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南昌火炬分舵第60期活动—让爱成长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

开场:

大家好,欢迎参加拆书帮南昌火炬分舵的拆书活动。我是拆书家周姣姣,本次练级级别是2-1。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第一个标签:瑜伽爱好者,练习瑜伽提高身体机能。

第二个标签:二宝妈妈,在育儿的路上发现,与孩子沟通是一件非常需要学习的事。

第三个标签:一级拆书家,现在在拆书练级的路上越挫越勇。

【分组】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先分个组,后面有讨论环节,左边两位一组,右边两位一组。

【学习目标】:

在小伙伴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孩子向我们述说感受时,使用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学会倾听和回应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FAB法介绍本书】

今天我们要拆解的片段,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引导孩子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

F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也得到全世界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全球有20多万个儿童教育团体,在使用本书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本书首次出版是1980年,已出版40多年,依然是一本畅销书。

A相较其他亲子沟通书籍,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书中分享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使用时常见问题、注意事项以及来自家长的故事。每一章均运用漫画的方式对比展现每个技巧,让读者直观的理解和学习。

B孩子的能力、状态、信心与感受密切相关,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

学习并使用本书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可以让父母循序渐进学会与孩子的沟通,与孩子建立平等有爱、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并最终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人。

书中所提供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无论与家人沟通,还是与同事、朋友交流都受益匪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请小伙伴用2分钟阅读原文拆页,阅读好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原文片段p10】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 用“ 哦 … … ”“ 嗯 …… ” “这样啊 …… ” 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已经有小伙伴阅读完毕,下面由我来给各位拆解这个片段:

【拆解原文】

What

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是全神贯注倾听、简单回应、说出孩子感受和用幻想的方式实现愿望。

Why

使用这个方法也是要求家长,能敏锐的感知到孩子感受不好,接纳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学会处理不好的感受。帮助孩子面对感受有两个好处:一是倾听孩子的话语,与他产生共情,让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们的感受,亲子关系会变得更亲密。二是在孩子叙述事情发生经过时,回应孩子的感受,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问题、面对问题,进而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孩子的感受不被接纳,被不停的否定时,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愤怒,进而可能与父母发生对抗和争执的情况,破坏亲子关系。

新学期开学,女儿和我说:她的好朋友换学校,不来了。我说:没什么,还会有新同学,你会交到新朋友。女儿马上变得很沮丧。

how

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

第一步,认真倾听。我们可以蹲下来,与孩子的视线保持平行,让孩子知道我们在认真倾听她的话。

第二步,简单回应。用简单的话语回应孩子,比如:哦。。。嗯。。。原来是这样。引导孩子叙述事情。

第三步,说出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比如难过、委屈、伤心、焦虑等等,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

第四步,幻想实现。和孩子一起幻想愿望实现。

【反例变正例】

在回到女儿好朋友换学校这件事。

女儿:妈妈,李知夏不在我们班上课了。

我蹲下来看着她(认真倾听):嗯?发生了什么事情?(简单回应)

女儿:她搬家换了新的学校,就不在我们班上学了。

我:哦?

女儿:她是我在班上玩的最好的朋友。

我:是的,你看起来有些难过。(说出感受)

女儿:嗯,如果李知夏可以和我一直一起上学就好了。

我:是的,一起上大班,一起上小学,一起上中学。(幻想实现)

当我这样说时,孩子感受更舒服,也更容易接受好朋友换学校的事情。

where

当孩子3岁以上,可以用语言描述不开心的事情经过,需要我们回应感受时可以适用。

当孩子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时不适用,比如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在过去的一周中,有没有过对方期望我们回应和了解感受时,我们使用否定或说教的情况呢?比如:

上了一天班,爱人向你埋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你却说:你怎么这么小气!

朋友和你说带孩子太难了,你却说:你和孩子犟什么呢!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看到过类似的情况呢?请小伙伴们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讨论。3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分享的时候需要说清楚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事情缘由。

分享者案例:

蒋宜萱:上周五和爱人一起去长沙,和朋友一起吃晚饭时,爱人想喝酒,咨询我是否可以喝酒,我直接说不可以,爱人的脸色马上变得就不好看,心情也不好了。

A1+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回忆了过去一个不愉快的沟通经历。假设时光倒流,回到当初的场景,应用今天学习的“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认真倾听、简单回应、说出感受、幻想实现。当我们再回到当时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回应对方的感受呢?请小伙伴讨论2分钟,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分享者案例:

蒋宜萱:在回到当时的情况,会认真听取爱人表达想喝酒的意见,询问爱人为什么想喝酒。

其爱人回复:和外地朋友一起吃饭,心情比较好,机会难得。

蒋宜萱:你和朋友一起喝酒,感到开心,是吗?

其爱人:是的,我喝一杯啤酒,可以吗?

蒋宜萱:可以,我是因为担心你的身体,怕你血糖高,所以不让你喝酒。如果是一杯啤酒,当然是可以的。

当我同理爱人感受,爱人的心情也会变得很高兴。在遇到冲突时,先处理爱人的感受,再沟通问题,让他觉得得到关心,也提醒他注意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