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把知识拆解成能力。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子棋,我的三个标签是:我是一名持续学习的拆书家、HR、讲师。今天是我的TF3-1拆书过级,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线拆书。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和别人分享争议性观点的时候(where),运用(行为)试探性表述(澄清),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界定)。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法)
【事件场景】
上个月底在和朋友的一次聚会中,朋友提到了她的困惑,最近公司导入一个新的项目,主管希望由她来接下这个新项目,可是她觉得自己目前的工作已经非常饱和,无法再接新的工作,她很想去找主管把想法说清楚,但又怕没有办法好好的表达,惹得主管不开心,到底该怎么办呢?她显得特别的焦虑。
【提问】
伙伴们,你们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扰呢?
学习者(答):有。
当我们与他人看法不一致时,你会选择隐忍不说默默忍受?还是哪怕发生争执,也要不顾后果的表达呢?
学习者(答):我大部份会选择隐忍不说默默忍受。
学习者(答):不一定耶!看事情。
【影响】
无论是隐忍不说默默忍受,还是不顾后果的表达,似乎都不是好的选择,久而久之,不仅破坏人际关系、阻碍事业发展,甚至还会损害身心健康。
【解决】
所以,今天想给大家带来这一本书——《关键对话》,它是由4位专家顾问团队,通过20多年的研究和对全球十万多人进行跟踪调查、层层剖析,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若是运用得当,无论是双方观点不一致、沟通不顺畅容易产生争执….等等,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
接下来拆页的学习,你将会掌握试探性表述的方法,勇敢表达争议性观点。
接下来请大家用1~2分钟时间来阅读这个拆页,看完后请举下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主题】做出试探表述
【片段来源】《关键对话》:P127
为什么我们要软化自己的措辞呢?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推动观点的自由交流,而不是强迫对方屈从于我们的意志。如果我们表现得太过强硬,信息的交流就会中断,变成一场独角戏。对话的讽刺之处在于,在和观点不同的人交流时,你表现得越强硬、正确,对方就越感觉你充满敌意。其实,动不动就用绝对化字眼和夸张表达并不会增加你的影响力,反而会削弱观点的分量。与此正相反,在对话中你表现得越谨慎,对方就会越加开放地接受你的看法。
拆页比较简短,我看大家都读完了,那么我来分享下我的理解。
【WHY】
拆页中有一个观点,"对话的讽刺之处在于,在和观点不同的人交流时,你表现的越强硬、正确,对方就越感觉你充满敌意。"
没人喜欢被强迫,被战胜或被控制。然而当我们和别人分享有争议的观点时,却常常这样做,那是因为我们过分在意和维护自己的观点,以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使用夸大其词或语带威胁强硬的方式表达,非但不会让对方冷静的聆听并理解我们的观点,反而更激起对方强烈的情绪和激烈的争执,当然也破坏了人际关系。
【概念讲解】
在分享有争议的观点时,应当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拆页中有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软化」自己的措辞。什么是"软化"的措辞呢?当我们在表述事实或分享想法时,用一种试探性的、非武断的方式进行说明。它既能在结论中表现出自己适度的自信,又能欢迎对方对你的看法进行质疑。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推动观点的自由交流,而不是强迫对方屈从于我们的意志。
我们来看以下案例,以便更好的理解。
【概念辨析1】(讲解技能之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例1】 公司在开月度营销会议时,A主管对B主管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唯一能成功的方法。…"
拆书家(问):如果你是B主管,你会接受A主管这样的表达吗?
学习者(答):不会。
拆书家(问):那么你会继续与A主管交流观点吗?
学习者(答):不会
拆书家:大家不会接受A主管这样的表达,是因为A主管的表达太强硬了。
如果A主管软化自己的措辞,采用试探性表述"… 因为有几个通路商和我谈过,他们认为这个方法的成功机会很大,…所以我猜测你…"
拆书家(问):身为B主管的你,是不是就比较愿意跟A主管交流自己的观点。
学习者(答):是的。这样比较愿意。
【例2】 在产销协调会议上,销售副总为了争取到某客户的订单,希望厂长改动生产排程,但厂长表现的很为难,不愿意改动。厂长和销售副总为了生产排程而坚持己见,销售副总对厂长说:"……我们可以依你的方式来做,只要你不怕得罪了客户就好。"
拆书家(问):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接受销售副总这样的表达吗?
学习者(答): 不会。觉得他在质疑我。觉得被威胁。
拆书家(问):你会继续与销售副总交流看法吗?
学习者(答): 不会,很难。
拆书家: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接受这样的表达,是因为这是强硬又语带威胁的表达。如果销售副总软化自己的措辞,采用试探性表述:「我很好奇对于改动生产排程,…你是怎么想的?」
拆书家(问):身为厂长的你,是不是就比较愿意就生产排程及客户满意的观点上,跟销售副总分享自己的看法?
