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说话的力量》 所属活动: 2023年6月南京分舵第一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说话的力量-讨论与汇报

开场:

如何在讨论中提问并做一场合格的汇报

【开场】开始录音

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叫沈洁。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一个二十年助力贸易顺差的外贸人,从事出口业务已遍布世界156个国家。第二个标签:企业认证内训师,课程包括商务礼仪、企业文化、行动学习和复盘等等。

第三个标签:一个十岁且个性十足小女生的妈妈。

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今天以拆书家的身份,和在场的伙伴一起,进行我们此次《说话的力量》RIA拆书的活动。

分组:

今天是我定级TF3-3,我们分下组,请后面这两位小伙伴和前面两位合并为一组。希望伙伴们都积极参加到互动环节中来。我刚刚已经将两个原书拆页发给大家了,人手一份。

第一个RIA “讨论”(用时22分钟

一、学习目标:

技能点: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动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第一个RIA的拆解学习,能帮助各位伙伴,在“讨论”时,针对一个主题结论,不再用观点互相争辩驳斥,而采用提问的方式,问出事实依据,通过客观事实来论证结论是否正确。从而让双方达成共识,提升“讨论”的效率。

二、图书介绍

技能点:选择图书是实用类图书。

技能点:在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解决4个步骤。

技能点:两个拆页是有逻辑关系的,呈递进关系。

图书介绍《说话的力量》,作者孙路弘。

事件场景:开会时,我们很多人聚在一起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着。本想着思想碰撞后,能提出一定的建议。结果还没开始汇报,观点不同的两方就一个问题开始争吵,没完没了。其他人还得痛苦陪会,两小时的会被拖成整整一下午。

提问:回顾一下你最近参加的会议,是否都是按时间完成讨论和汇报的?是否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影响:会议讨论中双方主观臆断,无事实依据支撑的“驳斥”,导致讨论无效。那么你或你方的建议则就根本没办法再汇报了。可想而知,领导会对你/你们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能力会产生什么样的看法。

解决:如果你想具备“讨论”和“汇报”这两项职场必备技能,提高开会的效率,那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说话的力量》。这是一本系统学习说话的实战指南。除了“讨论”和“汇报”,还有“陈述、叙述、表达、解决”等8大说话方法、4大说话技巧和2大说话工具,都是作者孙路弘首创,都是倾其25年的营销、销售经验的精华之作。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三、【R】阅读原书拆页一

下面我们先来阅读第一个片段,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说话的力量》

技能点: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片段1     “讨论  ”              《说话的力量》

这就是讨论,如果你提不出问题来,就无法参与任何有效的讨论。常见的发问句式可以是:

What: 有关这个话题,都包括什么方面的内容呢?

When: 什么时候才发现你看到的征兆呢?

Where:在哪里可以验证你得到的结论呢?

Who:   谁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呢?

Why:   你刚才说是阳光灿烂,怎么就突然电闪雷鸣了呢?

比如我说“北京的麦当劳不如上海的麦当劳”。你听到我这样说以后,应该问我:“这句话是看法还是事实?”这其实是一种看法,不是事实。那么,你还可以问什么?你可以问我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当你提问后,讨论就形成了。

“有一天我去了北京的一家麦当劳,旁边一张桌子并没有人坐,但桌子上放着吃剩的东西,而这种情况在上海几乎很少见。”你听完我这句话,有要质疑的吗?还是已经接受了我的看法——北京的麦当劳不如上海的麦当劳?因为我给你提供了一个事实。

其实你还能接着提问:“你在北京看到这个情况,是在一家店、两家店,还是很多家?”甚至问:“北京一共有多少家麦当劳店?上海呢?你在多少家店观察到这种现象?”

