来之后,因为睡得多有点头晕,刷了一会小红书之后,又听了会歌,想到电话里说的事情要做,一会又想着昨天看的电影,一会又想着明天的一些繁琐的工作,结果一个上午过去了,文章一个字也没有写,脑子里想的各种事情,也没怎么处理。
2)一般做法
我们当中应该有很多伙伴和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吧。总感觉每天事情太多,一会来一个事情,做着A事情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着BCD等等很多其他事情,一边怕忘记,一边又感觉脑子不好使,常常都是想哪儿做哪儿。其实这都是没有学会用列清单的小技巧来做好注意力管理导致的。
3)损失
如果不学会清理自己的大脑,每天被一堆念头“牵着鼻子走”,我们很难专心高效地完成我们的任务和目标,长期下来身心俱疲。
4)更好的做法How
第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季度/月度/周/日)
第二步: 根据目标列清单
第三步:随时补充新的念头和想法,将其列入清单
第四步:坚持一段时间后,摸索出自己列清单的阈值,并形成习惯,
(负面的案例转化为正面案例)
学习完拆页中的“清理大脑环境”之后,我在做事情时,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我事先在手机里下载了滴答清单app和幕布app,工作中的待办事情统统记录到幕布,生活中的待办事情统统记录到滴答清单。第一步,明确自己的日目标,完成领导的讲党课PPT并将这个目标列在幕布的当日事项上。第二步, 根据这个目标,列具体的待办事项,包括和领导确认授课主题和授课时间等具体要求,搜集党课主题的相关党史资料,确认PPT风格和整体授课内容的框架等等。第三步,随时记录新的念头、新的工作安排,比如领导一个微信,我会直接复制然后随时记录到清单里,如果紧急就立刻处理,处理完直接勾掉,如果不紧急,我就继续处理手头的工作。一天下来,你的情绪是比较平稳的,节奏也不会被打乱,整体是比较高效的,而不是内耗的,想东想西的。第四步,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养成了事无巨细记录列清单的习惯,哪怕是开一个短会,帮领导送份材料,丰巢要取个快递,随时记录。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只记录颗粒度比较大的事情,比如,要取快递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你觉得不用记录到清单里,也可以,因人而异,你自己觉得工作生活地比较舒服就可以。
(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
以上是“清理大脑环境”的讲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实际操练一下。请每组的组员回顾一下,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内,有没有经历过因为脑子里念头太多,很多待办事项都是靠脑子来记录,而出现做事情的时候一会想到一个事儿,导致效率不高的情况?比如做个PPT的时候,一会想到晚上的饭局,一会想到快递要拿,一会又想到明天孩子要开家长会。
请小伙伴们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时间1分钟,分享后,我们将随机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来分享。
好,时间到了,有哪位小伙伴愿意主动站到抬上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呢?好,有请……。
学习者案例记录:(小组内分享过往经验)
礼拜天的时候本来想着去做礼拜一,到礼拜五可能要把事情清理一下,但是就是没有列清单,然后最终可能就临时别的事了,就是晋级了就把计划打乱了,就使得可能礼拜天把电脑背回去,实际上啥都没干。第二天礼拜一,才开始做。这种在以前经常发生。
【A1+】写下应用和行动步骤(2-3分钟)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下面,请大家想一想,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使用“清理大脑环境”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呢?请大家写下来,时间2分钟。写完后再随机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来跟大家分享。
好,时间到了。请这位小伙伴来跟大家分享,时间在1-2分钟。
学习者分享:
比如说回到过去,然后就比如礼拜五,因为这几类,这个就比如是我们那个质量阅读例会的报告,要把它在礼拜天的时候要做完,这样的话,第一个要列一个大纲,第二个要发出去收集信息,第三个进行整理列,这其中如果就是有一些新的专题要及时加到清单里面,避免忘了。最后实际上就通过这个循环,我可能就是其他事情就作为第二优先,先把这个做完,最后坚持,可能在就用这种方式会形成列清单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