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拖拉一点也无妨》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NO.300期】5月7日 线上练武场:结构化拖延法+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不得不和我选择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结构化拖延法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郭苏雨。“苏”是苏州的苏,“雨”是下雨的雨,为了好记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景:阳春三月,苏州城里下起了细细的小雨。接下来是我的三个标签:

第一个标签:正在努力过级的新晋拆书家;我相信教是最好的学,希望自己能早日通关。

第二个标签:2年渔具淘宝店主;

第三个标签:一个自由的写作能手;写过旅行七十七天的12万字游记,目前在写自己的公众号。

/*过渡语*/下面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

拆书是一种适合成人学习的方法论,就是把书中对你有价值的知识拆解出来,通过关联自身经验、规划目标和行动,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它的原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拆书法包含“RIA”三个核心环节,其中R是阅读拆页、I是讲解引导、A是拆为己用。它有四个步骤,①、R:阅读图书片段;②、I:用自己的话重述片段;③、A1:关联自身经验并反思;④、A2:规划目标和行动。

拆书法有两个使用场景:一个是针对个人学习,通过书写I、A1、A2三张便签,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二是针对组织学习,由拆书家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有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

那现在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这个片段出自《拖拉一点也无妨》,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教授约翰·佩里写的一本关于拖延症的书。下面我们花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大家看完后可以敲个1。

【R:阅读原文片段】结构化拖延法——片段来自《拖拉一点也无妨》P14-15

每位拖延人士,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住后拖。结构化拖延法则正是一门关于如何利用这一消极特征、让它为你服务的艺术。在这个概念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拖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爱拖延的家伙们极少什么都不做,他们的确会做些略微有用的事,比如做做园艺啦,削削铅笔啦,画个重新整理文档的简图以便自己有空时去收拾啦什么的。为何拖延者们愿意做这些呢?因为做了这些,就可以不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而如果他们的待办事项里只剩了“削铅笔”这一件,那么天底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促使他们拿起削笔刀了。拖延人士完全可以积极有效地处理一些有难度、时效性强的重要任务,只要他们可以借此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

结构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这种心态,为某人必须完成的那些任务梳理出一个结构来。你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重要性列个清单,在脑子里想想也行,或者专门写下来也可以。你甚至可以称之为自已的“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事实上,他们甚至还能像我一样赢得“做事高效”的好名声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重述知识】

请回想一下,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公司规定晚上十点之前要交工作日报,结果你九点五十五分才开始写;老板让你写个方案,你拖到最后一天才开始动笔;买了一本好书,但一直拖着没读。你明知道这些事必须要做,但你就是拖着不做,拖着不做的同时吧,你还感到焦虑、内疚和自责。

<What>

就没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善拖延吗?当然有,这个片段中提到了一个方法,叫“结构化拖延法”。具体来说,就是为你想要完成的任务梳理出一个优先级清单,让完成清单上后边的任务变成拖延最上方任务的手段,通过这样一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症患者也能变成做事高效的人。

<Why>

结构化拖延有点像和自己玩游戏,即使到最后优先级最高的那件事你没有完成,但是你还完成了一些其他有价值的事,这样的结果总比你这也不想做、那也不想做,为了拖延而去刷视频、逛朋友圈更有价值。这个方法也可以减轻你的负罪感,虽然你拖延了,但你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How>

这个方法具体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列清单;把你想要完成的有价值的事情列个清单,可以多写几件。

比如说,老王要写一份项目策划方案,但他就是不愿意写,就想拖着,于是他开始罗列其它想要完成的有价值的事情。

第二步,排顺序;把清单上的事情按优先级排序。

比如说,老王把罗列出来的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序,写出了下面的清单:

1、写项目策划方案;

2、制作产品介绍的PPT;

3、主持员工技能培训会;

4、写下个月的销售计划;

5、整理电脑桌面上的文件;

第三步,做任务;如果优先级最高的那件事你不想做,想拖延,那就从排第二位或者后面的事情中挑选一项来完成,以此类推。

比如说,为了拖延“写项目策划方案”这个事,老王开始制作产品介绍的PPT;做完PPT之后,他还是不想写方案,于是他又去主持技能培训会……就这样,老王把清单上靠后的事情都做完了。

<注意的点>

那你说优先级最高的那件事我就不做了吗?当然不是啦,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出现比它优先级更高的事情,到时候就能把它完成了。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合有拖延症的人,和重要但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它都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事情到了截止日期、或者必须要解决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是不适合用这个方法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过渡语*/现在大家知道了结构化拖延法,那么联系这个方法,给大家分享一段我的真实经历。

【A1:关联经验】

2017年8月,我辞职了,当时我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再找一份工作。因为我正在转行,所以找起来并不容易。拖了一个多月之后,我决定先出去旅行散散心,回来再找。毕竟“去旅行”也是我一直拖着没做的事,现在终于有时间了。为了逃避回来找工作,我旅行的时间一再延长,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等到我结束旅行回到郑州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走了将近三分之一个中国!

回到郑州之后已经快过年了,我就想,找工作这事先放一放吧,过了年再找。所以我就去写游记了,结果每天一篇,过了一个多月,写出了整整12万字!写完游记该找工作了吧,并没有。我想着等找到工作就没有闲暇时间了,所以还是先考个驾照吧,结果又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最终还是没有去找工作,因为我开始创业了!

现在回想这段经历,为了逃避找工作这件最重要的事,我竟然干成了另外几件有价值的事,我之所以能做到,正是使用了结构化拖延这个方法,只是我当时并不知道而已。

/*过渡语*/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准备运用这个方法来达成的目标。

【A2:具体应用】

我的目标是改善自己做事拖延的状况。具体来说,是用21天(4.26-5.17)的时间,运用原文片段中学到的结构化拖延法,完成至少3件一直拖着没做的事。

下面是我的行动计划:

第一步,列清单;我最近21天要做的事情有这些:发一篇公众号文章;改公众号简介;读《蓝海战略》;完成TF1-1过级;上架一个新产品;列反思问题清单;减重2公斤。

第二步,排顺序;把清单上的事情按优先级排序之后,我得到了下面的清单:

1、上架一个新产品;

2、发一篇公众号文章;

3、完成 TF1-1过级;

4、列反思问题清单;

5、改公众号简介;

6、读《蓝海战略》;

7、减重2公斤;

第三步,做任务;排名第一的事先拖着吧,反正去年我就该上那个产品了。这样我从今天开始要做的事情就是写一篇公众号文章和完成TF1-1过级。先做这两件,如果遇到还想拖延的情况,再从这个清单中选任务做。

另外,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拖延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并不会阻碍我完成重要的任务。

<结束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

我们通过学习今天的原文片段,知道了一个改善拖延的好方法,叫“结构化拖延法”,就是通过拖延优先级最高的事情,而去完成其他有价值的事情

列清单、排顺序、做任务,简单三步,就可以减轻你拖延的负罪感,能让你完成很多事情。运用“结构化拖延法”,你也能变成一个做事高效的人。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