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厦门鹭岛抚琴分舵定级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何原TF3-3定级训练 学习目标: 完成定级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何原,是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好奇心”是我的一个标签,也正因为这个好奇心,我参加了拆书帮的拆书活动,从第一次参加拆书活动,就深深爱上了拆书,很高兴在拆书的路上,有你们一起同行。
(图书介绍)作者采铜,在知乎上是一名回答问题的高手,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之一,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在众多的学习者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明明很多人非常努力,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多,但还是原地不动,如果我们不停下来反思问题的根源,如果我们不能站在更高一级的台阶来审视自己,如果我们不能用《精进》方法来管理自己,那么我们还是把茫然的努力变成一种缓慢的叠加。 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日益精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道。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精进》P15-16

以此类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为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R阅读原书拆页-《精进》P28-29

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眺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时间的"快"和"慢"也常常对应着时间的"深“和"浅”。社会学家曾发现过一个"时间悖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也就是说,人们实际拥有的时间越多,主观感受拥有的时间却越少。为什么呢了这正好可以用时间使用的深度来解释。

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第一个RIA)

关于时间管理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比如提前做计划,比如将事物根据重要紧急度来分成四个象限来管理,那么我想提一个问题,(拆书家提问)我一直很喜欢书法,但在时间管理四象限中,它又被分到了不重要不紧急的事项中,那么我是否该放弃呢?我们是如何判断这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的呢?书中因此又介绍了一种判断事物是否值得做的方法,即将事物按收益高低及”收益半衰期“的时间长短来进行区分。收益是指心智、情感层面,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而收益随时间的衰减速度就叫”收益半衰期“,时间越长,收益影响就越长。那好,我们将书中的日常工作生活场景如下,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思维技巧、找一个大牛进行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属于高收益、长半衰期(见书P15页)......因此我们未来在时间管理上,除了做重要紧急度的区分,还要用是否处在长半衰期来进行判断事物重要度,以免一些需要长期培养或训练的事物不小心划在了不重要的区间而被疏漏。

I拆书家讲解引导(第二个RIA)

各位,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周末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整理房间,做一顿拿手的午餐,然后和家人一起去看场电影,回来再都一本书,然后事实去恰好相反,最后的结果是睡了一天,叫了外卖,看了“跑男”……晚上迟迟不肯入睡,想想一天过得真颓废,进入啥也没做的焦虑。

拆书家问:我们为什么老觉得时间不够用?

学习者B: 因为没有做好时间管理,没有把事物做四象限管理

拆书家问:为什么有计划没有执行?

学习者C:因为拖延。

学习者A:能量不够。

学习者B:很难在正确的当下做正确的事情。

学习者D:因为有难度。

学习者A:我昨天本来打算整理衣柜,但是电视好看就忘了,中午突然想自己做顿饭,吃完饭又看见衣柜还没整理,晚上突然又想看电影。

拆书家问:刚才分享内容都很有感触,大家有没有注意书中给出的方法是什么?

学习者A: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拆书家:因此,导出结果,上半段拆书的内容是做了上周事件的高低收益和长短半衰期的判断,大家注意,下半段的内容是提示大家,不要将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工作要把握快节奏,生活要慢节奏,做长半衰期更有意义,当然我们不能回避短半衰期,比如陪家人看电影,这个短半衰期的事件,可是它的收益值却是高的,因此我们对未来事件优化时间管理的方法我把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时间管理要将生活和工作区分开管理

2.工作时间管理要快,分重要紧急度,提升工作效率

3.生活时间管理要慢,长短半衰期比例应用二八法则;选长半衰期事件(例如,保持至少一项业余爱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第一个RIA)

请大家回忆一下,上周从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具体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做一个方案报告?和孩子进行一次谈话?帮助孩子做学习计划?和下属谈话?读一本书?每天刷一小时微信?淘宝购物?朋友聚餐?给妈妈打电话……等等,先把具体事件写下来,然后再按收益及半衰期来进行四象限区分,找出事物的“长短半衰期”和高低收益值,先在小组内进行分享,5分钟后再请小组代表发言。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我的高收益长半衰期是和新人交流、父母交流;高收益短半衰期是上周做了师资选拔、学生咨询、审核方案;我的低收益短半衰期是上周有淘宝购物、定机票、打扫房间;最后我的低收益长半衰期是练瑜伽、朋友聚会以及课程学习。但是拆书这件事我不确定要放在哪个象限?因为我今天来参加,以后未必会经常来。

