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东莞乐享分舵第237期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积极倾听

开场:

写在开场前:学习目标

今天拆书分享的学习目标是:在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孩子有情绪困扰时,使用积极倾听的方式协助孩子,去表达对孩子的接纳和关爱,而不是去制止或阻止孩子的情绪表达(例如哭闹、不开心等)。

开场

一、自我介绍及图书介绍环节

展示PPT封面 & 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晚上好,我是文凤鸣,欢迎大家今天来到我的拆书分享的环节,今天拆书分享的主题叫积极倾听,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个环节是关于我个人以及这个图书的介绍;第二个部分,邀请大家阅读一下今天的原文片段;第三个部分,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最后,是对这个片段的具体应用。

来到自我介绍部分,还是3个标签简单介绍自己:1、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2、4岁女孩的妈妈,3、十多年外资企业HR经历的前外企搬砖人,如果您有亲子沟通、如何养育孩子和求职方面的疑问,欢迎联系我来探讨。

展示PPT图书介绍

【F】今天拆页的图书是《P.E.T.父母效能训练》,作者托马斯.戈登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与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师出同门。戈登博士曾获3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在这本P.E.T.父母效能训练中,他创新性地提出行为窗口工具,将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变成场景化的沟通技巧,简单易上手,帮助父母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从而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A】这本书写于1970年代,基于全球最早的父母课堂——即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而写作,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清晰高效又系统化,一个行为窗口涵盖人际沟通所有场景;道术兼备,既有深厚的心理学基础,又有落地的实践技巧。同时,这本书倡导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感受,同时也引导孩子去尊重父母的想法与感受,这种双向流动的尊重和爱,是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之一。

【B】学习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B1)相信每位父母都曾经历这些亲子养育中的挑战时刻:不管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我们的话,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甚至是出现一些叛逆行为,或当父母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到底该如何处理,对于父母来说似乎总在面临挑战。作为父母的我们,除了面对工作或事业上的压力,还要同时面对孩子养育上的种种难题,时不时地会让我们产生一些挫败或不堪重负的感觉。这本《P.E.T.父母效能训练》帮助父母们了解四个场景中的完整技巧,掌握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让亲子关系变得亲密而美好。

(B2)今天分享给大家的拆页片段是《积极倾听》,学习了这个片段后,我们在遇到孩子有情绪困扰时,使用积极倾听的方式协助孩子,去表达对孩子的接纳和关爱,帮助孩子的情绪流动,让孩子的大脑恢复理智,在情绪部分解决以后,再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同时孩子从父母的积极倾听过程中全然感受到父母的接纳和爱,促进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关于我自己和图书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来阅读原文片段,读完的伙伴可在对话框回复1告诉我,谢谢。(展示PPT拆书-R阅读原文页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片段:积极倾听

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P.72

在上了P.E.T.课程不久后,H先生向我们汇报了下面这个事件:

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把三岁半的蜜雪儿跟我一起留在了车里,这时蜜雪儿开始哭个没完。“我要妈妈”,这句话被重复了几十次,尽管我每次都告诉她妈妈一会儿就回来。随后,她开始大声哭叫:“我要我的小熊,我要我的小熊。”在我徒劳地尝试了所有的办法来安慰她以后,我想起了积极倾听这个方法。在绝望中,我说:“妈妈不在身边时,你很想念她。”她点了点头。“你不喜欢妈妈离开你。”她又点了点头,仍然害怕地紧紧抓着她的安抚毯,看起来像一只蜷缩在后座角落里受惊的、迷路的小猫。我继续说:“当你想念妈妈时,你想要你的小熊。”她用力点了点头。“但是你的小熊不在这儿,你也想念她。”这时,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她从角落里爬了出来,放下了她的毯子,停止哭泣爬到前座我的身旁,开始愉快地和我谈论她在停车场上看到的人。

父母们与H先生从这件事中得到的经验是,最好去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要试图用直接的方法让她停止哭诉,并用安慰或威胁来使她烦恼。孩子希望你知道他们的感受有多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展示PPT拆书-重述语义并依次展示相应页面)

谢谢大家的反馈,下面我来分享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场景引入】

面对一个哭闹不止的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常会束手无策,安慰、劝说等各种方法用尽,当孩子还是继续哭闹时,甚至可能会忍不住喝斥孩子。使用这些方法不但没法真正帮助到孩子,还可能影响亲子关系。

【WHAT】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积极倾听,是一种不同的沟通技巧去表达对孩子的接纳和关爱,帮助孩子的情绪流动,最终去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

原文片段是一个父亲应用这个方法帮助哭闹不止的女儿的一个案例。借用这个案例,我来给大家梳理一下积极倾听这个沟通技巧。

【HOW】

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倾听的步骤是“表达触发孩子情绪的事实和孩子当下的感受,并与孩子核实反馈是否准确”,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可以是一轮积极倾听,也可以像原文中的多次积极倾听,当孩子知道ta的感受被看见,ta的情绪流动起来,也就不再被困扰了。原文中比较明确的两个步骤是表达和核实反馈。为便于大家更好的学习和应用这个技巧,我将表达这个部分进行了拆解,细化成5步,加上最后的核实反馈,最后形成积极倾听六步法。

