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拆书帮的小伙伴,平安,今天晚上我拆书过级TF1-1,带来分享的主题是:《直面AI竞争,用逻辑对抗迷茫》
自我介绍:
我是杭州雷峰塔分舵的苏白,万物复苏,白日清澄,莫问黑白。
我的三个标签是:
①文艺女青年:做一个智慧的女子,温柔而坚定,从容优雅,践行终身学习成长。
②营销COACH:自疫情开始学习COACH,结合自己十余年营销咨询经验,积极探索增值营销,希望帮助更多人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卡点。
③准拆书家:未来将通过1-2年时间,升级打怪成为三级拆书家,努力夯实拆书家标签。
拆书帮介绍:
【拆书法】
“拆书”是我们每一位成年人的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这个很卷的社会,很多人都追求终身成长,你会发现纵然自己步履不停,依旧没法摆脱知识焦虑,面对那些看不完的书/信息/参加不完的培训,不仅疲惫还心怀愧疚。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痛苦,说明你人虽然从学校毕业了,但是学习思维却还停留在学生时代。我们首先要拆掉自己的“学院式旧墙”,建立新的“拆书”学习思维。拆书法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我们过往的经验与未来行动,真正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看都懂,一做就废”。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RIA便签法,强调拆为己用;组织学习的应用是拆书家结合受众需求,拆解相关主题书籍打造团体培训学习。
【拆书帮】
现在大家拼的不是“富二代”,很多人都在拼“拆二代”,如果你家的墙上被圈上了“拆”字,就可以躺平成为千万富翁。书中自有黄金屋,拆书帮是“拆一代”拆书家的培养基地,是一群聚集全国各地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在各地有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组织,主要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拆书家一共分为三级九拆。拆万卷书,行万里路,越拆越“能”。
片段来源:《麦肯锡3.0工作法——好的工作方法是设计出来的》(作者:大岛祥誉)
【选自原书P128-129】
P128
篇章《逻辑会成为迷茫时的武器》
无论是自己单独做某件事,还是与团队一起做某件事,都会有陷入迷茫的时刻。
“这样就可以了吗?”“这样真的没有问题了吗?”“只有我一个人在浪费时间吗?
陷入这种迷茫的时候,应该思考的并不是把责任归咎于谁,
不要去想“哪里做错了”“为什么行不通”“这样的结果是谁造成的?”
这时应该做的是“回到原点”。
有效的思考是能够回溯到一开始的问题,
比如“我们本来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
我在麦肯锡公司工作时,当陷入迷茫或事物走向与预期不一致时,
我会反复问自己“所以呢”(So What)、“为什么”(Why So)这两个问题,
然后把思路带回我们最初的目标上,回顾初心。
P129
比如,在我陷入“想要开一家自己一直向往的沙龙,但辞掉工作的话又会很没有安全感”的烦恼时,我会反复问自己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的原点是什么。
“为了开沙龙就要辞掉工作,这让我有些害怕。”
↓
“为什么?”(Why so)
↓
“沙龙不一定会一开始就顺利进行,我担心会突然失去收入。”
↓
“为什么?”(Why so)
↓
“我认为公司的工作和沙龙不能同时兼顾。”
↓
“所以呢?”(So What)
“即使如此,开一家沙龙仍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我想打造一家充满快乐的沙龙。”
↓
“为什么?”(WhySo)
↓
“我从小就与父母和亲戚不太亲近,常因为周围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而感到寂寞。
我想让那些和我一样的人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
“所以呢?”(So What)
↓
“首先利用周末时间租一个场地,或许可以建立起离梦想很近的沙龙。”
P128现场邀请1个小伙伴朗读 (实录:刘慧明朗读)
P129请大家花1-3分钟阅读,读完请在公屏上回复666
I重述知识点
WHAT: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由于各种问题,比如压力、挫折、变化、冲击、动荡等,容易让我们产生迷茫、不安,这时候我们不能盲目从众焦虑/自我贬低。要不忘初心,回溯思考最初的问题,探寻问题思考逻辑的本质。
HOW:
①回溯确认最初的问题(明确最原始的问题)
②运用逻辑思考:反复灵活问自己“为什么”(Why So)、“所以呢”(So What)这两个问题
③通过逻辑把思路带回最初的目标上
WHY:
