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州筹备分舵的王钱娟,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一名初阶学习者,一级拆书家;(第二个标签)我的职业是学历考证咨询师,湖师院教师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务工作者;(第三个标签)我是一名二宝妈妈,希望通过学习,反求诸己,改变观念,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妈妈。
书本介绍:
今天我拆的这本书是拆书帮舵主赵周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这本书是赵周老师从浩如烟海的教育理念中整理出了一套简洁、实用的方法模型,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给你听,相信每一个教育中的父母,都会从中受益。
在我们开始读拆页之前我们先来分下组,左边的一组,右边的一组
阅读拆页: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正式的拆书环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我发给各位的资料,这是来自赵周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第9章学习力要素—陪作业之 教会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我们也叫拆页【R】,阅读完请举手示意我,3分钟时间。
拆页《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第9章学习力要素-应试力p82-84
教练技能二:教会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错误不会带来糟糕的后果,而是能带来最宝贵的学习,从错误中学习是极为重要的能力。
乔布斯在1984年被迫离开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另起炉灶,在新公司任性折腾。结果,新公司推出的所有产品都叫好不叫座,在市场上遭受重挫。但他从失败中学习,1997年,他带着暴涨的经验值重掌苹果,打造出苹果奇迹。乔布斯传记的作者说:“他后来的巨大成功,并非因为在苹果的下台,而是下台后华丽的失败。”[5]
教会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是每位学习力教练的责任。
1.跟孩子预报错误,让犯错正常化
我曾和一百多个孩子一同穿越柴达木盆地,四天徒步100公里。不少孩子第一天下来脚就磨出了水泡。我在医疗帐篷里看到,同样是找医生治水泡,有的孩子大哭大闹说明天走不了了,有的孩子淡然处之仿佛经验老到。我问了后者才知道,其实他们也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区别在于爸爸或妈妈提前跟他们说过,长距离徒步脚会挤出水泡,只要请随队医生处理一下,疼归疼,但不影响第二天继续上路。
这就是有智慧的爸妈,预测并提前告诉孩子必然会出现的问题,或者请孩子在做事之前,预先思考并写下可能的失败和障碍,从而让孩子有“犯错是例行程序、意料之中”的认知,而不会感到尴尬与不同寻常。
2.沟通的态度比沟通的内容更重要
孩子若犯了一些严重错误或低级错误,父母可能会有情绪,从而呵斥责骂。我曾亲眼见过一位妈妈掌掴孩子,因为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欺负同学。过后我跟那位妈妈沟通,她不承认自己是在发泄怒气,她说:“要是打都不管用,那好好说就更没用了”。
这是错误的理念。生活中这样的反例比比皆是,教训惨痛。父母态度越坏,孩子越听不进去,无论父母说的是什么。只有用好的态度(态度平和但立场坚定)沟通,才有可能起到作用。
3.探讨错误,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
大部分失败或错误,都有可以从中学习的价值,有些错误甚至是值得称赞的。有一位妈妈说,她女儿有一次语文考试分数很低,原来是作文没写完。孩子耷拉着脑袋,担心挨批评。她找孩子要来卷子,仔细读过,发现孩子写下的半篇作文很有意思。她问孩子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写的。孩子说是受到一本小说的启发。她称赞了作文的创意,说自己也对那篇小说有兴趣,也要去读一读。女儿很开心,还主动总结:以后写日常作文可以创新尝试,考试作文还是要按时完成任务。
当然,也有些错误是没有学习价值的,比如假期即将结束才匆忙赶作业,带来一堆错误。这样的错误就没什么好探讨的。
4.储备一些从错误中学习的故事
当孩子沉浸在失败带来的沮丧中时,讲道理不如讲故事。给孩子讲讲便签贴(Post-it note)最早是怎么发明的、微波炉是怎么发明的,讲讲爱迪生(Thomas Edison)、费曼(Richard Feynman)、哈维(William Harvey)等一些伟大人物的失败故事,讲讲你自己刻骨铭心的挫折经历。
只要父母爱看书,就可以在任何一本人物传记中读到失败和遇挫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可以讲给孩子,但要注意重点不是落在“失败了不要气馁”,而是落在“他从失败中反思,学到了什么”。
