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洁儿,一名拆书爱好者。三个标签介绍自己:南通筹备分舵发起者、爱学习的人才发展从业者、心理学爱好者,今天的拆书主题是《如何用同理心沟通,来表达善意》
我们先来分个组
【图书介绍】
事件:同事小丽被领导要求代表部门去参加演讲比赛,她觉得自己不太擅长公众表达,所以觉得非常紧张,压力山大,甚至觉得领导是故意为难他。
同事也都安慰她,这个说:领导让你去,说明你是最合适的人选。那个说:加油吧,你一定行的!又有人说:这是你表现的机会,好好把握哦.
提问:大家是都遇到过类似需要安慰别人表达善意的场景?你是否也是这样安慰别人的?这是不是也是你表达善意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影响:像上面这样的事件,这种惯用的沟通方式,几乎是不痛不痒的,不仅对方收不到你的善意,甚至会招致反感,因为对方已经感到头大,如果当时情绪管理不好,说不定还会引起冲突,“你说的那么轻巧,你去啊”,如果我们在人际互动中,无法用同理心沟通的方式,就很难有效传达善意,就会造成沟通的障碍,成为我们人际关系的卡点,阻碍你的人际关系发展,有可能会影响你的家庭和谐、亲子关系,甚至影响到你的工作升迁。
解决:那么如何有效的通过同理心沟通,表达善意呢?今天拆解的书《沟通的方法》中,就给出了答案.通过阅读并掌握书中的技巧,可以让你区分同理心和同情心,并且不再做同情式沟通,而是用同理心沟通来表达善意,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
【学习目标】
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以后需要表达善意时,能运用同理心沟通的三个步骤沟通。
P162-162
同情心≠同理心
很多人觉得,安慰需要的当然是同情心。看到一个人遭逢变故时,同情心会促使我们去跟他说“太可怜了”“节哀顺变”会好起来的”。但问题是,这不是安慰,这是围观啊。这些话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你出事了,而我没事,所以我来表达一下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明明在安慰别人,却得到这样的回复:“我不要你可怜我。”听起来很无情,但问题不在对方,而在我们,是我们的沟通方法不对。事实上,安慰需要的不是“可怜可怜你”的同情心,而是另外一种能力:同理心--就是能准确地传达“我理解你”“我和你感同身受”“我接纳你此刻所有情绪”等信息。
已故的戴安娜王妃被很多英国人称为“人民的王妃”,因为她总是以一种充满同理心的方式与公众建立联系。戴安娜曾观看过芭舞童星艾利的演出,并称赞她舞姿优美。但很不幸,艾利在12岁时罹患骨癌,需要截肢。这意味着她再也不能跳舞了。
手术前,很多人都来探望艾利。有的说:“别难过,上帝肯定会特别眷顾你的,你说不定还有机会站起来。”还有的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为你祈祷。”艾利一言不发,默默向所有人点头致谢。
而当戴安娜来到医院探望艾利时,她先是把艾利搂在怀里,紧接着告诉她:“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没关系,你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
女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她躺在病床上,什么样的安慰都听过,但是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接纳她,除了戴安娜。可以说,这份同理心让戴安娜的安慰发挥出了区别于他人的巨大能量。
I 讲解引导
What
本拆页讲的是表达善意(安慰)同情心是无效的甚至是起反作用的,真正需要的是同理心。并通过戴安娜王妃的案例说明了同理心在沟通中对于表达善意的巨大作用。
【概念辨析】
片段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情心和同理心
能有效表达善意的是同理心,而非同情心,而很多人在表达时却恰恰总是弄反,那么到底什么事同理心,什么是同情心呢?
同情心是人们在被外界的事物触动后,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表达给他人,是同情者主观发出的情感,所以,同情更多地是释放自己内心对他人处境的一种情绪,并不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情绪。
而同理心更多的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同理者能代入对方的情感,理解并且接纳对方现在的情感和情绪。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加容易理解,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区分两者的差异。
案例1
你的孩子在学校因为作业没交被老师批评了,回来后很不开心:“我和小明作业都没交,为啥老师只批评我不批评小明?”你说:“你作业没有做,老师批评你不是应该的吗”又或者这么说:“老师批评你是为了你好啊”请问这是同情心,还是同理心?
是的,这是同情心。因为在沟通中你只是站在你的角度,说的对这件事的理解和态度,并没有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去理解去感受当孩子被批评后的心情。同理心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跟对方去感同身受。
案例2
你的朋友经历了家庭的重大变故,情绪低落,甚至会一个人哭泣,你如果说“别难过了,再哭嗓子哑了”这是同情心,还是同理心?
