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全脑演讲》 所属活动: 【2023年4月22日 218次升级打怪】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两招让你的演讲清晰且吸引人

开场:

各位小伙伴好,我叫岳林霞。三个标签介绍自己:企业HR,在路上的拆书家,RIA学习力导师。

加入拆书帮,主要也是为了拆书成课,输出倒逼输入。希望我们一起精进。

为了让在场的每位伙伴都能深度参与学习,现在我分一下组,从我左手边开始,顺时针两人一组。

总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伙伴们能够用“总---分---总”演讲法,清晰自己的演讲结构;同时可以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法调动听众的情绪和感受。

技能点:介绍图书(FAB法)

F:《全脑演讲》这本书作者是大卫祈,世界五百强演讲教练,书中讲了六大高效演讲力,七种工作生活中的高频应用场景,用听众喜欢的方式影响他们。

A:这本书相比其他演讲类的书籍,这本书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更好的对症下药,比如你逻辑思维不好,那你直接看左脑逻辑部分;比如你共情力不足,那你可以直接看右脑情商部分;这本书在豆瓣评分8.5分,是一本实用的演讲指南。

B1:工作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需要发表一段演讲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自我介绍,比如工作汇报等等场景,如何让自己既能表达清晰,又能吸引他人呢,这本书会给你一些方法和技巧。

B2:你是否遇到这种情况呢:想表达一件事,自己说的口干舌燥,对方却一脸蒙圈;发表一段演说,自己讲的津津有味,对方却困的哈牙满地……如果有,今天的拆书片段,会给你启发和方法。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学习后,你将学会运用“总-分-总”结构框架法,让自己的演讲结构化、逻辑化。

下面给大家一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眼神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2005年的夏天,乔布斯受邀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我们前面讲过这个演讲后来成为乔布斯众多经典演讲中的一个。在典礼上,他并没有卖弄总裁的光环,而是声情并茂地说了三个自己的小故事,这几个故事也是他跌宕起伏、光芒四射的一生最为珍贵的提炼。在这个演讲中,乔布斯就用了总-分-总的框架。


我今天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过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说实话,今天也许是我的生命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三个故事而已。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和损失的......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


斯图尔特跟他的出版团队出了好几期杂志后出了停刊号。当时是20世纪70 年代中期,我正是你们现在这个年龄。在停刊号的封底,有张早晨乡间小路的照片,就是那种你去爬山时会经过的乡间小路。照片下有行小字: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那是他们亲笔写下的告别信息,我总是以此自许。当你们毕业,将展开新生活时,我也以此期许你们。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非常感谢大家。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多数伙伴已经读完了,接下来,我来讲解一下这个片段。

【why】

大家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自己吧啦吧啦说了好多,对方一脸无奈的问:你到底想表达啥?这种情况折射出表达中常见的一个思维习惯:虽然有明确的观点,但是内容和观点之间杂乱无章,毫无逻辑。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一个清晰的结构将零碎的想法变得条理清晰。

【What】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方法是“总-分-总”框架法,这个方法我们在小学写作文的时候就用过,先总述观点,再分点论述,最后再总结。

【how】

引申到表达、演讲中,也分为三步:

1.总述:演讲的主题或观点;

2.分述:演讲的内容;

3.总结:抛出观点,呼吁行动。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演讲、表达场合,好处就是开门见山,能让听众一下子明白你要讲的重点。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在分述的时候,分点不超过3点,“三”是一个黄金数字,两点太少,四点太多,三点刚好符合大脑的记忆逻辑。

技能点:意译案例

原文片段中,作者讲述了乔布斯的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虽然观点明确,金句家喻户晓,但相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还是会有些遥远。下面我讲一个更亲切的案例,我作为拆书家,用“总-分-总”的框架,向来宾朋友们介绍拆书帮。

很荣幸今天作为拆书家向大家介绍拆书帮,每介绍一次,仿佛我离三级拆书家又近了一次。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绍拆书帮的三个特色:

第一:拆书帮是基于RIA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公益性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都有拆书分舵,无论您是出差还是游玩,都可以去别的城市分舵串门儿;

第二:拆书帮的创始人是赵周老师,著名培训专家;同时拆书帮还有各行各业优秀的学习爱好者,一群人同频共远;

