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12个改善生活与工作的有力工具(原书第3版)》 所属活动: 桃李分舵第99期线下拆书活动-光明场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你是评判者吗?如何以学习者思维处理事务?

开场:

大家下午好。刚才已经进行过自我介绍的环节了,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介绍了。

我先把我们这次的学习目标给大家介绍一下:

目标1:遇到争议分歧时,问自己并回答“我有不良情绪吗?我责怪批评了谁吗?我处于防卫心态吗?”,识别自己是否属于评判者。

目标2:遇到争议分歧并发现自己是评判者时,运用“了解事情真相,接纳双方情绪,关注双方目标,以共赢协商”的方式处理事情。

两个目标关系:当发生争议分歧时,一般会存在评判者,觉察并发现评判者是第一要务,其次是运用学习者思维去处事;当不存在评判者时,尝试运用学习者思维处事。

今天我们一共有8位学习者,我们分两组,请大鹏担任1组组长,思杨担任2组组长,请两位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的结果。

【场景介绍法,能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这四个步骤】

【事件】

暑假的前几天,妈妈在晚饭后生气的对孩子说“你看你这几天,都做了些什么?作业做了多少?课外阅读做了没有?天天就知道玩。”,孩子嘟囔着嘴,带着情绪说“我怎么就只知道玩了?我做了很多作业,不信你去看。一天就知道骂我。”。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满是苦水!鸡飞狗跳的时候又要到了!

【提问】

这样责备和反抗的场景,在座身为父母的一定感同身受;当然,迁移到职场环境中,这种场景也不会少。大家想想:

带着情绪、以责怪批评的方式处理事情,是否真的能顺利办成事呢?

回答:不能。

你责怪批评对方、对方反驳辩解防卫,也就是以评判者心态对待评判者,我们能与人和谐相处吗?

回答:不能。

【影响】

带着情绪并以责怪批评的方式处理事情,以评判者心态对待评判者,双方大概率会起冲突、处理事情也往往会失败,或者是个痛苦的成功者。那你还怎么和他人和谐相处、怎么办成事呢?

如《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书中的主人公本,他快要离婚,他所带的团队没有听他的话,副手处处与他作对,他马上就要失去高管位置,家庭和事业一败涂地。

【解决】

今天我们学习梅若李.亚当斯的《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介绍的“如何识别评判者及采用学习者心态处理问题”两个为人处世的技能,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并及时切换至学习者状态处事,我们会获得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更好的带领自己的团队攻坚克难和获得成绩,对家庭、事业的成功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拆页一的内容,阅读完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P60-61

主题:识别评判者

【原文】

......

“坦白地说,”约瑟夫笑着说道,“有时,我一小时能发现自己滑入评判者状态好几次!顺便提一句,你的手册里有一个工具,就叫‘与评判者为友’。”

接受评判者,修炼学习者:每时每刻、随时随地。

想着永远都要跟评判者打交道,并没有令我欢喜雀跃。不过话又说回来,至少这意味着我并不比谁差,大家都是半斤八两。

约瑟夫停了一会儿,说道:“跟我说说查理吧。”

“他是我领导的项目团队里的二把手,”我说,我希望自己内心的愤慨并没有太显露无遗,“但是,这个家伙对我说的每句话都有异议。我得说,他跟我作对大概是理直气壮吧。我的位子之前是定了由他来坐的,你说他能不恨吗,真是的!我要是他,我也得恨。他绝对是个无所不知型的人物,挑剔、小心眼儿。他就是心里谋划着要坏我的事绝对的。而且现在看来,他快成功了。”

“你想到查理的时候,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我笑了。“简单!我怎么才能给这家伙身上系一根绳子,别让他毁了我?”

“还有吗?”

“多着呢!我怎么才能控制他?我才是这个团队的领导,难道不是吗?我怎么才能让这家伙配合项目工作?”

“还有呢?”

“我是怎么陷入这一团乱麻的?我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做个好领导?”我顿了一会儿,然后很肯定地说,“听着,你认为我需要改变,但问题是,查理同样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小伙伴们都已经读完了。

约瑟夫是名高管教练,本是高管,是需要改变的对象。原文以约瑟夫的视觉向本提问,约瑟夫在观察本是否存在评判者表现,于是发生了原文一堆对话。约瑟夫作为识别评判者技能的拥有者,他既可以观察别人也可以观察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

什么是评判者?评判者状态下大概会有些什么特征?请大家回忆一些冲突场面,譬如老板批评指责你、夫妻吵架、父母批评孩子等场景,当时那个批评责怪的人有些什么表现?

