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一念之转》 所属活动: 2023东京筹备分舵第六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内求转念和非事实转念

开场:

一,开场
1.【自我介绍】
大家好,很幸运,今天和小伙伴们一起过级2-4,我叫王红艳。
简单自我介绍:3个标签,拆书家,健康饮食实践者,读书终身成长者。
2.【主题介绍】
今天我分享的是《一念之转》书中的2个片段,内求转念和非事实转念。
3.【学习目标】 技能点1:学习目标,可观测,可衡量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学习者通过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能够运用转念之法,将念头指向由他人转为向内求,和学会得出′非事实想法′的结论,从而改善在消极情绪中打转的状况。
4. 【片段关系】 技能点2:多个拆页搭配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片段是并列关系。我们学习两种转念的方法:1,内求转念法。2,非事实转念法
5.【图书介绍】(353字,2分钟) 技能点3:图书介绍,特征 优势 好处
【F】
这本《一念之转》作者是拜伦·凯蒂,曾经是一名忧郁症患者,后来觉醒,在世界各地传授转念作业,让非常多的人受益。在这本书里作者介绍了6个经典之问,4步转念之法,和一个反思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引起消极情绪的想法转念。
【A】
这本书也是著名作家张德芬和艾克哈特诚挚推荐的书籍。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它用一种独特的转念之法,转换你的视角、思维,会让你感叹:哇,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让你脑洞大开,这样转念也不再总是去埋冤别人啦!
【B1】你有没有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导致你火冒三丈或者整日闷闷不乐提不起精神?甚至自己恼火得快爆炸了对方还毫不知情?如果有的话,我推荐你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转念作业,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毕竟你看到的外界都是你内心的投射。
【B2】今天要学习的这两个片段,让我们用两种方法学会转念,改善内耗等消极情绪。
【过渡】好,下面我们今天一起开启转念拆书的旅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二,拆页一
【拆页一学习目标】0.5分钟
1,在学习完拆页一后,我们可以在设定的消极情绪场景中运用反向思考两步法进行梳理,转换思维方式,向内寻求,并用文字表达出转念结果。
2,【R阅读拆页一】1分钟
拆页已经发给大家,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拆页。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谢谢。
【R原文片段】
反向思考: 
要做反向思考,就必须重写你的答复。这一次全部把它写成你,把先前对方的名字全换成你自己,用“我”来取代“他”或“她”。例如:“保罗应该善待我”,反转成“我应该善待我自己”,而且“我应该善待保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3,【拆书家讲解引导】7分
【过渡语】
好,小伙伴都已经读完了,这个片段很短。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片段。
【what】
在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学习通过反向思考两步法,转换思维,把对别人的期待转向自己。
【why】
「通常的做法」通常情况下,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个念头:某某应该……
「通常做法的结果」当某某没有满足你的期望时,往往导致生气吵架等消极情绪。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不进行反思转念,就会陷进别人应该怎样的漩涡里,它固化成你的思维方式,做事就会一直把焦点放在别人的身上,而那恰恰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
技能点4: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反例】
给大家说个我的例子。曾经下班后看到老公在家上班却没帮把米饭做上,我心里非常不开心,因为我回到家再做就还得等一个多小时才能吃上饭。我认为他应该体贴我,早早把米饭做上,把菜洗好,我回家炒一下就行了。于是自己在心里就演出了这样一幕拉扯大戏。越想越生气。
【how细化步骤】  技能点5:细化步骤,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工出流程步骤
那么怎样进行反向思考转念呢?
