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唤醒孩子的自律》》 所属活动: 【NO191·深圳智行分舵】如何从复盘中真正获益&主持人如何有效推荐嘉宾&亲子沟通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亲子沟通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我是曾元菊,我的三个标签是:外企财务系长,家庭教育咨询师,终身学习者。

【分组】

为了方便大家稍后讨论和练习,我们先做一个分组,左边三位,右边三位各为一组。

【设定学习目标】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使用“我-信息”即行为+感受+影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本书的作者是托马斯.戈登博士,分享他的三个关键词:

一门课程;两个500万;三次提名。

1.一门课程。《P.E.T.父母效能训练》是一本书,也有同名版权课。课程致力于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以解决家庭冲突,让每个人在冲突中成为赢家。

2.两个500万。书籍仅英文版销量逾500万册;培训的父母有500万人次,其中包括比尔盖茨的父母。

3.三次提名。作者著名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曾获连续三次获诺贝和平奖提名。

这本书主要教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包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跟孩子建立关系减少冲突、如何解决跟孩子之间的冲突、以及如果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等等。这本书的沟通模式虽然用于亲子沟通,但它不仅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的沟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拆页:如何说,孩子才肯听P102~103

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以某种具体的方式阻碍了父母享受生活,或是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权利,令父母无法接受时,这个时候,父母便“拥有”了问题。她觉得沮丧、失望、疲倦、焦虑、烦躁,劳累等,她为了想让孩子了解她内心的感受,就可以发送“我-信息”给孩子。

“我—信息”的构成要素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

(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时间到了,我看到大部分的小伙伴已经读完了。没有读完的也没有关系,可以跟着我的讲解继续了解这个片段。

【what】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造成影响时,比如父母没法接受,父母有情绪,父母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我们要如何去跟他们表达,他们才会听,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Where】

“当你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你对别人的行为表示不满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所以不仅可以用在亲子沟通,还可以用在伴侣、跟朋友、跟同事之间的沟通”,以及任何形式的沟通。
【How】
那要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下“我-信息”的三个部分:
1、 描述他人的行为“戈登一下”拍照表达行为指一个人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这部分最关健的是避免给对方的行为贴标签和评判。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来看一个场景:一个5岁的孩子没有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就去睡觉了。一般父母的表达是这样:你看你总是这样,满屋子都是你的玩具,跟你说过多少次,玩完的玩具要收拾到玩具筐里。这样的表达,通常会引起孩子的反驳或者不开心,而不是放在改变他人的行为上。比如,孩子会说“我没有总是啊,我昨天就有收拾”,什么叫满屋子都是,我不喜欢你了,讨厌的妈妈等等。

现在你们可以试试,当孩子的行为干扰了你,你先赶紧“戈登一下”在心里拍张虚拟的照片,然后描述一下这张照片上的内容,比如你看到孩子的行为或者你看到的事实。描述的要点也是难点,就是尽量客观。如果你说:“ 我看到客厅有一些玩具。”就这么简单。


2.说出我们的感受(一般为形容词) 说出我们看到他人的行为时,引发的感受。如担心、害怕、尴尬、焦虑等;如上面那个场景中,孩子没有收拾玩具,我们很难过,其中“难过”就是我们的感受

3.反馈他人的行为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时间、金钱、关系):反馈他人的行为给我们造成的具体而实际的影响。如一个5岁的孩子没有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就去睡觉了,我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来收拾他的玩具,其中许多时间和精力来收拾他的玩具就是对我们具体而实际的影响。
【Why】
【不这样做的坏处】
当我们用“你-信息”跟他人表达时,他人会感受到批评和指责,觉得自己这个人不好,这时就会激起他人的反抗和抵触,这样他人不但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还会恶化我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做的好处】

当我们用“我-信息”跟他人沟通时,说事实+感受+影响时,这样不太容易激起他人的抵抗和叛逆,这样他更有可能改变他的行为,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把上面三部分串起来,一条完整的“我-信息”就是:我看到客厅地上有一些玩具(客观事实),我有些担心(你的感受),如果我来收拾,至少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了(这对你的影响)。这段表达里包含了三个部分:描述看到的行为或者事实,父母对此的感受,以及孩子的行为对父母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简称“行为+感受+影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用“我-信息”表达在沟通中的魅力了。

大家回想下,在过去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内,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对方做了什么事影响到了你,阻碍了你满足自己的需求,当你无法接受时,你是怎么跟他说的呢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在什么时间,大概什么样的场合下,具体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最后的结果如何?请大家跟同组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经历,每人分享1分钟左右,我会给大家3分钟时间,然后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分享。

比如:

职场:因你晚上有重要的聚餐,但你的老板临下班时给了你一大堆工作要求你当晚完成时;你的同事用你的工作成果作汇报时;

亲子:如当你生病时,孩子特别闹腾打了你,你特别疼;

亲密关系:老公不尊重你的想法,擅自做决定借钱给不太熟悉的人

好的,接下来我想要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分享他的经历,时间是1分钟。有主动上来的吗?

(分享1分钟~1分半钟)

感谢小伙伴A的分享。。。

今天我们学习了,当对方的行为给我们造成困扰后,用“我-信息”跟对方表达。

A2催化应用:(一定要先写目标,再写行动计划。)

在便签上写下你未来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内的行动计划,帮助我们把今天的知识用于指导实践。这个计划需要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有相关性,并且有时限的即Smart.

写出你的行动计划。

1.注意三个要素的构成,行为(客观具体)+感受(自己内心感受,一般为形容词,生气/担心/害怕/尴尬/着急等)+影响(对自己的具体影响,时间/金钱/关系等)。

2.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仅表决心,要是具体的做法。

3.现在开始,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

(写1分钟,时间充裕的话,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分享)

好的,谢谢小伙伴B的分享,你的分享是标准的面质性我信息。相信其它小伙伴也通过刚才的学习,当面对他人的行为给我们造成影响时,知道如何去跟对方表达了。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