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00’00”-01’21”,约1.5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美君,欢迎大家来参加我TF3-3的拆书过级。今天我的拆书主题是“学会讲故事,走心又动人”,时长大约70分钟。
我先用三个标签做个自我介绍:二级拆书家、终身学习者、成长型思维践行者。
【拆页间的逻辑关系】
今天的两个拆页来自于高琳老师的《故事力》,第一个是辨析故事的概念,初步学会讲故事的方法,第二个是在第一个讲故事方法的基础上叠加激发共鸣的方法,使故事具有更强的情感冲击力,让对话双方产生进一步的交流。两个拆页之间是递进关系。
【学习目标-总】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想与他人产生深度连接时(WHERE),综合运用故事四环节法和共鸣激发法(澄清)讲出一个故事并获得对方回应(界定、行为)。
【分组】
结合今天的拆书内容,有需要分组讨论或者演练的环节,所以我们提前分组。我左手边的三位是一组,静静老师当组长,右手边的两位是二组,洁琼老师当组长。
接下来正式进入今天的拆书讲解。
【学习者场景法图书介绍】01’21” -03’04”,约1.5分钟
在阅读拆页前,大家先来看看这样一个场景,也是初次接触和了解拆书帮的一个必备环节。
【场景】
我的一位朋友听说我在拆书帮过级,就来问我拆书帮是什么,于是,我给她这样介绍:拆书帮是一个学习爱好者社群,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分舵。其中拆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论,强调学习要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
朋友听完,一脸冷淡地看着我。
【提问】
我先问问大家,在听我这样介绍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听完这个介绍,你觉得你了解拆书帮了吗?如果请你介绍拆书帮,你会怎么介绍来使更多新朋友加入拆书帮呢?
【影响】
朋友当时回了一句,“这是啥呀,没意思”,就转移话题聊别的了。
可见,我这样介绍拆书帮,朋友完全没有产生兴趣。
如果拆书帮的每个人都像我这样介绍拆书帮,那毫无疑问,加入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我们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低。
【解决】
如果我换一种方式来介绍拆书帮,讲讲我在拆书帮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成长,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具体怎么办呢?有意思教练创始人高琳老师的这本《故事力》介绍了一种通过有意识地组织语言向目标听众表达观点的方法,也就是讲故事。接下来,我们将对比讲故事和刚才场景中的方法的区别,一起感受讲故事是怎样走心地说理,让冷冰冰的道理和事实变成充满情感和温度的故事。
我们首先进入第一个拆页。
拆页一:总时长约21分钟
【学习目标-拆页1】03’04” -03’24” ,约20秒
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表达观点时(WHERE),运用故事四环节(澄清)讲出一个包含四个环节的故事(界定、行为)。
大家手上已经拿到拆页了,请用一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一,完成后示意我。
【R原文片段】03’24” -04’25”,约1分钟
《故事力》PDF版第25页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我们就生活在无数的故事里面。人类通过故事去理解世界,解释事物的运作。从小到大,我们学习很多生存之道、人生哲理时都是通过故事来理解的。比如,当你两三岁的时候,父母告诉你不要玩火,他们一定不会说:“别玩火啊,玩火会导致三度烧伤。”因为这是事实,事实需要经验和知识的加持,才能被理解。但是如果父母说:“你别玩火啊,一会儿别把咱们家房子都烧了,再把你烧了,特别疼的!”你是不是就会马上停手?其实你爸妈就是编了一个故事让不懂事的你理解玩火的坏处。
故事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冲击力,是因为我们无论有什么背景,都熟悉故事,都会很自然地用故事去解释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情况。比如你突然听到办公室里两个同事大声嚷嚷,你脑子里就会开始编一个故事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俩有什么矛盾啊?我们都习惯用故事看待这个世界。
叙述,是按照逻辑顺序罗列事实,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故事则帮助我们解释事情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并且把这个因果和听者紧密联系起来。
叙述靠的是走脑,要有理有据。故事靠的是走心,需要情感和联想、想象的能力(见表1)。
我看到大家都读完了。我来为大家拆解这个片段。
【I拆书家讲解引导】04’25” - 12’38”,约8分钟
【WHAT】
这个拆页对比分析了两个概念:故事和叙述,以及二者的区别。
叙述是在掌握信息和证据后,通过罗列事实,告诉听者发生了什么,更讲求有理有据。
故事是阐释事情发生的原因,提炼事情背后的道理,针对性地为听者呈现具有画面感和情绪张力的内容,更走心。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讲故事呢?
