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12月31日周六拆书帮武汉珞珈分舵线上练级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

开场:

# 开场

**【自我介绍】** 1min

大家好,我是饶巍,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父亲。我有一个非常调皮可爱的女儿,她马上就要6岁了;

第二个标签:IT工程师。我在目前的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了11年。

第三个标签:运动爱好者。从大学到现在我都坚持运动,爱好游泳、骑行、跑步、健身。

【学习目标】

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能够运用将“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三步法,挖掘自己的内在需求,将做事化被动为主动

【分组】

今天我们线上过级,人数不到*人,后面的讨论和分享环节,我们就作为一个组。

【图书介绍】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拆页选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F 特征 **书中讲什么,用于激发好奇心**】

本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早年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后来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2006年,因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荣获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非暴力沟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领域,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

本书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告诉你,如何挖掘语言背后双方真实的情感和需求,如何更好的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从而达成深层的,更和谐的沟通。书中案例覆盖各个行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理解书中的知识,让我们更好地将这些知识转换为我们的能力。——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只保留一段或两段进行压缩

【A 优势 **用比较突出权威性**】

这本书豆瓣读书上6W+人给出了8.4的评分,豆瓣热门心理图书No.9;亚马逊人际与社交类别中排名第一,心理学通俗读物类别中排名第四。这本书跟同类沟通的书籍不同,不是教你各类话术,它更强调如何去体会双方的感受和需要,所以这本书也叫“一种生命的语言”,本书能教会你如何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B1利益 **强调与学习者的关系,引发兴趣**】

通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你能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将这些原则和方法应用到生活中,能提升你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让你的情绪更平和;工作更高效和专注,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更能接受爱与表达爱,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B2 **过度转折引出书本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拆页就会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运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三个步骤,挖掘隐藏在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诉求,以一颗积极主动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事情,并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和需求的选择。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片段】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的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主要的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重述知识点】

what

这个拆页主要介绍了当我们面对生活工作中众多的各类事情时,如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找到符合我们价值观和需求的事情,变被动为主动,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欢乐

why

【一般做法】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觉得没意义,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在工作中,我们会一般会硬着头皮先应承下来,然后开始各种拖延,直到最后的deadline无法再拖,把事情做个5-6分,差不多能交差就OK了。在生活中,没有外部硬性的推动,一般是能不做就不做,实在不得不做,那就先拖会儿再说,最后实在没时间了,慢吞吞地去做呗。

这样的话,在行动之前,我们内心就会有抵触,产生负面情绪;并将这些情绪带到我们实施的过程中,通常结果也不会让人非常满意。接着我们就要为这部让人满意的结果找理由,淡化自己的责任。这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同事、朋友,以及家人。时间长了,会给自己营造出充满负能量的生活圈。

【反例】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们上班周中只有周三晚上不用加班,6点下班,到家6点40左右。宝宝晚上7点的乐高课。所以老婆周三总是让我接宝宝去上课。我送完回来后,吃个饭,再稍微干点啥,又马上要去接宝宝回来。

之前我是不愿意干这个事情的。老婆4点半就下班,我下班晚,饭都没吃,凭啥让我送啊。

送宝宝上课的过程中,也不太想和宝宝交流。宝宝也不太愿意我接送她,有好几次我接送,她都闹着不愿意,一定要妈妈来接送。

因为这事,我跟老婆两个人还闹过两次,她觉得我送宝宝次数太少,我觉得我工作累,缺时间和精力。

甚至有几次,故意在公司加班晚回家。家庭关系变得比较紧张。

【反例变正例】

在RIA训练营时,我们正好碰到了这个拆页,按照这个拆页的方法,我是这么做的

1. 列清单:把这件事情列在我的不愿干,但又不得不干的清单中:接送宝宝上下乐高课;

2. 变选择:在前面增加我选择做:我选择接送宝宝上下乐高课;

3. 找需求:我选择接送宝宝上下乐高课,是因为我想创造更多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去更多地了解宝宝,知道她在想什么,做什么,我们两要更好地融入到对方的生活中去。

在这之后:

1. 周三下班时,没有紧急重要的事情还没处理完,到点我就下班(不堵车),赶在6点50前到家。

2. 接送宝宝的路上,我会和宝宝聊天沟通,跟她聊最近在幼儿园的事情,她对各培优课的感觉。

3. 我去接送宝宝上下课时,她都很开心,不会再排斥我了。

where

当你感觉有太多不得不做的事情需要处理,但自己又不是很愿意处理时,或者是事情太多,对你造成负面情绪时;或者是找不到当前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时,都可以用这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观和需求的事情。这个方法较适合做个人的自我引导,不太适合用在给他人做决定上。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练习具体经验】

A1:学习者拆为已用【显像提问法】

请大家想一想最近一周/月的时间内,工作中有没有碰到上级让你去做些你觉得不想做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或者是不停地被催促着,让你做一些你觉得没意义的事情?当时都发生了什么,大家在组内各自分享下自己其中一次的经历,你当时是怎么样想的?事情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彩玲:

上周末自己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但是为了陪需要加班的4位同事,自己被强制留下来加班,内心不爽,但还是不情愿地留下来了

【A1+:催化运用】

好,刚才大家每个人都分享了一次自己的“被迫去做”某事的经历,以及当时自己的想法。那么回到当时的场景,如果使用今天我们学习的将“选择做”代替“不得不”三步法,你会怎么去想?大家都可以说一说,把这个方法用一遍,对比下使用这个方法后,自己的想法上有什么不同?

下面分组讨论,待会邀请2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

微笑:列清单:不得不做的事:组织党员学习

变选择:我选择去组织党员一起学习

找需求:我选择组织党员一起学习,是因为我想要高效完成职责,提升自己时间使用效率

彩玲:列清单:不得不做的事:强制陪同事加班

变选择:我选择陪同事一起加班完成工作

找需求:我选择陪同事一起加班完成工作,是因为我珍惜这份工作,它能满足我当前生活的需求

【结束语】1分钟

谢谢大家参与今天的分享,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页,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三步法,找到自己的人生选择:

1.列清单:将你觉得没意思,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列举出来;

2.变选择:在清单的每件事情前面,加上四个字“我选择做”;

3.找需求:“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____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