如果这几个问题我都回答不出来,那么我的结论是不是站不住脚的?也就是说,讨论真正厉害之处不在于驳斥,而在于让结论不攻自破。如果两个人互相都不同意对方的结论,那就是吵架。日常生活中的骂街吵架是什么?就是只谈看法,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你的看法是那样的,两个人激烈冲突。双方都不提供细节,都没有理性追问对方所依据的逻辑。

相反,如果我们能更好地提问,讨论就会更有效率,双方的信息传播就会更容易,因为经过讨论之后,双方都对一个信息、一个事实有共同的理解。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技能点: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涵盖了三级讲解引导的技巧:1)给出清晰的HOW,2)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等。

【互动提问】

拆书家:当别人跟你说“北京的麦当劳不如上海的麦当劳”,你听到后如何确认TA说的是不是真的?再比如,当别人在会议上跟你说“你的这份计划书不满足客户的需求”,你听到后如何回复?

学习者C姐:我会问“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拆书家回应:非常好。是的,我要提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我们还可以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提问:“你说的是事实还是看法?”

【WHAT】

讨论是一种多人对话的形式。而讨论的核心要点,就在于提问!通过不断地提问得到事实依据,让结论不攻自破。

拆书家:片段中,是如何得出结论“北京的麦当劳确实不如上海的麦当劳”的?

学习者YLIU:在北京的麦当劳,看见桌子空着,但是桌上留着很多剩下的食物,这种情况在上海几乎见不到。”这是提问“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后,给出的事实依据。

拆书家回应:是的,非常好。要通过提供事实依据来论证“北京的麦当劳确实不如上海的麦当劳”这个结论。因为,我们在“讨论”中是需要事实依据来支撑观点的;而事实依据的得出,则是通过不断地提问获得。所以,没有好的提问,就得不到事实依据和细节;没有事实依据支撑的信息观点,就无法影响听众。学会在“讨论”中发问,就能获得更多的事实和细节,论证结论、支持观点。双方/多方产生共同的理解,从而让会议更加高效。

【概念对比】讨论中驳斥 VS    讨论中提问

讨论中驳斥: 双方互相不同意对方的结论,都不提供事实和细节,只针对结论争辩驳斥。

讨论中提问: 一方提出结论,另一方紧紧围绕结论向做出结论者发问(5W提问,比如:为什么会这样,具体是哪些,与什么人相关,什么时候发生,常见在哪里等等),从提问得到事实,而推断结论是否站得住脚。

【举例对比】讨论中驳斥 VS    讨论中提问

讨论中驳斥,如:

A:“北京的麦当劳不如上海的麦当劳”

B: “我不这么认为”

A:“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B: “你的看法很偏激”

讨论中提问,如:

A:“北京的麦当劳不如上海的麦当劳”

B: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A:在北京的麦当劳,看见桌子空着,但是桌上留着很多剩下的食物,这种情况在上海几乎见不到。”

B: “你在北京看到的这个情况,是一家店?两家店?还是很多家店?”

A:“我公司有两个办事处,分别在朝阳区和北淀区,楼下都有麦当劳,在那儿我都见过这样的情况,甚至连人气最旺的北京火车站的麦当劳,都有这样的情况。”

【WHY】

从对比中看到,在“讨论中提问”得到了事实依据,论证了“北京的麦当劳确实不如上海的麦当劳”这个结论。

这就是为什么要在讨论中用提问的方式。

【清晰的步骤HOW】“5W提问”

那么如何紧紧围绕主题结论,高质量发问呢?

称它为5W提问!书中给到我们发问的5个句式:

1、what发问:有关这个话题,都包括什么方面的内容?

2、when发问: 什么时候才发现你看到的征兆呢?

3、where发问: 在哪里可以验证你得到的结论呢?

4、who发问:谁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呢?

5、why发问:  你刚才说是阳光灿烂,怎么就突然电闪雷鸣了呢?

