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记录表、准备表和拆页了么?
请问各位小伙伴收到我的的拆页了么?
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晋级。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晋级者胡子。我用一个词来介绍自己。
探索者
探:我通过拆书晋级来发觉我的优势特长。
索:我现在锁定的职业技能就是成为一名P.E.T.的讲师。
者:我是一名陪伴赋能者,我擅长倾听。
【分组】
根据今天的实际情况,今天我们分为1小组。
【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的现场学习,学习者对沟通对象的行为感到疑惑时,能够运用“知觉检核”的沟通技巧,完成一次获取对方行为所传递信息的沟通;当沟通对象表达其观点后,学习者能够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完成一次同理对方观点的沟通。
【图书介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事件:下班回家,你的另一半耷拉着脸,不和你说话。这时你有点蒙圈,但是你根据以往的经验断定自己又做了什么让对方生气。你疑惑地问她:“你为什么生气?”而另一半却回答:“我没有生气啊!”
孩子说:“老师不理解小孩的心理”。你却说:“你不就是想在学校多一些时间玩玩儿吗。老师都是为了你好。”你的孩子抱怨你不懂他。
提问:遇到这类情况,你会不会觉得特别委屈和郁闷,明明对方就是在生我的气嘛。我哪里不懂小孩。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对对方行为的判断就是准确的吗?我们真的理解到对方了吗?
影响:如果我们只是用自己对事情的判断来解读对方的行为,自以为理解到对方,往往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这样去做,不仅不能增加双方的了解,更有可能影响双方关系。
解决:今天给大家分享《沟通的艺术》这本书的两个拆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这本书能让我们系统性的学习沟通的底层逻辑,掌握各种实用的沟通知识和技巧。在我们面对沟通难题时,能够找到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
我们先来开始拆页一的学习
通过拆页一的现场学习,学习者对沟通对象的行为感到疑惑时,能够运用“知觉检核”的沟通技巧,完成一次获取对方行为所传递信息的沟通;
下面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读完后请举手示意。
【R:阅读原文片段】
知觉检核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你可能也不喜欢别人对你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正如你在第十一章将会学到的,如果你用一种武断的、自以为是的方式去诠释,那么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也会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 perception checking )技巧为你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诠释方式。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
拆书家提问:大家怎么解读知觉检核这个概念?
学习者:我想要传递的信息和对方想要表达的信息有冲突。
根据书中拆页前文的介绍,“知觉”是我们根据以往经验来解释事物的方式。我们每一个人,由于过往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解读也会有差异。“知觉检核”就是要去核实一下,我们对事物的解释是否准确。
为了更好的理解“知觉检核”,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下班回家,我的另一半耷拉着脸,不和我说话。我很疑惑,我感觉她有点生气,但我没有贸然的下判断。我说:“你是怎么了?遇到什么烦心事,还是身体不舒服?”她说:“变天了,我关节痛。”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我没有对另一半的行为用“草草下结论”的方式去表达,而是用一种谨慎的态度去“检查、核实”我对她行为的猜测是否是“事实”。
所以,“知觉检核”这个概念核心点是“检核”,我们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去检查核实我们的解读是否准确。
用这样的方式去沟通,能够避免对方产生“防卫”心理,我们更有可能获取对方行为所传递的信息。
【How】(那么“知觉检核”的技巧要怎么做呢?)
