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故事力》 所属活动: 青岛五月风分舵线上拆书过级20230509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激发共鸣,提升社交力

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美君,欢迎大家来参加我TF3-2的拆书过级。今天我的拆书主题是“激发共鸣,提升社交力”,时长大约20分钟。

我先用三个标签做个自我介绍:拆书家、终身学习者、成长型思维践行者。

【分组】

结合今天的拆书内容,有需要分组讨论或者演练的环节,所以我们到时候会两两一组进行角色扮演。

【学习者场景法图书介绍】

今天我的拆书主题是“激发共鸣,提升社交力”,拆页片段来自高琳的《故事力》一书。在拆解前,大家先来看看这样一个场景。

【场景】

小王新加入一个读书社群,第一次参加线下聚会,一共有十个人,聚会开始前,小王心想:我今天要多表达,在一个半的小时里,让大家记住我,我记住每个人的独特特征。

【提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么做呢?怎么才能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让别人记住你,你记住每个人呢?做个光彩夺目的自我介绍,听听别人的自我介绍,然后和每个人单聊一次吗?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是怎么做的呢?除了你自己的做法、小王的做法,还可以怎么做呢?

【影响】

自我介绍输出信息和听自我介绍获取信息,都是单向的;和伙伴们单聊,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小王对于聊什么没有计划,按照常见情况,大概率是闲聊。这样一来,小王的目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一次两次,好像没什么关系。但如果每次都是这样,参加了那么多社交活动,好像加了不少微信好友,但是后续又没有发生什么实实在在的交集。这是纯纯的无效社交啊!成年人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这么浪费的!而且,无法和人建立深度关系,会导致你在职场、择偶、家庭、友谊等各类关系中碰壁受阻,也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内耗。

【解决】

记住别人和被人记住,建立深度关系的底层其实是社交能力。可见,社交力就是我们必须修炼的一门功课。像小王这样做,发生的是表象上的信息交互,这并不是有效社交的体现。《故事力》一书告诉我们,只有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才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所以,我们想摆脱无效社交,就应该在目标的设定和实际的行动中以激发伙伴们的共鸣为核心。

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共鸣呢?我们来看今天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需要与他人产生深度连接的社交场合,运用共鸣激发法,讲述一个包含自己经历、感受、信念三个层次的故事,并获得他人的回应。

【A1量表自测】设计量表自测

在学习怎么激发共鸣之前,我们先来做一套自测题。

下面表格中有5条描述,每条对应有6个分值,如果你觉得这条描述非常符合你的特质,打6分,符合,打5分,比较符合,4分,比较不符合3分,不符合2分,非常不符合,打1分。

请你拿出纸和笔,用一分钟的时间阅读并完成题目。

我看到大家都放下笔了,完成的伙伴,请把5个分值加起来,算出总和。

大家来说说,自己得了多少分。

【I解释量表自测意义】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自测题。题目是测试大家的社交力,在这里,我把社交力简化处理成共情力、沟通力、表达力的结合。

所以,总分在5-13分的小伙伴,你今天真是来着了,学完今天的拆页,你会get一个新方法,社交力也会大大提升。总分在14-22之间的伙伴,你的社交力非常棒呢,今天的拆页学习也会让你持续精进,助力你成为社交达人。有没有总分在23-30之间的呢?你在生活中一定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所有人,我也要和你做朋友,今天的课程对于你来说就是锦上添花,可以帮助你梳理自己太阳的行为背后的发心,使你未来在社交中更加游刃有余。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测试结果,进入我们今天的拆书核心内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的拆页来自于《故事力》PDF版第82页,也就是第六章的第一页。我来为大家朗读一下。

【R原文片段】

去年三八节前的某一天,我早上起来送儿子上学。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出门特别磨蹭,我等得着急就先去地库取车了,准备从车库绕出来,绕到楼下正好把儿子接上。等我开到小区门口要决定左转还是右转的时候,我想我这是要去哪儿呢?对,是去送儿子,我再一回头,咦?儿子呢?原来我根本就没接上他而是径直开走,准备去上班了。我赶紧掉头回去,在楼下接上一脸蒙的儿子,内疚地跟他道歉说:“哎呀,刚才妈妈脑子里一直在想工作,把你给忘了,不好意思啊!”其实更不好意思的是,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把儿子忘了!