第一步,把先前对方的名字全换成你自己,用“我”来取代“他”或“她”。
例如:保罗应该善待我”,反转为“我应该善待我自己”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我应该..(动词)我自己。
第二步,将“我”换成“对方的名字”,将“对方的名字”换成“我”。
举个例子:将“保罗应该善待我”反转为,“我应该善待保罗”。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我应该…(动词)…(人名)
【反例加工正例】
通过反向思考转念法,我现在可以这么做:
第一步:“他应该体谅我”转为“我应该体谅我自己”。我已经很累了,不要再让自己不开心,要爱自己。
第二步:“他应该体谅我”转为“我应该体谅他”。也许他今天确实工作很忙,没有抽出时间。
【反例之反思】如果我懂得反思转念之法,向内求,就会体谅老公辛苦顶起一个家。同时也会反思自己,没有明确表达:“希望他在家能帮做一下米饭”。
【where】
反向思考转念法适用于经常认为别人应该怎么样,达不到期待就闷闷不乐导致消极情绪的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4,【A1】 学习者拆为己用(显像提问)  2分钟 技能点6:显像提问,学习者想起自己经历过的相关情景
【过渡语】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反向思考转念法,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
【显像提问】
接下来,请大家认真想一想,在过去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有没有发生过下面的场景,使你产生了“某某应该……”的念头,而导致了你消极的情绪。
比如说:
老公买了个你认为贵得离谱的礼物给你,你觉得太浪费。导致了不愉快。后来你微信道歉,他也没反应。
或者你做好饭,叫了好多遍孩子才来吃饭,吃完就跑了。
给大家1分钟思考时间,只要回想一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请把这个场景分享一下就可以,不用分享怎么去解决。(提醒大家其中要包含 “某某应该……”的表达)
我们人比较少,就不分组了。然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好,1分钟时间到了,有没有哪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呢。
好,请开心来分享一下,谢谢。
开心:说孩子开心吃饭这件事情。叫几次来吃饭都不来吃饭。我好不容易地做好饭,她应该及时地过来把饭吃完,再去做别的。她应该及时地过来吃饭。
【回应和反馈】 技能点7: 反馈。
谢谢开心的分享。这个确实时我们生活中会经常发生的问题。
【A1+】(反思加工)3分钟 技能点8: 反思加工,遇到同样情景如何做。
下面我们进行下一步。
假如时间能够倒流,我们能有机会再次回到当时的情景,你会怎么应用反向思考两步法,向内求,把焦点拉回到自己身上呢!
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我们请刚才的小伙伴来继续分享一下。
好,时间到,我们再请开心来分享一下好吗?
【学习者案例分享】
开心:刚才说叫孩子吃饭。就是说我以前觉得她应该来吃饭,她应该感谢我。现在学了这个反向思考之后,我就是想:不是她应该感谢我,应该是我应该感谢我。做了这么美味的食物锻炼了我的技能。
还有,我应该感谢她。让我有机会去疼她爱她。感受到有孩子的这种幸福感。
Skyfly :好,就是说应该感谢,不是你第一次你说的是她应该到时间来吃饭,对吧?
开心:她应该来感谢我。我给她做好饭了。但是反向思考我应该感谢她。我有机会给她做点饭,让我有机会来表达我的爱。
Skyfly:就是说从她应该感谢我这句话来进行反向思考,对吧?
开心:我应该感谢我,我应该感谢她。
【回应和反馈】
说的非常棒,谢谢。说的太好了。谢谢开心的分享。确实是已经完全按照这2个步骤进行转念,非常精彩。非常感谢。
(拆页一 预计时间13.5分钟左右)
【过渡】
第一个拆页现在我们已经结束了。
拆页一我们学习了反向思考转念法,向内求转念。接着我们一起来学习拆页二,从另一个角度学习怎样转念:认清非事实的想法。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三,拆页二
1,【拆页二学习目标】0.5分钟
通过本拆页的学习,让我们在消极地内耗与困惑时,能够通过5个步骤得出“非事实想法”的结论。
2,【R阅读拆页二】2分钟
下面请大家用1-2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一下拆页。这个拆页稍微有一点长。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谢谢。
凯蒂:你觉得难受,而且相信那是他造成的,其实那一直是你自己的误解引起的。好吧,让我们来看下一个答复。
玛莉莎:我已经问烦了,而且我再也没耐心等下去了。  
凯蒂:“你没耐心等下去”——那是真的吗?  
玛莉莎:是的。  
凯蒂:你正在等吗?  
玛莉莎:我想我是的。  
凯蒂:我会省略掉“我想”二个字。  
玛莉莎:我正在等。说得没错。  
凯蒂:“你没耐心等下去”——那是真的吗?  
