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东莞乐享分舵第236期线上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效能的意义与应用

开场:

各位最爱学习最有智慧最有能量的书友现在好!我是林雨杰。一个在暴雨滂沱中出生的孩子,因为妈妈认为我和雨比较有缘,所以就在我的名字里加了一个雨字。接下来我想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来自广东珠海的北方人,性格直爽。第二个标签,我是一个爱好旅行的人,喜欢在大山大河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历史的厚重。第三个标签,我是一个致力于终身成长自己的学习者。希望今后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旅行和成长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效能的意义与应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66

本书介绍的七个习惯都能产生高效能,因为它们基于原则,效果持久,是品德的基础,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握机会,不断学习并结合其他原则以实现螺旋向上的成长。

此外,它们以符合自然法则的思维方式为基础,我把这个自然法则称为“产出/产能平衡”(P/PC Balance)的原则。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关于鹅生金蛋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常遭违背的原则。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贪婪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这则寓言中蕴含了一个自然法则,即效能的基本定义。许多人都用金蛋模式来看待效能,即产出越多,效能越高。而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各位热爱学习的小伙伴,在我解释这个案例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以及这本书的名字。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科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他的一生写过很多实用类的书,并且都很成功,尤其是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他曾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7年之久。并且这本书还被翻译成为32种语言,发行量突破1亿册。这么大的发行量足见这本书的魅力之大。而更为难得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为他点赞,说,俄罗斯为何没有史蒂芬.科维这样的人才。分享完作者,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书名。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史蒂芬科维把这本书定义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而不是说优秀人士或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因为优秀和成功的意义都不太好界定不够全面。例如有的人,认为考入某所院校,有的人认为进入某个公司,有的人认为娶了某人,都可以定义为成功。但效能却不同。因为效能是一种自然法则,也可以了解为是效率的代言人,一旦我们说某人是一个高效能的人,那么就可证明他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人,无论是对公司,对团队也都是高效的。这点套用在一个成功人士上,就不尽然,因为他的成功可能只针对自己或小团队。

所以今天我特意选出了这本书当中的“效能”一词来和大家分享。

记得曾经的自己在初读此书时,总是会被效能这个词给绕晕,现在读懂后迫切想和大家分享。

案例中,作者借用金蛋比喻为产出,每天生产出一个金蛋的鹅为产能,这种能持续保持一天一个蛋的结果,即效能。但故事中的农夫显然对这个效能结果不满意,他想要更多的金蛋,于是他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破坏了产能杀死了鹅,结果没有了产能鹅的存在,产出自然为0金蛋就此消失。而这一比喻就是史蒂芬科维强烈想分享给大家的,高效能一定是高产出与高产能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

而在生活中我们不乏有很多“重蛋轻鹅”的人,他们和农夫一样,常常误以为效能就是金蛋,金蛋获得的越多,效能越高,反之就越低。其实不然,效能是金蛋加鹅的平衡。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作为产能的鹅没了,金蛋还会每天一只吗?反之,“重鹅轻蛋”只想着要如何把鹅养肥,而没有收获到金蛋。这样的结果也是低效能的,对吗?而我们如果想要获得高效能就必须保证有高产出的金蛋和保证能持续有高产能的那只鹅。只有让这两者平衡健康的稳步提升,我们的效能才能保证是逐步提升,变成高效的。

把效能一词,用在亲子关系上,就可以解释现在的某些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为什么会有鸡飞狗跳这个场景。

因为在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家长都是把作业看成金蛋,就像那个农夫只想要金蛋,而不去理鹅的产蛋能力一样,可即使杀了鹅,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而正确的方法就是关注产能,也就是我们孩子完成作业的能力,如果我们家长把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出来,也就是养好这只鹅,让他们热爱学习,会学习,我想作业对于孩子就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所以如果此时的您也正在苦于每天辅导孩子作业,一档要记得这个法则,即效能是产出加产能的自然法则。

其实在公司管理过程中,也有重蛋轻鹅的问题,例如,公司领导只看结果,不理执行过程的成本与代价。长此以往,这样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司,即只看鸡蛋,就必然会出现管理问题与危机。

通过上面的两个案例,我想大家已清晰了,高效能必须是基于高产出与高产能的平衡。只要大家铭记效能这个词的平衡应用,就会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提升与进步很多。

那接下来的时间,我就准备用自己的惨败例子和大家分享不懂效能的失败案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回想2023年之前的自己,每次阅读时,都会画横线、记笔记,感觉自己也是很认真的在读书,但不知为何每次阅读完一本之后,却什么都记不住。那是还傻傻的认为是这本书的能量不够高。之后就继续找评分高的或是大咖推荐的书去读,可结果还是一样,看书感动,合上书什么也记不住。最后,这种状态让自己有些焦虑,偶尔还会出现排斥读书,认为还不如刷一会短视频来的快乐。现在回想那种状态,就如同一个不会游泳又不知道学习游泳的人,换了再多游泳池,也依旧不会游泳。直到今年,我参加了拆书帮,并在老师的推荐下看了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才找到问题点,也就是我想要提高阅读结果的金蛋,那就必须培养好我的鹅有产出这种金蛋的能力。

A2:

今年我们通过学会“效能”一词的意义,也就是效能必须是产能和产出的平衡结果。它可以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例如:我们想要的孩子学习好,工作业绩达标,运动能力的提升,公众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是农夫想要的金蛋,而这些金蛋的获得,就需要我们必须养好能产出金蛋的鹅,即打造出他产出金蛋的能力。例如:孩子的成绩,可能会需要家长以及学校、老师多方配合培养的结果、公众表达是我们需要学习演讲技巧和多加练习的结果,运动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应学会正确的运动方法加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如果不考虑自身体体能也就是鹅的能力,只考虑金蛋也就是运动的成绩,这就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平衡好产出与产能,才是我们获胜的关键。下面我就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和大家分享我正在改进的读书方法,

1. 每天持续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时间,让阅读养成习惯。

2.我从6月3日开始阅读《5%的改变》这本书时,每天早上阅读书本的4-5节内容,笔记只记关键词。晚上复盘早上的读书内容,虽然每晚在复盘的时候偶尔还是会有记不起来的情况,但通过回看关键词,大脑就会闪现出阅读的一些画面。

3.要将每天所学到的内容去和同事分享,分享的过程,又是对知识的解读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提升。

4.15号这本书就会读完,我还要整理出思维导图,梳理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大家在我的PPT上也可以看到我的读书笔记,已经可以完成50个字以上了,对吗。

通过以上自己为金蛋的产能所做的一系列改变。我已经看到我的鹅正在健康的成长。因为我通过每晚的读书笔记输出,已看到自己对书本有了自己的认知与观点,未来,我坚信这种效能平衡法则,会更多的助力我们的生活。

【结束语】1分钟

最后我想和大家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拆书内容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对于“效能”一词的学习与应用。

效能,它是由两种元素组合出的结果,即产出和产能平衡的结果。我们不能只侧重于一个点,如只要产能(就是金蛋)或只看重产出(那只鹅),它都不会带来高效能的结果,这就像我们毛主席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们只有协调、引导好产能与产出这两条腿的配合。才能助力出我们生活、工作与学习上的高效能之路,让我们走的更远,所看的风景更多。在此,也祝福我们所有爱学习的伙伴都能活成,史蒂芬.科维所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一生。在此感谢大家的聆听,我的拆书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