到了公司,我就把这段糗事发在了朋友圈,结果一下子收到了80多条回复,不是点赞,是回复哦。你们猜猜回复的大都是什么样的人?对!是妈妈,是职场妈妈。很多人留言说自己也干过类似的事情。有个朋友说,有一次她开车送女儿上学,结果把车径直开到公司,她女儿问:“妈妈,这是哪儿啊?”还有很多女性,不一定是妈妈,也给我留言说,当个职场妈妈真不容易啊!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拆页讲了一个案例。作者我,讲了自己本该接儿子却把儿子忘记的事情,收获了朋友圈同是职场妈妈们的热烈回应。

【和学习者简短互动】

我自己也是一个职场妈妈,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笑了。我想要是我有高琳老师的微信,也一定会在她这条动态下面发个评论。

在座的伙伴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请想一想,为什么这条动态能收获80多条回复?

在座有好几位女生,我想问问有没有同样是职场妈妈的?有的话请开麦回应一下,或者在聊天区扣1。

嗯。我看到好几位伙伴都回应了1哈,都是职场妈妈。谢谢大家回应。

我还想问问,你有没有过高琳老师类似的经历呢?有的话,看来高琳老师的故事也触发了你的回忆呢;没有的伙伴,你一定是一位高能妈妈,工作上和家庭里都能独当一面,太棒了!

回到我们的拆页,高琳老师的这条动态能收到这么多的评论,还能触发我们的伙伴记起了自己的经历,就是因为这个看似简单日常的故事唤起了职场妈妈、同为女性的群体的共鸣。

【WHY】

再看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很多人以为社交力强就是口若悬河、擅长表达的人才具备的,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交力,要么是强迫自己多表达,见谁都能唠半小时;要么是奔走于各种场合,致力于广交天下好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看似朋友遍天下,实际上都是低质量社交,深度不够。

也就是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有效社交、高质量社交,简单来说,当你需要帮助时,你知道找哪位好友帮忙,而且TA一定会帮你;当你情绪低落,你知道找谁倾诉,TA一定会给你全然的倾听,那你们之间一定是有效社交。

那怎么做才能提升社交力,让自己拥有有效的、高质量的社交圈呢?

【HOW】

结合拆页和我们的学习目标,我拆解出了共鸣激发法:

(1)共经历。讲述一个与对方经历类似的事件。用共同经历激发对方共鸣。

(2)共感受。讲述你对于某事的感受,而且是对方也可能会有的感受。用共同感受激发对方共鸣。

(3)共信念。讲述你的故事,传递鲜明的信念和观点,同样,这也是对方认同的价值观。用共同信念激发对方共鸣。

【WHERE】

大家从共鸣激发法中一定发现了,每一条都要求你讲出来的内容是和对方有一致性的,这就说明,你要对你的社交目标方有一定的了解,在原先的较浅层次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此次对话,再加深一层,逐渐形成深度连接。

所以,在表达和展示自己的个性、观点、需求并需要获得对方回应的时候,你需要先对社交目标方具备较浅层次了解,然后运用共鸣激发法去和对方对话、沟通。

当你完全不了解对方时,或者当你并不需要获得对方回应的时候,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

【举例】

接下来,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在诺言社区(一个线上社群),阅读了一位诺友的动态,她组建了一个亲子阅读的读书会。我有孩子,我也和孩子每天保持亲子阅读的习惯,还给孩子和她的几个小朋友讲绘本,我想知道她是组建起来这个读书会的,既能认识更多的优秀妈妈,又能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读书、讨论。

为了了解她,我阅读了她的更多关于读书会的分享和读书会的记录文。

然后,有一天,我给她发了下面这条信息:

“荷荷,你好,我是美君。从上个月起,我每周给我的孩子和几个小朋友讲一次绘本,通过促进孩子们问问题和让孩子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成了收获最大的人(共经历)。孩子们对于书中主人公情绪的感知、细节的把握都特别准,看到伤心的地方,连最好动的孩子都安安静静地沉浸其中了,让我看了特别感动,我也更能理解孩子了(共感受)。看到孩子们那么热爱阅读,可是,我又实在是精力不够,想像你们的四季亲子悦读一样组建一个亲子读书会,带动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共建(共信念)。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快,荷荷就回复我了,表示她很开心看到我的信息,还约我的时间。最后,我们通过电话进行了联系。

从这个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发出的这条信息里,包含了我的经历,我的感受,我的信念,这些也都是能唤起荷荷共鸣的经历、感受和信念,所以她能愉快地回应我,给我提供帮助,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3现场演练】场景设计、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到大家学以致用的环节啦。请你看以下场景。

你,大龄未婚男青年小帅,得知一位相亲对象小美很优秀,初步判断,对方是你喜欢的类型,经打听,知道女生离家远,自己独自在外工作,很不容易,但是自己独立自强,工作能力强,前段时间刚得到了提拔。

初次见面,你打算用自己同样的离家求学、工作的经历展开话题。

你会怎么说呢?