玛莉莎:是的。  
凯蒂:你正在等吗?  
玛莉莎:是的,而我不知如何停下来。  
凯蒂:所以,“你没耐心等下去”——那是真的吗?(停顿一阵后)你正在等啊!你正在等啊!我从你口中亲耳听到的! 
玛莉莎:哦!我懂了 …… 是的。 
凯蒂:懂了吗?  
玛莉莎:懂了。  
凯蒂:是的,你不是没耐心等下去,而是你毫不气馁地等了十七年,十八年 ……   
玛莉莎:是的。  
凯蒂:所以,当你持有“你再也没耐心等下去”的想法时,你的反应如何呢?当你相信那句谎言时,你会如何对待他呢?  
玛莉莎:我不会善待他。我不理会他,有时对他大吼,或是哭闹威胁要离开他,还会对他说些不堪入耳的话。  
凯蒂:所以,请给我一个理由让你能安心自在地相信这句谎言。  
玛莉莎:找不到任何理由。  
凯蒂:倘若你不相信这句谎言,你在家里会是怎样的人呢?  
玛莉莎:我想,我可能会好好享受我爱他这个事实,而不会紧咬其它琐事不放。 
凯蒂:是的。下次跟他说话时,或许你可以说:“甜心,你知道吗?我一定是很爱你,才会这么有耐心地等到现在。我以前跟你说我没耐心等下去,那不是真的,我在骗我自己。”  
玛莉莎:好。 
凯蒂:那就是我喜欢的诚实。只要我们往内走,就会看到它,诚实地过生活是很甜美的。所以,让我们做反向思考。”我没耐心等下去”——这句话的反向思考是什么?  
玛莉莎:我不是没耐心等下去。  
凯蒂:是的,那是否一样真实,或更真实?  
玛莉莎:它更真实些,肯定是更真实些。 
( 引出讲解引导:这个片段有点长,也比较专业,有一些难度,而且我们国家心理咨询还不是很平民化。所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3,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1分钟 1560字)
【what】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脑中的想法与事实有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也正是这种不一致,才导致了许多抱怨不满等负面情绪。通过梳理,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我认为”的非事实所蒙骗,那只是一个假象。
【why】
每当感受到压力时—从轻微的不舒服到强烈的悲伤、愤怒或绝望—我们很肯定这种反应必是某一特定想法引起的,不管我们觉察与否。有些想法往往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它不是真实的。消除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审视压力背后的那些想法,确认它是否属实。情绪是有能量的,它会伤害你的身体。当你认清自己的想法原来并不是所谓的事实,你就会犹如移开胸中的巨石,豁然开朗。
【how】(具体怎么做呢)
对于让你产生纠结困惑的那个非事实的念头,我们怎么来转念呢?
根据拆页我把它提炼为5个步骤,根据大脑的特点,为方便记忆,我们来记住这句话“馅映心与人,反向思考真”。下面我就来讲解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步:馅(现)-将你的想法与现实进行对比。看它是否与现实情况一致。
第二步,映(应)-当你相信你头脑中的那个非事实的想法时,描述一下你的反应是怎样的。
第三步,心      -当你相信你头脑中的那个非事实的念头时,你的内心是否是平静的。
第四步,人      -当你不相信你头脑中的那个非事实的念头的时候,你的为人是怎样的。
第五步,反向思考-对那个非事实的念头进行反向思考,得出结论。
【意译案例】技能点9:按原文案例脉络和逻辑讲一个贴近学习者工作或者生活的例子
在中国,心理咨询似乎离平民百姓还很遥远,所以我讲一个和朋友间的故事吧。
有一次,朋友见到我又再次吐槽今天又被老板骂了,还经常加班加到天昏地暗,她一定要换工作。
我那时刚看完这本书,就想着:哎,我是不是可以用这个非事实转念之法呢,看看能不能帮到她。
我就问她:我已经听你说换工作说了好多遍了,现在依然没换,这是事实吧?
她说:是啊,总想着换到现在也没换。这个公司薪水还是蛮高的。
我又问她:那当你想到换工作时,你是开心呢?还是不开心呢?