5W围绕“是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都有谁,到底为什么?”这五个方面提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5W提问,下面我以《杜拉拉升职记》中,一个开会场景的经典片段来具体演示讲解,如何运用5W提问来引出结论的客观事实。

【案例】《杜拉拉升职记》

苏浅唱:“每逢月初,李坤经理都会先和我讲好,当月我能拿到多少费用,我们会讨论好投资计划,我也都是严格按照计划和指示来做的,可是到了月底报销的时候,他总是很细地一笔一笔查问我的费用,即使是非常非常小的数字——这令我感到很不舒服,觉得他就像防贼一样防着我。”

杜拉拉:“你提到的“非常小的数字”,可不可以给个概念,多小?”

1、what:有关这个话题,都包括什么方面的内容?)

“WHAT”发问:将结论具体且显性地描述出来。

提问内容:可以朝着量化、数字化、图像化、图表化的方向提问,得到客观的事实数据。

苏浅唱:“比如两百多元的餐费。”

通过杜拉拉的“WHAT”提问,明确了话题中“非常小的数字”,“非常小”到底是多少。

杜拉拉:“关于费用,哪位还有补充?”

4、who:谁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呢?)

“WHO”发问:针对事件中的相关人员发问。

提问内容:可以围绕事件中,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谁主导?谁负责?谁同意?谁不同意?等等。

卢秋白:“希望经理在管理中适当授权,每个月希望我做多少指标咱们说清楚,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月初定好费用和指标后,经理就不必管得太细致了。不然我们工作太难了!”

通过杜拉拉的“WHO”提问,确定了两个信息:

1、受到报销和小额费用困扰的销售团队中,除了苏浅唱还有卢秋白;

2、障碍方是经理。

杜拉拉:“为什么太难了,难在哪些地方?能具体说一说,什么时候希望经理授权?

5、why:  你刚才说是阳光灿烂,怎么就突然电闪雷鸣了呢?)

“WHY”发问:问出原因,从表面原因到根本原因,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提问内容:可参考著名的5WHY理论,一直提问为什么,直到找到冰山下的原因。

3、where: 在哪里可以验证你得到的结论呢?)

“WHERE”发问:验证结论。

提问内容:围绕在哪些情况下,具体场景,多一些细节,提问时可以让对方举例说明。

2、when: 什么时候才发现你看到的征兆呢?)

“WHEN”发问:验证结论。

提问内容:围绕“具体在什么时候”OR “哪些时候”,也可以让对方多举例说明。

卢秋白:”现在我们花一点小钱都要先打电话请示经理。有时候经理太忙,半天不方便接电话,我又不好意思对客户说,您等一等,等经理批准了,我再请你去吃饭——说实在的,人家肯让我们请客,是给面子了。现在的客户不好伺候,动作慢一点,人家会觉得我们不识趣,说变脸就变脸。这种时候,经理能给一个额度内的授权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杜拉拉的“WHY”、“WHERE”和“WHEN”的提问,确定了销售代表们的难处,在于无论大小,每笔金额都要报批。导致销售代表要请客吃饭时,需要临时现场请示,但又会得不到经理回复的尴尬情况,还可能因此流失掉客户。销售员希望经理能给适当授权。

杜拉拉:“对于一些突发性的小费用,按费用的性质、类别,定个额度,销售代表在额度内可以自主,这样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吗?

苏浅唱:“我们同意,但是经理不同意,他觉得费用累积太多会失控?”

杜拉拉:“在哪些方面觉得会失控?保证费用不超过计划的总额呢?”

这里杜拉拉再次用到了WHERE和WHAT来提问。

苏浅唱:“主要是担心我们钱是都花完了,但是指标没有按进度完成。”

杜拉拉:“那这样,除了事先规定好单笔费用的额度外,根据指标达成的进程,以周为单位,限定当月小笔费用的比例,你们觉得这个建议妥当不妥当?”

