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东莞乐享分舵第232期线上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知觉检核

开场:

一、自我介绍及图书介绍环节

展示PPT封面 & 自我介绍

爱学习的伙伴们晚上好,迎大家今天来到我的拆书分享的环节,我今天拆书分享的主题叫知觉检核,它是出自《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这本书。我是文凤鸣,我今天的分享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个环节是关于我个人以及这个图书的介绍;第二个部分,我会邀请大家阅读一下今天的原文片段;第三个部分,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最后,我们来尝试用一下这个片段,看怎么样去把这个知觉检核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

(学习目标 - 补充)

今天拆书分享的学习目标是: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可以主动沟通,用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去与对方核实,清晰对方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减少沟通中的误会,增进人际关系。

我先做个简单自我介绍,3个标签:1、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这是一门教给父母们如何做亲子沟通、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的课程;2、3岁多女孩的妈妈,孩子马上4岁了;3、前外企搬砖人,我有10多年外资IT和银行业HR的工作经历,如果您有亲子沟通、如何养育孩子和求职方面的疑问,欢迎联系我来探讨。

展示PPT图书介绍

【F】今天拆的主题来自《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这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以及“看人之间”这三个部分,涵盖了沟通的所有要素。这本书适用于各种沟通的场景,不管你是作为一个专业教授沟通方面的老师,或者是想去学习沟通这技巧的学生,作为职场应用,或是家庭环境应用,或是一般人际关系的应用,都可以从这本书里面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兼具了深度,广度和完整性的一本书。

【A】这本书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他们都在美国的大学里面教授沟通方面的专业课程,在美国,这本书也是沟通方面的权威教材,虽然是大部头教材,但内容一点都不枯燥,还有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节目的分析,阅读趣味性很高。他会把沟通的要素用片段形式给你做一些分析,读起来蛮有意思的,推荐对沟通主题感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去看一看。

【B】学习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所有的烦恼皆源自人际关系。您是不是也像曾经的我一样,对“人际沟通”这种词心存怯意,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很好地表达自己,去支持对方,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人沟通,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阅读本书,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沟通的问题。作者提出一个观点,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经由同伴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学习本书,就可以掌握主动沟通的艺术,懂得如何更好地与人共舞。

今天拆页的主题是“知觉检核”,我把它定义为一种减少人际沟通中的误会的一种方法。学习了这个方法以后,我们可以迈出主动的“舞步”,运用片段中的方法去与对方核实想法,以减少沟通中的误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好。

关于我自己和图书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来阅读原文片段,读完的伙伴可在对话框回复1告诉我,谢谢。(展示PPT拆书-R阅读原文页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

拆页主题:知觉检核

原文:《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P114-115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perception checking)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Sillars &Pomegranate 1997)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所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展示PPT拆书-重述语义并依次展示相应页面)

谢谢大家的反馈,下面我来分享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场景引入】

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个原本很要好的同事,接连几天都没跟你说话了,这时你会不会马上产生一些想法,如ta是不是对我意见啊,ta怎么会这样子对我?

【常见做法】

人际沟通中,我们有时会不清楚对方的行为表达什么意思,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一些感觉不大舒服的行为时,会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解读。当我们这么做时,就开始在心里导演一场“戏”,这场戏的主角就只有你。而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通常的做法呢,要不就是隐忍不说,要不就是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说出来,去责怪对方。

【不这么做的坏处】

这样做的结果有两种:

你隐忍不说,可能憋出内伤,但还是不清楚对方的想法,最终埋下一些未来的隔阂或误会的种子;

另一种方式,当你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去指责对方的态度,可能让对方不舒服,进而产生一些争执,破坏两人的关系。

【HOW】

在这种情形下,应用这个片段中的“知觉检核”技巧,就可以转变沟通方式,避免沟通中的误会产生。

具体如何应用呢?

1、说行为。

只描述你看到的行为,不评判。

2、列想法

说出至少两种当你面对上述行为时你的想法或解读。

3、邀澄清

最后用一句简单的话来邀请对方进行澄清,可以这样发出请求,如:

我想确认一下是什么情况?/ 你能告诉我是怎么了吗?/ 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示例】

举一个例子,前一阵子,五一假期前,某天晚上我打算跟先生沟通一下假期安排,结果我跟他说话时,发现他一直盯着手机,基本不怎么回应我的话。

那天我有点着急,就直接怼他,我跟他说:你怎么这么不尊重我!然后我就生气地不想再跟他继续说下去了,家里的气氛马上就紧张起来。

而用知觉检核方法,我可以这样做:

1、说行为:

“当我跟你说话时,我留意到你一直在看着手机,也没怎么回应我。”

2、列想法:

(1)“你这会儿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

(2)“或者你对我讲的假期安排没兴趣?”

3、邀澄清:

“你能告诉我是怎么了吗?"

