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如何抵挡非善意的“互惠“
【开场】开始录音
自我介绍:
各位拆书帮的伙伴们好,很高兴有缘和大家见面。 我叫沈洁。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⑴我是一个二十年助力贸易顺差的外贸人,从事进出口业务已遍布世界156个国家。
⑵我一个致力于终身律己敬人的礼仪老师。
⑶我是一个十岁且个性十足小女生的妈妈。
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在场的伙伴一起,进行我们此次《影响力》RIA的拆书活动。
分组:
今天是我定级TF3-1,现场已经随机分成了2个小组。希望每个组都能积极参加到互动环节中来。
一、学习目标:
技能点: 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描述可参考句式:xx时候,能运用xx方法(动词可观测)完成x效果(可衡量)。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各位伙伴能够:在下一次遇到非善意利用“互惠”来让你服从的时候,你能够辨别对方的用意并拒绝掉“坑”(例如:对方引导购买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对方通过小恩小惠的手段利用你达到TA的目的)。
二、图书介绍
技能点:学习场景法介绍图书,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事件场景:
伙伴们是否遇到/见到过这样的场景:
①在超市无意中接了售货员递过来的一块饼干。即使你不喜欢这种干巴巴的零食,但因为已经拿了别人的东西而不好意思。当可爱的售货员,甜甜地问到:“今天十包有优惠呢,我给您来一份吧?您可以买一些带回家去追剧时享用呢!“那天家里就出现了,被全家吐槽的饼干,长时间无人问津,十包饼干丢在餐桌上落灰,大概率几个月后被扔进了垃圾桶。
②你常去的理发店,店庆搞活动,提供了一次说是“免费升级”的捏肩服务,结果你那天就“鬼使神差”地为你捏肩的TONY老师充值了会员卡,让本就不富裕的钱包更加干瘪了,回去后越想越后悔。
提问:
请小伙伴们都来回忆看看,你之前遇到这类事情,都是怎么处理的呢?处理的效果又怎么样呢?
影响:
根据实际经历来看,这类事情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你会莫名其妙地购买了不需要的东西,花了冤枉钱,严重的,甚至可能因为帮了别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然后在不断懊恼中导致抑郁,这样的后果就非常非常严重了。
解决:
《影响力》这本销售心理学经典之作,它的作者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书中也给到了一些思路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上述的困扰。那么,请一定注意听我接下来的分享:如何辨别和拒绝非善意的“互惠“。
三、【R】阅读原书
现在让我们先看一下原文片段,给大家两分钟左右的时间,看完的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拆页来源:《影响力》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 P41
互惠原理可触发不对等交换
互惠原理还有另一个特点,也容易遭人利用。尽管它确立起来是为了促进伙伴之间的平等交流,但也可以用来实现完全不平等的结果,这可真够自相矛盾的。互惠原理要求,某一种行为需要以与其类似的行为加以回报。人家施恩于你,你必以恩情报之,不理不睬是不行的,以德报怨更不可以。但这里面就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别人最初给予的小恩小惠,能够让当事人产生亏欠感,最终回报以大得多的恩惠。正如我们所见,在互惠原理当中,最初让他人产生亏欠感的行为,以及缓解亏欠感的回报行为,都由最初的发起者选择。这样一来,那些打定主意要利用互惠原理的人就能轻易的操作我们,让我们完成一种不公平的交换。
让我们再次回到里根实验来找证据。请记住,在这项研究中,乔给了受试者一瓶可口可乐作为最初的赠礼,稍后,又要求所有受试者以每张25美分的价格购买他的抽奖彩票。有一点我之前没提过,进行这项研究的时间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那时候一瓶可口可乐的价格是一毛钱。平均而言,喝了乔一毛钱可乐的受试者买了他两张抽奖彩票,也有人一买就买了7张。就算只看平均数,我们也可以判断出乔的买卖做得相当划算。他得到的回报,是最初投资的整整5倍。
在乔的例子中,整整5倍的回报也就是5毛钱罢了。互惠原理真的能影响换得恩惠的大小吗?只要环境合适,的确可以。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完成了阅读。“互惠”原理的影响力,是不是远大于你的想象?
书中写道:“互惠”无处不在,渗透到每一种交换形式当中。伙伴们是不是急于想知道,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辨别和拒绝那些非善意“互惠”呢?(引起学习者对该主题的重视和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兴趣)。别着急, 听我来详细讲解。
(WHAT)什么是“互惠”?