苏浅唱:“这个办法可以,我没问题。”

卢秋白:”我也可以,每两周核对一次指标进度,以此为据,控制小额费用的累积。”

这次“报销费用”的主题会议上,能将问题解决,正是因为杜拉拉在讨论中,做出了用5W提出的有效提问。

【适用边界】

⑴日常会议是一种讨论,⑵头脑风暴是一种讨论,⑶与客户/上司/同事等面谈也是一种讨论,⑷与下属个别谈工作安排也是一种讨论。只要是我们希望通过分享信息,影响别人产生我方期待的行为的场景,都可以应用“讨论”的方式。

【预防异议】

学会5W提问,不是教大家会在讨论中提问就好了。一定要明确角色和目的,看你/你方是提问方还是回答方?

⑴如果你是提问的一方,一定要围绕主题相关的结论,提出好的问题,切记不要跑偏,这样才可以得到想要的事实细节,来论证结论,看对方抛出的结论是否站得住脚;

⑵如果你是给出结论的另一方,就需要对内容准备足够充足,时刻准备回答对方的提问。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五、【A2】催化应用

技能点: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

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技能点: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教学习者编辑剧本的A2】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刚和大家一同学习了在“讨论”中采用提问的方式,问出事实依据,通过客观事实来论证结论是否正确,以及如何在讨论中提问的5W句式。接下来,要请在场的小伙伴编个剧本、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任务、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对话用到讨论中提问的5W句式。比如:刚坐下开会讨论方案,对方就直接说“你的这份计划书不太满足客户的需求”;再比如,你们人资部和行政部开会讨论竞聘行政主管,行政部的结论是“A不如B工作好”,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大家思考下,将要点写在纸上,三分钟后,请小伙伴来分享。

拆书家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下自己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分享(小伙伴YLIU):

背景:要交付上一年度的审计报告

时间:12月底

地点:会议室

人物:领导和我

起因:领导点评我的报告内容太简单,可我明明交了10页纸,实在搞不懂领导为什么这么说,于是在会议室和领导进就“报告太简单”进行讨论。

经过:

领导:“你这个审计报告也太简单了!”

我:“领导,您是指什么方面太简单了?是缺少什么方面的内容吗?”

领导:“据上级要求的格式,报告缺少不足之处的分析以及下一步整改计划!”

我:“不足之处分析是按什么时间段?是按全年分析还是按季度分析?”

领导:“都不是,按上半年和下半年来分析。”

我:“好的,领导。最迟什么时候需要提交新的报告?是否有过往可以学习的资料吗?”

领导:“下周一吧,我把去年的合格审计报告发给你参考。”

我:“好的,谢谢领导!”

结果: 得到了领导的正面反馈和参考资料,最终提交了合格的审计报告。

拆书家反馈在剧本中,小伙伴YLIU运用了讨论中提问的方式,知道了:⑴领导为什么会给出“自己的报告太简单”这个评价;⑵自己的报告还需要修改哪些部分;⑶最迟什么时候再次提交。通过讨论中提问,最终解决了她的问题。感谢YLIU的分享。

【过渡】

刚刚我们一同RIA拆解了“讨论”,学会了“讨论”中不再用争辩、驳斥,而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得到客观事实和细节。A2应用中,伙伴们也运用了5W句式的提问,得到事实依据,解决实际问题。在“讨论”完之后,我们再一同来拆解第二个RIA“汇报”。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第二个RIA “汇报”(用时40分钟

一、学习目标:

技能点: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动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第二个RIA学习后,能帮助在座的各位伙伴,在“汇报”时,针对一个主题,不仅要有事实,有观点,还要能提出合理的预测和有说服力的建议,影响受众,获得认可。GET“汇报”这项职场必备技能,成为既会说、又会干的真把式。

【解说两拆页之间关系】

第一个RIA 是“讨论”。讨论是指至少两人或多人参与的对话。会议中,我们通过“讨论”来分享信息,信息里有对客观事实的提炼、看法观点的提炼。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这些信息,影响别人产生我方期待的行为。

第二个RIA 是“汇报”。会议中,汇报,指汇集材料,针对明确的主题。汇报不仅要有“讨论”中的说事实,讲观点,还要有基于事实和观点,提出的建议和预测。通过“汇报”中有说服力的观点、合理的预测和恰当的建议,让听众受到影响和触动,认可“汇报”的内容。会议中,我们一般先“讨论”,再“汇报”。两个RIA呈递进关系。