评判者的外在表现有很多,譬如不了解情况先入为主判断、情绪失控、习惯性反驳、非要证明自己是对的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评判者的主要特征,方便我们识别评判者。

【概念辨析】

在正式给评判者定义前,我们先做些练习,感受下评判者的一些主要特征。

练习1:对方说你这样做不对。你当时火气上脑,不假思索直接怼回去:你才不对,你全家都不对。

【问题】我们分析一下:怼人者是否被生气这种情绪控制住了?如果我们情绪平稳,会不假思索的怼回去吗?

【回答】是的,情绪平静的时候不会直接怼回去。

【解释】

上述怼话,他的状态是火气上脑的、愤怒的,受不良情绪控制。从原文片段中“希望自己内心的愤慨并没有太显露无遗”,可以识别出主人公本在谈论查理时内心是“愤慨”的,本的内心被愤慨掌控着。识别评判者的第一关键点是:当事人是否存在不良情绪,如悲伤、愤怒、焦虑等。

练习2:室友临时通知说今天晚上加班,没法按一个星期前约定好的计划去浪漫了。你愤怒的说“你怎么不早点说?我都在机场等你了、酒店也定好了,怎么能不守信用呢?你个混蛋!”。

【问题】我们分析一下:当事人在愤怒情绪下,批评指责了放鸽子那个人没有呢?

【回答】有。

【解释】

“不守信用、混蛋”这些词是明显的责怪批评人的词语,而从原文片段中“跟我作对、挑剔、小心眼、坏我的事、毁了我”等词语都反映了本在责怪批评查理。识别评判者的第二关键点是:当事人是否在责怪批评人或事。

练习3:“我都跟你说了,让你别这样做,你非得这样做。好了吧,现在事情搞砸了,知道你多笨了吧。”他急速且略带情绪的说出这些话。

【问题】我们分析一下:说出上述话语的人,除了批评指责别人,他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推卸责任。

【解释】

整句话充满了批评、指责、我对你错的味道,旨在说明“你当初按我的意思办绝对不会把事情搞砸,我是对的;现在搞砸了,你承担责任”,一种防卫心态表露无遗。从原文片段“然后很肯定地说,‘听着,你认为我需要改变,但问题是,查理同样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本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查理才需要改变,我没有错。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都是别人的错,都是环境的错,把自己保护起来。识别评判者的第三关键点是:当事人是否处于防卫心态?

【引出知识点的逻辑】

评判者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情绪化,受不良情绪控制;二是对人对事,以责怪批评为主;三是以防卫心态对人对事。

【给出定义】

结合上述的案例分析,对“评判者”进行简要定义:以防卫心态,在不良情绪控制下,对人对事进行责怪批评的人,就是“评判者”。

【清晰的步骤/行动建议】

有什么方法识别评判者呢?

1.识别情绪:是否被不良情绪(如生气、愤怒、焦虑等)掌控?

2.寻找责怪批评式话语:语言是否以责怪批评为主?

3.识别行为目的:是以防卫心态保护自己、逃避责任吗?

观察当事人的状态,通过回答上述3个问题,可以识别评判者。

【应用场景】

这个技能在大多数场合、对任何人都可以应用,可以识别出当事人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但识别评判者的目的是为了应人处事,如果一般的娱乐消遣场合,就没必要用,当然你想锻炼自己的觉察能力也是可以应用。应用之后,自己知道了结果,接下来要采取什么行动取决于你的目的。

【预防异议】

【1】识别出评判者,有什么用吗?不如教我如何不成为评判者。

如果你想拥有不成为评判者的技能,其实我已经给你了:控制不良情绪,不批评不指责自己或对方,以开放包容共赢协商的心态为人处事。但容易吗?普通人有可能没有情绪呢?怎么可能不想办法保护自己呢?