【WHY】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为了追求理性和客观,表达的内容全都是一条一条的事实,每一个观点都佐以证据来证明其可信度。
可是,这样冷冰冰的话语恰恰走不到人们的心里,更别提让人相信了。
比如,“不畏艰险、坚定地追寻梦想”这个话题,如果用叙述的方式讲出来,所有人一定会捂住耳朵立刻逃跑,但是,用故事的方式讲出来,就不一样了,最典型的就是《西游记》。可见,故事更能打动人心,让人信服。
我们再回到故事的概念,我已经写到白板上了,大家可以看到,故事的要点有三个:第一,阐释原因及道理;第二,针对性;第三,要走心。这三个要点之间没有明显的顺序关系,是并列的,经常以杂糅的形式出现。
光这样讲要点,还不够直观。下面,我们一起辨析四个案例。
【强化概念讲解——概念辨析】
(案例1-反例)
六岁的女儿晚上害怕做噩梦,不敢一个人睡觉。
妈妈说:首先,不是每次睡觉都会做噩梦,有时候也会做美梦啊,更多的时候什么梦都不会做;然后,一个人睡觉和妈妈陪着睡觉,对你做不做梦、做什么梦是没有影响的啊。
请大家说说,妈妈在讲故事吗?
学习者回答:不是。没有讲出背后的道理,也不够走心。
大家讲得很对。妈妈讲的话不符合故事概念的第一和三个要点。妈妈应该讲出女儿不敢一个人睡觉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而且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没有感情的机器人,非常冰冷,妈妈应该体会孩子的情绪,把情感讲出来。
(案例2-反例)
面试官请小王讲一个自己的成就事件。
小王:2022年,我个人的业务量是年初定的绩效指标的3倍,这让我充满成就感。
请大家说说,小王是在讲故事吗?
学习者回答:不是。
如果小王在公司内部年底述职的时候讲出这句话,那么效果比面试场合讲出来更好。因为面试官更想了解小王是怎样一个人,能力如何,显然这句话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讲故事要有针对性。
(案例3-反例)
王主管汇报工作:我们小组负责的三个项目整体进展顺利,第一个项目最近开始做方案了;第二个项目方案改完第五稿,发给甲方了,不知道又会提什么意见,我们熬了好几个通宵了,要是再大改,就得麻烦领导亲自出马了;第三个项目的立项材料准备好了,明天送去相关部门报批。
请大家说说,王主管在讲故事吗?
学习者回答:不是。
王主管在第二个项目中遇到了难题,想争取领导关注和相应的资源。故事概念的第三个要点是“要走心”,所以,她应该重点把第二个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小组成员们辛苦的付出都讲出来,那么争取资源也就顺理成章了。
(案例4-正例)
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20年来的经历。
小强说:要是没有他,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5年前,我得了重病,恢复也不顺利,术后一年都不能正常走路,我因此抑郁了。非常幸运,我得到了一位同学的帮助,要是没有他,我不可能从抑郁中走出来。我要对他说一句:谢谢!他就是张大明。
这个案例是故事吗?
学习者回答:是。
这个案例很走心,充满情感,不是简单的罗列事实,有针对性,面对的是老同学们,讲的与之相关的内容,而且讲出了事情背后的原因。故事概念的三个要点都具备。
我观察到一点,大家在听这四个案例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有很明显的不同,前三个,大家表现很平淡,第四个,大家的神色也变得很凝重,注意力也更集中。可见,故事的魅力显而易见。
现在,让我们的身份从读者转变为作者,我们怎么才能讲出一个具备三个要点的故事呢?
