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2023年4月27日拆书帮线上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关注圈与影响圈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李彪,“彪”就是老虎的意思,虎生翅膀谓之彪。

首先,我是一名电脑工程师,从业超过20年,获得过IBM、Oracle多项证书;

此外,业余我还是一名“孩子自主学习力认证导师”,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除了教育我自己的孩子,通过网课、地面课等途径,帮助过至少120名家长。

最后,作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每年至少要看50本以上的书。

【作者及原书介绍】

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全球首屈一指的效能提升专家。

【F特征】

这本书可谓久经验证,从出版到今天已经超过30年了,这意味着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无数次的验证。自1989年发行以来,畅销全球140个国家,发行超1亿本。

【A优点】

和其它书相比,这本书有两大优势:1、路径清晰。三个层次,七个习惯,给出了一条非常清晰的成长的道路;2、操作性强。全书配有大量的步骤、工具、图表、测试,易于落地执行。

【B1利益】

如果你觉得“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成就家庭和事业”,那这本书就是最好的书,不仅仅告诉你如何“修身齐家”,还讲到了如何“治国平天下”。

【B2利益】

就咱们这一次的拆页而言,主要是培养积极主动的习惯,而一旦培养出积极主动的习惯,至少会让你每天都有好的心情。

【学习目标】

看一下咱们这次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学习者能够清晰的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并且完成至少是一个实例的现场区分”,不着急,待会会有很多的例子给到大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来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99页,本节标题是“关注圈与影响圈”,以下是原文内容: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够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fluence)”,以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的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的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每个小伙伴手中都已经拿到了一个拆页片段,下面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读完之后,请大家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过渡语:我看到大家都已经阅读完原文片段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What】

本片段选自“习惯一:积极主动”,习惯一也叫做“选择的习惯”。选择什么呢?

首先,对于外在的环境,我们可以选择“关注”或者“不关注”,这是一种“选择”。比如说,生活中有些人比较佛系,不怎么关注外在的事物。而有的人就非常积极,小到各种娱乐八卦,大到国际大事,他都关注,有这样的人吧?什么是关注呢?举个例子,有没有人关心明天的天气?这就是关注。再比如说,有没有人关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进展?这也是关注。

其次,对于关注的部分,还可以根据可控、不可控,来划分出关注圈和影响圈,这也是一种“选择”。关注圈表示不那么可控的部分,影响圈则表示基本可控的部分。注意一下,在关注圈和影响圈之间,还有一个白色的区域,这是一个过渡区域,表示“并非不可控,也并非可控”,比如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可不可控?

【Why】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关于效能的书,讲的是“如何提升生命的效能”,那我们不妨从效能的角度来看看不同的选择有什么不同:

首先来看,如果什么都“不关注”,效能高不高?很显然嘛,你什么都不关注,那也就谈不上效能,是不是?

再看关注的部分,先看中间的图,在关注圈当中,有一部分是可控的,叫做影响圈。问大家一个问题,咱们的注意力或者说行动的焦点是要放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效能会更高?也比较显然,关注圈的事物不可控,效能肯定是不会高的,是不是?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注意力焦点放在影响圈,从而一步步的扩大影响圈,是这样吧?在这种情况下效能是比较高的。

还有一种情况,看最右边这个图,就有些人的影响圈特别大,但关注圈比较小,见过吗?比如说,王思聪,他其实有很大的影响力,是不是?但这个人似乎不怎么关心其他人,关注的圈子比较小。这种情况效能高不高?不高,他不关心嘛。

【How】

通过刚才的分析比较,我相信大家应该已经清晰了,“注意力焦点放在影响圈,效能会更高”,那么,落实到行动,具体该怎么做呢?通过对原文案例的解读,这里总结出了“选择四步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1步是“停”。停止“刺激回应”,那,“刺激回应”是在这本书里面多次提到的一个稍稍显得有点难懂的词,可以理解成心理学上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比如说,受到领导的冤枉和批评,起情绪了,这就是一种“刺激回应”。

第2步是“看”。看什么?看这个发生是属于关注圈,还是属于影响圈,还是属于过渡区域,是不是?

第3步是“选”。做出决定,把注意力焦点集中到影响圈。

第4步是“做”。确定了注意力焦点,那就要做出计划和展开行动,是吧?