她叹了口气:怎么说呢?觉得还是有些不舍吧,毕竟从我毕业就在这家公司,干了有15年了。我用工资买了房子买了车子,过上了我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并且我的青春热血都洒在了里面。
我继续和她聊:是啊,我都很羡慕你。你这简直就是小资生活呀! 但我看到你上班也真是挺辛苦的,你们加班好多,我们都有半年没见面了吧!你又总嚷着换工作,所以我想知道当你有“我一定要换工作”这个想法时,你的心情平静还是焦虑呢?
没想到她立马就说:当然会焦虑了,我担心找不到这么高薪水的工作,毕竟年龄也在这里。而且我担心还是一样的天天加班。现在的公司老板脾气坏点,但同事之间都很好,还是很开心的。
我说:这么说你平时在公司还是挺开心的嘛!
她笑了:是啊,还是挺开心的,很喜欢同事们,那时根本就没有换工作这个想法。和她们一起探讨合作,时间还过得蛮快蛮有成就感的。
我看着她逐渐晴朗起来,自信的笑容,和她开玩笑:哎,考你个问题,你知道“我一定要换工作”的反向怎么说吗?
她好像明白了什么,突然大笑:我不换工作。感情你在和我兜圈呐!
我做委屈状:我要不兜一圈,你能自然而然地意识到,在你的潜意识中哪个是事实的想法,哪个是非事实的想法吗?
她一把拽过我:我知道啦,在我的潜意识中:我不想换工作。走,吃饭去。
【where】
非事实转念之法适用于:
当你有让你感到纠结焦虑等消极情绪的想法时,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测试一下,它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是不真实的,自然而然你就不会为这个想法再费心神。
当你的想法是真实的,只是因为实现想法愿望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它是不适用的。
【异议预防】 技能点10:设想异议并讲解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么多步骤,太繁琐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想承认自己的想法是错的,这是人的本性。只有这样一层层拔丝抽茧,你才会不抵抗地另自己逐渐去意识到有些想法的不真实。一个想法本身是没有杀伤力的,问题在于我们坚定固执地相信一个并非事实的想法是正确的,因而与事实产生了冲突,造成了内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4,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13分钟 
我们刚刚学习了非事实转念法,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个场景来一起演练一下。
请大家仔细听一下,故事背景是这样的:
【背景】 技能点11: 交代清楚背景、当事人遇到的问题
雅娟向好友慧慧抱怨,昨天给儿子讲题费劲巴力地讲3遍终于说听明白了。可是做了3道同类型的应用题全军覆没。
【问题】昨天没忍住雅娟向儿子发火了,现在气还未消。她再次说起:再不管儿子学习了。
【方法】使用今天学习的“馅映心与人,反向思考真”,即非事实转念之法。
【目标】让雅娟得出“再不管儿子学习”是非事实的想法的结论。
我们今天人少就在一个组讨论5分钟技能点13: 根据给定场景,运用知识点讨论
一组2个人,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一个是妈妈雅娟,一个是好友慧慧。先编写一个运用非事实转念法的剧本,目的是让妈妈雅娟得出她目前的念头-再不管儿子学习了是非事实的。请注意,在编写剧本时一定用到非事实转念法。(8分钟)
然后我们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时间为5分钟。
技能点12:角色扮演
【学习者分享】
好,大家讨论的很热烈,那下面请开心和时和来分享一下。你们俩谁扮演谁呢和大家说一下。
开心:我扮演雅娟
时和:我扮演慧慧
开心:我这个儿子昨天那个题和他讲了好几遍,结果一做题全错。气死我了,以后再也不管他了,管也没用。
时和:我昨天还听你打电话和我聊说准备给他报补习班吗,这是事实吧?这肯定是意味着要管呀,这是事实吧,我说的?
开心:管,真不想管他了,但是不管他还有点不放心。
时和:那你想想你不管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呀?心情是平静还是焦虑呢?
开心:不管他吧,他自律性也太差,任由他自己瞎来,他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要不就出去踢球去。作业一点也不写,我肯定会是更焦虑。
时和:那你遵从本心,管他,这样你会怎么样想呢?