【A1】请大家自测

技能点:使用【A1】技能点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首先,我们通过量表自测题了解下“汇报”在大家身边的表现,根据自己的情况打分。

1分不符合,5分非常符合,给大家1分钟时间,填好后,统计下分数。

【I】解释自测题

这些自测题,主要是了解大家对“汇报”方式的理解程度如何:

≥20分,说明在日常工作沟通中,能轻松运用“汇报”的方式。

19≤x≤10分,说明在沟通中,运用“汇报”说话方式的能力一般,还可以做得更好。

<10分,说明你对如何在沟通中运用“汇报”的说法方式,还不清晰。你要打起精神,好好听今天的分享啦!

拆书家:大家得分多少?

学习者C姐: 19分

学习者L哥: 14分

学习者YLIU: 17分

拆书家回应好的,从现场自测的情况来看,大家对“汇报”的方式,还有提升的空间,没关系,接下来我们来系统学习下“汇报”的表达方式。

二、【R】阅读原书拆页

技能点: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片段2              “汇报  ”              《说话的力量》

具备思想基础的说话形式就是汇报。汇报是以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的交流形式。为主的一方向另一方系统性地叙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完整地表达自己因此形成的观点,以及在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仅仅提供信息、事件、前因后果等客观事实不是汇报,而是叙述。仅仅添加主观看法和观点也不是汇报,而是表达。汇报要求在表达的基础上形成观点之后,提供相应的建议和预测。

汇报,是指汇集材料向上级或群众报告,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提出一定的建议,达到预期的效果,要让听的人受到影响和触动。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汇报并不仅局限在下级对上级。员工需要向领导做“工作汇报”,党员需要向组织做“思想汇报”,官员需要向群众做“政府工作汇报”。

为什么干了同样的事,别人总能说得天花乱坠。

在职场中,有的人会感叹,为什么干了同样的事,自己没话说,别人却能说得天花乱坠,自己干了十分,只能说出五分,别人只干了八分,却能说出十五分呢?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没有掌握汇报的技巧。光说不干假把式,光干不说傻把式,既会说又会干才是真把式。毫不夸张地说,及时汇报和在合适的时机汇报,是职场必备的技能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领导对下属说,“你给我汇报一下情况”,但是下属汇报完了以后领导又总是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汇报不完整、不合格,缺少了必备的元素。不完整的汇报,可能是只有观点、缺乏足够的事实;也可能是只有观点没有事实。最常见的不完整的汇报是缺乏建议。汇报不同于讲述、叙述和表达,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要有相应的建议。所以,真正合格的汇报必须具备的元素是:有事实、有观点,且要有基于事实和观点的建议。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三、【I】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技能点: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涵盖了三级讲解引导的技巧:1)给出清晰的HOW,2)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等。

【互动提问】

拆书家:片段中,提到“合格的汇报”要具备哪些元素?

学习者C姐:要有事实、有观点、且有基于事实和观点的建议和预测。

拆书家回应:很好,谢谢C姐。看得非常仔细。

【WHAT】

汇报,一般指汇集材料,针对明确的主题,不仅要有“讨论”中的讲事实,讲观点,而且在形成观点之后,还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预测,达到预定效果,让听众受到影响和触动。

【WHY】

从片段中看到,做了同样的事,有人能说得天花乱坠,自己没有掌握汇报的技巧,不会讲,因此在职场上吃了大亏。这也是为什么要学会“汇报”。我们要干得好,也要说得好。

【互动提问】

拆书家: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北京的麦当劳不如上海的麦当劳”的案例里,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建议、预测?它是不是一个“汇报”呢?