【生活实例】

举一个生活中发生的例子,上个周五下班回家,下了公交车,在马路边上行走。离家还很远,有2公里左右,雨越下越大,没有带伞,挺着急的。这个时候一辆汽车“咻”的一下,从我身旁飞驰而过,水花飞溅,混着泥浆,弄得我满身都是,躲都躲不及。情绪“哄”的一下子就上来了,气的不行,恨不得捡块石头追上去把它玻璃给砸破。

楞了一会儿,我还是决定先“停”下来,停什么?停止情绪化,停止自动化的“刺激回应”。

第二步,“看”。我先是看到了汽车,汽车已经跑了,影都没有了,我知道那个东西不可控,那属于关注圈。影响圈是什么?影响圈就只剩下我自己了。

第三步,“选”什么?做出决定,选择影响圈,把注意力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第四步,“做”,怎么做?深吸一口气,把情绪稍稍稳定一下。然后,快速的小跑回家,洗个热水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

【Where】

总体来讲,“关注圈与影响圈”的适应范围是比较广泛的,主要是指当下的行动,就当下发生这个事,你暂停下来之后,如何做出选择。不适合说“从长期来看如何做选择”,长期来看那叫什么?那叫“战略思维”,那是另外一个范畴的概念。

【预防异议】

介绍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可能会有同学说,“哎呀,习惯改变这个事情是不是很难啊?”

诶,要回答这个问题,给大家讲一个很经典的大象的故事,大象在很小的时候就有非常大的力量,需要用很粗的铁链拴在木桩上,于是,小象就不停的挣扎、挣扎,但小象长大后就不用再用铁链拴了,只需要用一根很细的绳子就可以拴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有些时候,难和不难,其实都只是自己想出来的,咱们在这次课程里面先走出第一步比较重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激活场景】(5分钟)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先分一下组,然后做一个现场讨论,帮助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体验。

分组的话,从最前面的那位同学开始,顺时针方向,刚好3人一组。

“关注圈与影响圈”的场景在生活中其实是非常之多的,比如说,部门奖金评定、航班晚点、去非洲旅游被当地人吐唾沫、工作安全感缺乏,甚至孩子被老师要求写检讨、我自己的幸福,等等,都涉及到“关注圈与影响圈”的选择。

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几天或几周,可能会涉及到“关注圈与影响圈”的场景,比如说,家庭、工作、生活当中的场景,类似跟伴侣沟通不顺畅,跟领导起冲突,或者出门踩到水坑,等等,都可以,在便签上写下来1~2个。

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在便签上写下来。先写下来,不用反思或者写行动步骤。

好,1分钟时间到。大家可以直接开麦聊一聊,或者在聊天区写下来,家庭、工作、生活当中的场景。

学员微笑分享:场景1:老旧小区改造,正在发生;场景2:父亲跟哥哥的冲突

学员杨娇分享:场景1:五一到底是回老家,还是呆在武汉?

(导师:对学员分享表示感谢,简短总结)

【A2 规划应用】(6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再次设想一下,结合你刚才在小组内分享的场景,如果运用刚刚讲到的“选择四步法”,该如何展开应用规划?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结合刚才的场景,就按照我图片上面的表格,在便签上写下“如何运用选择四步法进行应用规划”,适当的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也写一下,我会邀请2位小伙伴来分享。

好,2分钟计时。

好,2分钟时间到。所有的小伙伴把注意力焦点转到我这儿来,没有写完的小伙伴下课还可以继续写。

鉴于时间还比较充足,有哪2位小伙伴愿意做2分钟分享吗?就分享一下“结合刚刚设想的场景,如何运用选择四步法进行规划”?

学员微笑分享:本周末,在家属院,小区改造设计方案的讨论。运用“停-看-选-做”的选择四步法:停止“原来不准备参与”的刺激反应模式,看到“整件事情似乎处于关注圈,但其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处于影响圈的”,选择“参与充电桩的讨论”,做出了“参加充电桩讨论的计划并展开了行动。”

(导师:对学员分享表示感谢,简短总结互动)

好了,今天的拆书课就分享到这个地方,“关注圈与影响圈”,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内容就是“暂停,你有选择的自由”------不管你以前是如何选择,从今往后,尽量选择什么?影响圈,这样的话,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效能。