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N0.145】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拆书练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制定日常惯例表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刘莎,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国际体育总局认证的瑜伽教练,手作沙龙代领人,美食复刻达人,吃过的菜基本能自己动手还原80%。今天我拆书的级别是TF2-3,片段主题是“制定日常惯例表”,预计时长是20-25分钟。中间我们会有分组讨论的环节,我左手边的伙伴为一组,右手边的伙伴为一组。

【学习目标】本次拆书的主题是“制定日常惯例表”,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用10分钟就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张属于他自己的日常惯例表,从制定表格到后续跟进整个过程孩子都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执行。

【图书介绍】

【F】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于书籍《正面管教》这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简·尼尔森。

【A】《正面管教》这本书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和其他育儿类书籍比起来,本书没有大量的说教,而是用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B1】阅读本书,你将会学到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让管教孩子变成引导式教育,不但解决了育儿问题,还不损伤亲子关系。

【B2】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节选的片段在面对孩子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时候,对时间没有规划的时候,用到“制定日常惯例表”的方法,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完成清单事宜,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就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来阅读本片段,阅读完毕请抬头示意我。

R:原文片段

“能避免晚上就寝争斗以及早上起床争斗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制作日常惯例表,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可以先让孩子列出他们晚上就寝前应完成事项的清单。这个清单或许包括:收玩具、吃点心、洗澡、换睡衣、刷牙、为第二天早上选好衣服、晚间故事、拥抱。把这些内容抄到(如果孩子年龄足够大,就让他们自己抄)一张表上。孩子们会很喜欢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替他们逐一拍照,以便他们把照片贴到表上每个项目的后面。然后,把这张表挂到孩子能看到的地方。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你不需要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应该问他们:“按你的惯例表,接下来该做什么?”通常,你不是必须要问。孩子会自己告诉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到大半部分伙伴已经阅读完毕了。

【what】通过阅读原文不难看出解决孩子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问题是可以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来解决的,正如文中提到的,带领孩子制定一张属于他的日常管理表,用打卡的形式让孩子自觉主动的按时完成每一事项,我们不需要过多干涉,只需在他完成的时候拍照,记录下这一时刻就行了。后续我们也不必问他这个做了吗,那个做了吗?我们只需要问“接下来按照日常惯例表你需要做什么呢?”我们只需要这样的提问就能得到孩子的正向反馈。

【why】现在很多孩子缺少时间观念,时间规划的问题也成为家长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很多孩子放学到家都是先玩,到了临睡前才发现作业没有完成,又叽里咕噜的赶作业。种种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作为家长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形成日常的行为习惯,对时间和事项有合理的规划。

现在我们就可以运用文中提供给我们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更加易于大家学习和掌握带领孩子“制定日常惯例表”和让表格起到更好的作用,我总结了结合原文片段,我提炼了以下三个步骤:

【how】

1、主动规划:我们和孩子一起列出每一时间段要完成的事项,把它一张表格,作为他的日常惯例表。

表格可以做成N行3列,3列分别是时间、事项、完成情况。行数根据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件数制定就可以。

2、悬挂明显:引导孩子找一个他认为最显眼的地方张贴、悬挂表格。

之前我们可能也帮孩子指定过很多打卡的表格,因为放置的不明显而被忽视掉了。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孩子找一个他认为最显眼最能提示他的位置,并让他去张贴或悬挂这张表格。

3、提问反馈:对表格提问,听取孩子的反馈。完成的事项打“√”,未完成的打“×”。

对于具体事项我们不用去问,只需要对孩子提问“接下来按照日常惯例表你该做什么呀?”,然后听取孩子的反馈,他会跑去看表格的事项给予你反馈,比如他会对照表格说“妈妈,7点了我该去跳绳了”。可能一开始,孩子并不能完全按照日常惯例表中的规划去做,循序渐进,从“×”多逐渐变成“√”越来越多,这就是这个表格神奇的力量。让孩子逐渐感受到自我掌控的妙处,也会更加积极使用日常惯例表。

【where】

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成人的工作中,更好的规划时间增强效率。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工作种类都适合用这种方法,像内容不受主观控制的工作就不太适用这种方法,比如柜台销售,每天来柜台咨询或购买产品的顾客不受销售员的主观控制,销售员做再具体的计划表也没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我们我们按照刚才的分组由两位伙伴进行一下角色扮演,来模拟练习使用以上的方法带领孩子制定并使用这个表格。

【A3】促动参与

模拟的情景是这样的:

小A是个3年级的小男生,你是小A的妈妈,晚上加班到家都8点了,一进门,小A正在看电视,妈妈问他作业写完了吗,他说还没。问他洗澡了吗,他说还没。此时如果你是小A的妈妈,如何利用日常惯例表帮助小A改善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在组内进行角色扮演,一个人饰演小A,一个人饰演妈妈,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练习。随同拆页还有一张打印好的表格方便大家模拟练习。随后请两位伙伴进行分享。(8分钟讨论)

好的,时间到,大家都非常进入角色哈,正好我们现场的学习者就有带着孩子来的,恰巧孩子也在上小学,那我们就请她们母女俩来分享一下吧(6分钟分享)

学习者分享:

妈妈:为了防止咱们总因为没干这个没干那个而吵架,今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张属于你的日常惯例表。

妈妈:你觉得几点合适呀?

小A:8点吧

妈妈:8点上学都该迟到了

小A:那就7点吧

妈妈:7点ok。然后呢,起床之后需要干什么?

小A:洗漱吃早餐

妈妈:你觉得几点合适呢?

小A:7点半吧

妈妈:好的。然后是放学回家需要做什么呢?

小A:吃饭,写作业,练琴,看会电视。

妈妈:那你觉得6点到家后你如何安排这几件事呢?

小A:6点到家先吃饭,6:30写作业,然后看半个小时电视,8点练半小时琴。

妈妈:你计划几点洗漱睡觉呢?

小A:9点洗漱完上床睡觉。

妈妈:好,这张表都是你自己定的哈,如果这是咱家,你会把表格贴在哪呢,又明显你又能够得着的地方?

小A:贴在我数字坐旁边的小黑板上吧

妈妈:好的,贴那你抬眼就能看见是吧!按照这张表格你接下来要干什么呀?

小A:一会到家就赶紧洗漱上床。

妈妈:好的那咱们就按照这个表格愉快的执行了好吗?

小A:好的。

非常棒,也感谢两位的本色出演!

结尾:

看到大家热烈的讨论和精彩的演示,已经熟练掌握了如何带领孩子利用“制定日常惯例表”的方法,帮助孩子积极主动有规划的完成每天的事情,也希望大家可以把这个方法迁移到自己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的规划上,提高效率,事半功倍。以上就是本次全部的拆书内容。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