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l 自我介绍——0.5分钟
大家好,我叫许杰。我是目前是太湖分舵的组织长老,也是目前分舵的1级拆书家,本职工作是保险经纪人,大家都听过房产经纪人但很少听过保险经纪人,因为市场上更多的是单一公司的保险代理人,而市场上能对接各家保司的保险经纪人需要的技能、知识储备要求会更高,所以听到的也更少;
l 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拆页学习,能够掌握如何通过聊天,让平时只存在于大脑的想法能到落地和实现;
l 分组
根据今天拆书需要,现在我会给在场的小伙伴们进行分组;
l 书目介绍——2分钟(时间测一下)
FAB
F: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叫《好好说话2》,作者是一帮接地气的人,是曾经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的“冠军辩手”: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邱晨、胡渐彪,可能大家没听过这些名字,因为这些人本就很接地气,当时的节目为了追求效果,海选群众中善于表达的人,然后在奇葩说通过相互聊天、说话、说服对方,很多人因为表现亮眼,一炮而红,而他们出的这本书的定位,就是通过聊天说话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棘手的琐事;
A:这本书聚集了这些冠军们的说话的精华,一开始我买这本书知识基于好奇,当时我只是想买一些沟通类的书籍,一开始感觉这类潮流书籍应该比起市面上经典沟通类书籍会差很多,但是等我看过其中一些内容时候后,我觉很这本书很多内容还是很接地气的更加贴合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些场景和难题;而且比起《非暴力沟通》这些经典书籍、西方式的语境表达,本书的表达方法显得很“中国话”;
B:学习了这本书,我们就可以站在冠军的肩膀上,运用冠军们的聊天、说话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与父母、亲戚、同事、朋友沟通中,无比琐碎,但又重要的事;
比如当父母亲戚催你结婚该如何沟通?当朋友、同事开你玩笑过分了,你生气但又不想撕破脸的时候该如何沟通?有比如,当老板和同事想出去聚餐,但是一而再而三的拖延,你又很期待,该如何沟通?
原文:
细节的想象,让行为落地
单是动机,聊一万年,也聊不成行动。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领导或同事们常喊着要一起聚餐,结果喊了大半年也没成,怎么做
才能落实这个聚餐的提议呢?
常见的说法: “大家说好要聚餐的,可不许赖皮啊!”
更好的说法: “大家要聚餐的话,这周末或者下周末什么时候比较
方便?想去哪种类型的餐厅?”
?·为什么要这样说
很多事情不去行动,就是停留在“动机的愉悦”中。比如,谁都知
道减肥对身体好,聚餐可以增进感情,然而,单是动机,聊一万年,也
聊不成行动。
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这种经验,有人说要一起看电影,有人说改天请
你吃饭,可是后来往往就不了了之,让人很失望。这时候,你就可以使
用“细节的想象”这个技巧,让这些“随口说说”的事,落实成实际行
动。
以“公司聚餐”为例,大家说起聚餐时,你就可以用闲聊的语气问
起“那我们吃什么?”可能这时有人就接了“吃日料吧” ,也可能有人
说“吃火锅吧”。这时你还可以继续追问: “去哪一家?哪一天
吃?”在这些闲聊中,就会让本来只是“随口聊聊”的想法,越聊越具
体。当然,你这么问,并不意味着这些细节要马上敲定,因为你不是老
板,没有权利直接做出决定。但你完全可以以一个普通员工的身份和大
家商量: “吃日料的话,大家推荐哪一家?上次聚会那家很不错哦,还
是再试试别的?”
而这个追问的过程,就给大家一个暗示——我们真的要做这件事
了。
甚至,你不只可以问“吃什么” ,还可以具体到“哪一道菜”。比
如你可以说: “我推荐去吃冰烧三层肉,去年聚会那家,比广州本地的
还好吃!上次没吃到非常遗憾,这次我们要订两大盘!”