根据概念辨析和拆页的介绍,结合书上的上下文,我把“知觉检核”的沟通技巧归结为三个要素:
要素一:说行为
我们需要描述所看到的行为:对方所做的事或者所说的话。我们不能用带有评判性的语言来描述,只是将我们看到的具体动作以及说话的内容复述出来。
我们可以用:“我看到……”“我听到你说……”等描述性的话术来表达。
如果是事情经历的时间较长,我们简要的描述行为的过程即可。
要素二:列猜测
我们要说出针对对方行为至少两种以上的猜测。我们在列举对方行为的原因时,尽可能地采用更谦恭(谦虚恭敬)的方式。
这种谦恭的表达,是一种更为谨慎的态度,更让人觉得被尊重。
我们可以用:“我不太确定……,或者……”的话术来表达
比如:和好朋友打招呼,对方不回应,反而快步走开。
我们这样表达:我不太确定是我说话声太小,或者你有事情赶时间。
要素三:求澄清
我们需要请求对方,针对他的具体行为做出澄清。
我们可以用:“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你可以告诉我真正的原因吗?”的句式来表达。
【案例】
周一早上,老婆起床后一直看手机,神情凝重,我和她说话,她不回应我。我很疑惑。
吃罢早饭,我说:“起床后,我和你说话你没有回应我。我不太确定是我哪里惹你生气了,还是你有什么心事。你能说说吗?”
老婆一脸郁闷地对我说:“我在看股市行情,今天的股价会暴跌。”
这下我就明白她不理我的原因了。
【Where】在我们的文化体系里,强调“以和为贵”,更倾向于用不那么直接的方式了解彼此。尤其在职场与上级的沟通场景中,即便这种谦恭的方式,也会显得太过直接。
所以这种沟通技巧适用于我们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之间的沟通。同时也适用于职场中同级或者上级对下级的沟通(当然,这部分示个人情况)。
【剧本编写】
刚刚我们学习了“知觉检核”的沟通技巧。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实践这个方法,我们通过编写剧本的方式来演绎一下带有这个方法的场景。
请各位小伙伴自己设想一个场景,独立编写一个小故事,结构完整即可。
1、内容包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人物设定:人物设计两个角色。
3、描述起因、经过、结果时要包含:包含双方的对话,动作等。
4、非常重要的是:在故事中其中一个人的表达要包含说行为、列猜测、求澄清三个要素。
我们有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剧本。
然后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总结:我们学习了“知觉检核”的沟通技巧,包括:说行为、列猜测、求澄清,三个要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方行为背后真实的想法,而且不容易引起对方的防卫心理。
刚刚我们学习了“知觉检核”的沟通技巧。
沟通的目的是增进相互的了解,强化彼此的关系。当我们准确地了解到对方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却很难像对方一样了解他们想法背后的原因。这种情况下,为了增进了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设身处地的能力,也就是同理心的能力。
也就是拆页二即将学习的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深入了解的前提是,我们要知道对方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在我们知道对方明确的观点之后,再用“同理心沟通技巧”深入地理解对方。所以两个拆页之间是递进关系。
在完成拆页二学习后,当学习者的沟通对象表达其观点后,学习者能够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完成一次同理对方观点的沟通。
(在开始拆页二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完成一个自测量表)
这个自测表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同理心的能力。
仔细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每句话,利用自己的最佳判断,圈出标识自己回应方面做得如何的数字(数字1表述非常不符合,数字6表述非常符合)。
当我们的沟通对象表达出他的观点时:
总分分值区间解读:
5-12分,代表你同理心的能力较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3-24分,代表你具备了初步的同理心能力,再努努力就会做得更好了。
25-30分,代表你的同理心能力相当出色的了,和你相处的人会觉得你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下面请大家花半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读完后请举手示意。
【R:阅读原文片段】
同理心
同理心( empathy)是指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也许我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另一个人的知觉,但若付出足够的努力,我们的确可以更了解世界对他的意义。
当我们使用同理心这个词的时候,它包含三个面向。第一,同理心牵渉观点采择( perspective taking ),即尝试采用另一个人的观点。这需要你中止自己的论断,以便在那一刻你可以把自己的意见放在一边,试着理解对方。即便是一个自恋狂,也可以通过参加观点采择练习来对别人产生同理心。第二是同理心的情感( emotional )面向,它能帮助我们更贴近地去体验别人的感受,去感受他们的恐惧、喜乐、伤心等感觉。同理心的第三个面向是真诚地关心( concern )对方的福祉。当我们用同理心对待他人时,不光是和他们有一样的想法和感受,而是更进一步,真实地关心他们的福祉。
【解释概念】:(大家看了拆页,有没有觉得这个概念难以理解?)
