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东莞乐享分舵第236期线上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谨防说太多的“不”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包不娴,我今晚上分享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自我介绍,二是拆书帮介绍,三是拆书,四是总结。我是在嘉里顿大学呆了很久的家庭主妇。我这个名字是与我女儿包不乖有关,当时她还没上小学,听到我在给家人都各取了一个姓包的名字,她就突然福至心灵,说;妈妈,你要叫“包不闲”。闲是悠闲的闲。这几年我感觉虽也有忙忙碌碌,但有些是瞎忙,而且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不是娴雅温良的女子,还是给闲加个女字旁好了,发音还是包不娴。

我现在给了自己一个标签,有时躺平有时挣扎,因为我觉得自己是需要臣服在当下的,这就是躺平,对能改变的事情我要努力去提升,这是挣扎。

【拆书帮介绍】

说到拆书帮我们就要先说拆书法。拆书法是一种针对成人学习,以提升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导向的一种读书方法。这个拆字是有讲究,是通过RIA三个步骤来实现的,R指的是reading,阅读原文,I是指 interpretation,表示我们对原文进行准确的阐述释意,A,Appropriation,是内化.是指将书中内容对照自身的经历进行反思,进行深度的内化,并且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需求,用于指导我们将来的行动。拆书法主要应于致用类书籍,但如果能力持续精进,就可以到达外物皆可拆的境界。

这样的一群志同道合的读书学习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拆书帮。拆书帮是全国性的公益组织,在多个城市都有设立的分舵,还有独特的师徒制,大伙共同应用这种新的学习理念来读书,通过多场线上线下的拆书活动,可以让我们轻松交流,互相启发和促进,达到共同学习目的。

【过渡语】

那现在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主题是谨防说太多的"不",来自被誉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的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出版至今已经40余年,至今长盛不衰。让我们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在屏幕上面打个1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拆页】2分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做》 P164-P166

谨防说太多的"不"

很多时候父母用生硬的"不"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会感觉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其所能来反抗。他们尖叫、发怒、骂人、不开心。他们质问父母:"为什么不能?……你讨厌……我恨你!"

即使最耐心的父母这时候都会生气。我们该怎么做?投降?还是凡事都说"可以"?很明显,凡事顺从是当然不行的,会让孩子变得专横霸道。还好,我们有方法帮助家长既坚定自己的立场,又不招致对抗。

代替说"不"的方法

A . 提示

孩子:我能去苏珊家玩吗

代替说"不,你不能去。"

给她摆事实。

家长: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

孩子得到这个提示,会对自己说:"我猜我不能去。"

B .接纳感受

孩子:(在动物园)我现在不想回家。还能再玩会儿吗?

代替说:"不,我们现在就得走。"

接纳她的感受。

家长:我看出来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很长时间。(带她离开的时候)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真不想离开。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C .描述问题

孩子:妈妈,现在能开车带我去图书馆吗?

代替说:"不能,你得等会儿。"

描述问题:

家长:我想带你出去。问题是电工半小时后就来了

D .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们能去操场玩吗?

代替说:"不行,你还没吃午饭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长: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E . 给自己时间想想

孩子:我能在盖瑞家过夜吗?

代替说:"不行,你上周刚去过。"

给自己时间想想:

家长:让我想想。

这句话有两个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也给家长留出思考时间。

相比之下,说"不"显得简短,上面的叙述略显繁琐。但是,它比说"不"要更有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重述知识点】5分钟

{What}

本拆页为如何巧妙拒绝孩子提供了一些应对思路和方法,避免了直接说“不!”。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机会会遇到孩子们向家长提出要求,有些要求一听就不合理,为了赶时间图省事,为了维护我们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我们很有可能开口就是:“不行,你不能这样。”

{Why}

然而,这些过于爽快的"不"很可能会在孩子心中挫伤了他们的热情,令他们感觉到这是对他们的否定和攻击,会引发他们的反抗(有些青春期孩子被拒绝可能会反应很大),从而导致一轮争执与不开心,破坏了和谐的亲子关系。但我们也没有办法凡事都投降,凡事都说可以。

{How}

下面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自己,既坚定自己拒绝的立场,又不招致孩子们的对抗。

就让我们拿常见的孩子要看电视,玩电脑等事情来对照书里的方法一一说明。

1.提示。孩子提要求之后,我们摆出一个与这个要求不能兼容的事实。

孩子:我现在不想睡觉,我还想看电视。

家长:明天周五,早上还得早起呢。

2.接纳感受。家长孩子双方都应该明白,不被同意的只是行为本身,但是孩子的感受家长是可以接纳并共情的。有时候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他的抗拒心理就会减弱。