所以,原书设计“识别评判者--接受评判者--切换为学习者”的处理思路,比扭曲人性地要求自己成为君子圣人更接地气,更容易执行。

【示例案例】

回到开篇的案例当中:妈妈带情绪指责女儿暑假生活不规律、女儿反驳的场景。我当时就在边上,启动了这次学到的技能:

1.妈妈有不良情绪吗?有,而且是不受控、习惯性地批评女儿。

2.妈妈批评指责孩子了吗?是的,甚至上升到了人格批评程度。

3.妈妈批评指责的目的是什么?要求11岁的孩子能自律地过暑假,活成妈妈心目中的乖乖女就是妈妈的目的,但是妈妈有进行了必要的指导教育吗?我只知道妈妈只是提了结果性的要求并未进行指导。

孩子呢?同样带情绪地反驳,指责妈妈不理解她,捍卫她理解的“自由”。

两个都是评判者。

当我识别出她们两都是评判者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呢?

我当时什么都没做,事后我和媳妇聊天。像《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中约瑟夫和本那样聊天,试图让她明白自己是个评判者,以评判者状态处事并不妥当。

当然,如果她和你都阅读了这本书,你问:我们现在是评判者状态吗?她大概就知道你想说什么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显像提问】(编写剧本)

通过以上的分享,我们掌握了一种识别评判者的技能。

我们将场景切回到家庭当中,在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当家庭生活中,你与孩子、爱人、父母发生争吵,运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观察并回答那三个问题。识别当事人是否为评判者。

大家先思考,然后将故事的梗概,譬如时间、地点、人物、对话……等等和关键词写在纸上,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来分享。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我们可以随时交流。

......

时间到,下面我们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剧本,注意发生了哪些对话?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老Y。

背景:未来一个月,我计划和孩子一起晨跑三公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孩子有赖床的习惯,当孩子赖床不起来跑步锻炼的时候,我大概率会生气发飙并责骂他的。

地点:卧室。

人物:我和孩子

对话:

在这种场景下,我会对他说:你怎么这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爸爸是为了你的身体健康才叫你起床和爸爸一起去锻炼身体,你怎么不理解下我的心情呢?

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当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应用今天学的知识问自己:

我是否被不良情绪影响了?

我自己希望的画面没有出现,我是生气了。

我批评责怪孩子了吗?

我责怪他不爱惜自己,不理解爸爸的心情。

我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态做了批评指责的事?

我希望孩子能健康,这样我可以省点钱,不用经常请假去医院,而且去医院看病一去就大半天。前段时间真的被折腾怕了。我希望他能配合我,让我少受点罪。

将来这个场景下,我可能会以评判者状态对待孩子。

谢谢老Y的分享,我们希望孩子配合你锻炼身体,以免你损失更加多钱、时间和少受点苦。这也是一种防卫心态。但是,当我们掌握识别评判者技能后,其实当我们在第一步识别自己的情绪之后,我们就可以切换赛道,远离评判者状态。给家人一个不带评判的沟通。

以上就我是第一个拆页的内容。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掌握了一个识别评判者的技能。当我们识别出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时,以评判者姿态处事只会招来评判者,容易产生冲突,不利于问题解决。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呢?我们进入第二个片段学习,以共赢协商心态,了解事情真相,理解并接纳双方的感受,围绕双方目标,以积极沟通协商方式去处理问题。

这两个片段是递进的关系,片段一是讲如何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片段二是讲当我们处于评判者状态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真相,接纳感受”的方法逃离评判者状态,以“关注目标,共赢协商”的方式协商处理问题。

【量表自测】
在学习片段二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测试,看看大家平时是怎么处理争议分歧的。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测完后,大家可以把分数加起来,看看得分是多少。

【解释自测表】

看到很多小伙伴已经做完自测题了,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大家的分数哈。

21分以上的多少人?【只需要知道优秀者即可,避免得分低者产生不适感】

这个测试题,目的是了解自己现在处理争议分歧方面的一些行为习惯。

11分以内,可能大部分处于评判者状态,亟需作出改变。

11 - 20分,有学习者行为表现,但是还不够,还需要加强学习,练习更多的学习者处理问题的技巧。

21分以上,学习者方式处理问题的技巧已经成为行为习惯,请持之以恒。

这个测试,目的是了解自己争议分歧处理能力状态,但就凭这6条测试给自己贴个标签,也并不合适。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个拆页。阅读完的伙伴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P53

主题:以学习者心态处理问题

【原文】

约瑟夫轻松地在屋子里踱着步子,摸着自己的下巴,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最后,他停下来重新看着我,“我们来看看学习者道路,怎么样?”他问道,“你还是一边听我说,一边想象你在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

1.发生了什么?