这个概念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我来为大家解读一下,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我们能够用对方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思考他的处境,进而感同身身受的能力。(P138)
【关键要素】:
根据原书的描述,同理心涉及三个层面:观点采择 情感面向 关心福祉
观点采择:我们不对对方的观点做判断,而是暂时选择对方的观点。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观点背后的原因。
情感面向:我们试着去体验对方的感受。
关心福祉:我们关心对方的福利、利益。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方面可以用需求来解读。就是关心对方内在需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我把这个三个层面简化为:观点 感受 需求
也就是,我们要选择对方的观点,体验对方的感受,关心对方的需求。
我们只有在这三个层面站到对方的角度,才能真正拥有同理心。
【辨析概念】:
大家在看到“同理心”这三个字时,有没有联想到“同情心” 。我们发现,一字之差,表面上都是在表达关心。但是,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同情心是:我们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别人的困境进而产生怜悯之心。
我们还是从观点、感受、需求这三个层面来看“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同情心”是以自己的角度理解别人,而“同理心”是从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
当然,同理心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同意对方的观点,我们只是带着好奇和关爱,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从而拉进彼此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有个人在街上倒地受伤。我上前说到:“这个人好可怜,摔倒在那里没人管。”
拆书家互动:你们觉得我是站在谁的角度表达观点?
学习者: 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表达观点。
拆书家互动:是用同情心还是同理心的表达?
学习者: 同情心的表达。
第二个案例:我家孩子说:“我认为老师不理解小孩的心理。”我说:“你的意思是:老师不懂你们,你感到很沮丧,你希望老师对你们多一些理解。”
拆书家互动:你们觉得我是站在谁的角度表达观点?
学习者: 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表达观点。
拆书家互动:是用同情心还是同理心的表达?
学习者: 同理心的表达。
从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感受到:同情心让关系疏离,同理心让关系紧密。
【适用边界】
如果我们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想深入理解对方就用“同情心”的表达。如果我们想要深入的理解对方,就用“同理心”的表达。
【HOW】
那么,同理心的沟通需要怎样做呢?
我们还是从观点、感受、需求三个层面入手。
借鉴书中的内容,当对方表达其观点后,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三个步骤:
一、换位思考
我们首先不要对对方观点下结论。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对方表达出这个观点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对方的感受。
这一步是在心里思考,对方为何会有这个想法以及他的感受是什么。
二、反馈理解
向对方说出我们思考后所得到出结论,并向对方求证。
然后将我们所体验到的对方的感受表达出来。
比如:我们可以用:“你的意思是不是………?”“你觉得……”“你认为……”的话术来求证。
表达对方的感受用:“你觉得…”“你感到…”等等话术。
这一步是:“观点解读”+“感受”的一个组合反馈,表达的主语都是“你”。
三、关心需求
我们真诚的关心对方的需求。我们可以根据对方所描述的具体情况,尝试着说出对方可能的需求,让对方予以确认。
比如:“你需要......”“你想要......”