学习者L哥:

观点:“北京的麦当劳不如上海的麦当劳”;

事实:在北京的麦当劳,看见桌子空着,但是桌上留着很多剩下的食物,这种情况在上海几乎见不到。”举例在人流量较大的朝阳区和北淀区的写字楼下的麦当劳,都见过这样的情况,甚至连人气最旺的北京火车站的麦当劳,都有这样的情况。”

建议和预测:案例中没有,因此它不是一个汇报。

拆书家回应:非常好。麦当劳的案例中,有观点,有论证观点的实施,但并没有基于观点和事实的预测和建议。因此它并不是一个汇报。

【易混淆概念对比】工作总结&工作汇报

当我们把工作的过程和结果整理好,都汇报给了领导,领导却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的汇报,实际上是”工作总结“,并不是”工作汇报“。这里我对“工作总结”和“工作汇报”做一个区分:

工作总结:是一个阶段或者完成后的总结,目的一般是为了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简单说,工作总结重回顾,重分析。

工作汇报:针对特定的对象,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展进行归纳和报告,目的是为了请示。简单说,工作汇报重目的,重建议。

【适用边界】

汇报的目的:⑴可能是为了进行一次决策,⑵也可能是为了进行一次评估;

汇报的对象:①可以不仅限于上级,②也可以是平级和下级。

实际工作中,对上级的汇报形式偏多。简单来说,无论是否在职场中,只要想让听众受到影响和触动,都可以采用“汇报”的方式。

【预防异议】

或许你会问,“汇报”时我可不可以先给建议再说事实和观点?

⑴首先,当然可以。但是任何信息在传达时,都可能遇到不同的反应。观点可能被认同,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会被质疑。对方“质疑的态度”先入为主,比较难以继续沟通。

⑵以书中“汇报”的方法更好,有充分的事实引出观点,再给出合理的预测和建议,逻辑性更强,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例子】:

有个朋友向我吐槽她的领导脾气不好,还摸不透。说她每次汇报销售计划,领导都不满意。报多报少,都不高兴,每次让她再好好想想。我很好奇问她,你是怎么汇报的?

她说:“我汇报了上个季度团队的经营指标和完成情况。现在的大环境这么难,我的观点就是维稳不要激进,就按照去年的标准报了500万。领导瞄了我一眼,但没说话,我估摸她觉得我报少了,狠一狠心,我说争取到600万。没想到她还不满意,说让我再想想。真搞不懂,她到底要我报多少?”

我问她:“你每次报计划,是不是只有一个数字,并没有汇报数字的构成?有没有结合市场行情的预判,和上一季度销售和库存情况?你对于销售计划的完成,有没有汇报建议的措施和分工方案?

她摇摇头:“难怪领导总让我再想想,她一定觉得我是拍脑袋决定的。”

按照“汇报”的逻辑,经过调整,下一次她是这样汇报的:

”二季度我们已完成销售指标600万,超预期计划20%,超全年需时进度40%(事实1)。

团队全体销售人员30人,已有22人在手的预订单均已满(事实2)。

保守估计三季度可完成销售指标800万(观点1)。

考虑到四季度价格可能低走,市场降温,订单会减少(预测)。

我们目前在仓库还有3000吨的库存(事实3)。

建议要扣除仓库库存折旧的亏损100万(建议1)

综上所述,三季度我们团队报销售计划700万。(观点2)

【与学习目标相关的HOW】

1、观点:是否清晰?确定观点是对方想听/关注的内容。

对应案例:观点清晰,确定观点是领导想听的内容。

2、事实:尽量准确、量化;给出的事实有效支撑你的观点;1个观点一般要给到2个事实来佐证。

对应案例:事实准确、量化,给出的事实有效支撑了观点;1个观点也给到2个事实来佐证。

3、预测和建议:一定要基于事实和观点之上,有说服力,得到受众认可;讲与主题相关有价值/收益的,吸引和影响受众。

对应案例:预测和建议基于事实和观点之上,有说服力;讲与销售指标完成这个主题相关有价值/收益的内容,比如:现有订单情况、市场价格走势、库存折旧情况等,吸引和影响受众,等到了领导认可。

【互动提问】

拆书家:伙伴们,如何完成一个合格的汇报,已经清晰明了了。大家结合过往的经验想一想,未来你在工作中,运用这样的汇报方法,会遇到什么问题吗?

