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冀城分舵练级场No.85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

开场:

【开场】:大家好,欢迎各位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这里,参加我的TF1-2过级分享。先来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周丽静,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现在,是一名高一孩子陪读妈妈;两年内,目标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两年后,励志做一名青少年领域的心理社工。希望通过拆书学习,搭建起自己的完整知识架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工作赋能。很幸运加入拆书帮,和这么多学习爱好者一起学习交流,通过这一个多月在分舵的共读活动,在自我认知和亲子关系方面已经有所获益。好,接下来开始今天要分享的内容。

【分小组】:本次分享将有分组讨论环节,原则上不超6人一组,拆书之前先给大家分一下组,到时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分享。

【图书介绍】:今天分享的内容来自《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国际非暴力沟通创始人,有50多年实践经验,曾帮助解决很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帮助调解警察与黑帮的冲突,帮助更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和谐关系。

从书名很容易看出这是一本讲沟通方式的书,这本书自2003年出版以来至今畅销不衰,可能有的小伙伴看过,不知您是否用到了生活中,没读过的小伙伴也别着急,接下来我会带领您一起了解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四要素,马上您就可以练起来。

今天我选择的拆页内容是“非暴力沟通的要素”,在P6-P7页。

接下来,我给大家读一下拆页内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题: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选自:《非暴力沟通》P6-7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R【原文片段】: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使用非暴力沟通时,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都是好的开端。但需要牢记的是,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将非暴力沟通称为“沟通方式”,但有时语言是多余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读完这个拆页后,先说一下我的理解,然后请大家分享自己的相关经验。

【I重述知识点】

Why【为什么】

“为什么老板总是刁难我;为什么同事总是踢皮球;为什么老公总不懂得体贴分担些家务,为什么孩子总是写作业磨蹭,为什么我总是‘不得不’要做很多事情……”

当我们陷入上述情绪,就已经对他人和自己“暴力”了。这种抱怨、批评、指责的沟通,让人极易陷入内耗,让关系变得更糟。

What【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不是说不要指责、侮辱、争吵,也不是面对冒犯选择忍让、退缩。它让我们带着同理心聆听、观察对方,发现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在不断沟通中寻找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法,它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生命的语言,爱自己也爱他人。

How【怎么做】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简单说就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1、观察:观察不是评论,是带着同理心倾听对方、观察对方,用客观的名词、数词描述客观事实。比如文中妈妈看到的“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而不是“你总是把脏袜子乱扔”,这就带上了评价。

2、感受:感受是当下的情绪,不是想法。比如文中妈妈说“我不太高兴”,而生活中大部分妈妈看到这种情况的第一反应“你气死我了,我真想揍你一顿”。

书中给我们列出很多表达感受的词:

需要被满足的感受:兴奋、感激、开心、高兴、幸福、踏实、温暖……

需要没被满足的感受:害怕、担心、沮丧、悲伤、愤怒、失望、尴尬……

很多人往往只愿意表达积极的情绪,而回避消极的情绪。其实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适度的表达我们内心的害怕、失望,可能更有利于沟通,适时示弱也更能打动对方。

3、需要:

我们所有语言和情绪的根源其实就是内心需求,但我们往往羞于表达,总要对方去猜。觉察自己内心需求、体察对方需求,说出来,去寻求如何能满足共同需求。

我(感到)……因为我……

4、请求:

请求不是要求,请求是提出建议对方可以拒绝,而要求是强加给对方不容反驳。

做到这四要素好像并不难,但坚持用到生活中,成为习惯就就要重点关注非暴力沟通的心法:对他人的同理心和爱自己的。同样的话,干巴巴按照模板说出来,和带着同理心说出来,得到的反馈必定不一样。

还有,非暴力沟通需要反复实践,并不是一次就能见效,它就像中国太极的云手,对方利剑一样的语言射过来,我们用非暴力沟通语言转化一下返回去,对方不会就此被说服,连续几次运用之下,力道逐层消减。

Where【适用边界】

非暴力沟通适用于家庭、学校、工作中解决各种争论和冲突,也适用于于自己内心对话。

什么时候不适用呢?作者特意提示:“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

【A1联系具体经验】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以前叫儿子起床就使用了语言暴力。

儿子早上起床困难,经常踩点上学,做好的早餐在桌上放凉了,他才起来匆匆扒几口就赶紧走。每天早上喊他:“你总是赖床,赶快起来,要迟到了!”不管怎么喊他都是磨磨蹭蹭,把我气个半死,一天心情受影响。

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后,我在一天晚上我俩情绪稳定时,与儿子进行了一次非暴力沟通。

我:“宝贝,今天早上看到闹铃响了五分钟你还没有起床,妈妈感到担心,害怕你起床后来不及吃早餐,饿肚子去上学。”

儿子有点不好意思,低头没说话,我说的是事实。

我:“妈妈早早起来,用心做早餐,希望你能趁热多吃点,要不,咱们商量个时间,几点把饭做好放在桌上呢?”

儿子想了想,说:“7点10分吧”。

最近一个星期,发现我不催他,他到点也能起来,也会尽量多吃一些,虽然还是踩点上学,但没了之前早上的鸡飞狗跳。

通过探求自己内心需求,发现我本意是为孩子好,却为一顿早餐跟孩子关系弄的很僵,想通后也不再过分执着,亲子关系变得更好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小组讨论A1】以上是关于非暴力沟通的介绍和我的一些体验,接下来请大家分享一下,您在亲子关系、家人沟通、同事交往中被语言暴力过吗?您对别人使用过暴力语言吗?现在给大家4分钟时间分组讨论,一会儿请1位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故事。

分享1:孩子写作业前经常爱看手机,而迟迟不去写作业,对孩子只是指责、要求,效果不佳。

分享2:孩子边走路边抖动身体,怕其出危险,没有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只是严厉斥责,命令其好好走路。

分享3:孩子早上带到学校的一杯水基本没喝又背回来,只会埋怨孩子,没有描述看到孩子嘴唇发干的事实,没有表达妈妈对孩子身体健康的担心。

【引导大家写出自己的A2】好,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相信大家对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有了更深理解,接下来给大家1分钟时间,在便签上写下您计划在那个场景应用这四要素进行一次非暴力沟通,它一定是具体的行动方案,有明确时间和可衡量或可观测预期结果的便签。

再来回顾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带着同理心倾听观察;将情绪与事实剥离,表达感受;找到感受的根源就是双方内心需求;提出具体、有导向的请求。

希望大家都能学会这种爱的语言,祝大家在生活和工作收获和谐美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