2.我想要什么?

3.这件事有价值的地方何在?

4.我能学到什么?

5.对方在想什么,有何感受,他想要什么?

6.我有哪些选择?

7.我现在最好做什么?

8.有哪些可能性?

听到这些问题,我体会到了一种宁静的兴奋,这跟我听评判者问题时的体验很不一样。我的呼吸变得容易起来,我的情绪变得轻松起来,突然我就有了更多的能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小伙伴们都已经读完了。原文约瑟夫引导本向自己提出8个学习者常问的问题,让本感受问出这8个问题时内心的变化。约瑟夫作为学习者处理问题技能的拥有者,他既可以按这8个问题隐含的学习者思维处事,也可以指导别人以吸收并采用这种思维模式处事。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以评判者思维处事,受不良情绪控制,站在保卫自己的立场上,以批评指责别人的方式处事,能有好心情、能妥善把事情处理好才怪呢!

学习者处事思维模式可以让你情绪更加平缓,让你有更多积极的能量去面对难题,当心态和关注点发生了变化,处事的方式会发生什么调整呢?下面我们结合拆页内容一起来回答几个问题。

【互动提问】

【问题1】当我们不了解事实情况,有助于我们处理事情吗?

【回答1】不能。

【问题2】“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中,是事实重要还是感受重要?

【回答2】都重要。处事前先处理情绪会更好。

【问题3】坚持己见、一意孤行的方式有利于问题解决吗?

【回答3】不利于解决问题。

【问题4】你愿意以共赢心态,围绕双方的目标协商解决问题吗?

【回答4】愿意。

好,对这个拆页的内容,我们可能还有很多疑问。接下来,我们一起对片段内容做进一步探讨。

【引出知识点的逻辑】

通过刚才的问答以及提炼原文的8个问题,学习者在处理事情时经常问自己的一些问题,能够帮助他了解事情真相(问题1、5),接纳双方情绪感受(问题1、2、5),通过结合双方的目标意图(问题2、5),以共赢心态协商处理(问题3、4、6、7、8),从而更加有效的处理事情。

【清晰的步骤/行动建议】

结合上面的提问及片段原文,我把学习者处理问题的方法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真相,掌握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

第二步:接纳感受,了解你我他对事件的感受,回应并接纳感受,消除情绪对事件的负面影响。

第三步:关注目标,围绕双方的目标进行沟通。

第四步:共赢协商,以共赢心态,协商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措施。

【Where】

似乎学习者心态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所有场景中都适用,但也有例外的时候,譬如暑假期间孩子跑到野水地玩水,知道了就狠狠打一顿比讲道理好。

【预防异议】【应用更好的反馈】

对这个知识和技能,大家还有哪些疑问呢?这里给2-3分钟时间,大家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譬如,我都十分讨厌他为何还要考虑他的感受?为什么我就是不能转变为学习者呢?等等。

【学习者疑问】在事情发生的当下,我们都处于情绪化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切换到学习者状态?

【更好的反馈】

请问你曾经有过处理的经验吗?可否分享下呢?

不过,回到原书中,原书是希望我们不断的训练自我觉察能力,当遇到事情时,情绪化状态下一般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眼眉跳、音量提高等生理表现,当我们发现这种现象时,我们就要注意了,你很有可能要情绪化处事了。当觉察到自己可能要情绪化时,你仍选择以评判者状态处事吗?

学习者思杨:先接纳自己身体的感受,然后理解接纳对方,最后处理事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拆页二的内容我们就学到这里。

【微行动学习】

<第一步: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回顾下拆页内容,来看学习者喜欢问的8个问题:

1.发生了什么?

2.我想要什么?

3.这件事有价值的地方何在?

4.我能学到什么?

5.对方在想什么,有何感受,他想要什么?

6.我有哪些选择?

7.我现在最好做什么?