技能点:强化讲解概念的能力,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习者明确适用边界条件与关键点。
“互惠”:某一种行为需要以与其类似的行为加以回报。
人家施恩于你,你必以恩情报之,不理不睬是不行的,以德报怨更不可以。
比如:送给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就应该记住他的生日,等到他过生日时,给他买一件礼品;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一个聚会,我们也要记得邀请他们参加我们举办的聚会。这就是“互惠”。
(WHY)为什么要了解“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的影响力太大了:
①遵循互惠原理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不遵守的人,会受到社会的制裁和嘲笑。
②互惠原理可产生多余的负债感。这会被有心人利用,靠硬塞好处,来触发负债感。也就是我们说的”非善意的互惠”。
③互惠原理可触发不对等交换。容易遭人利用,实现完全不平等的结果。
辨析易混淆概念:
“非善意的互惠” VS “人情往来”区别
我们这里说的“非善意的互惠”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平等的礼尚往来、婚娶嫁丧的人情份子这类“人情往来”是不同的,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四点不同:
①目的不同:
“人情往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际关系的粘合度,或是因为不能失了礼数;
而“非善意的互惠”的目的很明确,利用“互惠原理”,让“受惠者”掉坑。
②场景不同:
“人情往来”通常在一些约定俗成的场合,比如“婚礼、诞礼、升迁、乔迁”等场景中;
而“非善意的互惠”的发生不限定场景,办公室、家里,有关工作、生活、娱乐中任何场景下都有可能,不具备发生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③结果不同
“人情往来”是礼尚往来,得到与付出几乎相等;
而“非善意的互惠”,是用小恩小惠触发不平等交换,让“受惠者”吃亏。
④感受不同
“人情往来”付出时“心甘情愿”,得到时“甘之如饴”;
而“非善意的互惠”,对方给予时,并非那么需要;但被要求时,感觉不愉快,甚至会非常痛苦。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判断是否是“非善意的互惠”,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1)利用
(2)随时随地,不具备必要性
(3)不平等交换
(4)不愉快甚至痛苦
符合这四个要素的,就能辨别出“非善意的互惠”了。
概念与案例折返: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再通过几个例子来对比一下,看看到底什么是“非善意的互惠”。
例子1(朋友圈):不太联系的初中同学拎着一盒精美水果找到你,让你买一份大额保险产品,帮TA完成销售任务。理由是你们是老同学,你现在收入也不错,应该帮帮TA。
大家看看,初中同学对你是不是“非善意的互惠”?
学习者:应该是!
拆书家:是的。满足了我们刚才讲了“非善意互惠”的四要素,一盒水果加上打感情牌,就想利用你完成TA的销售任务,触发不平等交换,且让你感觉到不愉快。
例子2(职场中):你新调到了HR部门,遇到热情的W姐,经常给你分享她的烘焙、做的家常菜。月底某一天她偷偷拉着你进茶水间,希望你在HR系统里,把她几个迟到的记录删掉,以免她被扣奖金。
伙伴们,W姐之前对你的示好,是不是“非善意的互惠”呢?
学习者:肯定是!
拆书家:是的,毫不掩饰地利用,且从一开始目的就很明确,了解你的职责权限,用小恩小惠来收买。
大家真的都太棒了~再来看最后一个例子
例子3(生活中):新搬来的邻居,登门送上一份伴手礼,表示家里近期在装修比较嘈杂,想来表达歉意,并邀请你参加TA家周末要举行的烧烤派对。
大家再来看看,这是不是“非善意的互惠”呢?
学习者:不是!这是人情往来。
拆书家:是的,非常好。首先看目的,是维系邻里关系;场景,是新搬迁来的邻居;没有因为送小礼品而索取不平等的交换,即使不去接受TA的派对邀请,也不会令你感到不愉快。
(HOW)如何拒绝“非善意互惠”呢?