这样一来,听的人就会开始想象“冰烧三层肉”的味道,口水都快
流下来了。很快地,你订餐厅我报菜单,想法慢慢地就向现实更近了一
步。
这就是让人“说到做到”的技巧——在话语中,引发对方对细节的
想象。具体的说法是:你打算什么时候,具体怎样做这件事。
总之,当你想推动一件事情落实的时候,不要让人去想“做不
做” ,而是要让人去想“如果做这件事,会有怎样的细节”。对细节的
想象,可以帮助落实一件事。在讨论细节的过程中,人们好像立刻
就“参与”了进去,那么这件事就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一下子拉到了我
们面前。
+·延伸思考
不要以为这招只适用于引诱人吃东西,在增强自律,例如让人节食
方面, “想象细节” ,也仍然是一种成功的思维引导话术。
比如说,你的朋友想减肥,却总是停留在嘴上说说,这个时候如果
你只讲“控制饮食”是没用的,倒不如直接问他: “那你晚上想吃什
么?”这样一来, “控制饮食”就从一项空洞的原则,变成了具体的细节。而只要他开始认真想象,一个节食者的菜谱应该是什么样的,晚上
真正做到节食的可能性,就会比较高。
当然,在这里,发问的那一方并不是在用更高的话语权力,来迫使
对方行动,而是通过讨论让对方进入对细节的想象,让他觉得真的要去
做这件事了,接下来落实到行动才会比较容易。
l I:拆书家讲解引导——5分钟
What:
这段文字开篇明义,它说:如果只有单纯的动机,并且是简单聊的话,无法让动机落成为行动。
Why:
比如文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公司的领导和同事都嚷嚷着要聚餐,但是每次都是不了了之,那为什么大家共同的愿望,一直却无法实现呢?
原因是:没有有效的方法聊天,而文中给出的方法名:细节的想象。
简单说,就是聊天时针对动机,提出更多细节的问题,从而推进对方去思考,进而促进想法推进到可实现的步骤;
What: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聊天对话帮助想法落地,同样也适用于与自己的想法落地;
How:
我总结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真实动机;
2、追问具体细节(时间、地点、内容);
3、如果自己或者对方一直犹豫不决,给一个“二择一”的选择;
Why:
回到我们刚才“公司去聚餐”的情景,如果没有人去和老板确定动机的真实性、追问如何实现的细节,你们觉得聚餐的事情可以实现吗?
可能还是水中月、镜中花,对吗?
l A1:激活经验——3分钟
案例: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和妻子是无锡人,有一点非常便利,可以和父母一起吃晚饭。但是自从我们自己在外买房后,和父母分开吃饭的念头就一直埋在我们内心。而且随着父母年纪渐长,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不同,他们吃饭早,吃完可以散步。但后来为了迁就我们下班晚,饭就吃的晚了,渐渐也就减少了饭后健身,三高指标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夫妻就想着干脆分开吃饭,但因着各方面的因素,比如方便啊,晚点分开也没关系啊等等,这个事情就一直停留在我们的想法当中,迟迟没有落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4月的一周,我父母准备外出一周旅游,家里刚好没人做晚饭,所以我爱人就提议我们周日晚上去超市买一周的菜?从而正式开始自己自己做饭。
当时我正好看了这本书,立刻就跟妻子开始探讨:周日买什么菜、买多少、日常谁来洗菜、谁来做的问题,最终我们也通过分工和落实,实现了上周每天自己做晚饭的结果;
显像提问:
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那些事情明明是你、或者你身边人一直想做,但却一直拖延的事?
比如每次女生照镜子时都会想健身、运动、减肥,但往往仅停留在想法中;你和朋友一直说约着聚聚,线上说空了约,但是半年过去了你们也没约一次;男性总想自学一门手艺,比如开无人机、自学吉他等,但是现实是周末的时间往往被抖音消耗掉了等等。
大家可以想一想,当时都是怎么对话或者自我对话的,写下关键词。
参与者林慧明反馈:
儿子最近生日,我们两人一直想带儿子出去周边游,但是一直拿不定主义,直到儿子生日前一天,他爸爸才和我讨论,最后才定下来去扬州;
我询问:谁先主动提出讨论的?
参与者林慧明答复:我老公先提的。
我询问:最终结果如何?
参与者林慧明答复:最终我们在上海和扬州挑选一个,有了明确的答案。
l A1+:反思加工7分钟
好,刚刚看大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场景。
那么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根据刚才拆页中的建议,你会如何运用“细节的想象”这个方法在对话中聊天,来确保这件事得到实施呢?请写出你的关键词,并在小组内分享。
参与者采薇反馈:
与一位二胎妈妈约了一年时间见面,但是始终没有成功。如果下次在聊天的话我会问对方“你喜欢喝什么牌子咖啡?平时一般去哪个门店喝咖啡比较多”,这样的话以后更有机会见面;
参与者林慧明反馈:
(原本林慧明重新描述了一下A1反馈的场景,经过本人引导后一步步重新梳理了思路)我下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会先确定去的动机有多强烈,然后出去游玩的方式,比如是周边游还是长途游,再确定出门时间、工具和携带的东西等。
l 结束
我的2-1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