首先,要有个吸引人的开头,第一句话出口就要告诉听者,“这是你想听的”;第二步,讲主人公行事遭遇冲突,情节的起伏会带来情感的波动,紧抓听众注意力;第三步,面对冲突主人公采取行动,讲出这么做的原因以及依据的道理,把表象上的事情的底层逻辑展示出来;最后,讲行动带来的改变/收获,也就是故事的结局。
【HOW】
所以,我在此基础上,拆解出一个讲故事的框架——故事四环节:
(1)开头。开头用来吸引听众,可以是交代背景,可以是核心主旨句,目的是用引人入胜的开头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比如,案例4中的开头,“要是没有他,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就是用主旨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
(2)冲突。讲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冲突和困难,要突出强调冲突的激烈程度、困难程度。案例4中,主人公经历了重病、手术、抑郁等遭遇。
(3)行动。讲主人公采取了哪些行动来应对冲突,同时,讲出选择这么做的原因和道理,这部分的目的是引出人物的高光时刻。案例中,主人公得到了同学的帮助,听众也会推断出同学是一位怎样的人。
(4)结局。讲主人公的行动收获了怎样的结局,可以是完美的大结局,也可以遗憾的结局。结局给故事划上了句号,同时可以再把故事背后的“理”讲出来。案例中的主人公恢复身心健康、对同学充满感激、同学对主人公的倾力相助、人性光辉等等。
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呢?
【WHERE】
当你需要展示自己,让别人对你产生好奇时;当你需要表达观点、说服别人,想让对方受到启发或采纳你的观点做出行动时,你就可以使用故事四环节这个方法,给对方讲一个故事,让对方听进去、感兴趣、去行动。
当你不需要影响听者的时候,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
【举例】
上个月,我想告诉一位刚认识的诺友婧同学当众开麦并不可怕。
我说:
经过这段时间的交流,你能想象我原来是个社恐吗?(开头)
去年参加读书营,我被拉去做《掌控习惯》前三章的分享,要在100多人面前开摄像头、开麦、共享PPT!我一下就慌了,这根本不可能!我紧张到没办法思考,连PPT都写不出来。(冲突)
后来,我想我不能退缩。于是,静下心花了一天的时间把书读了好几遍,做好了PPT,又演练了好几遍。(行动)
最后,成功地在既定时间里完成了分享。一位导师还加了我微信,说PPT写得好,我讲得也好。(结局)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接下来进入大家学以致用的环节啦。
【A学习者拆为己用】12’38”-24’30”,约12分钟
【A2编剧本】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请每位小伙伴独立编写一个小剧本,需要设计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
故事背景和人物设计,可以是你未来有可能遇到的场景。记得用上我们今天分享的“故事四环节”,把能让你产生联想的关键词句写在我给大家的剧本框架表里,不需要写长篇大论。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设计的故事。
请大家开始写吧,大家有疑问可以问我。
学习者:是写未来吗?
我:是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未来一周、明天。要写可能真实发生的场景,比如孩子写作业、夫妻沟通等等。在写剧本的时候,把故事四环节用起来,去设计你的沟通内容,写出来双方的对话,也写出你可能发生的心理活动、情绪、感受等等。
我看大家都写得差不多了,哪位伙伴来分享一下?洁琼老师,请你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分享你的剧本。
学习者洁琼案例记录:
洁琼分享完,我问洁琼:我想问一下,小A使用故事四环节对吗?
洁琼:对的。
我:那你可以把四个步骤再提炼一下吗?
洁琼:开头就是,小A找老板,“老板,二季度结束了,我来找您对一下KPI的得分情况。”冲突是“期初的目标是450万,现在二季度结束了,根本完不成,而且是有客观原因的。”行动是“小A主动找老板沟通,讲年初丢了项目,但是目标却没有修改,导致目前目标完不成,提出修改目标的请求。”
我:我的理解是,期初定了一个高目标,年初丢了项目,这里是冲突,因为这个项目在目标实现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洁琼:对哦,这里也是冲突,是小A遇到的冲突。
我:那结局是什么呀?