现在我给大家随机分组,两人一组,一个人扮演男生小帅,一个人扮演女生小美,进行现场模拟演练。男生该怎么说,会获得女生怎样的回应呢?

模拟演练时间4分钟,时间到,我结束分组,邀请一组小伙伴来现场演练。

现在我结束共享,把这个场景和共鸣激发法的内容发到聊天区,大家可以看到。

【A3现场演练】学习者案例

薛燕扮演小帅,Anna扮演小美。

小帅:小美,你好。

小美:你好。

小帅:听说你是外地人,在这边工作。

小美:对的。

小帅:我家离这儿也挺远的。你是自己在这里,还是有家人陪着呢?

小美:我自己在这边工作。

小帅:挺不容易吧?

小美:是的。挺不容易。

小帅:我自己在这里工作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共经历)一个人在这里,确实挺孤单的。(共感受)

小美:是的,没有朋友。

小帅:你为什么要一个人在这边工作呢?

小美:因为这边的环境好,机会更多,对我个人发展比较好。

小帅:女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多好呀。

小美:是的,在父母身边好,但是我更想趁年轻在外面多闯一闯。

小帅:所以作为我们年轻人,都想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不依靠家里人。(共信念)

小美:是的,因为父母早晚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年龄大了以后,工作上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机会。(获得回应)

小帅:我们两个人的经历很相似啊,以后可以多交流啊。

两位小伙伴对角色的特征把握很好,对话很流畅,进展很顺利。尤其是扮演男青年的薛燕,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了共鸣激发法,从经历、感受出发,获取对方的积极回应,通过提问题的方式使对方讲出明确的信念,然后讲出自己的信念,再次获得对方的积极回应。

【A2】布置任务

好,我们今天的拆书课接近尾声了,我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任务。

请你思考,你的周围有没有你想要与之深度连接的伙伴,或许是你们单位新来的同事,或许是你的一位邻居,或许是某位拆书家,等等。在未来一周,请你主动联系一次这位伙伴,运用共鸣激发法,分享你的经历、感受、信念,看看能获得怎样的回应吧。

完成任务的小伙伴,请把你的作业发给我,我会针对你的实践做出反馈。我非常期待你的作业!

学员作业反馈

小王的作业:

我最近在上一个学习营的课程,要求学员找自己想要突破的一个卡点,我确定的卡点是复盘能力。但是我在网上搜到的方法五花八门,想尽快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也想找一位这方面的专家给自己直接的反馈,我想到了一位拆书家宋老师,她讲过关于复盘的课程,自己也一直在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做复盘。所以,我联系了宋老师。

“宋老师,您好,我最近想要突破复盘这个卡点,以前没有养成复盘的习惯,要么是事情结束后很久才复盘,复盘得不够全面和系统,要么是没有好的方法,把复盘做成了总结,对下次同类型工作没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共经历)我关注您的朋友圈,看到您一直在做复盘,工作和生活都井井有条,所以,我想,要是我也能拥有这样的复盘力,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更条理更清晰,那样的话,内耗和焦虑就会减少很多啊(共感受),而且,当坚持做复盘并且形成习惯后,工作生活一定更加充满能量。(共信念)

您能一直做复盘,是从复盘中获得了精进的目标和动力吗?您能分享一些您做复盘的心得和感悟吗?”

宋老师很愉快地回应我,“的确是,你的经历我也都经历过,正是因为不喜欢那种原地踏步的感觉,我才把复盘作为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现在,我做起事来也的确更轻松自如了。接下来,我们打个电话吧,我可以分享一些我的复盘方法。”

【结束语】

讲述你的故事,结识更多朋友。

激发共鸣,熟练运用“共经历、共感受、共信念”,让你和TA的连接更紧密,让你拥有优秀的社交力。

感谢大家来参加我3-2的过级,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