孩子:电视太好看了,我现在还想看。

家长:我看出来了,你觉得电视很好看,你想看很久,所以这时候是不愿意关掉的。

3.描述问题。先表达出对要求中合理的地方可以赞成,再说清楚与此矛盾的地方。

孩子:我看的是很有意义的视频,并没有在玩游戏。

家长:有意义的视频我不反感。问题是就这个月医生才说你的眼睛有一只近视的,要爱惜它,要滴眼药水,控制用眼时间。

4.有可能的话,用"是"替代“不”。用肯定的方法来婉拒当前的不合理请求。

孩子:我还要再玩一会平板。

家长:周未可以。你的Happy hour会在周末如约而至。

5.给自己时间想想。就是不立刻拒绝,也许孩子的要求有不合理部分,但是考虑到他有些特殊情况我们要想想。这么做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对待了;二也是给我们留出了思考时间来判断怎么对待他的请求,是否可以让步。

孩子:今天生病了不舒服,让我就多看一小会电视。

家长:让我想想。(视情况看是否同意或者父母找出其他的安抚之道)

{Where}

在亲密关系,职场上或朋友之间,我们也可以衡量情况,适时使用。在紧急或危险的时候就不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3.5分钟

今年春节,我和亲戚们带孩子坐一辆面包车回老家。一对夫妻和他们三岁的孩子笑笑坐在第二排,我带孩子坐在第三排。路上笑笑突然提要求说想坐第三排。她爸爸立刻就说:"不行!这开着车呢,哪能换位置?"笑笑就开始闹情绪,她妈妈说:“宝贝,这可不行,刚才上车你又不吭声,现在这全是山路没法停,我们还赶时间呢。”孩子听不进去,很快就大哭起来,夫妻两人都烦躁了,生气地批评她就是不听话,就是一个爱哭鬼。我当时对笑笑说;“让我猜猜你的想法:你以前还没试坐过面包车,没有坐过最后一排,所以想试一试,对吗?"孩子马上点头了。我在后面轻轻搭住她肩膀,立刻同理她:"是呀,面包车好新鲜,最后一排感觉挺好玩的,没有坐到,笑笑心里好遗憾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当场就止住哭泣!我又想了想,再说:"嗯,这里到西山不知道还开多久,如中途停车我们就能换座;就算不停,回程的时候我们就给笑笑把后座给预订上!"笑笑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很快的,车里又充满了孩子的欢笑。

现在回想起来,我是无意中有用了这个替代说“不”的技能点中的第2和4点,我第一时间同理了孩子并且尝试给出了一个延迟满足的方案。孩子父母虽然也有用到技能点1提示来“摆事实”-----山路不能停车及赶时间等,但因为他们先说了"不行",引发了孩子的不满,孩子因为年纪小不理解不让换座的原因,家长也没办法同理孩子感受,只希望孩子马上听话,导致他们的说辞就不被孩子所接受。

拒绝的方法是需要我们活学活用的,并不是要一次性使上全部的方法,需要我们看当时的情况,灵活挑选,结合孩子反应,单独或者联合使用。

【A2具体应用】3分钟

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于图省事,也常给孩子直接说“不”,还期待她能快速遵守。但我女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乖女,日复一日,会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有时我给她开了绿灯,又会为我没原则妥协而懊恼。我准备做下面的计划,用替代说“不”的方法来婉拒孩子。

1.预判:对孩子说不的情形,我预判多数都会集中在她要求玩电子产品和吃零食的时刻。这些时候我要先从心理上特别留意。如果我没有提前想好应对,到时一有状况我就容易进退失据。晚上有时孩子会耍赖要吃零食,我需要用到综合技巧1,2和4,比如说“你很想吃这个蛋糕,它看起来味道不错让你心动。晚上10点多了你肠胃都好想休息不干活了;妈妈明白,想克服自己的”很想要吃”的感觉是不容易的,我们需要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来吃:明天一早就来吃它!”我相信这样说,比“这都几点了?就是不能吃!你太馋了”会让她更容易接受。

2.替代说“不”需要有时时刻刻的觉知,我各写一个少说“不”的便签纸在贴客厅和厨房,以便提醒自己。

3.下一周开始定个小目标。我想对女儿直接说“不”,但是又使用了技能点控制住,这样情形如果达到三次,我就奖励自己逛淘宝一下午。

4.同时注意到使用技能点之后孩子的反馈,以精进自己的技巧。

【结束语】0.5分钟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直接说“不’,是容易且简短有力的,上面各种替代应对略显繁琐,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有技巧的拒绝,不伤亲子关系,并能引发他们自己的思考和选择是更重要的。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一点小帮助或启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