通过“知觉检核”三步骤,在我们不清楚对方表达的意思时,主动与对方核实并请求澄清,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第一点是你与对方核实了他的想法,从而避免沟通中的误会,事实上,当天晚一些时,我又重新回头跟先生去沟通,去确认他的想法,他当时跟我说,当时有个公司的紧急事情正在处理,没有来得及回应我,所以这个误会其实是可以避免的。第二个好处是用一种温和而平静的态度对话,不仅不会影响沟通的氛围,还能增进你们双方之间的关系

【WHERE】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一段我们重视的人际关系,当我们不太清楚对方行为表达的意思时,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这个方法的应用还有一个隐藏的前提,就是你自己的情绪是稳定的,如果当时你的情绪很糟糕,你也很难与对方心平气和的进行“知觉检核”。

当你与对方的关系越亲密,你越习惯用坦诚交流的方式沟通时,这种方法越能用起来并发挥其作用,有时甚至一句简单的邀请澄清也可以起作用。而在其他关系(情境)下,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没那么容易,需要进行刻意练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激活学习者经验

好,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片段的解读。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片段怎能帮助我们,怎样将它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今天人数较多,我们还是分组来讨论,时间是3分钟。

<展示PPT A 内化应用及A1 激活经验页面>

接下来,我想邀请大家回想一下,你近期有没有过类似经历(如果近期没有的话,也可以回想有没有过一些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虽然很久远,但现在还记得的事情):在跟他人沟通时,你不太确定对方的行为或想法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场景,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在这里我列出三种场景来帮助大家来来回忆:

场景1:家庭-你回到家跟家人说话时,发现ta不怎么回应你,或者家人做了某些动作,比如说他很大力的关门等这些动作……

场景2:你有一个关系很不错的同事,但最近两天见面时ta很少说话,显得有心事……

场景3:你在跟一个朋友谈起某件事情时,那位朋友脸上的表情有点让你琢磨不透……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近期有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形,当时你怎么处理的。我们先用3分钟时间在组内讨论,最后会邀请大1-2位伙伴在大组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1:辰阳的案例

一次网购的经历,当时有一个快递到了机场附近就被签收了。我很生气,以为是快递公司都没送到,直接给我签收了。然后我打电话过去,当时特别生气,跟快递公司产生了一些争执。后来才知道那只是一个空包裹,然后快递公司直接签了。也是一场误会,其实是商家的责任,而不是快递公司的问题。

分享者2:晓群的案例

我做儿童教育这一块,本周二要进行每月消毒工作,那天分配工作的同事安排我做两个教室的消毒。如果我只负责一个教室,只需要我一个人做就行,但那天我要做两个,因此其中一个大教室安排了我和另外一位同事一起。

我打算先和同事一起完成大教室的消毒再去做另一个,但是原本应该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看到我在做清洁消毒,他竟然直接走掉了。

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认为同事可能不想做这个事情;但如果我一个人完成的话,相当于做了三个人的工作量,那时候我特别累,就觉得特别郁闷。

当时也没来得及做什么行动,就是觉得特别郁闷,然后跟分配工作的同事说了一下这件事情。

分享者3:楚瑜的案例(小组)

前天跟一位副总汇总关于投诉处理的一项工作,我在汇报的时候发现那位副总眼神飘忽不定,而且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做做其他事情,当时我看到他这种行为,心里开始有了一些想法,产生了一些情绪。

A1+: 反思加工

<展示PPT A1+ 反思加工页面>

好,谢谢大家的分享。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是反思加工。

就刚才大家自己的案例,假如时光倒流,重新回到当时那个场景,我们来反思并重新加工一下,如何应用“知觉检核”三步骤与对方澄清并做进一步沟通呢?请大家用2分钟来思考,之后再邀请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1:楚瑜分享

用知觉检核的方式,可以找一个比较轻松的非正式沟通场合,跟那位副总做这样的沟通:

1、说行为:

“领导,我看到你在聊投诉的时候,有时在看手机或做其他事情,感觉很着急的样子。”

2、列想法

“领导觉得我当时汇报的内容不太重要?”

“或者,领导有别的顾虑呢?”

“或者我汇报的不是你想听到的?”

3、邀澄清

“想确定一下领导对这块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怎样的呢?”

案例2:晓群分享

1、说行为:

“我看到你在做卫生的时候直接走掉了。”

2、列想法

“我在想你是不是没有看到今天消毒工作的内容?”

“还是你不想进行消毒?”

4、邀澄清

“你能说一下你当时的想法吗?”

【收尾】

感谢大家,今天的拆页分享就到这里,最后再来总结一下,今天拆页主题是“知觉检核”,使用“知觉检核”三个步骤,1、说行为;2、列想法;3、邀澄清,迈步主动沟通的“舞步”,与对方核实信息,避免沟通误会,增进人际关系。感谢大家的时间,谢谢大家。(展示PPT感谢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