1、看信号。观察孩子发出的情绪信号(如不开心、哭、闹、一反常态等各种语言或非语言信号),去了解孩子是否有情绪或困扰。原文中的孩子一直哭,同时说“我要妈妈”,这是非常明显的情绪信号,而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不会如此明显,有时需要父母多留意孩子是否发出了一些“他们有情绪”的信号。

2、接情绪。接纳那个有情绪或困扰的孩子,允许他们表达情绪(如哭闹等),给予理解与安抚。所谓接纳情绪,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有情绪时需要我们的帮助,允许他们表达,而不是去忽视或制止孩子的情绪表达。我们常会看到/听到,当孩子哭闹时,大人常会说两句话:“不要哭”“别闹了”,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是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只有接纳了孩子的情绪,才能真正做到倾听。

3、找事实。观察或者经询问去了解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原文中的父亲了解孩子哭闹是由于妈妈没在身边而引起的,因此他倾听女儿就是基于这个事实,开始跟女儿展开这段倾听式对话。

4、理感受。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去同理、理解ta的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原文中的父亲接下来的倾听几乎每句话都有讲出孩子的感受,如不喜欢妈妈离开,想念妈妈等,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爸爸看见了。

5、说完整。将第3步和第4步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做一个完整的表达。例如原文中的“妈妈不在身边时,你很想念她”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6、要核实。核实你在第5步反馈的”事实+感受“部分是否准确,观察孩子的反应,决定下一步行动,如果从孩子那儿收到反馈不准确的信息,需要再次积极倾听。孩子的感受是否真的被看见这个部分非常重要,只有当孩子的感受被看见,情绪得到流动之后,他们才能较快恢复理性思考能力,走出当下的情绪。

以上六步法可简化为“看接找理说核”,在孩子有情绪时,不妨利用这六步法来与孩子沟通,进而帮助到孩子。

举个例子,我家孩子对声音比较敏感,我家住在一条河道边,在某些节假日,河道对面的村子会放鞭炮,当鞭炮声突然响起,孩子会被吓到。端午前后村里龙舟训练时不时会放鞭炮,让孩子很害怕。之前孩子一听到鞭炮声,马上双手紧捂住耳朵,跑到大人身边,有时会吓得大声尖叫或哭,这时爷爷奶奶可能就会说:“没事,别怕”,但孩子还是会叫或者哭,有时爷爷奶奶还会说:“没关系的,你看,就放一小会儿。”“要勇敢一点啊。”孩子也会一直哭,一边喊着“不要”,直到鞭炮声消失。

我在家时,则会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1看信号,听到声音时孩子捂住耳朵,跟到大人身边,哭/叫。

2接情绪,接纳孩子害怕鞭炮声,抱住孩子,安抚她。

3找事实,知道是鞭炮声太大吓到她了。

4理感受,同理孩子当下很害怕和不安的感觉。

5说完整,一边抱着孩子一边跟她说:“突然这么大声的鞭炮声,一定是吓坏了。”

6要核实。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孩子会点头,并且大声的叫声或哭闹会很快地停下来,说明这个反馈是足够准确的。

虽然孩子的害怕并不会因此消失,但她看到了我接纳她的害怕,因此她的不安感觉会减轻不少,她不再大喊“不要”,她的情绪也慢慢稳定。而经过多次积极倾听之后,孩子现在对于鞭炮声已经不再那么害怕和紧张,而且她会很自豪地跟别人分享她已经不害怕鞭炮声了。

【WHY】

在我的这个例子中,孩子的感受很容易被看见并且表达,而有些时候孩子的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的感受需要经过我们的反复猜测,这样就需要我们多次表达并与孩子核对。当我们反馈准确时,孩子通常会点头或说“是的”等,同时情绪化的哭闹也较快得到缓解。如果反馈不准确,孩子通常会继续哭闹,直到他们的感受真的被看见,就像原文中的例子一样。而积极倾听,正是给了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的情绪流动,让他们有机会用自己的智慧去面对或解决问题。

【WHERE】

这个积极倾听的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其他的人际关系,如家人、朋友等。当他们处于情绪困扰当中时,用积极倾听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可以有效地协助他人走出困扰,这也是心理咨询师常用的助人技巧之一。

这个方法当然也有其适用边界,例如,如果当下你自己也有情绪困扰,你没有办法接纳孩子或他人的情绪,就不建议使用积极倾听;另外,有时他人的困扰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特别是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或者成人,这需要我们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这个过程。总的来说,如果没时间,或者此刻我真的无法帮助到他人,不建议使用积极倾听。

【预防异议】

有些伙伴可能会说,原文似乎只是简单的表达+核实这两步,这个细化步骤会不会太复杂了?

