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常州龙城分舵练级场2023第24场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开场:

【自我介绍】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现场的各位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陈晓庆,三个标签介绍自己:1、跑步爱好者;2、一级拆书家;3、一名宝妈

【分组】为了保证今天的学习效果,先进行现场分组,根据现场人数,3人一组,分成2组或3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制定家庭规则四步法”,合理制定适用于本家庭的小规则、小习惯,帮助家庭成员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文化。

【F】今天我带来的片段来自《正面管教》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的简.尼尔森,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也是心理学家、教育家。本书中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有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A】这本书跟其它同类书籍相比,它系统地介绍了“正面管教”的方法,并提供了52个行之有效的育儿工具,通过细化场景,让理论更加落地,便于读者学习运用。

【B1】家庭教育中无时无刻都会面临孩子与家长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当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家长释放权力强制要求孩子必须听从?还是自由洒脱地放纵孩子释放天性?作者提出家长应该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来对待家庭中的矛盾点,“和善”代表对孩子的尊重,要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坚定”代表一旦确定,就要说到做到。

【B2】今天我分享的片段是来自大部分家庭都会发生的孩子吃饭问题的场景,通过对原文的拆解和应用,我归纳总结出“制定家庭规则四步法”,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规则意识,重塑亲子关系。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看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现在开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波妮和一个有6个孩子的男人结了婚。最大的孩子8岁,最小的是一对2岁的双胞胎。他们的妈妈在生双胞胎的时候不幸过世。可以想象,要给这6个孩子找保姆该有多么困难,更别说还有一对幼小的双胞胎了。即使那些极其渴望有份工作的人也待不长,所以,在新妈妈波妮出现之前,这些孩子没有受到过稳定、一致的管教。这在吃饭时表现得尤其明显,孩子们边吃边打架、斗嘴、互相往对方身上扔食物。那种情形对波妮来说实在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波妮以前教过正面管教的原理,还没有机会用过,现在机会来了。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她没有讨论孩子们吃饭时的行为,而只是问他们饭菜上桌之后需要多少时间能吃完饭。孩子们经过反复商量,认为15分钟就足够了(他们忘记了,考虑打架、斗嘴和扔食物需要花多少时间)。他们都心甘情愿地同意了一项家庭规则:晚上六点开饭,六点一刻收摊儿。

第二天晚上,波妮和丈夫没管孩子们的打闹,埋头吃自己的饭,在六点一刻,波妮准时收拾餐桌。孩子们抗议说,他们都还没有吃好,肚子还饿着。波妮和善而坚定地回答:“我只是在遵守我们大家制订的规则。我相信你们能挺到明天早上。”然后,她塞上耳塞,拿了本小说坐在冰箱前,一直坐了一晚上。

第三天晚上是前一天晚上的翻版,因为孩子们要试探一下,看看这位新妈妈是否“来真的”。到第四天晚上,他们知道她是“来真的”了,各个都忙着吃饭,谁也没有时间打架、斗嘴、扔食物了。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可爱的后续。六年之后,他们的父母去度周末假,我有机会和这些孩子住到了一起。他们那么负责,那么能干,以至于我整个周末连个手指头都没动一下。

孩子们自己做饭,自己做家务,完全没有因为我在那里而受到干扰。他们给我看了他们的食谱和家务安排。在每个月的第一次家庭会议上,他们会把一整月的菜谱都安排好。除了负责买菜的波妮,以及需要参加橄榄球训练的老大以外,他们每个人晚上轮流负责做饭。

我问他们事情是否一直都这么顺利。他们向我保证:“不是一直。”一个女孩告诉我,他们曾经规定,做饭的人不打扫厨房。这造成了问题,因为负责打扫厨房的人总是埋怨做饭的人把厨房弄得太乱。他们决定把规则改为谁做饭谁打扫厨房。这一下没人埋怨了,而且每个人轮到自己值日的间隔也变长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大部分伙伴都已经看完了,没看完的也没有关系,下面就请听我与大家分享这个片段。

【What】这个片段告诉家长当家庭教育出现矛盾事件时,甚至可能会上升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家长有必要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通过“制定家庭规则四步法”的方法,引导孩子参与家庭活动,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

【Why】通常情况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或家庭中出现矛盾时,如果父母一味地强制要求孩子必须听话,(后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而如果父母放任孩子不管不顾,(后果)孩子便会更加肆无忌惮、放飞自我。(好处)我们通过学习“制定家庭规则四步法”,让孩子在一定的约束下自由发挥并尝试让孩子主动参与家庭活动,不仅可以解决矛盾,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归属感、责任感。

【How】那怎样制定“家庭规则”呢?通过原文片段,我归纳总结出以下步骤:

1、抛出问题。原文片段针对孩子们吃饭打闹的问题,波妮通过家庭会议单枪直入地抛出“需要多久吃完饭?”的问题

2、共创规则。①征求意见:孩子们提出15分钟就够了。

②统一意见:他们都心甘情愿地同意了。

③确定规则:晚上六点开饭,六点一刻收摊儿。

3、执行规则。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晚上,波妮和丈夫没有理会孩子们的吃饭行为,而只是坚定地执行了他们都同意的家庭规则。

4、优化规则。通过建立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原文中后续孩子们针对做饭和打扫厨房的问题,优化了成“谁做饭谁打扫厨房”的规则。

案例:

在去年小土豆刚上小学时,针对放学回家后(放学到家时间是5:30左右)是先玩一会还是先写作业?还是先吃饭的问题?家庭成员出现了不一致的意见。导致开学一个月了,每晚睡觉都很晚。

反例变正例:

1、抛出问题。某个周日下午我们三人来到爷爷家,针对“放学到家后,小土豆是先玩一会还是先写作业?还是先吃饭?”的问题,咱们四人做了沟通;

2、共创规则:①征求意见爷爷认为:先吃饭,再玩会,时间就差不多到了我们去接他回家的时间,然后就回自己家写作业。孩子认为:先玩会,因为4:00左右在学校里吃了点心,5:30我根本不饿,吃不下,可以玩到6点,然后吃晚饭,6:30左右到家写作业;妈妈认为:先写作业,吃晚饭,回家玩。

②统一意见:没有社团课那天,作业是在学校第二个时间段可以做完的,那么那天放学到家就可以先玩会,再吃饭,父母回家检查作业质量;如果有社团课的那天,到家就先写作业,再吃饭、父母回家检查作业,最后再玩会。周五晚上放学可以先玩会,再吃饭。周六上午在家完成并检查作业。

③确定规则:根据社团课时间,最终确定周一周三:写作业、吃晚饭、回家;周二周四:先玩会、再吃饭、查作业;周五:先玩会、再吃饭、周六上午完成作业。

3、执行规则:这个习惯直到一年级结束后,我们保持的还不错。偶尔出现不对的时候,我会询问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鼓励他要坚持好习惯,遵守规则,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他的睡眠时间,晚上我也会更多时间陪伴他玩会。

4、优化规则。外面培训机构兴趣班课时有调整,周三有课,所以经过和孩子、爷爷商量后,决定学校周三的社团课取消,第二节延迟班在学校里写作业,放学后到培训机构吃晚饭、上兴趣课、到家检查作业。玩就取消了

【Where】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亲子之间出现较大矛盾,或培养某个好习惯的时候,特别是需要家庭成员都参与到某个家庭活动时的情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那么,我们刚刚学习了“制定家庭规则四步法”,现在请大家学以致用,一起来演练一下。

【小组讨论】场景:某天中午吃饭,爸爸妈妈做了3菜1汤,准备开开心心吃饭了,这时孩子走过来看了一下餐桌上的菜后,对大人讲:我现在不饿,可以等会吃吗?妈妈回:你早上7点半吃完早饭,现在是正常午饭点时间,该吃饭了。孩子:可是我现在还想玩一会,我也不饿,我不想吃。妈妈怒回:那你今天一天也别吃了。

针对这个场景,孩子是一心想着玩,该到吃饭点的时候都不好好吃饭,对如果你是该场景中的爸爸、妈妈、孩子,你们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讨论之前呢,我们再来重温一下今天所学的“制定家庭规则四步法”:1、抛出问题;2、共创规则①征询意见②统一意见③确定规则;3、执行规则;4、优化规则。接下来请大家开始讨论吧,时间为6分钟,接下来我会邀请1-2个小组来现场演练,请开始!(6分钟讨论)

【现场演练】

1、抛出问题:最近爸爸妈妈发现你吃饭态度不好,喊你几遍你都拖拖拉拉来吃饭,咱们应该怎么办呢?

2、共创规则:

①征询意见——孩子:你们可以提前10分钟来喊我,这样我就有了缓冲时间;妈妈:可以;爸爸:爸爸妈妈烧什么你就吃什么,不许挑食

②统一意见——提前告知、到点吃饭、烧什么吃什么

③确定规则——提前10分钟告诉孩子要吃饭了,下一次再喊你的时候,就必须要做到饭桌上;家里爸爸妈妈做什么就要吃什么,不许挑食

3、执行规则:从下一顿吃饭的时候就要执行。

4、优化规则:前期执行的时候,可以把规则打印出来压在餐桌玻璃下以示提醒。当遇到外出就餐的时候,点辣菜的时候,可以实时调整不必要求孩子吃

【拆书家总结】

非常感谢陈老师的现场演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自我约束。当无法做到足够自律自控的时候,就需要规则来加强自我意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遵循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我相信这个方法如果坚持运用,一定会让孩子有所成长和进步,再次感谢各位老师们的聆听,我今晚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拆书技能】:总时长没有少于20分钟,没有超过2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