第三:拆书帮有完善的学习成长体系,一到三级拆书家会严格按照拆书手册的指引及技能点过级,让你的拆书既能扎实、成长轨迹有迹可循。

三大特色,让拆书帮稳健发展;引用舵主赵周老师的一句话就是: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邀请你们加入拆书帮,把知识拆为你的能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下边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给领导汇报工作,慷慨激昂、事无巨细,完事后,领导问:你到底想说啥? 觉得某个产品特别好,给别人兴致勃勃的推荐了一番,对方听后说:你把它的主要功能再给我介绍一下;到了一个新的场合做自我介绍,长篇大论了一番,对方仍没有记住你的特点;等等这些场景,因为逻辑不清晰,导致观点不清晰的场景。

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做一个思考,也可以小组内互相讨论。

技能点:请学习者反思加工经验

在大家刚刚想到的,因为逻辑不清晰,导致观点不清晰的场景下,如果再回到过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总—分—总”的框架法,你会如何表达呢?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讨论,随后我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做分享。给大家五分钟时间。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省念


事件:去年年底结账,外包公司要求月底之前打款;我去找财务经理请款,说了一堆原因,就是没说付款时间,财务经理等着急了说:说重点!

利用今天所学的总分总的方法,我会这样说:代理公司要求月底之前付款,OA审批流程已经到总经理,今天如果走完流程,明天上午可不可以打款?

回应:谢谢省念,非常好的一个应用,大家把掌声送给她。这就是总分总表达法的好处,让逻辑清晰,直击重点。


过渡语:
一个好的演讲除了有好的骨架,还需要有血有肉。逻辑清晰、观点确凿,会让听众听的明白,但只有骨架,有时候会干巴巴,不容易调动听众的情绪,及长久的注意力;接下来就需要在内容上加上“血”和“肉”,使听众对演讲内容感兴趣。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第二个片段的学习,你将学会运用“五感法”,使自己的演讲有逻辑、有内容。

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眼神示意我。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五感法,打造具有 3D 效果的故事

我所在的国际演讲俱乐部每年都会邀请不同的世界演讲冠军来中国分享演讲技巧,很多演讲冠军都会分享同一个技巧:调动听众的五感。五感就是通过刺激听众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使听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表达“地铁里十分拥挤”,你可以非常直白地说,但很难让听众切身感受到拥挤的程度。为了增强效果,我们可以用五感法让听众感受到。

视觉:地铁里十分拥挤,人们比肩接踵、像蚂蚁一样

听觉:地铁里十分拥挤,耳边环绕的都是哇啦哇啦噌杂的讲话声。

触觉:地铁里十分拥挤,我简直快被挤成相片了。

嗅觉:地铁里十分拥挤,车厢密不透风,一股挥之不去的汗臭味快让我窒息了。

味觉:地铁里十分拥挤,我嗓子快冒烟了。

用五感法讲故事,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将我们的演讲转化为一部3D电影,不仅让听众听到,更让听众看到、感受到,从而让听众身临其境,随着情节变化产生更多难忘的感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多数伙伴已经读完了,接下来,我来讲解一下这个片段。

【why】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情况下,演讲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努力传达观点给他人,甚至喜欢讲所谓的“干货”、道理,这样做,可能过会儿听众就打哈牙、摸手机,注意力涣散了。

比如我之前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就很机械的介绍自己的姓名、职业、兴趣爱好等,过后听众能记住我名字的很少;(反例)

后来我介绍自己的时候,先讲一段《笑傲江湖》里“岳灵珊”这个角色的经典片段,让故事跌宕起伏,充满画面感,以此勾起大家对这个人物角色的兴趣和回忆,然后再引出我的名字和“岳灵珊”的相关性。这样介绍之后,能记住我的名字的人就比较多。(反例变正例)

一个演讲,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会忘记对方讲了什么内容,但是你不会忘记带给你的感受。所以一个好的演讲,除了清晰传达内容,还要让听众感同身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打磨细节,让听众不仅听到,更能看到和感受到你要表达的内容。

【What】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五感法”,就是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充分表达演讲内容。

技能点:细化行动步骤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how】

1.写下你要传递的内容;

2.设计演讲结构;(利用我们前面讲到的“总-分-总”结构)