在我和其他P.E.T.讲师伙伴和学员的多次实践中,我们发现表达之前的2步(即看信号和接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失了,后面的表达事实和感受是做不到的。因此邀请大家按照这六步法先实践起来,待这种反应在你的大脑中形成自动化模式时,积极倾听的技巧用起来就会更加顺利。

好,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片段的解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应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展示PPT A3  - 促动参与>

我们刚才学习了在孩子有情绪困扰时,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协助孩子,而不是去制止或阻止孩子的情绪表达(例如哭闹、不开心等)。我们接下来做一个演练,请大家在我提供的场景中应用积极倾听的方法。

场景如下:

孩子小贝刚上小学一年级不久,这天你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拉着脸坐在沙发上,一见到你,小贝就带着哭腔跟你说:“爸爸/妈妈,我明天不想去上学了。”

你看到小贝写字的铅笔横躺在地上,书桌上摆放着摊开的作业本,作业写了一大半,前半部分的字漂亮工整,后来那些字的笔画越来歪歪扭扭,你脑补出这样一个画面:小贝回到家坐在桌前开始写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越写越没力气,越写越有情绪……

请大家分为两组,在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里面邀请两个人,一个扮演孩子小贝,一个人扮演爸爸或妈妈,爸爸或妈妈需要用积极倾听六步法与孩子进行沟通。

最后我会邀请两个人在大组进行现场演练,来展示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积极倾听技巧。

学习者演练记录:

胡老师:扮演孩子小贝

简糯:扮演妈妈

孩子:妈妈,我不想写作业!

妈妈:咦,书本为什么会在地上?

孩子:不想写,讨厌。

妈妈:哦,你是觉得这个书本太难看了吗?

孩子:写作业好难!好累!

妈妈:那我来看一下,我把书本从地上捡起来,今天学习了新的生字,你是在写生字对不对?老师留的作业是不是写生字?

孩子:不要你管。

妈妈:哦,你现在是不是特别的愤怒,是不是很想打人,很想把书本丢得远远的?

孩子:嗯,反正就是不想看到它。

妈妈:我看到了。你看一开始字写的很好,但是后面好像这个字越写越歪歪扭扭的,可以看得出来,你真的很愤怒,写字让你觉得很苦恼,而且写字会让你觉得很辛苦,是吗?

孩子:妈妈我们不要讨论这个,我们出去玩好不好?

妈妈:好呀,我觉得我们是可以出去玩的,你一会儿想去玩什么?

孩子:就想出去玩。

妈妈:想出去玩,那你是想去商场还是去小区楼下的草坪玩一下?

孩子:去商场吧。

妈妈:去商场这个时间我们可能不能去游乐场里玩了,那妈妈带你去商场里溜达一下可以吗?我忙完这块我去找你好吗?

孩子:可以。

拆书家引导:

关于角色演练我们再来提炼一下。刚刚在简糯和胡老师的这个分享里,我们看到妈妈有”看信号“这一步,这里不一定要直接说出来,默默去留意和观察即可。孩子的种迹象表明他写作业时,他觉得很困难了,我们看到这一点就ok了。

第二步,接住情绪,我们看到他们很好的展示了,妈妈是愿意去帮助到孩子,也没有对孩子发脾气,或者是被卷入孩子情绪的状态。

第三步,找事实这个部分。刚才演练时妈妈可能去做一个猜测,然后跟孩子核对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吗?是的,我们一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这个事实。

第四步,就是在感受的这个部分,可以再去多了解一下,例如孩子在当下那一刻,他最重要的感受可能不一定是愤怒,他可能真的觉得很困难,我们可以把这种感受多跟孩子聊一聊。

第五步就是找事实,理感受后,再做一个完整的表达。

最后一步是去做核实反馈的动作。

刚刚在你们的这个角色演练里面有完整展示这六个步骤。不过,毕竟是第一次,也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再多一些练习就可以做得更好。

最后小小地提醒一下,我们要留意最后胡老师说到的那一点,在沟通过程中孩子的情绪还没有过的时候,注意力被转移了。在跟孩子真正沟通的时候,我们要特别留意。在刚才的演练中,我们可能觉察到当下那一刻,孩子的情绪还没有完全过掉,但是好像妈妈被这个建议带走了,马上还蛮有兴致地说去商场的这个事情。

在积极倾听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多地围绕孩子的感受这个部分,再去跟他聊一聊。

【收尾】

感谢伙伴们的积极参与和精彩演练,今天的拆页分享就到这里,最后再来总结一下,今天的主题是“积极倾听”,当孩子有情绪困扰,当你想去协助他们时,使用积极倾听六步法,去表达对孩子的接纳和关爱,而不是去制止或阻止孩子的情绪表达。

希望今天的拆页分享对大家有帮助或启发,感谢大家的陪伴。(展示PPT感谢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