学习者B:我觉得是高收益短半衰期

拆书家:是的,如果不能长期有效的坚持,就只能先放在短半衰期。

学习者B:我来说说我的上周,我把每周带孩子去学英语和读书,归在高收益长半衰期;十月培训规划和积分方案是高收益短半衰期;上周老是喝酒这个就应该是低收益短半衰期了。

拆书家:是这样的,因此此类事情要少做。

学习者C:我有点懵,不知道怎么判断

拆书家:没关系,你可以把你不确定的事项提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帮你判断。

学习者C:我上周做了组长训练营项目,对我来说,以后不一定是否会继续做,这个算短半衰期还是长半衰期?这个长短是对谁而言?对组长来说是长的,对我来说好像是短的。

拆书家:首先这个项目对你来说是高收益还是低收益?

学习者C:我觉得应该是高的,因为对我来说工作有效

拆书家:好的,再从判断长短来说,这个自我管理的象限指向是自己,那么这个项目你还会持续做吗?

学习者C:这个项目还是我来做,但是这次活动的成功点会被我沿用到下一个培训,那对我来说上长半衰期了

拆书家:是的 ,因此对你来说,这个项目是高收益长半衰期的。

学习者C:我还有一个问题,我上周还做了门店岗前培训,是一个成熟的项目,对我来说是短半衰期吧?

拆书家:对你来说有做到长远的影响吗?

学习者C:有的

拆书家:这个工作你还会持续再做吗?

学习者C:不确定,我虽然负责此项目,但不一定是我来操作

拆书家:好的,你不确定是否长期来做,我们现在是将上周做过的事情来进行分类,在不确定是否长半衰期的情况下,先根据当下归类在短半衰期,以后如果有变化可以再调整,可以吗?

学习者C:好的,我明白了,一个主角应该是自己,另一个关键点是当下事件的判断。


A1请大家自测(第二个RIA)

以下有7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子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blob.png

解释自测题(I)(第二个RIA)

 各位,对于自我管理,大家通过以上的自测题可以对自己进行现况分析,如果得分30分以上,那么你是一个职业幸福度很高的人,如果得分20分以下,那么你就要用心来学习一下的自我管理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及生活幸福度,从而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A3促动参与(第二个RIA)

接下来我们做两个内容

1.把下周的生活和工作的内容分开做一份计划;

2.找到一个可以长久保持的爱好;

5分钟后小组派代表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我打培养的长期计划是看电影。

拆书家:"看电影"我们刚才把它设定为短半衰期,那如何把短半衰期提升为长半衰期呢?比如陪家人看电影,是为了陪家人增进感情,这件事上升到可以持续做,这样也能带来高收益,因此我们在赋予事件价值后,短半衰期的事情就会变成长半衰期,变成一种可以长久保持的爱好。

学习者B:可以用拆书的方法拆电影,比如职场电影《穿普拉达的恶魔》,未来可以放在我的培训里。

拆书家:很好,这个看起来是短半衰期的“看电影”如果能提升到未来可以应用到培训的价值上,那这个长久爱好也就转为了长半衰期事件。

学习者C:我的长期爱好是看书。原来看书更多的只是信息获取对我来说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自从家人拆书帮后,它就变成长半衰期了,因为拆书的价值可以进行转化行为。

学习者D:我的长久保持爱好是坚持画手账,因为画手账可以让我更专注。


A2催化应用

请做把下周工作计划及生活计划(注意采用快慢深浅原则),执行后的效果,群里分享实施心得。


结束语

时间管理经常容易将我们带入一误区,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时,我们会自暴自弃;今天我们拆书的内容实际上是从简单的时间管理上升到个人管理的方法,帮大家找到原因的源头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我们应用这个方法,能更好的做好个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