学习者L哥:汇报时提的建议经常被否定。

学习者YLIU:领导说我的建议站不住脚,我的建议都听不进去。

学习者C姐:我自己就是销售岗位,每次开会都准备的很充分,包括产品分析、市场分析,团队人员分析,但有时候给的建议,领导就是不接纳、不满意,搞不懂领导想要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四、【A3】促动参与

技能点:在未包含HOW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能点: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微行动学习5步骤:

1、【明确问题】

[拆书家提问式反馈与回应]:刚刚大家都觉得“向领导提建议”比较难,对“如何提出让领导接受的建议”很关心,是吗?

学习者们:是的。

拆书家: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又有普遍性,那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着这个问题“如何提出让领导接受的建议”进行讨论,我们将通过微行动学习,来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讨论问题本质】

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内探讨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指这个问题存在的关键原因,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意味着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追问。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

[小组4分钟讨论]

学习者讨论实录:

学习者L哥:我觉得“提建议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领导的经验和权威性,很难被一两句建议说服。

学习者YLIU:我觉得建议能否被领导接受,并不在于话多话少,而是领导觉得建议是否有效。

学习者C姐:我同意这个观点,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是关键。

学习者L哥:什么是科学和有效的建议?我觉得不要太多高谈阔论,而是紧密结合现有工作和目标,说领导重点关心的、想听的。

学习者YLIU: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比如SWOT分析、现有组织人员分析等,提供理性分数据分析,给出破局策略或新增长点的建议,才能打动领导。

学习者C姐:是的是的,和我的想法一样,提建议的时候,要重点讲领导关心的当下的工作目标与任务 ,还要包含现状,客观事实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并且提供的数据分析能够支撑建议成立,老板才能足够信服。

3、【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提问式反馈与回应]:大家对于如何提出让领导接受的建议”这个问题,找到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习者C姐建议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当下工作目标,并提供足够的事实和详细数据分析,这样的建议,科学且有预见性,有足够的说服力,才能被领导接受。

拆书家:好的,我们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向上级提出有说服力的建议,该建议包含哪些要素?我们确定一下,大家找到的问题本质是:具有说服力的建议至少包含:1、建议要围绕当下工作目标与任务  2、建议要包含客观事实,数据分析能够支撑建议成立。

4、【引导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提问式反馈与回应]:好,针对这个问题本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该问题本质的解决方案,大家觉得要给到什么样的方案才觉得可以?

学习者C姐:⑴建议的内容要应该一个标准。⑵建议不仅要考虑过往标准,还要参考外部单位的标准。

拆书家:其他小伙伴,有其他思路嘛?

学习者L哥:⑴我觉得首先,一定要搞懂老大到底在想什么。⑵再一个,一定要加强沟通,各方面都聊一聊,公司发展规划、经济形势,什么都聊一聊,看他有什么想法,希望我做到哪一步,我才好给建议。

拆书家:这位伙伴,你还有补充的吗?

学习者YLIU:我认同C姐的观点,给建议要有标准。这个标准,我认为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对自己具体情况有详细分析,领导才觉得我的建议是深思熟虑,且有大量的数据支持的,才有可能是科学有效的。

学习者C姐:是的,我再补充一下,我们一定要找到相应资源。给建议的时候,要提供资源信息给领导,让领导信任,我提出的建议,我能匹配相应的资源。

拆书家回应:好的,刚才几位小伙伴根据自己的情况,分享了自己的流程步骤,接下来,大家再讨论下,把刚才提出的一些想法进行整合,最终提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解决方案。

拆书家:好的,接下来大家讨论解决方案的步骤,组内讨论,将要点写在白纸上,给大家4分钟时间,然后我们请伙伴上来进行分享

[小组4分钟讨论]

