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方法》 所属活动: 拆书帮烟台八仙过海分舵第64期过级会议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开放性沟通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3-1拆书分享的现场。

我叫陈鲁青,3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两个孩子的妈妈,以及学习促进者。

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在与他人的沟通中使用“开放性沟通四步骤”(澄清/怎么做)从对方那里获得至少1个新信息(行为/动词),并且达成一个共识(可衡量)。

图书介绍/2分钟

【场景介绍】

开始之前,先跟大家讲述一个我的经历,今年4月份客户要求一款新样品,其中有一部分需要找新的材料,我让助理先从网上筛选供应商。半个月后当客户询问进度时,我问助理,竟然还没有实质进展。我很生气,冲她发了一通火,她想要解释,而我在气头上听不进去,闹的非常不愉快。

【提问】

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沟通情形呢?或者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场景,会如何应对呢?

【影响】

像我这样没有问清缘由,查明事实,就开始妄下结论的沟通方式,根本不能解决分歧和问题,还会让对方产生委屈、愤怒、怨恨等的不良情绪。

【解决】

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也有这方面的困惑,那就可以尝试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主题:如何在沟通中保持开放性。

这个片段来自于《沟通的方法》,作者是得到APP的联合创始人、现任CEO脱不花,书中把日常的工作、生活拆解成18种最基础的沟通场景,它们几乎构成了所有沟通场景的“积木”,只要稍加组合,就足以应付各种复杂情况。所以是一本特别实用的沟通书籍。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拆页“开放性沟通”就是非常重要的沟通三大原则之一。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拆页/2分钟

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拆页,看完的伙伴可以抬头给我一个示意。

开放性沟通(选自《沟通的方法》P52-53)

沟通是在干什么?是两个人在交换信息啊。如果一个人全程只输出了自己的信息,而没接收他人输入的新信息,那么,他就好像一个没联网的封闭系统,沟通是没法在这样的系统中发生的。

反过来,我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应该是怎样的呢?别人的建议、智慧和感受都可以进入我这个系统中,成为系统的一部分。之后我通过运算,输出一个更好的结果—这才算是完成了一次沟通。

让自己在沟通中保持开放性,不是要展现“我愿意听大家意见”的姿态,而是真正地把对方的意见吸纳进来。所以,评判一个人开放性的高低,最简单的检验标准就是他有没有从沟通对象那里拿到新的信息,能不能因此输出一个更好的结果。

开放性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我举个真实例子。某一次,我们使用一家公司的产品,对方的产品经理很快联系到罗胖,问他:“罗老师,看到你们用我们的产品很开心。希望您从用户角度给我们提提建议。”看起来是不是很有开放性?而且,对方专门来做回访,显示出足够的重视。罗胖当然也很高兴,于是就提了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提完第一个建议后,对方产品经理说:“哦?这个功能我们已经上线了,您没发现吗?”罗胖又提了第二个。结果对方又说:这个问题不应该啊,可能是你们在使用的时候操作错了。”虽然事实可能的确是我们同事在操作过程中出错了,但这么两轮下来,请问,罗胖还会提第三个建议吗?对这个产品经理来说,他不辞辛苦地跟用户收集建议,拿到新的信息了吗?没有。之后他能产出一款更好的产品吗?也不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6分钟

谢谢大家的示意,我看到大家都已经看完了。

【概念辨析】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片段中给到我们一个概念——“开放性沟通”,那什么是“开放性沟通”呢?

让自己在沟通中保持开放性,不仅仅是要展现一个“我愿意听大家意见”的姿态,而是要真正的把对方的意见吸纳进来。它有两个关键要素①双方都从对方那里拿到新信息。②双方达成了共识。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测试:回到我之前那个沟通情境,我的助理严重拖延了任务的进度,而且全程没有和我沟通。请大家判断一下,我下面这几种沟通方式,哪一种属于开放性沟通?