洁琼:结局是“老板同意修改下季度目标,小A很满意。”
我:可见,小A提前用故事四环节法设计自己的沟通内容,她收获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局。特别好。
感谢洁琼的分享!你很好地运用了故事四环节,剧本的编写也很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
【过渡】
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拆页。大家学习了一个讲故事的框架——故事四环节,知道了讲出一个好故事,可以让自己的话走到听者心里。那么,你想不想让你的故事力再上一个台阶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拆页能带给我们什么。
拆页二:总时长51.5分钟
学习目标到解释量表自测意义:24’30” - 27’05”,约2.5分钟
【学习目标-拆页2】
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需要与他人产生深度连接的社交场合(WHERE),运用共鸣激发法(澄清),讲述一个包含自己经历、感受、信念三个层次的故事,并获得他人的回应(界定、行为)。
【A1量表自测】设计量表自测
在亮出第二个拆页之前,我们先来做一套自测题。课前已经发给大家了。
表格中有5条描述,每条对应有6个分值。表格上标注了分值的含义,1为非常不符合,6是非常符合。
请你用一分钟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和实际情况阅读题目并打分,完成后把总分加起来。
【I解释量表自测意义】
我看到大家都完成了。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自测题,这套题是用来测试大家的社交力的,在这里,我把社交力简化处理成共情力、沟通力、表达力的结合。
所以,总分在5-15分的小伙伴,你今天真是来着了,学完今天的拆页,你会get一个新方法,社交力也会大大提升。总分在16-25之间的伙伴,你的社交力非常棒呢,今天的拆页学习也会让你持续精进,助力你成为社交达人。有没有总分在26-30之间的呢?有一位!太棒了!你在生活中一定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所有人,今天的课程对于你来说就是锦上添花,可以帮助你梳理自己太阳的行为背后的发心,使你未来在社交中更加游刃有余。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测试结果,进入第二个拆页。
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阅读拆页二,完成后示意我。
【R原文片段】27’05” - 28’00”,约1分钟
第二个拆页来自《故事力》PDF版第174-175页
我有一个程序员朋友,兼职做精油芬芳师,她成功地把Hubert这个“钢铁直男”转化成了她的忠实客户,我们家现在到处都是他买来的精油。我这个朋友经常跟别人讲起她一个程序员为什么卖起精油的故事:
前年,我妈妈甲状腺结节突然发炎增大。我送她进手术室,换好衣服,妈妈对我说:“我一会儿就出来了,不用害怕。”我知道其实这话应该是她说给自己的。我看着她花白的头发,穿着手术服的背影消失在手术室的大门里,心里特别不是滋味,那是一种你想要保护却无能为力的无助。
虽然手术很顺利,但是术后妈妈一直不舒服,精神萎靡,唉声叹气,伤口也恢复得很慢,还有积液。医生建议开一些激素类的药膏涂,妈妈觉得不好。我咨询了我的精油老师,给她配了精油。一开始,她特别不爱用,觉得这都是在骗人。可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就试了试。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她的伤口很快消肿、结痂,长出了新肉。妈妈的心情也好了起来,看到她越来越好,我就想把这一份喜悦延续下去,传递给更多的人。
好,我看到大家都读完了。接下来我为大家拆解这个片段。
【I拆书家讲解引导】28’00” - 34’50”,约7分钟
【WHAT】
这个拆页讲了一个案例。一位程序员讲述自己跨界兼职销售精油的故事。
【和学习者简短互动】
首先,大家在这个故事有没有看到第一个拆页拆解的故事四环节呢?
学习者:有。
开头在哪里?第一句话,交代背景,同时也吸引我们听故事。
冲突是什么?学习者:妈妈做手术、我的无助、妈妈术后恢复慢。
行动是什么?学习者:我配置了精油,妈妈尝试。
结局是什么?学习者:妈妈伤口快速恢复,我想延续喜悦、传递给更多人。
特别好,可见大家对第一个拆页已经掌握了。
我要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产生了哪些感受呢?
学习者:看到妈妈做手术以及术后恢复慢,很着急,很心疼。
说得特别好,看来这个故事非常走心,让我们也跟着感同身受了。
【WHY】
这位程序员能讲出这么走心的故事,与她优秀的社交力是分不开的,能共情、会表达、善沟通。
很多人把社交力强狭隘地理解为能言善辩,于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交力,要么是强迫自己多表达,见谁都能唠半小时;要么是奔走于各种场合,致力于广交天下好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看似朋友遍天下,实际上都是低质量社交,深度不够。
也就是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有效社交、高质量社交,简单来说,当你需要帮助时,你知道找谁帮忙,而且TA一定会帮你;当你情绪低落,你知道找谁倾诉,TA一定会给你全然的倾听。
那怎么做才能提升社交力,让自己拥有有效的、高质量的社交圈呢?