学习者讨论实录:

学习者L哥:我来做记录。

刚刚说的一定要和领导加强沟通,搞懂老大的想法。一定要了解TA对于建议内容的要求、标准。按TA要求的标准来建议。

学习者YLIU:这点我非常赞同。另外就是一定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当下工作情况。

建议的内容要符合“三圈原理”:我能做什么,我能找到什么资源,以及我能寻求到什么资源。自我定位要清晰。

学习者C姐:是的,是的。还有建议前的分析数据,刚刚YLIU提到的SWOT分析、现有组织人员分析等,越客观、详细越好,比如对比数据、环比数据。建议的内容的科学性也要符合SMART原则。

5、【代表讲解成果】

拆书家:好的,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下解决方案?

学习者C姐:我代表我们组来讲一下我们最终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是:

向领导提出有说服力的建议,应该:

1、掌握领导的要求。加强和领导的沟通,确定TA对建议内容的标准是什么样的。

2、结合自己的工作目标,找准定位。建议的内容不能脱离实际,向领导说明我能找到的资源,和我实际需要领导协助的资源等。

3、提供详细分析数据,越客观越好、越详细越好。可以比对同期、同比、同行等。参考科学设立目标的SMART原则。

拆书家反馈:感谢伙伴们的探讨,通过不断挖掘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最终找到了解决的方案,非常精彩。

我们微行动的学习就讨论到这儿。

【A2】催化应用

技能点: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

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技能点: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学完“汇报”的方式后,我们现在要来运用,给大家布置个任务。这两天就找机会在会议中运用“汇报的方法”向领导汇报工作:

1、观点:是否清晰?确定观点是对方想听或关注的内容。

2、事实:尽量准确、量化;给出的事实有效支撑你的观点;1个观点一般要给到2个事实来佐证。

3、预测和建议:

1)一定要基于事实和观点之上,有说服力,得到受众认可;

2)讲与主题相关有价值/收益的,吸引和影响受众。

并事后复盘运用后的情况。

【事后复盘反馈】

学习者CHANG:我向领导汇报上半年迪拜公司业绩运营情况良好,但业务们反馈工作比较忙碌出差,当地缴水费、电费、上网费都需要去银行排队,稍微晚两天就会掐断。缺少一名行政人员运营办公室杂务。

目标:希望领导同意聘用一名当地秘书。

结果:领导同意

反思:亮点和不足之处

①亮点:按照汇报的三个方法来汇报,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1、观点:是否清晰?确定观点是对方想听或关注的内容。

观点清晰,迪拜公司上半年运营良好,但目前缺人。(老板关注效益和公司的正常运营)

2、事实:尽量准确、量化;给出的事实有效支撑你的观点;1个观点一般要给到2个事实来佐证。

事实1):迪拜公司的业务们上半年持续出差,非常忙碌,没有空去缴费。

事实2):迪拜各种缴费,需要人工到银行办理,耗时。且稍微迟交两天会被断水断电断网。

3、预测和建议:一定要基于事实和观点之上,有说服力,得到受众认可;讲与主题相关有价值/收益的,吸引和影响受众。

预测:如果各种缴费继续由现在的业务代办,一定会影响他们的主职的绩效;如果拖延不办缴费,会导致办公室断水断电影响正常办公运营。

建议:聘用一名当地秘书,专门运营办公室杂务。

②不足之处

1、汇报时,可以提供业务的盈利数据,来证明利润可以覆盖聘用人员的成本。

2、应多准备与有关当地聘用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招聘渠道。

下一步行动:在今后的汇报中,反复练习使用“汇报的方法”。

结语(简短有力的结语)

我们学习了说话的两种表达方式:讨论与汇报。讨论要有观点有事实,汇报还要基于事实和观点,给出预测和建议。要让知识成为技能,是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的,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小伙伴,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沟通,刻意的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表达方式,从而不断提高你的说话能力。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谢谢各位的陪伴。

结束录音:22+40,总时长6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