3.选择一部分内容,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任意2-3种感官,润色表达内容。

【where】

适用于一些非工作汇报的演讲场景,如果是工作汇报,建议还是用数据、专业词汇等进行表达。

【预防异议】

有的伙伴会说,这样表达会不会显得啰嗦,一句能说完的事,你非要再描述一下。这样描述是为了更好的渲染演讲内容,抓取听众注意力。如果只是简单聊天,可以不用这样描述。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场景设计】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场景演练,主题是“我的第一次撸串体验”。

有一句话说:没有什么是撸一顿串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撸串、啤酒是夏天的标配,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次撸串体验吗?请运用今天所学的“五感法”,向伙伴们介绍“你的第一次撸串体验。

请两位伙伴为一组,利用“五感法”how的三个步骤,设计“我的第一次撸串体验”的演讲稿,随后邀请一组伙伴来分享,一个伙伴分享自己的演讲稿,一个伙伴来点评、分享听完伙伴利用“五感法”后的感受,以及他是如何利用how的三个步骤的。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小明

我分享一下第一次印象深刻的撸串体验。大家知道我是做程序员的,程序员都比较苦逼,遇到小问题小撸一串,遇到大问题大撸一串,后来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大家提议去西安最牛逼的地方撸个串,因为大家觉得这样比较有纪念意义。

我们坐了好长时间的车,从南郊赶到大北郊,走到一片工地,心想:这工地后边能有什么撸串的地方?结果穿过工地的时候,就从工地上飘来阵阵香味儿,从我多年撸串经验来看,这个味道还是很正宗的。穿过工地之后,发现未开发的工地上边已经黑压压的坐满了人,而且都是简易的桌子,简易的凳子,大家人挨人,人挤人。去了之后,居然还没位置,就跟服务员说:帮忙找个桌子;服务员说:别说桌子了,连碗都没有了。大家就在旁边等,看着别人吃,哈喇子都流下来了,一直等啊等,好不容易等到旁边一桌人吃完,才勉强坐下,我感觉几乎要跟后边哥们儿背靠背了,难受的时候我俩几乎是背顶背、胯顶胯。

我们在嘈杂的、拥挤的、充满香气的味道下终于把大项目捋顺了,完成了非常完美的撸串体验,味道确实不错,不光把味道留在了嘴里,还带回了家里。为啥呢?因为身上沾满了串串的味道。这就是我比较深刻的一次撸串体验,谢谢。

回应:大家的掌声已经说明了,这是一次多么难忘的撸串体验了。我先不点评,我邀请一位伙伴分享下,听完小明分享的撸串体验后你们的感受以及他是如何应用五感法的。

学习者:成婷

听完分享之后,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个撸串让小明印象深刻,其次呢,撸串的人特别多。所以间接的反应出串串的味道特别好。

小明用到的方法:视觉,多次形容人多;触觉:人挤人,背靠背;味觉:吃完嘴里也有,回家之后身上也有;整体的分享,画面感非常强。

回应:谢谢成婷分享,大家把掌声再次送给成婷和小明。小明做了一次非常成功、优秀又幽默的演讲,成婷给了一次完美的点评。

技能点:催化应用(显像提问)

分步催化---联想场景: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分享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吃到一道好吃的美食,看到一部好看的电影,见到有趣的人,赏到美丽的风景等等,请选择一两件近期遇到的美好事物,把它写下来。

分步催化--规划应用:把想到的这件美好事物,在下周内运用“五感法”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运用“五感法”写出你将要分享的事物,小组内可以互相讨论、优化,随后我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成婷

我预计今天晚上会跟朋友分享拆书帮现场活动的一些感受。

主要是想分享今天收获的知识以及现场的氛围。氛围非常活跃,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轻松愉悦,过程中时不时听到大家欢乐的笑声。还有小明提供的休息茶点:花生米,花生米很脆,咬到嘴里都能听到“个蹦、个蹦”的声音。

最后我的总结就是,拆书帮氛围特别欢乐,邀请小伙伴下次来参加活动。

回应:谢谢成婷的分享,大家把掌声再次送给她。成婷在从听觉、视觉上都做了非常好的润色:嘎嘣脆的花生米、欢乐的笑声,脸上洋溢着愉悦的表情等等,非常好。

到这里呢,今天的拆书学习就结束了。大家还记得今天介绍的两个演讲方法吗?“总-分-总”法,让我们的演讲逻辑清晰、观点明确;“五感法”让听众不仅听到演讲内容,更能看到和感受到,更能调动听众的兴趣。

希望大家都能用好演讲这项武器,放大个人影响力。感谢大家的时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