好,我看大家差不多都读完了。
what:这个片段给我们提供了对待错误四步法,通过预报、对待态度、探讨错误、故事励志四个步骤,帮助孩子去直面自己的错误或者问题。
Why:错误在每个人身上是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更何况是小朋友呢?既然错误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如何与错误相处,如何从错误中获得提升和改进。这也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教会小朋友的。
HOW:
那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步:预报问题,困难/犯错不可怕;比如第一次参加某项比赛,可能会紧张,也可能会碰到强劲对手。
第二步:父母态度比沟通的内容更重要;孩子上台紧张了,抱抱她轻轻告诉她每一次上台都是一次锻炼。
第三步:探讨错误,错中学;问问为什么会紧张呢?如果是内容不熟悉,就需要平时下功夫练习,如果是无缘无故紧张就需要平时多上讲台。
第四步:故事立志,代替说教。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原来有口吃,但他想当演讲家,从小他就主动上讲台读课文,回家对着镜子练,从刚开始的紧张害怕,到后面不怕同学笑话,从一字一句到一段到演讲稿,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他成了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
where:这个在小朋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碰到了困难,写作业或者考试的题目做错了,再或者是老师的提问答错了;只要是小朋友认真去对待但是做错了或者做失败了,都可适用。
案例:
看完这个片断让我想起了朋友家小朋友身上发生的一个事情。
起因:暑假朋友的小孩在托班放学排队离校时,旁边同学边讲小话边打打闹闹,朋友的小孩也回过头去,刚好被带队的老师看到。带队老师不问情况就用力把他拎出来,拽到后面,并吼小朋友再吵就不要回去了,因为力道过大小月友手上被拽出了两条明显抓痕。回家后小朋友也觉得很委屈,觉得吵的不是他,讲话的小朋友也不是他一个。
回去后,小朋友把事情跟妈妈讲了,妈妈耐心的听完小朋友把过程描述了一遍。并问道你当时是不是有点害怕?小朋友说有点。这个时候妈妈温柔的抱抱小朋友,并问道那你需要妈妈帮忙吗?同时也跟小朋友强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是无条件爱你的,都是你坚强的后盾。小朋友也很认真的回答说需要告诉老师,这不是我的错。不应该只针对我。
妈妈回应说,那我把你刚描述的事情经过跟班主任去讲。并把有抓痕的的手臂图片发给了班主任。班主任立即回应说了解下情况。不久托班老师也电话过来了,说的确有这么回事,是当时着急了,并不是故意的。小朋友知道后也就释怀了。
事后,她再次跟儿子沟通。问他在这个事情上学到了什么。第一,你能把事情描述清楚是不是平时的阅读表达积累很重好;第二、如果这个事情当场处理会不会更好呢?在老师抓你手臂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大声提醒,老师你抓疼我了。这样老师是不是马上会放松手或者减轻力道?你看律师打官司是不是都要举证?如果现在不是夏天,是冬天就不会有你手上抓痕的照片,那别人就不一定能信你了。但是如果你当场大声提醒说,老师你抓疼我了。万一真的有什么情况,旁边的人是不是可以证明。
她的做法很好的运用了四步法:
第一步,平时经常和儿子讲人和人之间会经常发生冲突,
第二步,孩子回来讲发生的事情,给予爱的支持,并认真耐心听完
第三步,事后和儿子沟通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处理;
第四步,故事说明,律师打官司都要举证。
A1
接下来我们花3分钟进行分组讨论下:(左右,前后分组)
我们读了这个拆页后,大家回想下,过去有没有这种场景,自己的小孩或者是身边朋友的小孩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吵架了,甚至动手了。你当时是什么样的反应,怎么处理的。大家分小组里讨论分享。
小组讨论结束,下面有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
A2便签(1分钟):学习者自己写便签
接下来大家想一想,当平时你家小朋友遇到困难或者错误的时候,比如某次考试失利,结合这个片断给出的方法,你会如何做,写出你的行动步骤。(一分钟)通过运用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四步法,运用SMAT原则,写下你的行动计划。
结束语:
经历过错误和教训,才会让知识与深刻的体验相连接,从而产生深度的理解,如果仅仅知道正确的知识概念,有时它是苍白的。所以,把犯错当做一种权力赋予孩子们。另外,允许犯错,还可以让孩子产生安全感,而安全感正是塑造孩子良好精神世界的基础。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这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教会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