8.有哪些可能性?

回忆一个我们处理事情的场景,譬如与室友因某事发生争吵、与同事分工协作但对方拖延误事、领导今天因为一件事把你狠狠的批评了一顿等等,当时我们是怎么应对的,用到上面8个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就如原文一样,为什么本不能以学习者心态处事,我们平时较难保持学习者状态处理事情的问题在哪里?大家讨论5分钟,找出较难保持学习者状态处理事情的问题所在。请小组长负责记录和分享。

【小组讨论】

拆书家:大家想想是什么问题导致我们难以保持学习者状态?

A组讨论情况:

张老师:我觉得性格是最主要的问题,他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等等塑造了他的性格,导致他在处事当下按照自己性格的特点办事。如果性格存在缺陷,譬如性格急躁就会导致他难以保持学习者状态。

大鹏:确实如此。我也认为性格缺陷这个问题很重要,其次是他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等等。

张老师:性格是根本性问题。

B组讨论情况:

老Y:目标不同、情绪感受会影响人保持学习者状态。

思杨:被不良情绪劫持,就难以保持学习者状态。

V V:感受、情绪确实影响我们难以采用共赢协商心态处事。

【小组分享】

拆书家:请大家分享我们的讨论成果。

A组大鹏:经过讨论,认为“性格(缺陷)、当下所处环境、成长经历和教育经历”等问题会让我们难以保持学习者状态。

B组思杨:经过讨论,认为“被不良情绪控制、双方目标意图不一致和无法以共赢心态处事”等问题会让我们难以保持学习者状态。

拆书家:好,谢谢大家分享。A组的问题中,“性格(缺陷)”因素是结果,成长经历、教育经历等是性格的成因之一,性格也是导致他在当下环境中做出不一样行为的主要问题。是这样吗?

A组张老师:是的。

拆书家:B组的问题中,大家觉得那个问题才是最主要问题呢?

B组讨论后,思杨:“被不良情绪控制”是最主要问题。

拆书家:那么“性格(缺陷)”和“被不良情绪控制”,哪一个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再次表决一下。

【重述并明确问题】

A组张老师:我认为性格缺陷才是最主要问题。

B组思杨:我们认为被不良情绪控制是最主要问题。

A组李老师:我也认同2组的被不良情绪控制是最主要问题,因为性格缺陷是内因,形成过程复杂,也不易改变。

拆书家:经过表决,A组李老师支持B组的发现:“被不良情绪控制”是让我们难以保持学习者状态的最主要问题。大家有意见吗?
(现场表示没有意见)

<第二步: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接下来,大家结合过往经验,尝试相互追问,探讨被不良情绪控制的原因。大家讨论5分钟,小组长负责记录并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小组讨论】

A组讨论情况:

张老师:我认为性格缺陷是导致被不良情绪控制的主要原因。

大鹏: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还有就是怎么解决性格缺陷的问题呢?

李老师:性格缺陷的影响原因太多,是内因,而且不好解决。历史的因素太多,原生家庭影响等等。

张老师:正是因为不好解决,才是问题的本质原因。

B组讨论情况:

思杨:什么原因?

老Y:不了解事情真相,不尊重他人意见,一票否决等等让我们存在情绪。

思杨:还有吗?

V V:沟通方式也是个原因。在不了解情况下,用一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处事让人的感受很不好。

拆书家:我们B组找到了很多的原因,一会给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分享】

拆书家:请大家分享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被不良情绪控制了?

A组大鹏:经过讨论,还是认为“性格(缺陷)”是主要原因。

B组思杨:经过讨论,认为“沟通方式和不了解事实真相”是主要原因。

<第三步: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本质>

拆书家:我们一共收集到3个原因,性格缺陷、沟通方式和不了解真相,哪一个是最关键的原因?

B组异口同声的说:沟通方式。

A组李老师:沟通方式。当性格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其他的改变,譬如改变沟通方式。

拆书家:经过表决,A组李老师也支持B组的发现,“沟通方式”是导致我们被不良情绪控制的最关键原因。大家有没有意见?