结合拆页和我们的学习目标,我拆解出了共鸣激发法:
(1)共经历。讲述一个与对方经历类似的事件。用共同经历激发对方共鸣。拆页中,每个人都有妈妈,每个人都会头疼脑热、生病,妈妈也会生病,这样的共同经历吸引听者去听故事。
(2)共感受。讲述你对于某事的感受,而且是对方也可能会有的感受。用共同感受激发对方共鸣。拆页中,妈妈生病做手术,让子女很心疼,术后恢复慢,妈妈情绪低落,子女也很心疼,这也让听者跟着产生情绪的波动,产生同样的感受,妈妈用了精油恢复快,听者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发出“太好了”的感叹。
(3)共信念。讲述你的故事,传递鲜明的信念和观点,同样,这也是对方认同的。什么是信念?信念就是你说话做事的发心。比如,拆页最后,“看到她越来越好,我就想把这一份喜悦延续下去,传递给更多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传递喜悦、传递爱”的信念,才有了她销售精油的决定和纷至沓来的客户。
【预防异议】
可能会有小伙伴想,和人交谈需要这么复杂吗,经历、感受、信念,这也太多层次了吧?
我能理解,和人连接也太难了,不过,我们既然想和对方建立紧密的关系,就需要从表象上的经历深挖出TA不为人知的感受,告诉对方“你懂那种感觉”,再深一层次,两个人信念一致,才更有共同语言,也就是所谓的同频共振。共鸣激发法能让我们快速直达核心层,起到一个故事,三重功效的作用。
【WHERE】
大家从共鸣激发法中一定发现了,每一条都要求你讲出来的内容是和对方有一致性的,这就说明,你要对你的社交目标方有一定的了解,在原先的较浅层次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此次对话,再加深一层,逐渐形成深度连接。
所以,在表达和展示自己的个性、观点、需求并需要获得对方回应的时候,你需要先对社交目标方具备较浅层次了解,然后运用共鸣激发法去和对方对话、沟通。
当你完全不了解对方时,或者当你并不需要获得对方回应的时候,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
【举例】
接下来,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在诺言社区(一个线上社群),阅读了一位诺友的动态,她组建了一个亲子阅读的读书会。我有孩子,我也和孩子每天保持亲子阅读的习惯,还给孩子和她的几个小朋友讲绘本,我想知道她是怎么组建起来这个读书会的,既能认识更多的优秀妈妈,又能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读书、讨论。
为了了解她,我阅读了她的更多关于读书会的分享和读书会的记录文。
然后,有一天,我给她发了下面这条信息:
“荷荷,你好,我是美君。从上个月起,我每周给我的孩子和几个小朋友讲一次绘本,通过促进孩子们问问题和让孩子们回答问题,我成了收获最大的人(共经历)。孩子们对于书中主人公情绪的感知、细节的把握都特别准,看到伤心的地方,连最好动的孩子都安安静静地沉浸其中了,让我看了特别感动,我也更能理解孩子了(共感受)。看到孩子们那么热爱阅读,可是,我又实在是精力不够,想像你们的四季亲子悦读一样组建一个亲子读书会,带动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共建(共信念)。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快,荷荷就回复我了,表示她很开心看到我的信息,还约我的时间。最后,我们通过电话进行了联系。
从这个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发出的这条信息里,包含了我的经历,我的感受,我的信念,这些也都是能唤起荷荷共鸣的经历、感受和信念,所以她能愉快地回应我,给我提供帮助,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A学习者拆为己用】34’50”-75’15”,约41分钟
【模拟演练】34’50”-42’16”,约8分钟
拆页的讲解就到这里,在开始正式的讨论之前,我们先做一场模拟演练。
我先给定一个场景:你叫小强,对便签读书法很感兴趣,但是对于怎么高效写便签有疑问和困难;你得知青岛分舵的张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就想向她咨询高效写便签的方法。
现在,请大家两两结对子,进行模拟演练,一个人扮演张老师,一个人扮演小强。请小强运用刚才学过的共鸣激发法和张老师交流,看能获得张老师怎样的回应。
模拟演练时长三分钟,结束后,我会邀请一对伙伴来现场演练。
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目的是学习使用共鸣激发法,而不是解决小强的问题。
请静静和熊瑛两位来现场演练。
静静扮演小强,熊瑛扮演张老师。
学习者现场演练:
小强:张老师好,我是便签营的新晋学员,我听说张老师在拆书帮是元老级的拆书家,很荣幸认识您,想跟您探讨怎么高效地写便签。因为我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我没有办法高效地用便签法去读书(共经历),我很着急(共感受)。如果能得到您的指点,我会感觉非常开心。如果我掌握了这种高效写便签的方法,就能像张老师您一样,把这个好方法推广给更多人,帮助更多的人得到提高(共信念)。
张老师:好的,我们详细讲一讲哈。
小强:谢谢张老师。
感谢两位。时间关系,另一组就不做分享了。
【A3微行动学习】42’16”-74’37”,约31.5分钟
1.明确问题 42’16”-45’55”,约4分钟
大家在刚才给出的场景中已经练习使用过共鸣激发法了。
结合刚才的练习和自己的经历,你觉得共鸣激发法的三步里,哪一步比较简单,哪一步是最难的呢?