我们再来看一下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沟通的案例:
早上,爱人郁闷地说:“今天的股价会暴跌。”。
我心想:爱人认为今天股价会暴跌,她就会损失很多钱,所以很郁闷。(解读观点)
然后,我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股价暴跌的话,你来不及抛售,会损失一大笔,所以很郁闷。”(反馈理解)
她点了点头:“就是啊,想想就来气。”
我关切地问她:“你想要知道怎么避免损失?”(关心需求)
“是的。”她答到。
这只是一个简单案例,我们在实际运用中会复杂一些。需要反复的使用步骤一和步骤二,尤其是在对方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周期会更长。
【Where】:“同理心沟通技巧”适用于我们想要深入了解对方的关系之间。
【引导设计】
刚刚我们学习了“同理心沟通技巧”。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这样的场景:
张三和李四是关系很好的哥们。这天晚上聚餐,张三提到自己在公司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工资收入太少。一脸不悦的对李四说:“我们公司的薪酬制度不合理。”。
我们花2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李四如何运用刚才学到“同理心沟通技巧”和张李三沟通。从而更深入的理解张三的处境。
接下来,我们两人一组演练一下,包括:
1、角色分配,我们需要两个人来分别扮演张三和李四;
2、编排台词,写下两个人的对话内容,其中李四的台词包含HOW的三个步骤。
3、演练,分配到角色的小伙伴,按照台词内容演练对话。
我有说清楚吗?有疑问的小伙伴可以提问。
小徐(张三):“我们公司的薪酬制度不合理。”
Power(李四):旁白:我要先说出他的想法。那是不是有可能觉得他干得多了拿得少了。是呗,那我就解读他的观点。他感觉肯定觉得有点憋屈。
Power(李四):张三,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小徐(张三):哎,一个月工资才三千八,每个月好累哟。
Power(李四):才三千八,你天天干那么多事要加班,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就是拿三千八的钱干三万八的活,有点憋屈哦?
小徐(张三):是啊,心好累。
Power(李四):那你是不是需要涨工资了?
小徐(张三):是啊,我想涨工资。我希望公司的薪酬制度合理一点。
【微行动学习】
【明确问题】
各位,在刚才的演练过程中,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困扰?
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熊娣萱:我的问题是:原文说要真实的关心对方的福祉。只是关心吗?还是要到行动的层面?
拆书家:根据原书的介绍我们只需要关心到就可以了。
Power:我想问,如果我解读不到对方怎么办?
拆书家:你的意思是不是我又不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对方的想法,我的理解对吗?
Power:我想知道对方的想法,但是我没有这个能力。
拆书家:你觉得你没有这个能力去理解到他。
熊娣萱:如果我不能接受对方的观点怎么办?
拆书家:我们看一下“同理心”概念,在观点层面是怎么做?
Power:放下自己的观点。
拆书家:我们需不需认同对方的观点?
Power:不需要
熊娣萱:呃,不需要认同。
拆书家:Power老师提到的我们怎么样能准确解读到对方。根据拆页的介绍,同理心是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观点。这个过程是猜测的过程。
熊娣萱:我们在同理的时候要给建议吗?
拆书家:我们在同理的时候是不能给建议的。
拆书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我们想去理解对方的时候,遇到一些卡点?
Power:就是,我想要和对方同频的时候,去反馈我们的理解的时候,对方不愿意听。
拆书家:根据我们现场的一个拆解,你觉得是卡在那个环节?
Power:我觉得是卡在第二个环节:反馈理解。
拆书家:你认为是在反馈的环节,你能具体说一下吗?
Power:就是对方不愿意听我的反馈。
拆书家:大家有没有遇到像Power老师类似的经历。
学习者回答:有。
拆书家:有普遍性,对不对?
学习者回答:是的。
拆书家:看来这是一个共性问题。我们就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那我们就来明确一下这个问题:在我们想要同理到我们熟悉的人时,对方不愿意听我的反馈。
【讨论本质】
首先,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在小组讨论中,请大家注意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追问问题的本质。
时间暂定为5分钟,我们看到时候大家讨论到什么程度。
我看大家已经有结果了,我邀请组长来分享一下。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得出了关于这个问题可能的本质:
1、对方有情绪
2、沟通氛围不安全
3、我们很难猜测到对方观点的原因
4、表达太强势
【明确本质】
现在我们将大家讨论出的关于问题的本质,逐一写在白板上。我们来看一下,究竟哪一个才是问题的本质。
我看到有好几个答案,我们一起来筛选一下,哪一个才是唯一的答案。有一些是重合的,我们就将它合并在一起。
Power:我们一直认为第3点:我们很难猜测到对方观点的原因是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我想听听大家具体的看法。
Power:我们刚才又讨论了一下这个部分,即便我们准确猜测到了对方观点的原因,如果沟通的氛围不安全,对方也不一定愿意听我们的反馈。
拆书家:是的。也就是说,“对方不愿意听我们说”的本质是:沟通的氛围不安全。我们来看一下,第1项和第4项其实也是属于“沟通氛围不安全”。大家觉得是不是?