1、我严厉的告诉她,没有完成任务,而且还不同步是职场大忌,督促她赶紧完成。请问这是开放性沟通吗?(不是)

——对,我告诉助理后果,助理从我这里得到了新信息,但是我根本没有给助理说话和解释的机会,我并没有获得新信息,所以这不符合第一个要素:双方都要从对方那里拿到新信息。所以这不是开放性沟通。

2、我让她解释没完成任务的原因。然后评估一下,如果她不合适的话就换其他人接替她的工作。请问这是开放性沟通吗?(不是)

——我让她解释了原因,我拿到了新信息,但是我并没有给到对方反馈,所以对方并没有获得新信息,所以这依然不符合第一个要素:双方都要从对方那里拿到新信息。

而且我自己评估,独自做了决定,也不符合第二个要素:双方达成了共识。所以这也不是开放性沟通。

3、我先询问她遇到了什么困难,再有针对性的把信息同步给她,最后问问她现在继续完成这个任务还有没有困难。请问这是开放性沟通吗?(是的)

——是的,这次的沟通是以获取对方信息为起点。先询问对方的困难,我获取了新信息,再同步建议给助理,她也获取了新信息。最后又问对方任务的进行有没有困难,达成对这项任务的共识。

这次沟通满足了开放性沟通的两个要素:①双方都从对方那里拿到新信息。②双方达成了共识。所以,这是一次有效的开放性沟通。

【这样做的好处】

开放性沟通可以帮助双方扩大共识,从而达成更好的沟通结果。而如果在沟通中无法保持开放性,就会出现我知道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你知道的部分我可能不知道,大家在沟通的事项上有很多盲区,就会特别容易产生误解、冲突,也无法达成好的沟通结果。

【how】

那要如何做到开放性沟通,有4个步骤:

1、盘点自己的已知。在沟通前,先在纸上列出自己所有的已知信息。

2、盘点自己的未知。有哪些事是你想要通过这次沟通知道的。

3、探寻对方的已知。在沟通的过程中,尽量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多说出信息,你会慢慢的发现,有些事情是你们都知道的,有些是对方知道你不知道的,还有一些是你们都不知道的。因此——

4、探寻双方共同的未知。也就是扩大双方的共识,形成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结论,达成沟通的目的。

【举例子】

回到拆页中那个案例,这个产品经理可以这样做:

1、盘点自己的已知。在和罗胖沟通前,他可以先在纸上列出自己的已知,比如罗胖用的是他们公司的哪一款产品,哪些部门在使用,已经使用了多长时间等等。

2、盘点自己的未知。产品经理想要通过这次沟通,了解用户——也就是罗胖对这个产品实际使用的情况。

3、探寻对方的已知。在沟通过程中,产品经理可以用开放性的问题去询问罗胖,获取他作为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信息和建议。

4、探寻双方共同的未知。当罗胖在提出使用中的问题后,产品经理可以这样回应:“这个功能我们其实有,但看起来不好用,您这样的客户都没发现,我们一起来看怎么改善的更好。”这样就扩大了和用户的共识。

经过这样4个步骤,产品经理拿到了他想要的信息,罗胖也反馈了自己的建议,他们还达成了如何改善的共识。这可以说就是一次非常有效的沟通了。

【where】

“开放性沟通”是沟通中的一个底层的原则,它适用于各类需要实现双方达成共识的沟通场景,比如工作中和领导同事沟通解决方案,家庭中和家庭成员商议一个事项等。但此方法并不适用于闲聊等不需要达成共识的场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编剧本/6分钟

【编剧本】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应用“开放性沟通四步法”,我们接下来做一个小练习,实际演练一下。下面请各位设想一下,在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需要达成共识的场景,编写一个小剧本。

剧本中要出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等,其中的角色要用到“开放性沟通四步法”,来对应前面学到的技能内容。

为了方便大家练习,我做了一个模板和例子,在拆页后面,大家可以作为参考,最后一页是一个空白模板,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小剧本的关键词写在上面。

下面给大家3-4分钟的时间编写出你们的小剧本,写好的伙伴可以举手示意,等会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给我们分享。

【现场分享】

代宁:我在下星期周末的时候跟家人探讨一下去哪儿玩的问题。

我(事前准备):

(盘点自己的已知):我想去有草原的地方,比如承德、内蒙古、张家口都可以

(盘点自己的未知):不知道他们想不想去草原,或者想去有草原的哪一个城市

晚上回家后:

我(探寻对方的已知):老公,暑假咱们全家的出游计划,我想去有草原的地方,比如承德、内蒙古、张家口都可以,你觉得呢?

老公:草原不错啊,风景好,也不热,适合夏天去玩。我不想去内蒙古,我想去承德。

我(探寻双方共同的未知):太好了,承德避暑山庄,一定很舒适!我再问问孩子的意见,如果她也同意,咱们就这么定下来了!

(达成共识)暑假全家去承德看草原。

总结,强有力结尾

感谢XX伙伴的分享,大家接下来也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多练习应用“开放性沟通4步法”,让我们的沟通更加高效。如果有好的案例,记得和我们分享。谢谢大家的参与,我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