开心:说到底肯定放不下,肯定是想管他。管了他吧,现在就知道孩子是什么水平,以后对于考什么样的中学呀,能够考上的几率性大一点,还得管吧,还得帮他找找课外辅导书啊,或者是辅导班。光靠他是不行的。
时和:好,那我再问你一次,你是管还是不管?
开心:生气归生气,肯定管。
时和:你能意识到哪个是事实的想法哪个是非事实的想法吗?
开心:是我生的,我得把他抚养大,管他。谢谢你这样提醒我。
【回应与反馈】技能点14: 回应,回到原文,追问,确认
简直有声有色。而且,第一步,馅(现):开心说再不管了,然后还在管着,这是 “馅”;映(应):当开心有这个想法时是担忧的焦虑的;心:当她有 “再也不管他了”这个非事实的念头的时候,心是不平静的。人:当你头脑中没有再也不管他这个念头的时候,你还是感觉平和安心的对吧?反向思考然后得出了:我还是要管他的。那就是说“再不管他”是非事实的念头,对吧?所以“馅映心与人,反向思考真”,每一步都做的很到位,很精彩,我也是被感染了。发自内心的为你们喝彩。非常非常感谢。
【A2催化应用】10分钟  技能点15:分两步,想一个具体画面和学习者规划未来如何运用
接下来,请大家想像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你会不会遇到下面的场景,如果遇到会让你产生怎样的想法呢?
比如说孩子早晨不愿意起床,看到再不起就迟到了,你总是窝着一顿火去叫他起床。气得你直嚷嚷“我再不叫你起床了”。
或者老公乱放东西,你很生气不想再给他收拾房间了。
请小伙伴们想一想,然后分享一下你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场景。只分享这个场景即可。时间为2分钟。
我们先在小组内分享,这个方法也是可以自己来进行觉察的,所以我们一会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好,那就还请开心来分享。
开心:老公乱放东西。就不想给他收拾了。一到周末的时候,我出来半天,等到再回去,家里就乱套了。就是有这种经验,未来的一周肯定也会发生这种事情。我肯定就不再想管他。
【回应与反馈】
那就是说你想象的是这个场景哈。好,我们现在只分享场景即可。
【分步催化】
现在我们应用我们刚刚学过的非事实转念5步法,对刚才在小组内分享的那个想法进行转念,(例如:再不叫你起床了)把转念后的结果写在便签纸上。(例如写下“再不叫你起床了”是非事实的想法。)
给2分钟时间小组内分享
2分钟之后还是请开心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
开心:太乱了,我真的不想给他收拾了。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把被子叠起来了。我问我自己,你真的不想收拾了吗,你真的不想管这个家了吗?不管这个家得乱成什么样子啊。明天起来是不是都找不到自己的衣服和袜子啊。我是看不下去了,想想,还是收拾了吧。收拾了之后,最起码我的心情会好些。孩子们起来后的心情也会好一些。他们干什么的效率都会高一些吧。还是再问一下自己吧,你想怎么办,是想耗下去还是想和老公谈一次。还是自己先收拾一下吧。
Skyfly :那你觉得你没有“再不帮老公收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
开心: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肯定是气呼呼的吧。是这个想法在让我心情不平静。
Skyfly:那么,反向思考呢,得出怎样的结论了呢?
开心:还是想再问自己一次,你真的不想管这个家了吗?明确自己真实的想法吧。我是想管这个家的。
Skyfly:那你觉得再不帮收拾再不管这个家了,是非事实的想法吗?
开心:对,是非事实的,不是我真实的想法。
【回应反馈】
感谢开心的分享,我们也得出了再不帮老公收拾房间不管这个家是非事实的想法,已经学以致用了,非常好。谢谢。
(拆页二 预计时间 27 分钟左右)
四,结束
【结束语】1分钟 技能点16:强有力结语,要点强调等
消极情绪的威力不容小觑,会慢慢的消磨你的意志失去积极向上生活的动力。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向内转念,不是批评指责自己,而只是修正自己。这句话很重要。 好,用起来吧,小伙伴们。
我的分享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参与。

时间用时:5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