学习者:是的。一直同意。
好的,经过大家的筛选,我们现在可以明确这个问题的本质了,就是:沟通氛围不安全。
【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问题的本质了,那么我们看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开始“头脑风暴”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我们的目标。
大家想一想,我们“头脑风暴”到什么程度,就算OK了。
Power:我觉得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够找到2-3个步骤的具体做法就可以了。
明确目标后,我们要讨论如何行动才能达到目标,也就是我们行动步骤或者建议。这部分,我们不要太追求细节,能够探讨出大致的思路和步骤就可以了。
请各位小伙伴根据拆页原文所给到的关键信息,结合自身经验,在组内讨论一下具体的解决方案。给到大家5分钟的时间。
【分享成果】
我看大家都已经有结果,我邀请组长来分享一下。
那么现在我们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拿到结果了,就是:
1、创造一对一的环境
2、观察判断对方的情绪状态
3、试探性反馈(列猜测)
我们把这三个步骤融合到原来拆解的步骤里面去。我们尽量精炼一下每个步骤。那么我们共创的“同理心沟通技巧”可以归结为一下步骤:
1、换位思考
2、营造氛围
3、研判状态
4、列出猜测
5、关心需求
非常棒,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解决方案,掌声鼓励自己。
总结: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共创了“同理心沟通技巧”。包括:(学习者回应)
1、换位思考
2、营造氛围
3、研判状态
4、列出猜测
5、关心需求
通过这样的沟通技巧,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对方。
A2【催化应用】
为了很好的让大家实践这个方法。请大家在今天学习之后,在一周之内,找机会跟别人聊一聊在沟通中深入地理解对方,都是怎么做的。然后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给到对方建议。
分享内容:
1、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
2、大家一起共创的“同理心沟通技巧”具体步骤。
请大家把这个行动计划发到我的微信上。
学习者反馈:
林露老师的分享计划:
我计划下周日和我的闺蜜聊一聊她同理被人的场景。然后我会向她分享在晋级场学到的内容。
首先,我会分享“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概念和差异:
同理心是指我们能够用对方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思考他的处境,进而感同身身受的能力。
同情心是:我们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别人的困境进而产生怜悯之心。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从观点、感受、需求三个层面,同理心是在对方的角度,而同情心是在自己的角度。
适用边界:当我们不想理解对方就展现“同情心”,当我们想要理解对方就展现“同理心”。
然后,我接着分享现场共创“同理心沟通技巧”。分别是5个步骤:
1、换位思考 我们去思考对方观点的原因和感受。
2、营造氛围 我们通过专注的倾听,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
3、研判状态 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对方的情绪状态,调整我们的状态。
4、列出猜测 我们将我们思考到的,对方观点背后可能原因,试探性的反馈给对方。
5、关心需求 我们真诚地关心对方可能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的行动计划。
总结:我们学习了如何区分“同情心”和“同理心”,同时我们一起共创了“同理心沟通沟通技巧”的步骤,包括(学习者回应):1、换位思考;2、营造氛围;3、研判状态;4、列出猜测;5、关心需求。
结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拆页,分别是“知觉检核”三个要素(学习者回应:说行为、列猜测、求澄清)和共创的“同理心沟通技巧”(学习者回应:1、换位思考;2、营造氛围;3、研判状态;4、列出猜测;5、关心需求。),帮助我们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建议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我们日常沟通中,“心法”比“技法”重要。当我们带着一颗关爱的心,去和对方交流时,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足以拉进彼此的距离。
我的3-3晋级到处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