技能点:拆书家给出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好的,学会了辨别“非善意的互惠”,那具体要怎么去拒绝呢?本书中给出了很多案例,当你已经辨别了“非善意的互惠”,接下来怎么做,一共有三个方法:
①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让它激活。
不激活就是拒绝请求者最初的示好----不要TA的好处、不要TA的礼物、不参加TA的聚会。
②多观察,适时喊停。
倘若别人的示好、提议,我们一开始确实赞同,那就不妨接受。一但发现自己可能被利用、触发了不对等交换,感觉不好,立刻拒绝。
比如,TA给了我们一个恩惠,我们大可以先接受下来,同时认识到将来有回报TA的义务。一旦我们确定这个恩惠并非出自善意,而是一个顺从伎俩,那就不必再受影响,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③积极互惠,不要等。
避免非要等到对方来请求,才拒绝TA,因此被冠上忘恩负义的帽子;而是立刻把“示好”还回去。
比如:TA当众夸赞你,那你也无需吝啬当众表达对TA的欣赏;若TA邀请你品尝TA的烘焙,那么你当天下午就可以给TA捎上一杯咖啡。及时“互惠”,及时抵消负罪感。当你想拒绝TA其他请求时,更加理直气壮。
适用场景:
比较适用于对陌生人、刚认识还不太熟悉的新朋友、新的上下级同事之间,尤其当你不确定对方的动机。
不适用场景:
不太适合对待家人、恋人和非常熟络的朋友。直接拒绝就太伤感情啦。
预防异议:
拒绝掉非善意的互惠,可能会让场面尴尬,或者给自己带来短暂的怪咖名声。但你要有所取舍。
一旦发现“非善意的互惠”要及时中止,因为你忍受不了,就可能恶性循环。
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只要有一个动作,就算改变。一旦改变,你就会越来越从容处理这类情况。
五、【A2】催化应用
技能点:催化学习者应用 + 教学习者编剧本,指向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
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刚和大家一同学习了什么是“互惠”原理,它的影响力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做。下面我想请在线的伙伴自己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任务、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用到拒绝“互惠”原理的技巧。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TA来讲讲TA的剧本。
为了激发大家的灵感,我找了一段视频,是最近比较火的《爱的二八定律》。希望对各位伙伴即将的编写剧本有所启发。
拆书家:
虽然片段很短,但还是能看出内容的:上司“关心”,又是放假又是红包;上司“重视”,许诺带杨幂与所有合伙人聚餐,让她独享一份的体面感受。但反反复复强调的重点,是要杨幂一定拿下一个难啃的大客户。
从前面“非善意互惠”的四元素,已经能判断出上司的这份“恩惠”是“非善意的互惠”,用放假和红包触发女主的亏欠感,触发不对等交换,目的则是谋求自身的巨大利益。
下面请大家编写一个剧本,要求:设计出任务、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用到拒绝“非善意互惠”的步骤。也可以用你未来可能会遇到类似的场景,不一定在职场中,可能在其他任何的交际圈,你自己置身其中,会如何自处呢?已经编好剧本的小伙伴可以示意我。谢谢!
学习者案例分享(小伙伴贝贝):
我来分享一个故事:
职场新人小明被分配了帮带导师老张,老张经常带小明一起吃饭,也会在工作中给予小明一些指导意见。但随着熟悉程度加深,逐渐会使唤小明做一些非工作范畴以外的事情,比如总帮老张跑腿打杂,跑银行缴费,跑快递站取件,甚至跑到很远的地方帮老张送私人物品,占用大半天时间。小明逐渐感觉自己力不从心,需要加班来完成本职工作,每次交付新人工作日志、培训进度等都因为最晚而被HR批评、扣分,小明非常苦恼。在学会了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的方法之后,小明感觉看到了希望。
这天老张出差回来,捎带了一包特产给小明,说道:“这个在当地特别有名,排了一小时队才买到,师傅心想着呀,人多不怕呀,但一定要给你带些尝尝。对了,小明,明天我们部门开月度会,你帮师傅把这一个月的全部出差记录做一个PPT吧?”想到之前帮师傅做过一个月工作的整理,整整熬了两个通宵,头晕眼花白天骑车差点摔倒。小明头皮一紧,但仍旧不慌不忙地说道“谢谢师傅的礼物,这次师傅出差辛苦了,跑了那么多地方,知道您腰不好,我呀,前两天下单了一台腰部按摩仪,您试试看”说着就从桌肚里掏出来送给了师傅,并继续说:“我之前还不知道这台仪器好用,因为前两天和同学打球闪了腰,一动不能动。医生推荐给我试用,结果发现特别好用。我呀,没舍得买,就在推拿医生那里用,但我怎么还是要给师傅买一台,感谢师傅平日里对我的帮助。今晚我已经约了推拿医生, 恐怕是帮不上师傅了。”
拆书家关联知识点评论:
哇,感谢贝贝的分享,画面感十足的一个故事。小明用到了我们刚刚说的,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的什么方法呢?积极“互惠”,及时抵消多余的负罪感。用按摩仪抵消了师傅送的特产,从而拒绝掉坑——痛苦的熬夜加班。当然大家也别忘了,拒绝“非善意互惠”的方法还有:拒绝不激活;以及多观察,适时喊停。好的,非常感谢贝贝他们组的关于职场场景剧本的分享。我相信通过今天的RIA拆解,各位伙伴遇在下一次遇到“非善意互惠”来让你服从,一定能够清晰辨别并绝不掉“坑”。
结束语:
各位伙伴,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关于如何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谢谢各位的陪伴。最后祝各位伙伴,工作顺利!我今天的拆书部分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