学习者(答):是的 。会一直讲。
【概念辨析2】(概念间的适用边界)
在表达争议性的观点时,如果存在有软弱到强硬的区间,那么软化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其实简单来说,想要准确陈述你的想法,就是要做到"不亢不卑"。但在应用时容易经常将软化和软弱混淆,所以若想真正做到软化自己的措辞,我们先来辨析一下【软化】和【软弱】两个概念。
1、语言特点不同:
软化的语言往往是谦逊、柔和且坚定的;而软弱的语言往往是自轻自己的观点或退缩反应的。
2、达到结果不同:
软化的结果是观点有效的传达,对方容易接受;而软弱达到的结果,虽能避免争执,但自轻的表达方式,会让别人对你及观点的轻视,甚至无法获得别人的重视及推动。
我们来举些例子,在表达争议性观点时,这样说是软化还是软弱呢?
拆书家(问):"这样说可能有点傻......"请问这是软化还是软弱?
学习者(答):软弱
拆书家(问):"看起来你打算把这个软件据为己用,是这样吗?"请问这是软化还是软弱?
学习者(答):软化
拆书家(问):"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跟你提,可是......"请问这是软化还是软弱?
学习者(答):软弱
拆书家(问):"我想你也不是故意这样的,不过我真的觉得在夫妻问题上咱们互动得不够。"请问这是软化还是软弱?
学习者(答):软化
在表达争议性的观点时,软弱的确是能达到安全应对的目的,避免争执,但是却让自己的观点变得好像无足轻重。是否可以有更好的不卑不亢的表达,既避免争执又不必自轻自己的应对方式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软化自己的措辞,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HOW】
从刚才介绍的概念和例子,能够归纳出试探性表述的两个主要步骤:
1、基于事实表达想法:呈现自信的状态,参考句式“因为(事实)...,所以我猜测...
因为事实是看到、听到、真实发生的,是无法被质疑的,不会带来争执,不仅让你的表述充满自信,且当对方基于事实来了解你的想法时,将更容易理解和信服;你可以这样说:"因为我看到..(事实)..."
如何表达想法呢?我们使用试探性表述,在事实后面加上"所以我猜测..."。加上「我猜测」的好处是体现这是我的想法,但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我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好奇提问:通过好奇呈现谦逊的状态,参考句式 “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想的?”
当你向对方提问时,使用试探性表述,表明你好奇对方的想法,并鼓励对方对自己的看法提出质疑,这是一种开放交流的态度,在双方观点不一致时尤其重要。陈述观点的目的不是只顾自己表达,强迫对方屈从我们的意志,更要给对方机会说出他的想法,这样才能实现推动观点的自由交流,让对方更愿意认真思考你的想法。
【案例】
让我们回到开篇的案例,我的那位朋友那要如何找主管运用【试探性表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第一步:基于事实表达想法
"黄总,目前我手头上有两个项目正在推进中,而且我有一些例行性的日常工作要做,我猜测您是信任我的能力,才会想要将新项目交给我,但我觉得为了保证新项目有质量的开展,是不是可以考虑把新项目交给更适合的同事来做呢?"
第二步:好奇提问
"黄总,我很好奇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因为我的朋友的表达基于事实,想法明确,使用试探性表述,展现自信且谦逊的能态度,相信主管一定会慎重考虑工作分配。即使主管最终没有采纳我那位朋友的想法,也能充分理解我那位朋友的难处,也会表明他对工作安排的初衷,并同步给予我那位朋友一定的支持。
【WHERE】
试探性表述法适用于双方观点不一致,且沟通不顺畅容易产生争执,后果又对你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境,并不适用于那些没有争议或无伤大雅的生活琐事。
【A2催化学习者应用】(教学习者编剧本)
试探性表述的两个步骤,你掌握了吗?这次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尝试,试想一下在未来的几周、甚至二个月内,你可能会和谁?在什么事情上观点不一致,若不表达又会对你产生较大影响的呢?比如你向上司申请升值加薪,可他并不一定这样想;你想让孩子先完成作业再玩游戏,可他总是当作耳边风;提醒朋友还钱,可总被各种理由推脱等等。
请每个人自己编一个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使用【试探性表述】。
【指令】
把你想到的内容按照下列模版的结构编排出来,写在纸上。
给大家5分钟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可以把重点放在梳理框架上,不用字句斟酌,只要列出关键词就好。5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讲讲他的剧本。
模版如下:
拆书家:大家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现在这边有没有问题?
学习者(答):没有。
(5分钟后)
接下来请两位伙伴,为我们分享下他的剧本
学习者分享记录:
1、品仪:
【响应回馈】
谢谢品仪!这个故事有人物、有情节,而且用到了「试探性表述」把自己的想法跟主任沟通,也提出自己处理的方式,然后在彼此交换意见中,取得共识并达到了共同的目的。谢谢品仪的分享,接着下来还有哪位小伙伴要分享你的剧本?
2、小云:
【响应回馈】
谢谢小云的分享!这个剧本也很宝贵,是在家发生的故事,有别于我们在工作场域会发生的对话场景。
【总结】
今天的拆书活动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试探性表述的方法,让我们知道当双方观点不一致时,可以采取软化的措辞,自信且谦逊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更开放的理解和接受,希望我们践行【试探性表述】,时刻拥有自信且谦逊的表达自己的勇气,勇敢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争议性对话的时刻。
我今天的拆页分享到这里结束,谢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