对,这也是同情心,也许你已经站在对方的角度了,也许你也感受到了对方的难过了,但是并没有去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情感,更没有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和接纳。显然这对他人的安慰效果也有限。
案例3
小白今天在公司,有件事出了问题,其实根本不是她的责任,领导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批了她回到家,情绪特别不好,小白的老公,这时候给了她一个拥抱,并且说道:“亲爱的,我知道你在公司受委屈了”。这是同理心,还是同情心?
对了,这就是同理心的表达。小白的老公站在了小白的立场,代入了对方的角色,感受了对方的感受,并将这些反馈给对方,来表达理解和接纳。这就是同理心沟通。
总结一下:同理心和同情心,都是在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区别有2点:第1、就是立场和角度的不同,同情心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甚至是居高临下的,表达自己对别人处境的态度和感受;而同理心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代入对方的情绪和感受;第2个区别就是,同理心要把我们理解和接纳表达出来,让对方感受到,而这一点同情心是更加不可能实现的。
【How】行动步骤
结合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定义,我们把同理心沟通表达善意的方法拆分成3个步骤:
第一步,角色代入—让自己代入到对方的场景中
第二步,感受对方—去感受,如果自己在这样的情景下,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
第三步,表达理解和接纳—把你感受到的对方的情绪表达反馈给对方
正例:
遇到为演讲比赛发愁的小丽,我会用同理心沟通三步骤这样做
第一步:角色代入—让自己代入到对方的场景中
我觉得自己不太擅长演讲,领导说要锻炼我,委派代表部门去比赛
第二步,感受对方—如果自己在这样的情景下,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
妈呀,这怎么办,压力山大,搞砸了怎么办,不仅自己丢人,还丢部门的脸,太焦虑了
第三步,表达理解和接纳—把你感受到的对方的情绪反馈给对方
对小丽说:“我知道,准备这样一场比赛,你很不容易,觉得压力很大”
【适用边界】适合夫妻、同事、朋友等任何需要表达善意的环境,尤其是沟通的对方处在一定的冲突情绪中时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在没交作业被批评的案例里,我没有觉得这是同情心啊,妈妈只有说教,哪来的同情,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对同情心的“误解”,站在围观者的角度,居高临下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就是同情心,作者花姐诠释的同情心也是这个意思。说教本身也是同情心的一种表现。
A2: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我们要来应用今天所学的技能了,请小伙伴们来想想,未来有可能遇到的一个需要你运用同理心表达善意的场景,例如面对工作项目失败心情沮丧的同事、无心犯错愧疚难过的孩子、或者是经历创伤沉溺痛苦的朋友,请各位小伙伴编写一个小剧本,包含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背景、经过(用到同理心沟通的3步骤)、结果。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来填写,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4分钟后我邀请小伙们来分享故事剧本,
示范如下:
事件背景:
朋友爱犬沙拉死于交通事故,他们早已把狗狗当成家人,失去爱犬让整个家里像少了什么,一下子少了很多欢乐
时间:1周后
地点:某一咖啡店
人物:我、朋友
经过:
第一步:角色代入—让自己代入到对方的场景中
如果是我从小养大的小动物,已经当成家庭一员,突然离去,我会如何
第二步,感受对方—如果自己在这样的情景下,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
一下子不适应沙拉的离开,会觉得特别难受,提到依然觉得遗憾
第三步,表达理解和接纳—把你感受到的对方的情绪反馈给对方
我知道沙拉就像你的家人,忽然没了,一下子接受不了,想到肯定是难受的
结果:朋友感受到了安慰和善意,为后面的聚会沟通奠定了良好的氛围,让朋友关系更融洽
学习者案例
事件背景:下属工作遇到问题,资源不够,下面的支持也不够,情绪低落
时间:下一周
地点:我的办公室
人物:我、下属
经过:
第一步:角色代入—让自己代入到对方的场景中
我现在是工作遇到问题的下属,领导给了人物,完成有难度,资源不够,下面的人支持也没有
第二步,感受对方—如果自己在这样的情景下人物,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
工作开展太不顺利了,这太让人为难了,心情沮丧
第三步,表达理解和接纳—把你感受到的对方的情绪反馈给对方
我知道工作不顺利,你觉得很为难,心情也很沮丧
结果:下属感受到了我是理解他的,愿意跟我敞开心扉,上下级关系更融洽,以后的配合也更高效。
结束:
感谢各位伙伴参加今天的拆书定级,也希望今天的同理心沟通3步骤,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让沟通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