(讨论)请大家在我们最开始分好的两个大组内讨论,时长2分钟,然后每组组长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讨论纪要:
静静:我觉得是共信念,信念是与认知有关的。
熊瑛:我也觉得,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经历也会造成信念不同。
洁琼:共感受和共信念都挺难,相比之下,还是共信念难。我刚才演练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经历和感受都比较容易,信念很难把握。
红艳:嗯,确实是共信念难。
(分享)时间到,组长分享:哪一步是最难的。我在白板上记下来。
一组静静:第三步,共信念。
二组红艳:我们也觉得是共信念。
现在请两组组长再说说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一步最难。
一组静静:信念属于认知层面,两个人如果认知不同,三观不同,就很难共到一起。
二组红艳:信念跟个人过往的经历和认知水平是有关系的,而且会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化,所以你跟比较陌生的人实现共信念就会比较难。
两组都陈述了自己的理由,现在双方有没有被对方的理由说服,要改变主意的呢?
我们两个组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共信念最难。
我们再确认一下,我们今天要讨论解决的问题是共信念。(明确问题)
大家同意吗?同意。
2.引导讨论导致问题的本质原因 45’55”-53’18”,约7.5分钟
(讨论)现在,我们在小组内针对“共信念”,进行挖掘问题本质的讨论,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一下,“共信念”的根源是什么,也就是导致“共信念”最难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请小组长组织组内讨论,并在白纸上记录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本质原因。讨论时长3分钟。然后请各组代表来分享你们讨论出来的问题本质。
讨论纪要:
红艳:经历会影响信念,也就相当于原生家庭。
洁琼:信念很难共,原因还有一个,思维方式不同。共信念就是我想跟对方达成一个统一的认知,但是我不了解对方,所以难。
熊瑛:通常,想连接的人都是比自己强的,去共信念想要获得他的回应,会胆怯、害怕、自卑。
静静:再就是过往的经历,你要去了解,因为不了解经历,就不了解信念的来源。
(分享)时间到。请代表分享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我在白板上做记录。
一组静静:我们讨论出来两条原因,第一是,自卑心理,害怕说错了,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或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应;第二是和对方的人生经历不同,把握不准对方的信念。
二组红艳:我们讨论出来三条原因,第一是双方经历不一样,看待事情的观点不一样;第二是和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不同的人对一件事的观点不一样;第三是,和对方不熟悉,了解不够深,也没办法知道对方的信念。
3.明确问题本质 53’18”-62’25”,约9分钟
现在,大家看着白板上讨论出来的原因,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合并总结)我们总结归纳一下,一组的第二条和二组的第一条基本一致,可以合并为同一条,所以,我们整合出4条原因:
<1> 自卑心理。
<2> 人生经历不同。
<3> 思维方式不同。
<4> 了解不够深。
(讨论)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在这4条原因中选出一条最本质的原因。时长3分钟。
请两组代表讲一下你们认为的问题本质并陈述理由。
1组认为是,我们认为是思维方式不同。经历是浅层次的;自卑心理也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了解不够深,也是有办法的。
2组认为是,我们认为是不了解对方的观点。“共信念”要求我和对方产生信念层面的共鸣,人生经历是没法改变的,我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卑也是我可以自己把控的,所以,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是我要考虑的问题。观点就是指信念。
两个小组的观点不一样,在听了对方的解释后,有没有哪个小组被说服,要改变自己的观点呢?