①有逻辑思考——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说你能做到的话,也就是说不随便承诺;做你可以办得到的事,就是不要盲目行事,要做有把握的事;多思考不在你能力范围内的想法,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
②没逻辑思考——陷入循环内耗,不断抱怨,不断焦虑,不知所措,杞人忧天,经常做无用功,往往是世界为你打开一扇门,而你却故步自封,不放过自己。
WHERE:
适用:理智积极探寻正反馈(迷茫焦虑、拖延内耗、工作&生活复盘、方向决策)
不适用:严重失衡、超负能量、无法自拔——负反馈、批评攻击(自己/他人)
温馨提示:注意区分个人能量状态,在极低负能量的时候,人会失去理智没有逻辑,可能就会走偏,产生危险想法。
A1关联经验(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鲜活故事:
自2022年12月成为准拆书家 → 没有动力、拖延等待 →在等完美的时间、片段、顿悟→反复自我内耗(龟兔赛跑VS闪电树懒)→到现在2023年5月,已暂停5个月没有拆书→拆感断崖式跌落,一朝回到解放前 ,妥妥的小白
对应反思:
提前停止“虚无的内耗/想象”,通过逻辑思考清楚,可能就不会拖延5个月了。
尝试通过逻辑思考,问自己:
①你当初“为什么”参加拆书? —— 拆为己用
②“所以呢?”—— 关注自己,不是别人
③你“为什么”不拆书过级?—— 在等一个完美时刻,要准备很久
④你“为什么”一定要等完美才能过级吗?一定要“准备”很久吗?忙?没空?
—— 不一定,60分就可以,要准备“很久”没有时间,“不久“就有时间
⑤“所以呢?”—— 尽早着手,尽早失败,早日成功,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Q思考:智能AI,会让哪些人失业? (可以把你们想到的答案打在公屏上)
—— 文案、插画师、程序员、老师、剪辑……全部
人工智能风险:大规模失业、不可预测、安全漏洞、人才分化,加剧贫富差距…
(实录小伙伴答案:
Grace:翻译
童木樱:文案写作者
小庄:简单的程序员)
A2具体应用(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目标:我面对铺天盖地的“人工智能”信息刷屏,内心彷徨焦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要被智能AI替代了。我将通过逻辑思考对抗迷茫与焦虑,追溯自己的价值,预计5月20日完成重新设计个人工作&生活的新方法,主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应对智能AI风险。
行动:通过运用逻辑思考,反复问自己2个问题(Why SO、So What),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做起,解决自己的焦虑与迷茫。
关联可控:逻辑思考在于刷新认知,认知发生改变(可控),才可能有新的改变,既然无法抵挡AI(不可控)那就接纳,而不是自我内耗,或被各种数字信息贩卖焦虑。
具体执行:直面AI竞争,用逻辑对抗迷茫
自今年1月起人工智能AI信息不断霸屏(ChatGPT、AI绘画、数字人……取代……),强烈危机感扑面而来,令我十分焦虑
↓
“为什么?”(Why so)
↓
感觉要被智能AI淘汰了,要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
“为什么?”(Why so)
↓
AI相比人工效率高,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中年人被迫失业,老年人延迟退休”
↓
“所以呢?”你想要/需要什么?(So What)
↓
是人类让科技进步,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价值、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
“所以呢?”你能怎么解决?(So What)
↓
要有成长性思维,学会运用AI技术,让AI成为我的助手
↓
“为什么?”(Why so)
↓
别人都在用AI提升工作效率,我不用,就落后了,整天迷茫担忧会不会被AI取代没意义。
人工智能的来临,就像超大洪水,建大坝是挡不住的,
应该向大禹学习引流治水,让TA来为我们服务。
历史上的革命性技术每次刚出现,大多会引发广泛的社会恐慌,
从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的“羊吃人”的惨痛,
到汽车问世的“红旗法案”的出台,
再到核技术的“相互确保摧毁”的平衡……
↓
“所以呢?”你能怎么影响智能AI?(So What)
↓
我是个普通人,没法消除智能AI,
AI技术的规范治理相信有ZF的力量,
我能做的就是跟上时代步伐,而不是故步自封,愚蠢上演“人拉汽车”
↓
“所以呢?”(So What)
↓
人工智能势不可挡,与其怕他,不如尽早学会利用他……
【当然,如果你觉得问题还没解决,可以像我一样继续反复问自己这2个问题,继续向下“深挖”,直到你想清楚为止】
结语:
最后我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逻辑思考让自己走出迷茫,方法很简单就是反复灵活问自己“为什么”(Why So)、“所以呢”(So What)这两个问题,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谢谢大家的聆听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