现场表示没有意见。

<第四步: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

拆书家:接下来大家结合经验,讨论并找到改善沟通方式的解决方案。5分钟后邀请小组分享讨论结果。

A组讨论情况:

张老师:我觉得情绪会影响沟通方式。

李老师:所以,沟通的时候首先要接纳情绪。这是我的经验。

大鹏:接纳情绪之后,我们才有心情去做其他的事情。

李老师:是的,这时候我们才有心情去了解情况,关注事实。

张老师:还有要换位思考,不能情绪化的表达。

大鹏:那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先接纳情绪,然后关注事实了解情况,通过换位思考和恰当表达的方式处理沟通方式问题。

李老师:我觉得可以。

B组讨论情况:

思杨:我觉得首先要有觉察,觉察双方的情绪。

老Y:是的,情绪上来了很多时候要坏事。最重要就是能够察觉。

V V:还有注意表达的方法,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完全不同。

思杨:是的,非常赞同。我们应该不断的练习好的表达方法。

老Y:那我们可以先觉察情绪,了解双方的感受,然后以良好的表达方式做沟通。

思杨:其实还要不断的练习沟通技巧。

<第五步: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拆书家:好,讨论时间到,请大家分享我们的解决方案。

A组大鹏:经过讨论,认为可以通过“接纳情绪,关注事实、换位思考,恰当表达”的方法改善沟通方式,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B组V V:经过讨论,认为可以通过“觉察情绪,调整沟通内容及表达方式,学习并有意识的训练沟通技巧”的方法改善沟通方式,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现场反馈】

从我们两组的解决方案可以发现,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关键原因,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当然,各小组的解决方案当中也有相似之处。

【总结步骤】

我们统合一下大家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融合方案。如下:

1.觉察并接纳情绪。

2.注意沟通内容与技巧,如沟通过程中关注事实、换位思考、恰当表达等。

3.学习并有意识的训练沟通技巧。

通过这三个步骤,我们可以改善沟通方式。大家都赞同吗?(大家表示同意)

(技能点: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要做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现场分享>

大家设想下,未来一个月内的某个场景中,当你与他人意见存在分歧甚至发生争吵,譬如你与家人、同事因某件事发生口角冲突,而且你发现自己当时进入了评判者状态,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了解事情真相吗?我能接纳双发的感受吗?我有关注双方的目标吗?我能以共赢心态协商处理事情吗?”,尝试用我们刚学的学习者思维以及四个步骤处理分歧冲突。

大家讨论3分钟,3分钟之后邀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老Y。

背景:我公司是做电梯设备生产制造的,生产部和质量部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产生冲突,从而影响到电梯设备按时交付。过去我听到这些情况,一般会生气,未来两个部门如果因为一些小事产生冲突,我可以结合今天学习的学习者处事思维去处理冲突。

首先,我会去了解事实的真相。是生产文件写错了吗?还是生产部带情绪的停车?中间有什么误会?

其次,我会尝试去理解生产部“停产”举动背后的感受。其实,之前生产部根据工艺文件(质量部提供)要求批量性的生产了些不良品,估计因此受到过责罚,他们怕再次代人受过,所以当工艺文件上载明的要求与质量部验收的要求不一致时,生产部要求质量部更改工艺文件的要求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再次,我会考虑双方的目标。生产部是希望质量部提供准确的工艺文件,然后生产出合格品并交付;质量部也同样希望所制造产品合格并如期交付。双方的目标并没有冲突的,那我会尝试围绕双方的目标进行积极沟通协商,将了解的情况向两个部门进行意见交换。

最后,围绕双方共同的目标——如期保质保量交付产品,以共赢心态进行协商。譬如,核对后发现工艺文件确实存在问题的,要求质量部尽快更改文件并发送给生产部;同时,向生产部明确表示工艺文件确实存在问题,质量部修订工艺文件后立即送过来,希望他们能根据协商的结果先行生产,避免耽误交付。

好的,非常感谢老Y的分享。可以说是非常高效的吸收了本次学习的知识并积极的应用在工作生活中。希望学习者处事思维能够帮助大家改善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强有力的结束语】

最后,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

如何识别评判者?

情绪、责怪批评、防卫心态。

如何以学习者心态处理问题?

了解真相,接纳感受,关注目标,共赢协商。

希望大家能够将上面的内容、技巧运用到生活中,发现评判者、接受评判者,以学习者心态处理事情。

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