没有,好,请大家现在自由讨论一下。
讨论纪要:
静静:二组讲的不了解对方的观点和信念,我觉得即使你了解后,双方的思维方式不同,也还是很难“共”。
红艳:因为我们觉得人的思维是比较固定的,很难去改变。但是我需要和对方连接,拉近关系,我就需要主动调整我的想法。
静静:你认为可以调整到对方的维度吗?
时间关系,我们来投票吧,一起选出绝大多数伙伴认同的问题本质。同意第一条“思维方式不同”的请举手,全票通过。二组改变主意了。
(总结)好,我们选出了“共信念”的问题本质,是:思维方式不同。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62’25”-67’18”,约5分钟
(讨论)问题本质确定了,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想到了就直接分享。
学习者:如果我能了解对方的观点和信念,就可以解决思维方式不同这个问题了。
我: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找出解决方案。
现在,大家针对“思维方式不同”这个问题本质,继续在小组内讨论,形成一个解决方案,请组长做记录,把组内的讨论结果写在白纸上。3分钟后由代表分享。
请大家注意,办法要尽可能具体、可以直接操作的。
讨论纪要:
静静:思维方式不同,首先需要我们去了解对方的观点,怎么了解呢?
熊瑛:搜索网络、去找他的朋友,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信念。
红艳:找他的言论,他做过什么事。
洁琼:还有他关注的东西,去看访谈节目。
静静:他做的事情,他感兴趣的领域,直播的时候输出的内容。
红艳:主动去找他沟通交流。
5.讲解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拆书家引导总结解决方案 67’18”-74’37”,约7分钟
(分享)请小组代表讲解讨论出来的解决办法。
一组静静:我们讨论出来三条。第一,通过社交网络了解他的经历和表达的观点;第二,通过他的社交圈了解他关注的事情以及他的言论;第三是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二组红艳:我们讨论出来两条。第一是搜索有关对方的事情、爱好、言论、观点等;第二是直接询问,主动和对方交流,去问他的观点和信念。
(合并总结)我们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解决方案。
一组第一条和第二条,二组第一条,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可以用“主动收集对方信息”来概括;二组第二条,直接沟通,可以运用故事四环节法。
学习者:这两条就可以了,这两条可以实现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形成并宣布)所以,我们最终的解决方案是:
第一点,主动收集对方的信息;
第二点,直接沟通。
好,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最开始,我们确定了第几步是今天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共信念”,这是我们明确的表象问题,然后,我们深入讨论找到了“共信念”的问题本质,也就是我们需要解决“思维方式不同”这个根源,最后大家一起找到了详细具体的解决方案,有两点,分别是主动收集对方信息和直接沟通。
今天的问题讨论和解决就先到这里。
【A2】布置任务74’37”-75’15”,约1.5分钟
接下来,我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任务。
(作业)请你思考,你的周围有没有你想要深度连接的伙伴,或许是你们单位新来的同事,或许是你的一位邻居,或许是某位拆书家,等等。在未来一周,请你主动联系一次这位伙伴,运用共鸣激发法,分享你的经历、感受、信念,看看能获得怎样的回应吧。
完成任务的小伙伴,请把你和对方交流的微信截图发给我,我会针对你的实践做出反馈。我非常期待你的反馈!
学习者静静的作业:
【结束语】75’15”-76’00”,约1分钟
今天的拆书已到尾声。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故事四环节,“开头-冲突-行动-结局”,帮你讲出走心的好故事,道理和事实都在故事里,也都进入听者的心里;
激发共鸣法,“共经历,共感受,共信念”,帮你唤起听者的共鸣,让同频者惺惺相惜。
学会讲故事,走心又动人;故事入人心,润物细无声。
感谢大家来参加我TF3-3的过级,我们下次活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