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底层逻辑》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NO.302期】线下会员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打好一个比方

开场:

【自我介绍&图书介绍】1分钟(字数135)

大家好,我是郭苏雨,“苏”是苏州的苏,“雨”是下雨的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过级中的拆书家;自由的写作能手;善于分析的学习者。

今天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底层逻辑》这本书,它是由中国著名商业顾问刘润老师写的一整套思维框架,助你掌握万变中的不变,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如鱼得水。

/*过渡语*/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打好一个比方,下面我们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书拆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字数705)

如何打好一个比方——片段来自《底层逻辑》P225-226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洞察本质的高手,都会打比方?我们该如何掌握这种能力?“打比方”的能力,本质上是一个人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打好一个比方,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可见,要想打好一个比方,你需要对两种事物都能洞悉本质,你不仅要知道这个陌生、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还要知道身边最熟悉的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金志国老师超强的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多年的青岛啤酒公司管理经验,让他对企业治理、管理的本质洞若观火,所以他才能把这些复杂、晦涩难懂的概念,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比方,游刃有余地解释清楚。

除了金志国老师,我遇到的其他有洞察力的人,也都是打比方的高手。比如,小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刘德。

小米的智能家居有很多设备,比如电视机、路由器、门禁、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它们都可以用一个统一的App来控制。这个App就相当于所有小米家居产品的遥控器。

于是,这个遥控器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入口。这个入口到底可以创造什么价值呢?它会提示你家居产品的现状,还可以直接在上面购买耗材。

比如你家空气净化器的滤芯需要更换了,或者扫地机的刷子需要更换了,它会实时提醒你,你可以直接在App上一键购买。如果将来有了小米智能冰箱,可能它还可以帮你订鸡蛋、订牛奶等。一个遥控器,就可以带来很多购买行为。

这个我花了200多字讲清楚的概念,刘德用5个字就讲清楚了——“遥控器电商”。你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管控所有小米设备的入口的价值,并且还感觉特别透彻和形象?他深刻洞察了这件事情的本质,然后联系到人们耳熟能详的某个东西上,让你更好、更快地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

/*过渡语*/ 好,我看到大家基本上都看完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4分钟(字数888)

(What)看完这个片段咱们来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向别人解释一个问题,结果说了一大通,别人还是似懂非懂,很难理解你的意思?

而有的人却能用通俗易懂的比方加以解释,三言两语就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讲清楚了,让听的人一下子就明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Why)一个精彩的比方,就能让别人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你要讲的东西。

(How)那,如何打好一个比方呢?有这么三个步骤:

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搞清楚它是什么,或者它为什么

举个例子,虽然这个拆页我明白了,但是要把它解释清楚,这对我来说还挺难的。这是什么,这是肚子里有话说不出。

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怎么匹配,就是找有相同特征的东西

接着刚才的说,和“有话说不出”特征相同,大家又都熟悉的,我联想到一个,叫:“茶壶里煮饺子”。它们的特征都是“有东西,但很难倒出来”,这就匹配上了。

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我来解释一下。心里明白但是讲不清楚,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就是肚子里虽然有东西,但是很难倒出来。

(例子)我再讲一个书上提到的例子,是青岛啤酒前董事长金志国打的一个比方。

有同学问金老师如何招人、用人?这个问题在商学院也是一门复杂的管理课程,一两句话还真的很难讲清楚。

但金老师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如果你做箱子,就要找樟木;要打口棺材,就要找金丝楠木;要是做门窗,找松木就好了。”

特别精辟,对吧。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比方,(第一步)首先,招人、用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人岗匹配;(第二步)其次,做箱子、门窗的本质是什么,是选对木材;它们特征相同。所以,(第三步):

箱子、门窗就是你要招聘的职位,如果你招的人达不到标准,就会互相不匹配。低于标准不行:拿松木做箱子,效果肯定不好;高于标准也不行:拿红木做牙签,那真是大材小用。

反过来,用人也一样,如果你的员工是松木,你就把他做成“门窗”;是樟木,你就把他做成“箱子”;是红木,那一定要把他打造成“精美的家具”。

(适用边界)你看,这个方法可以让别人更容易理解你的话。小到解释问题、表达看法;大到说明复杂的概念;都可以用。

(注意的点)另外,你也不用怕打的比方不恰当,一回生二回熟么,打着打着你就会了。

/*过渡语*/ 好,我对拆页的讲解就到这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习者分组>

在进入A1环节之前我先分一下组,大家看一下你手里拆页右上角,写“①组”的你就是①组,写“②组”的你就是②组。

【A1:激活学习者经验】4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请想一想,过去一段时间你在解释问题或者是说明概念的时候,有没有用过“打比方”的方法?你当时是怎么说的?结果是什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轮流分享,3分钟后选一位代表跟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代表分享时间:1分钟)

A1现场分享(王岩):我们现在教学要求学生要深度学习,那深度学习,打个比方,就像你在大海中潜水,下潜的深度就是你学习的深度,潜的越深你就会看到越多层次越多样化的东西,就会对你的思维、成长有更多的帮助。这个比方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深度学习”。

会后讨论分享(欢喜):孩子问我什么是月季,我说就是“蔷薇的亲戚”(欢喜老师提供的信息:孩子熟悉蔷薇,但不知道月季),孩子听完之后说:哦,我知道了。

/*过渡语*/ 谢谢王岩的分享。

【A2:催化学习者应用】1.5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大家想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当你再遇到向别人解释问题或者说明概念的情况,该如何用“打比方”的方法让别人理解你的话?你可以在拆页的背面,把它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不能只有决心没有行动计划,要按照原书拆页中建议的步骤来,要有具体的时间和可衡量的预期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书写A2时间:1分钟)。

A2(王岩):最近要给学生讲“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概念,打个比方,咱们班要为体育艺术节准备一个节目,我们先选举出“筹备委员”,再由“筹备委员”们集体讨论出一个方案,比如说唱歌;然后大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表决通过。如果到最后这个节目你觉得不好,你还可以去给班主任提意见,给同学提意见。你从选出来人,到决策,到最后监督,这个整个过程都是民主的,这个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过渡语*/ 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再请大家分享了。

【结束语】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各位小伙伴的参与和支持,希望这个片段对各位伙伴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